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與台灣
1840年英國對中國
發動鴉片戰爭
強迫銷售鴉片給中國
戰後中英簽訂南京條約
英國強迫中國割讓香港
作爲對中國銷售鴉片的港口基地
香港從此成爲「毒港」
在1840年前中國
是出口順差的大國
自從鴉片戰爭後
鴉片大舉進入中國
中國反成進口逆差的大國
國勢江河日下
英國自1776年美國獨立後
國力下滑
卻在1840年後從中國
撈取大量鴉片利潤彌補而富強
經濟凋蔽的中國
在1851年爆發太平天國事件
中國江南亂成一團
亂到1864年
大量廣東富豪和難民
逃入香港
香港開始有講廣東話的大量人口
也開始有非鴉片相關行業出現
英國食髓知味
於中國太平天國事件期間
趁火打劫
於1856年對中國再發動
第二次鴉片戰爭
這次還搶奪圓明園內的國寶
最後乾脆放火焚燒圓明園
戰後
1858年及1860年
中國被迫簽訂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
割讓九龍半島南部給英國
鴉片規定要改稱「洋藥」
當作食品自由賣入中國
也能在中國領土自由買賣
根據天津條約
台灣的淡水、基隆、台南、高雄
成爲通商港口大量外銷茶葉和樟腦
台灣經濟突飛猛進
但卻又大量進口鴉片流失外匯
形成賣茶葉換鴉片
不上不下的經濟困局
1894年中日爆發甲午戰爭
1895年中國被迫割讓台灣給日本
英國一面借錢給日本打中國
一面藉口幫助中國與日本談判
要求租借九龍半島北部和新界
中國無奈只好於1898年
簽《展拓香港界址專條》
租借99年直到1997年6月30日
中國清政府從此威信蕩然無存
1911年在革命黨和袁世凱合作下
推翻大清帝國政府
成立中華民國
但是中華民國政府仍戰亂不止
北洋軍閥內鬥
國民黨拿蘇聯共產黨的錢
重新建黨建軍
國民黨北伐勝利又以清黨爲名
大舉屠殺北伐夥伴的共產黨
從此國共鬥爭主宰中國現代史
國民黨內部軍閥又爆發中原大戰
先因九一八事變丟掉中國東北
直亂到七七事變
中國展開全面抗日戰爭
直到二次大戰結束
又開始國共內戰直到1949年
國共隔著海峽對峙
二次戰後
1945年法國和美國
藉口反共爭自由
公然侵略越南
長達30年
在這麼長的時間裡
中國大陸的資金和難民
以及越南難民
一波一波湧入香港
造就香港的繁榮和社會問題
1997年後中國兵不血刃
不但收回99年租約屆期的土地
還收回永久割讓的香港島
但長期殖民化的難民文化
也開始跟中國大陸產生矛盾
台獨政權接手國民黨政權
也趁機插手香港內部的亂局
既向中國大陸叫板
也向美國主子表忠
但隨著北京一步一步
處理香港問題的軟硬力道
也隨著美國勢力弱化
台獨政權在江湖亂走
總有要還的事
1898年英國政府向中國租借 在 舊時香港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九龍城寨三十年代舊貌(Colorization版)】
九龍寨城(又稱九龍城寨、簡稱城寨)原貌的傳世影片不多,這段攝於三十年代的片段,清楚紀錄了城寨仍未變成「僭建城堡」的模樣,可見進入「三不管」———英國、中國、港英俱不管的狀態下,經歷30年光景,古城已非常破落。而畫面中,可以看到九龍巡檢司衙署、惜字亭、以及方形水井的本來面貌。
影片原件是黑白,色彩後期加工。
為何九龍城寨會三不管?要把時間回撥到清朝享祚的最後約十年。清廷與英國1898年簽訂中英《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將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乃至新界租借給英國,為期99年。但在清廷力爭下,九龍城寨仍歸清廷管轄,由廣州府新安縣大鵬協左營駐防,成為位處英國殖民地的清廷「外飛地」,性質類似領事館。
然而,港府翌年即1899年4月正式接管新界時,遭到以屏山鄧氏為首的原居民反抗,爆發新界六日戰。當年,英國政府認定這場戰爭是由清政府新安縣官員背後煽動,因此在5月16日派兵攻入城寨;同年12月27日,英國單方面實施《九龍城樞密院令(Kowloon City Order In Council)》,以城寨內的清廷官員和士兵「妨礙保衛香港」為由,強行將他們驅逐。
已日暮西山的清政府為此向英方交涉,更派出兩廣總督李鴻章親自與港督卜力談判,表明清政府絕不放棄九龍城寨的主權和治權;與此同時,英方感到如繼續佔據城寨,也是「名不正、言不順」,經權衡後,最終允諾撤出。
儘管英國人離開,但清朝當年已陷入動盪、11年後覆亡,接下來更是延綿不斷的政治亂局和日本侵華,內地政權再無派遣官員入駐城寨辦公,而英國及港英當局也對此撒手不管,最終令這座古城彷佛被人遺忘。
再往後便是日佔時期城寨被毀、戰後南下難民聚居於此,僭建樓宇不斷拔地而起,最終變成城寨九十年代清拆前的面貌。
1898年英國政府向中國租借 在 城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九龍城寨三十年代舊貌(Colorization版)】
九龍寨城(又稱九龍城寨、簡稱城寨)原貌的傳世影片不多,這段攝於三十年代的片段,清楚紀錄了城寨仍未變成「僭建城堡」的模樣,可見進入「三不管」———英國、中國、港英俱不管的狀態下,經歷30年光景,古城已非常破落。而畫面中,可以看到九龍巡檢司衙署、惜字亭、以及方形水井的本來面貌。
影片原件是黑白,如今經AI系統着色,景致別具韻味。
為何九龍城寨會三不管?要把時間回撥到清朝享祚的最後約十年。清廷與英國1898年簽訂中英《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將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乃至新界租借給英國,為期99年。但在清廷力爭下,九龍城寨仍歸清廷管轄,由廣州府新安縣大鵬協左營駐防,成為位處英國殖民地的清廷「外飛地」,性質類似領事館。
然而,港府翌年即1899年4月正式接管新界時,遭到以屏山鄧氏為首的原居民反抗,爆發新界六日戰。當年,英國政府認定這場戰爭是由清政府新安縣官員背後煽動,因此在5月16日派兵攻入城寨;同年12月27日,英國單方面實施《九龍城樞密院令(Kowloon City Order In Council)》,以城寨內的清廷官員和士兵「妨礙保衛香港」為由,強行將他們驅逐。
已日暮西山的清政府為此向英方交涉,更派出兩廣總督李鴻章親自與港督卜力談判,表明清政府絕不放棄九龍城寨的主權和治權;與此同時,英方感到如繼續佔據城寨,也是「名不正、言不順」,經權衡後,最終允諾撤出。
儘管英國人離開,但清朝當年已陷入動盪、11年後覆亡,接下來更是延綿不斷的政治亂局和日本侵華,內地政權再無派遣官員入駐城寨辦公,而英國及港英當局也對此撒手不管,最終令這座古城彷佛被人遺忘。
再往後便是日佔時期城寨被毀、戰後南下難民聚居於此,僭建樓宇不斷拔地而起,最終變成城寨九十年代清拆前的面貌。
1898年英國政府向中國租借 在 #展拓香港界址專條 - Explor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中國政府 雖保留了九龍城的管治權,但當中列明「除與保衛香港的軍事需要有衝突 ... 話說1898年,英國向清朝的李鴻章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租借新界99年;簡單地說,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