「簡易」香港歷史Q&A
Q: 英國非法佔領香港?
A: 1841年「穿鼻草約」擬訂,在英、清兩國君主還未確認時英國先行在香港開埠,合法性是值得相榷的。不過自1842年南京條約簽署,大清國君主正式把香港割讓予英國君主 (暨嗣後世襲主位者) 以後,香港屬於英國的法律地位便得到了確定。
Q: 大清國簽下不平等條約割讓香港?
A: 在百多二百年之前的世界,不論是亞洲或歐洲,打敗仗後割地賠款是平常不過的事,勝敗雙方大都會簽下條約,「沒有所謂平等不平等」。你不服的話可以不簽,然後戰至最後一兵一卒。因此,我們不能以現代的標準放諸古代。
Q: 港督的權力很大?
A: 對。港督的權力確是很大,因為他的身份是代表英王。不過,基本上港督都不會有權用盡,而且也很懂得與土著合作去實施間接管治,因為這是英國人多年累積的管治技巧。
Q: 港督的工作只考慮英國的利益?
A: 不對。英國於海外的「總督」與某些國家只為了升官發財的地方官不同,他們不少都會在各個英國屬土間擔任公職,之後就回國退休。回國後,他們最多也只會得到一個上議院議席,故此歷史上不少港督都會全心投入本地工作,也不需完全為了英國本土的利益而行事。由於他們把心放在香港,因此他們會把香港利益放到第一位,甚至會為了香港的利益與倫敦爭拗 (例如港督戴麟趾因不滿倫敦對香港指手畫腳而向倫敦大發雷霆)。
Q: 英國人種族歧視,只許歐裔而不准土著/華人住進山頂?
A: 這與歧視並無直接關係。主要是基於兩個原因:1. 天氣問題,由於山腳又濕又熱又多蚊蟲對歐洲人來說太辛苦 (百多年前並無冷氣機) ,故此他們住在比較清涼的山頂。2. 衛生問題,由於當年土著/華人的衛生習慣較為原始,生活習慣也很不同,不宜混居。不過自混血的何東爵士搬到山頂後,這個分野已逐漸被打破。
Q: 英國人歧視土著/華人,不許他們擔任最高層職位?
A: 二次大戰前是因為殖民地制度使然,二次大戰後主要為了防止終共滲透港府最高層。
Q: 香港的主權由古至今都屬於終國?
A: 邏輯不通。首先,古代並無現今定義的終國,今天的終國只有七十多年歷史。把今天稱為香港的這片土地之主權交給英國的,是一個屬於滿洲愛新覺羅氏,名叫大清國的國家。再者,1997年7月1日英國把擁有150多年主權的香港交給終國,這個國際社會見證的手續稱為「主權移交」,只有香港的「主權」在英國手上,終國才能從英國手上接收香港的「主權」。
#hongkonghistory #香港歷史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1842年南京條約 在 項明生 James Ho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北望皆故土】
去年此時,帶團友登上鑽石公主號,離開橫濱港,展開青森睡魔祭十天日俄深度遊。
第二天原本計劃泊仙台附近的港口石卷市,因為台風來襲,放棄了登岸,變成了一天航海日。每人退回了US$50作為補償。於是我和十個團友相約一齊午餐,詢眾要求,我臨時加插了一個「歐洲河船」新書講座。邊吃飯邊吹水,講完旅遊,下午茶時間繼續講時事娛樂養生知識,額外的一天航海日時間過得很快,已經到夕陽西下日本海,這就是好友一齊坐船的好處。
第三天晚上是正裝之夜。這船七成的乘客都是日本人,大部份日本太太都穿上華麗無比的和服,花枝招展,令人眼花撩亂! 我也臨老入「花叢」,用我的日語逗得日本太太們不亦樂乎,光是影相就影了一個小時! 我為團友訂了一張大枱,可以大家十二人一齊坐,更方便大家傾計,於是一餐飯吃足三小時,天南地北無所不談。由郵輪上的油畫拍賣,怎樣欣賞梵高油畫一路吹到深圳大芬村的山寨版梵高。直到餐廳打烊,才捨得離開。
第四天船泊北海道函館一天,七月的北海道氣候宜人,溫婉陽光像波羅的海一樣,燦爛但不熾熱。第五天航海日,前往剛慶祝建城160週年的俄羅斯遠東軍港Vladivostok符拉迪沃斯托克,我於是切了一個在函館買的夕張密瓜,邊吃邊為團友介紹這個軍港的歷史背景。
對於這個著名軍港,中國人是有一種特殊的故土感情。因為我們都不會稱呼這裡的正常水蛇春咁長的國際地名「符拉迪沃斯托克」,而直呼為我們親切的「海參崴」。地球上有沒有其它地方,好像這樣的「雙胞胎」地名? 同舊金山(正名為三藩市)、檀香山(正名為火奴魯魯)這些下南洋華工改的地名不同,海參崴自古以來歷為渤海國、遼朝、金朝、元朝、明朝、清朝領土,直至1860年清朝與俄羅斯帝國簽訂《中俄北京條約》,才將此地永久割讓予俄羅斯,由於中國一向不承認不平等條約,例如正式將香港島和九龍永久割讓予英國的1842年《南京條約》以及1860年《北京條約》,認為不平等條約都是滿清政府在英國軍事脅迫下簽訂,故此1997年一併收回。但海參崴就沒有那麼好運氣了,2001年江澤民與普京在莫斯科簽約,正式承認海參崴為俄國領土。
@東周刊eastweek.com.hk 光明旅樂884期
1842年南京條約 在 東講西讀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很多人(更多的是終國人)都不清楚美國駐香港總領事館的來歷,也不明白為何美國與香港的關係如此密切。
1841年香港開埠
1842年南京條約簽署
1843年美國駐香港總領事館成立
1843年,鄰近的大清國連外務部前身「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也未出現,美國就已在香港成立總領事館。可以這樣說,從香港「出生」不久,美國便陪着香港長大,至今年2020年,已有177年。
177年前,孫文仍未出生,毛澤東的祖父 (1846年出生) 還未變成一條精蟲,美國已在香港。
美國駐香港總領事館現在是「全球唯一」直屬美國國務院,地位等同「大使館」的總領事館 (之前另一間在耶路撒冷,現在耶路撒冷的已改為大使館),館內駐有美國海軍陸戰隊使館警衛隊。
1999年,董建華政府同意美國行使幾十年前的協議,讓美國購入總領事館地皮的永久業權,地契年期為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