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0921】沒人烤肉的中秋節(1956~1989)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每年農曆8月15日,是華人三大傳統節日之一的中秋節,這天高掛夜空的滿月,也象徵一家人和樂團圓。
從報時光彙整的聯合報應景老照片,可以發現早年中秋節的景象,淳樸又溫馨,也不見烤肉大部隊;另外,外媒British Pathé在1968年拍攝的高空滿月,您覺得有比較圓嗎?
1956.各國駐華使節晚會
1957.三輪車工會秋節敬軍
1959.糕餅業半價折扣戰
1960.中山兒童樂園秋節晚會
1971.善心人士贈義光育幼院月餅
1974.臺北火車站返鄉人潮
1977.碧潭划船賞月
1978.店家月餅應景上市
1979.民眾至天文台觀月
1983.中秋節採購文旦的民眾
1984.公賣局洋菸酒熱銷
1984.青少年熱舞聯歡
1985.救國團主任與學生玩扯鈴
1987.天文望遠鏡賞月
1989.中正紀念堂賞月人潮
(影片來源:British Pathé;背景音樂:月亮代表我的心|民族之聲合唱團)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黃大仙祠,全稱赤松黃大仙祠或嗇色園黃大仙祠,是香港的一座著名廟宇,位於九龍東黃大仙,佔地約18,000平方米,由非牟利慈善團體嗇色園管理。廟宇主要供奉東晉時南中國道教著名神祇黃初平,另亦有供奉儒、釋兩教的神祇如孔子、觀音等,故三教融合為香港黃大仙祠一大特色。該建築被列作香港一級歷史建築,同時是香港第...
1974年農曆 在 報時光UDNtim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歷史上的9月8日】頭城搶孤再現盛況
✍️1974年9月8日:美國總統福特宣布,赦免因水門事件下台且堅不認罪的美國前總統尼克森。
✍️1991年9月8日:宜蘭頭城搶孤活動於停辦33年後恢復舉辦,搶孤於每年農曆7月30日「鬼門關」舉行。
✍️1995年9月8日:華人現代女性小說家張愛玲被發現死在洛杉磯自家公寓,享年74歲。
穿越時空60秒:http://udntime.piee.pw/vmjp5
❤️喜歡報時光的影片,記得開啟youtube訂閱的小鈴噹通知
你就能在報時光推出新影片時收到👉https://reurl.cc/Y6jv3X
#歷史上的今天
#報時光UDNtime
1974年農曆 在 T.s.d鐵四帝文化藝術創意團隊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廟宇參訪- 新莊地藏庵 官將首
開拍前拜拜,感謝 #新莊地藏庵頭前庄官將首
志偉哥、杰哥,帶我們完整介紹廟宇以及官將首的由來
新莊地藏庵 官將首的沿革
閩南與臺灣有一個習俗,
祭典時還願的信徒自稱「香燈腳」
(隨著神靈繞境的信徒)、或化妝成各式差役,
稱「將腳」或「官將腳」、「關將腳」,
隨著神轎走路,保衛主神,以表示效勞於神明。
臺灣新北市新莊地區會於每年農曆四月三十日、五月一日舉行新莊大拜拜「新莊地藏庵文武大眾老爺繞境」,
並約於日治大正元年(1912年)左右開始組織陣頭,由兩人分別扮演大眾爺之紅面、綠面先鋒官,俗稱為關將頭,因為其是諸官將之首,又稱官將首
此時陣頭稱為「八將腳」或「香腳」,
由信徒自發還願扮演,故無固定組織,
也缺乏相關儀式日後創始官將首的黃秋水則於大正十四年(1925年)開始擔任綠臉的關將頭。
民國34年(1945年)時黃秋水擔任地藏庵北管子弟團「俊賢堂」的負責人,
並與籍貫湖南的70軍政戰主任周莊伯少將(又號漢儀,即自立晚報創辦人)
討論官將陣法,將先鋒官身分提升為地藏王菩薩的護法「增損將軍」(增福鬼王及損祿鬼王),
並提供增損將軍的臉譜、符籙、陣勢、象徵點將閱兵的「喊班」儀式等資訊給黃秋水及其子黃觀銘,
周莊伯將軍還贈予黃家父子兩面錦旗,
一寫「增」字,一寫「損」字。
父子經過數年練習捨棄八家將之陣法,於1949年成立官將首團體,由黃秋水扮演損將軍,黃觀銘扮演增將軍。
最初陣頭是由黃秋水與其子黃觀銘分別扮演損、增二將軍,民國39年(1950年)因雙人難以變化陣勢,在請示地藏王菩薩神諭之後,又加入一位增將軍,由黃秋水的另一位兒子扮演。
民國82年(1993年)下莊路線官將首團又加入虎爺(象徵虎頭鍘)與白鶴童子(引路童子),形成五人的官將首團,不過傳統儀式如「喊班」仍是由三位將軍參與。甚至有加入謝范將軍、甘柳將軍、班杯讓陣容達到七人以上者。
民國73年(1974年)起,
三重臺疆城隍廟高景清因還願而擔任新莊下莊路線(中港厝、頭前庄)的官將頭。
由於高景清具有傳統戲劇底子,且為道教、法教兼修的法師,他將亂彈的表演方式、道教科儀等應用於官將首的儀式、步伐、姿勢與身段架勢(俗稱「觀目」),讓官將首的儀式、行進,更具可看性。
他也是首位卸任後於其他地區教授官將首的人,將此技藝傳至北部各地。民國84年(1995年)由於三重冠友官將首團於台北縣「中元普度祭-宗教藝街節」表演精彩,因此造成官將首之熱潮,間接使官將首團體大量成立。
1974年農曆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黃大仙祠,全稱赤松黃大仙祠或嗇色園黃大仙祠,是香港的一座著名廟宇,位於九龍東黃大仙,佔地約18,000平方米,由非牟利慈善團體嗇色園管理。廟宇主要供奉東晉時南中國道教著名神祇黃初平,另亦有供奉儒、釋兩教的神祇如孔子、觀音等,故三教融合為香港黃大仙祠一大特色。該建築被列作香港一級歷史建築,同時是香港第一家獲香港政府批准舉辦道教儀式婚禮及簽發結婚證書的道教廟宇。在嗇色園的「五行」建築佈局中,照壁屬「土」格局。照壁於1938年興建,為水泥建的重簷藍綠琉璃瓦頂建築物,照壁上刻有「朝佛」、「清靈寶洞」乩筆及四邊的對聯。座落於「照壁」之後,是該園供奉佛教「燃燈聖佛」的殿堂。1933年初建,經1961、1974、1993、2007年重修,「亭」的建築外貌,四周以八支紅柱襯托,與其他的小殿堂連成一線,乃五行的「火」格局。新近2010年初於亭外的四周走廊加放了佛教「四大護法」的瓷器神像,使盂香亭顯得格外的神聖莊嚴。1897年間,梁仁庵聯同友好在廣東番禺扶乩遣興,偶然得到黃初平(黃大仙)降乩教導「普世勸善」,自此就成為黃大仙的信仰者,奉黃大仙為仙師,入道成為道侶,獲賜道號「傳道」。根據史料,1898年農曆八月廿三日,即黃大仙的寶誕,菩山道侶就開乩請求擇地建觀,普救百姓,在黃大仙「同意及指引」下,廣東第一間供奉黃大仙的祠觀,在翌年農曆的五、六月間,在廣州花埭(花地,位於芳村)落成。當時據說,只有梁仁庵道長能得到仙佛的感應,使箕筆移動和辨認沙上的箕字,所以成為普濟壇的主持。清末民初時期,黃大仙祠成為廣州著名宗教勝地,吸引廣州及珠江三角洲等善信到來參拜。梁仁庵後得黃大仙乩示,指廣州必有動亂,於是在1901年返回故鄉廣東省南海縣西樵山稔岡村,再成立「普慶」壇,並出錢出力,該祠約在1903年竣工。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清政府,在破舊立新、徹底破除封建迷信的浪潮下,廣州市內許多廟宇寺觀都遭受破壞,普濟壇的廣州黃大仙祠亦不例外。由於中國政局動盪,社會穩定受到威脅,梁氏返回南海故鄉,但得黃大仙降乩指示「此地不宜久留,必須向南遷移」 。1915年,梁仁庵道長父子兩人,攜帶黃大仙畫像至香港繼續弘道,並在1921年於九龍竹園村創立普宜壇(嗇色園)。黃大仙信仰自此在香港有蓬勃的發展,甚至傳播至東南亞及美加等一帶。而廣州黃大仙祠普濟壇在1919年就被國民政府充公,改建為孤兒院。梁仁庵到香港後,先在乍畏街及大笪地開壇闡教,再於灣仔大道東設壇安奉黃大仙師及開設藥店,兩年後該處被火燒毀,又把壇遷移往灣仔海傍東。其後於1921年黃大仙師降乩啟示,命當時梁仁庵道長 往九龍城一帶相地建殿,道侶到竹園村附近一山,見靈秀獨鍾,便再扶乩請示仙師,得乩示「此乃鳳翼吉地」,適合開壇闡教,遂決定於現址建祠,並於同年7月落成啟用。1921年8月,嗇色園正式成立,負責管理祠廟。黃大仙祠建成之初,原為私人道場,只供道侶及家屬入內參拜。後來參拜善信漸多,及至1934年,園方礙於當時的廟宇條例及租地批約所限,不能再讓民眾入內,後經當時華人廟宇委員會委員周峻年向華民政務司請准,才特許於每年正月初一開放讓善信入內參拜。至1956年8月21日,黃大仙祠才正式獲政府批准全面開放予善信參拜。黃大仙祠共佔地18,000多平方米,除主殿外、還有三聖堂、從心苑、九龍壁等,各具建築特色,祠內的牌坊亦充分表現中國傳統文化。除個別建築物顯現中國傳統寺廟建築特色外,祠內建築又按左龍右鳳、五行屬性而興建,令整座建築群組更見特色。黃大仙祠於2010年5月被確定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太歲元辰殿」於2011年1月12日正式對外開放,全殿分為前廳及主殿,整體設計融合中國傳統道教及現代色彩,主殿橫額由國學大師饒宗頤親題。殿內設有眾星之母斗姆元君、六十太歲及六十元辰,並提供電子感應「上表」祈福系統及LED星象天幕,入場費為100港元,65歲或以上長者及傷殘人士半價。此外,殿內提供「上表」服務,由道士代為「攝太歲」,收費300港元,完成「上表」後,善信所屬的太歲的頭頂上會放出煙霞及射出紅光。祠方稍後會再將善信的上表燒予太歲。其他工程包括新建的藥王殿、財神殿、王靈官殿等三個殿宇及擴建福德祠。黃大仙祠內亦新置了月老銅像,以應不同善信的需要。
1974年農曆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圓玄學院,全稱九天冊立圓玄至道特級天壇,位於香港荃灣三疊潭旁的一所新興宗教團體,1950年由趙聿修、呂重德發起建造,於1953年3月15日舉行開幕。圓玄學院於1956年註冊為有限公司,成為轄准免用有限公司字樣的慈善團體。「圓玄學院」供奉儒家、佛教及道教的思想。建築香富中國風格的亭臺樓閣。
• 「三教牌坊」:中門豎立三座牌坊分別代表儒釋道三教;
• 「入德之門」:座落於三教大殿之下,取自朱子注《大學》章句「大學孔氏之遺書,而初學入德之門也。」;
• 「三教大殿」:於1971年落成,採用天壇形式建造,供奉三教始祖;
• 「元辰殿」:又稱「太歲殿」,仿照北京的白雲觀興建,供奉鬥姥元君及60位太歲的像,每年農曆新年前後都吸引許多善信來參拜太歲及還願;
• 「觀音池」:池塘中央佇立高2米餘白玉淨水觀音像,觀音神像成於四川,乃仿敦煌畫稿所製;
• 「孔子銅像」:為孔教學院發起結像而建立,以誌圓玄學院金禧紀念;
• 「藏經閣」:收集儒、釋、道的研究書刊,為香港道教界最大的圖書館;
• 「雅石館」:展覽天然的奇型怪相岩石,包括酷似中國12生肖的石岩。跟新加坡及曼谷的「奇石博物館」類似。
圓玄學院社會服務部於1974年開始為長者提供安老服務,轄下設有護理安老院、安老院、老人中心及西醫診療所等服務單位。圓玄學院共開設四所中學、三所小學及五所幼稚園。「圓玄學院」在每年春季均舉辦「圓玄盆栽雅石欣賞會」,展出優雅獨特的盆景藝術佳作、菊花及各種奇型怪相岩石供民眾觀賞。荃灣兆和街專線小巴站,乘坐專線小巴81線,在「圓玄學院」總站下車。
1974年農曆 在 三立新聞網SETN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三立新聞網」台灣前3大新聞網站,是台灣第一家結合直播、互動、社群、即時新聞的新媒體,我們秉持專業、品質、正能量的嚴謹態度,及跨屏多螢的創新技術,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