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髮會自動生長的恐怖娃娃。
「阿菊人形」是北海道地區流傳的一則都市傳說
講述被收藏在寺廟裡的人偶出現令人費解的靈異現象。
記得小時候,常聽到一些關於玩偶的靈異傳說,像是鬼月來臨之前,要把家中所有紙娃娃集合起來燒掉。不然,晚上會變成鬼娃娃來找你,讓你惡夢連連,夜裡不得安寧;還有人說,紙娃娃玩完之後一定要收好,放在鐵盒裡,不可以斷手斷腳,否則,紙娃娃晚上會變成女鬼來掐你脖子,聽起來真是毛骨悚然,說穿了,還不都是大人編造出來想嚇唬孩子的故事,提醒他們要把紙娃娃或玩偶收好。
小孩子沒心眼,大人講什麼都信,實在單純的可以。坦白說,小時候打從心底相信這種無稽之談,像是睡覺的房間絕不可以放任何娃娃,免得到了半夜娃娃會來找我玩,對於眼睛會眨、或是會發出聲音的娃娃更是敬而遠之。
《靈異入侵》(Child's Play,1988)片中拿著刀伺機殺人的玩偶恰吉,幾乎成為我童年的夢魘。《厲陰宅》(The Conjuring,2013)的超自然博物館收藏的「安娜貝爾娃娃」到了半夜會自行移動,感覺怪恐怖的,如果放在房間我會怕。
<頭髮會自動生長的恐怖娃娃>
北海道萬念寺供奉的阿菊人形在日本是家喻戶曉的靈異傳說,據說娃娃頭髮會生長的奇妙現象,即源自於此。在過去的時代,人偶一般都是梳著日式髮型並以和服打扮為造型的女孩模樣,供奉人偶的傳統始於江戶時代,在武士家庭裡,供奉人偶是為了祈念孩子平安長大,當女兒長大出嫁時,習俗上認為把象徵消災解厄的人偶當作嫁妝讓女兒帶去新家,可以使婚姻幸福美滿,現在這樣的人偶只當作一般的擺飾品放在家中,已失去了傳統的意涵。
阿菊人形的故事,1975年曾被電視媒體大幅報導,消息傳遍全世界而名噪一時,開始衍生出不同的故事版本。
距今一百年前,在大正七年(1918)發生的真實事件。當時年僅十八歲的鈴木永吉去參觀在札幌舉行的大正博覽會,於會場買了一尊日本人偶(市松人形)給年幼的妹妹菊子(當時才三歲)。菊子非常喜歡那尊人偶,疼愛程度簡直就像是對待自己親妹妹一樣。後來卻因為罹患重感冒,菊子從此一病不起,提早離開了人世。因妹妹的死悲傷不已的哥哥永吉,決意把妹妹火化後的遺骨和人偶一起供奉在神桌上,朝夕祭拜,藉此追思妹妹生前的可愛模樣。
1938年永吉移居樺太(即庫頁島的薩哈林),在那之前把妹妹遺骨連同人偶裝在箱子裡,交由萬念寺的住持妥為保管。到了昭和十三年,也就是一九四七年,二次大戰結束後,永吉終於返鄉,前往該寺廟準備取回箱子時,發現玩偶起了變化,他在住持面前打開箱子時,赫然發現人偶的頭髮竟長到肩部!
「一定是菊子把她的靈魂移轉到生前最鍾愛的人偶身上吧。」目睹這怪現象的今川住持,紋風未動將「阿菊人偶」安放在萬念寺,從此之後,玩偶的毛髮只要生長至腰際,就會自行斷落。每年三月寺內人員會定期為玩偶梳理毛髮,稱之為「整髮會」,直至今日,阿菊人偶的毛髮仍持續生長。(北海道新聞,1970年8月15日)
這篇報導當中,還有「菊人形的毛髮長約25公分,懸垂至腰部以下」的細節描述,並附註「幾年北海道理工科的研究生著手調查,證實是人的毛髮,至於為何會變長?找不出合理的解釋。」現在流傳的阿菊人偶傳說很清楚地記載在這篇報導上。
不過,昭和37年(1962)8月6日的《週刊女性自身》雜誌上刊載的阿菊人形則是不同的版本,當時北海道放送的記者馬淵豊所報導的內容有著微妙的差異,在這篇報導裡,把人偶供奉在佛寺的並不是永吉,而是女孩的父親助七。此外,交由住持保管的日期是1958年的3月3日,而發現頭髮變長的日期則是1961年的7月15日,而且故事中的女孩叫做清子,也不是菊子。
<關於清子的悲慘故事>
故事中的清子是助七先生的獨生女,母親在產後身體狀況不佳,半年以後便亡故,此後都是由助七親自撫養,續弦的妻子希望交給她來照顧,但助七充耳不聞。就在清子三歲的那年冬天,不幸罹患了肺炎因而夭折。據說清子臨死之際,微弱地呼喊著「爹爹」接著閉上了眼睛。
助七失去愛女悲慟不已,過了十天,他抱回一個童女的人偶,或許是他把對愛女的思念寄託在人偶身上吧,他把人偶當作自己的女兒一般疼愛有加,會為她做飯菜,為她梳頭髮插上髮簪,還會帶著她同寢,唱安眠曲給她聽。
可是到了1958年的3月3日這一天,助七突然出現在佛寺,向住持委託:「請代為照顧這孩子」說完後,據說從此就消失了蹤影。人偶也一直擺放在佛堂的角落,連住持都幾乎忘了她的存在。然而三年後,住持做了奇妙的夢,夢中看見全身濕透的助七出現在他枕旁,說了一句奇怪的話「請將清子的頭髮剪掉。」隔天,住持將童女人偶從角落取出來一看,發現原本生長至耳際,像河童一般的髮型(西瓜頭),沒想到生長至腰際的長度,於是住持就幫忙修剪,繼續供養這人偶。以上就是《週刊女性自身》雜誌所刊載的內容。
這篇報導刊出的六年後,到了1968年《YoungLady》雜誌又報導了這則傳聞,並首次使用「阿菊人形」這個名字,故事當中的清子也換成了菊子,但內容和六年前有很大的差異。
話說1913年助七的前妻去世,留下年僅二歲的菊子自行撫養,剛好那時北海道有個大型博覽會,助七就抱著菊子去參觀,離開前買了一個河童髮型的日本人偶送給菊子。到了隔年的3月24日,菊子因染上肺炎夭折。時間來到了1938年,助七打算搬去樺太居住,於是將菊子的遺骨連同人偶一起交付萬念寺的住持代為看顧,住持將人偶放在台座下方的抽屜便忘了她的存在,很快地過了十七年,到了1955年住持進行大掃除的時候,從抽屜取出人偶,才發現人偶的頭髮生長到腰際的部位。(摘自《YoungLady》1968年7月15日)
<阿菊人形傳說變貌的過程>
雖然該報導有提供「關於毛髮的鑑定,其實是動物的毛髮」之說,或是「六年之間頭髮會生長三公分」這樣的情報。但是有幾個矛盾點,首先大博覽會是1918年舉辦,並不是1913年,其次是過了這麼久的時間,住持竟然完全沒有發現人偶頭髮生長的現象,而是十七年後才發現。這些疑點使得該則報導欠缺可信度,而且和前述的《女性週刊自身》雜誌所報導的內容很多細節都不一樣,還引述是馬淵豊記者所說的內容。光是八年期間,就有三則不同版本的故事在世間流傳,如今保管阿菊人形的萬念寺,提出的官方說法仍以《北海道新聞》的報導為正確的起源。
阿菊人形傳說的重點,擺在年幼亡故的少女,將其怨念寄附人偶身上所引發的靈異現象。新聞披露以後,震撼全日本,自此各地均傳出類似人偶毛髮生長的目擊事件,大部分為市松人形(木製人偶),少部分為西洋人偶(洋娃娃)及橡膠人偶。至於事件的真相為何,馬淵記者表示,針對這件事他不予置評。
筆者也曾在緯來日本台看過某個綜藝節目,實地採訪一間外觀上不甚起眼的寺廟,裡面專門收藏被丟棄不要的人形玩偶。當住持帶領外景隊藝人進入收納室,果然陰氣森森,其中也有頭髮會生長的玩偶,竟然是以夏威夷跳草裙舞為造型的橡膠人偶,臉上的表情相當可愛,放在暗處攝影機拍攝到人偶的臉上,卻發覺眼神有些詭異,好像直盯著你瞧,教人直冒冷汗。
據說這個呈現巧克力膚色跳草裙舞的玩偶早已停產,市值估算下來,至少幾十萬日幣跑不掉,同樣是戰前生產的玩具製品,不過寺方並不打算拿到開運鑑定團去估價,當然也不會上網拍賣,有朝一日他們也許會成立一座玩偶博物館,來展示這些長年下來累積的收藏品吧,我們拭目以待。
文 / 銀色快手 怪談師、偽民俗學家
你身邊也有蒐藏一些半夜會睜開眼睛的娃娃嗎
<參考資料>
小池壯彥,宝島別冊415『現代怪奇解体新書』
『怪奇ドラッグ』創刊號,英知出版,2006年4月10日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煤氣鎮Gastown,又譯蓋斯鎮,是加拿大卑詩省溫哥華市內一個地區,位於市中心東北角,是溫哥華開埠時最早開發的社區。溫哥華市政府於1950年代開始研究於市內興建高速公路網,市議會並於1967年宣佈具體計劃,當中來回8線行車的南北向公路將取代卡路街的走線貫穿煤氣鎮。為了落實此計劃,當局需於煤氣鎮、華埠...
1968年 藝人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奧運特輯:東京奧運作曲家小山田圭吾爆出欺凌風波後辭職 ,音樂作品遭棄用。
東京奧運在今日7月23日開幕,但卻爆出風波,開幕禮作曲家之一的小山田圭吾被揭曾自曝在學生時代欺凌殘障同學,事件引起公憤。他7月19日引咎辭職,東奧開幕禮也將不會播放由他創作的四分鐘長度的樂曲。
小山田圭吾(Keigo Oyamada aka Cornelius)(1969年1月27日-),東京出生,以Cornelius為藝名的澁谷系音樂人物。
和光大學附屬高等學校卒業,1988年時組成Lollipop Sonic,1989年跟小沢健二(Ozawa Kenji)以二人同時擔任主唱及吉他手的姿態共組Flipper's Guitar,在發行三張唱片後,於1991年解散。
1992年成立Trattoria Records ,此為澁谷系一重要的音樂廠牌,旗下藝人有Kahimi Karie、Brige、Venus peter、Salon music等等。。
受到1968年人猿星球電影的影響,小山田圭吾於1993年正式以Cornelius出道,第一張單曲THE SUN IS MY ENEMY也於1993年發行;1994年推出第一張個人專輯-First Question Award,延續著以往Flipper's Guitar時的清新簡潔的風格。
1995年的專輯69/96大幅度的跳脫於Flipper's Guitar時期的清新風格,大量的取樣不同的特殊音效,整張音樂專輯呈現出許多特別的橋段,風格從Heavy Metal到Soul、Hip-hop、Country無所不包,並以拼貼的方式呈現出整體的音樂概念-多元混合。1997年的Fantasma延續69/96多元混合的音樂概念,並加入了更多的電子實驗音樂,但更是奠定小山田圭吾澁谷系指標人物的專輯。
除了專注於自身的音樂創造,更積極的與多方的藝人合作,製作許多混音歌曲,合作過的藝人有: Beck、Blur、Sting、Sketch Show、坂本龍一、Manic Street Preachers、ARTO LINDSAY、COLD CUT、HIGH LAMMAS、K.D LANG、KINGS OF CONVINIENCE、MERZBOW、MOBY、PASTELS、U.N.K.L.E等等
1968年 藝人 在 香港經濟日報 hket.com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疫市轉型】疫市下不少食店結業,但同時又有新食肆接力上場,不妨聽聽轉任餐飲顧問的藝人伍文生的專業分析。
工銀亞洲手機銀行「e開戶」享三個月港元定期存款3%年利率優惠
Landing URL: https://bit.ly/2Mj5kRd
1968年 藝人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煤氣鎮Gastown,又譯蓋斯鎮,是加拿大卑詩省溫哥華市內一個地區,位於市中心東北角,是溫哥華開埠時最早開發的社區。溫哥華市政府於1950年代開始研究於市內興建高速公路網,市議會並於1967年宣佈具體計劃,當中來回8線行車的南北向公路將取代卡路街的走線貫穿煤氣鎮。為了落實此計劃,當局需於煤氣鎮、華埠和士達孔拿區一帶清拆多座建築物,令該帶面目全非。該三區的居民和商戶於是聯手反抗公路計劃,並獲其它團體聲援,遂於1968年逼使市政府放棄計劃。此舉不但成功挽救該帶的社區,更改變了溫哥華的城市規劃模式,為溫哥華日後的公共運輸發展和市中心高密度化奠下基礎。煤氣鎮逃過清拆命運後,省政府於1971年將之列為歷史城區。商戶和居民連同市議會和市政府部門於1970年代在區內進行美化,將舊建築復修至原貌,在街道上鋪設鵝卵石,並於甘比街夾水街之處設立一個蒸汽鐘,成為該區的標誌。遂發展成溫哥華的主要觀光景點之一,更於2009年被列入加拿大國家史蹟。
加拿大廣場Canada Place是一座位於加拿大卑詩省溫哥華市中心的建築物,是溫哥華會議中心東翼、泛太平洋酒店、溫哥華世貿中心、以及全球首座永久性IMAX 3D影院的所在,並由加拿大廣場公司管理。它也是卑詩省南岸地區的主要郵輪碼頭,由溫哥華前往阿拉斯加的郵輪皆從此處出發。大樓頂部有五組由玻璃纖維製成的白帆,是溫哥華最主要的地標之一,其設計也與雪梨歌劇院和丹佛國際機場的外部有所相似。大樓於2001年進行擴建工程,增設多一個郵輪泊位。而大樓對出的西北處是溫哥華會議展覽中心新翼的所在,工程於2004年11月展開,並於2009年4月竣工。2010年冬季奧運會的國際媒體中心位於新翼以內。冬奧過後,加拿大廣場於2010年7月展開五帆屋頂更新工程。新五帆屋頂由聚四氟乙烯和玻璃纖維混合製成,外貌與舊五帆相若。
蘭斯黛爾碼頭Lonsdale Quay由Waterfront搭乘海上巴士SeaBus橫越海港,約12分鐘可以到達,這裡是北溫哥華的公車轉運中心。蘭斯黛爾碼頭附設一座觀光商場,其中有咖啡廳、餐廳、巧克力店、禮品店、精品店、蔬果攤、自助餐、異國料理及海鮮等,觀光商場前廣場在假日期間則是街頭藝人表演的好場所,方便的生活娛樂設施,深受當地居民與觀光客喜愛,無論是渡過一個悠閒的午後,或是夜晚來到蘭斯黛爾碼頭,眺望對岸溫哥華摩天大樓炫耀燦爛 的燈火,都是極佳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