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一家 #氣候超市 在瑞典
瑞典家喻戶曉的國民品牌菲力斯食品(Felix)近期開設了自己的超市,更以空前的模式進行販售:「依商品的排碳量標價」,排碳量愈高,價格愈貴!
👉https://pse.is/38w7ma
#瑞典 #氣候超市 #以碳計價
---------
🍩10 分鐘填寫調查,測測你的永續素養有幾分,還能免費換好禮!
>>> https://bit.ly/37o8CJT
同時也有1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400的網紅薔薇Chiang Weii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一直努力嘗試讓Drag文化在台灣往不同面向走 無論是表演或作品的形式 只為讓變裝文化能夠透過「時尚與媒體」接觸到更多人 老實說,過程中我也是充滿不安與未知 所以非常感謝《 @voguetaiwan 》給我這個莫大的機會去創作 對我而言是一個非常重大的肯定與里程碑! ⠀⠀⠀⠀⠀⠀⠀ 1870年代 Dr...
「1870年代」的推薦目錄:
- 關於1870年代 在 社企流 Social Enterprise Insight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1870年代 在 Knowher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1870年代 在 大紀元 epochtimes.com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1870年代 在 薔薇Chiang Weii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1870年代 在 吳光頭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1870年代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1870年代 在 1870年代香港街頭相片Hong Kong in 1870s|開埠初期 的評價
- 關於1870年代 在 1870年代臺南芒果園舊照 的評價
- 關於1870年代 在 1870年代皇后大道中向面,相中間位置鐘樓為畢打街位置 的評價
1870年代 在 Knowher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雀仔橋 ]
分享專欄全文。
回到學生年代,下午常常走堂往雀仔橋附近的山貨店尋寶,找到made in Hong Kong或日本製的杯碟就非常興奮。
那時候只覺得每次必須上斜落斜有點麻煩,還未知道其背景,甚至名字。
教科書不會提及的地區歷史,雖然這條步道一直見證香港醫療與衛生發展,包括公立醫院與地下公廁。
原文刊 AndthenHK
—————————
沒有雀仔的雀仔橋
未獲評級的古蹟
有些地標,節日限定。比如元朗大橋街市的燈籠街,近日把人們召喚到社區,一年一會,因而珍貴。
城市另一邊,另一條燈籠街更早出現,位於皇后大道西,上環與西營盤交界。
每年中秋,經營香燭紥作的商店紛紛掛起燈籠,碩大的楊桃金魚兔子,佔據半條街道的天空,無聲又大聲地提醒節日臨近,路過心頭一陣暖。
這是社區地標的感染力,儘管近年好些紥作舖結業,畫面難免褪色。
那兒還有一個地標,每天都在,由180年前開始——跟燈籠街幾步距離,有一面石牆,突兀地拱起,路上的一條脊骨,人們叫它「雀仔橋」。
這並非官方地名,老一輩街坊才唸得出的名字,親切但有點陌生。想像這種口耳相傳,本身已是非常活潑的人文歷史。
而石橋也不真的是橋,建於平地,早於1840年代已經存在;英國國家檔案館(The National Archives)曾在Flickr公開一批香港早年珍貴舊照,其中一張攝於1870年代,可見雀仔橋當初的模樣。
那時皇后大道西一帶還未大幅填海,仍屬海濱,需要一道防波堤,以麻石興建,按地勢築成帶弧度的拱形,大概因此被稱呼作「橋」。
而它有另一實際用途:通往山上的海員醫院,1843年成立,替海員醫治性病,後來是香港進行第一宗外科手術的醫院。
1848年海員醫院遷至灣仔(變成現在的律敦治醫院),原建築改為「國家醫院」(Civil Hospital),當時的公立醫院;之後建築群陸續重建,60年代正式成為現在的西營盤賽馬會分科診療所。
雀仔橋見證香港初年醫療發展,可是問題來了:那跟雀仔有什麼關係?
有說橋後山坡為樹林,每到黃昏便出現鳥群棲息的場面,因而得名,頗為浪漫。
另一說法較有根據:當旺角雀仔街還未出現,戰前第一代雀仔街原在中環閣麟街,及後曾遷至上環永吉街,之後再移至現在雀仔橋位置,石橋自此有了暱稱。
翻看歷史,雀仔橋對面曾有非常著名的高陞戲院(建於1890年,看粵劇的地方),附近亦有武昌茶樓及得男茶樓;但凡飲茶撚雀的場所,少不了吸引雀販聚落,也許就是雀仔橋得名的理由。
可以肯定的是,雀仔橋是香港衛生發展的重要成份:1911年,橋底曾經建設地下公廁,直到1990年停用。
公廁入口設於行人路面,已用水泥封平;而石牆上五個耐人尋味的方格,屬於當年公廁的窗口,同樣已被填平,留下是不該封存的地區歷史。
雀仔橋作為古建築的份量,不用多說,然而跟許多地標一樣,它一直未獲列為古蹟,甚至從未被政府評級。
今年三月,經中西區區議會要求,古物古蹟辦事處將雀仔橋列入「須進行評級的新項目」,結果未可預料。
在同一地點180年,雀仔橋見證西營盤,以及整個海岸線的巨大變化。
高高低低,上上落落,人們魚貫步過。
有天即使名字失傳,它一直站住,頑固地維持著那弧度曲線。
—————————
丨knowhere丨
▪️中環鴨巴甸街35號PMQ元創方B座H205
▪️Tuesday to Sunday 1-7pm
▪️https://instagram.com/youknowhere
1870年代 在 大紀元 epochtimes.com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這張老照片好珍貴喔!小編回家🏠也翻翻,說不準也會有價值珍貴的老照片📷。嘻嘻!😜
1870年代 在 薔薇Chiang Weii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一直努力嘗試讓Drag文化在台灣往不同面向走
無論是表演或作品的形式
只為讓變裝文化能夠透過「時尚與媒體」接觸到更多人
老實說,過程中我也是充滿不安與未知
所以非常感謝《 @voguetaiwan 》給我這個莫大的機會去創作
對我而言是一個非常重大的肯定與里程碑!
⠀⠀⠀⠀⠀⠀⠀
1870年代 Drag的起源
1892年代 第一本《VOGUE》雜誌的誕生
往回看過去,讓我覺得非常感動
原來在這麼久的過去
就有著一群人在流行時尚與變裝文化努力著
⠀⠀⠀⠀⠀⠀⠀
反觀自由的台灣
這樣的文化也正在萌芽著
非常榮幸以變裝皇后的身份參與這次活動
也希望藉著『彩妝』這個大家熟悉的媒介
帶著更多人進一步了解
台灣變裝文化的豐富與專業!
⠀⠀⠀⠀⠀⠀⠀
很開心能夠入圍康泰納仕社群風格名人獎的美妝淺力新星
也謝謝總編輯女孫怡( @sunles )與《 @voguetaiwan 》的夥伴給我珍貴的機會。
Photographer: @joshmonkey @joshmonkey.photo
Director: @33filmstudio @gn00476080
Producer: @dennygogo
LOGO designer: @hsuyihua
Modeling / DragQueen: @chiangweiii
Wig: @ericwoohoo
Styling: @sunny8810043 @shoot_wet
Mask designer: @3n3o_
••••••••••••••••••••••••••••••••••••••••
// FIND ME //
🎀快來加入我的粉紅啦啦隊🎀
歡迎任何工作合作邀約: chiangweiii1106@gmail.com
||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chiangweiii/
||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ChiangWeiii
1870年代 在 吳光頭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鑽石是20世紀最大的騙局嗎?
為什麼說是20世紀最大的騙局呢?
在很多年前,鑽石只能在極其少數的幾條印度河流和巴西叢林中找到,
那時候的鑽石每年產量只有幾公斤,所以物以稀為貴,
被特供給歐洲貴族,象徵著貴族氣質。
在1866年,南非發現一個特大鑽礦,
1870年發現了一顆特大號鑽石,也就是有名的南非之星。
資本家和鑽礦投資人擔心鑽礦過度開採造成鑽石貶值,
於是在1888年成立了戴比爾斯公司,
買下了全世界幾乎所有的鑽礦開採權。
20世紀中期,人造鑽石的出現,
不僅成分比天然鑽石更好,而且凈度更高,硬度更強,
戴比爾斯公司又買下了人造鑽石技術專利,壟斷了鑽石源頭,
控制鑽石交易價格,巔峰時期的戴比爾斯公司控制著全世界百分之九十的鑽石產量。
在上世紀30年代時,歐洲鑽石的價格還是崩潰了,
戴比爾斯公司只得把目標伸向美國市場,
但是在當時美國並沒有消費鑽石的習慣,
戴比爾斯公司只得花重金砸廣告,
開啟了一場文化風暴,
把鑽石和愛情捆綁在一起,
在報紙雜誌電視上開啟了全球洗腦活動,
瘋狂的宣傳了幾十年到如今大家都認為習以為常了。
在當年,戴比爾斯公司四分之三的鑽石被美國市場消化.
在70年代,鑽石流進日本市場,
在同樣的廣告套路下,
日本流傳千年的婚俗習慣就這樣被改寫了。
到最後流入中國市場,
在流進中國市場的20年里,
中國成為了世界第二的鑽石消費國,
中國幾千年的婚俗習慣就這樣被改寫,
不知道是我們民族的悲哀還是歷史文化的缺失。
就這樣,全球都開啟了這場無鑽石不婚姻的時代。
而戴比爾斯公司為了不浪費鑽石,
把大的好的賣給有錢人,
碎的小的想辦法賣給有錢人,
而99分鑽和一克拉鑽只差一分,
但是卻是克拉鑽和非克拉鑽的區別,價格也是天差地別,
所以戴比爾斯公司寧可保留鑽石的不完美,
也不會切工去減低鑽石的重量。
但是現在社會鑽石真的稀缺嗎?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前蘇聯發現一座比南非更大的鑽礦,
以那座鑽石礦的存儲量計算,平分給全球70億人口,
每人大概可得143克拉,
而以現在裸鑽的交易價格來計算,
前蘇聯那座鑽礦的市場預估值在三千萬億美元。
而2015年的全球GDP總量才74萬億美元,
相當於43個地球經濟的總量,不得了不得了。
這場泡沫比房地產還要房地產。
鑽石唯一的元素就是碳,是這個世界最不缺的東西,
除了鼓吹的漂亮一無所有,
而真正具有收藏價值的大顆鑽石,
根本不可能流傳在市面上,在市面上流傳的鑽石,
回收價值最多只有購買價值的三分之一,
鑽石既不能代表愛情的美好,
也不能證明社會地位的高低,
更沒有一絲一毫的實用價值,
之所以能被奉上神壇,完全是人為的炒作,
是人們對貪婪浮華的過度追求,
一個行業的標準完全是由自己制定,
產業鏈完全由自己掌控,價格完全由自己掌控,
而消費完全靠大眾的虛榮心,
這就是鑽石,一顆恆久遠一顆永流傳的鑽石。
整個世紀以來最大的騙局,
有如皇帝的新衣,騙人騙己。
1870年代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在德國,有一款古舊電梯非常有趣。沒有門,只靠感覺抓住最佳時間上落,最多只可以兩個人乘搭。人們搭這電梯從不看手機,只專注當下——它叫Paternoster(帕特諾斯特電梯)。
Wolfgang Flemming是住在德國漢堡的60歲老人,他熱愛這款電梯,記得小時候第一次坐Paternoster的情景——那是他祖父工作的地方,電梯門外仍未裝上門框, 「一不小心就會掉下3米的地台下。」他咧嘴而笑,眼睛閃爍得像個3歲小孩,「自此之後,我迷上了它。」
Paternoster是拉丁文「我們的天父」的意思,早見於1870年代,在英國首次建造時只為載貨。Paternoster結構像單車鏈條一樣,兩面對角建造對稱的箱子載人,讓箱子平行運轉,而鏈子運轉時與天主教徒祈禱用的玫瑰念珠(pater noster)相似,因而得名。Wolfgang Flemming說,Paternoster在當時大受歡迎,因為舊時載人電梯不如現在普及,須由經過訓練的人員來掌控,而Paternoster可以自由上落,不需任何操作,非常方便,漸漸由載貨轉為載人。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相關影片:
【香港職人】手袋神醫甩皮甩骨都救翻生 改短皮帶收$700:世上無嘢整唔到!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JlYWNeg5Vxw)
【採耳師】25歲港女採耳師棄教職赴台灣讀採耳課程 記者實試:「第一次清晒耳屎的感覺,好爽」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8uvIzhfy3hI)
【重案解密】前G4長七洪立明任李澤楷「小小超」保鑣逾十年 暗戰張子強 :隨時冇命收工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BNL8NP5-H4)
【6億身家奉獻徐濠縈】Eason停工侍妻女 幫阿徐抹鼻做跑腿 疫市賺少半億(壹週刊 Next)(https://youtu.be/EYsm9v8VSvc)
【灣仔燒味老字號】17歲做大廚 自立門戶35年 油雞酒味濃 老闆:好做嘅食物唔會好食(飲食男女 Appledaily) (https://youtu.be/svAF8pKszw0)
【深水埗兩餸飯】59歲大叔賣$32兩餸飯 月派100份送長者 由台灣派到香港:受過港人恩惠想回饋 (飲食男女 Appledaily) (https://youtu.be/kyvNU86ntio)
【再現幕前零走樣】鄧上文生3個囝囝未夠數 計劃領養變六口之家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umTq9XNR6sA)
【頭條動新聞】Ep.4 林鄭月娥一個星期被放棄兩次有咩感受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TulvTCk2ZQ4)
#果籽 #德國 #電梯 #摩天輪 #蠱惑電梯 #漢堡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1870年代 在 1870年代臺南芒果園舊照 的推薦與評價
1870年代 臺南芒果園舊照 by 臺灣國定古蹟編纂研究小組(National Historic Monuments of Taiwan). Loading... Try Again. Cancel. Loading... Loading... ... <看更多>
1870年代 在 1870年代皇后大道中向面,相中間位置鐘樓為畢打街位置 的推薦與評價
1870年代 皇后大道中向面,相中間位置鐘樓為畢打街位置. Save. Save. More like this. Causeway Bay, Happy Valley, Oldies, Hong Kong, Mansions, History, Landmarks ... ... <看更多>
1870年代 在 1870年代香港街頭相片Hong Kong in 1870s|開埠初期 的推薦與評價
1870年代 香港街頭相片Hong Kong in 1870s|開埠初期香港開埠初期,指英國1840年代滿清割讓香港開始,至1898年租借新界為止。當時英屬香港從一個地瘠山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