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養品體驗文分享
永真生技|顧欣NO-左旋精胺酸
➡️永真生技藥局淬鍊12年,獲得最多專業藥師推薦
➡️產品特色
精胺酸是製造一氧化氮的前驅物質
🈴1980年代以來一氧化氮,已出現超越萬份以上的研究論文
🈴1992年一氧化氮被科學雜誌推舉為"本年度明星分子"
🈴1996年的紐約時報 〝它是無所不在無所不能的 〞
🈴1998年一氧化氮的研究更獲得了諾貝爾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殊榮
➡️適合族群
大學生族群、上班族、夜貓族、運動員、銀髮族
➡️滋補強身必備,調節生理機能
➡️ 食用方法
每天早晚空腹各2顆,搭配開水食用,一日請勿超過4顆,多食無益
➡️使用心得
對於重度運動者的我,每天補充營養相當重要,對於可以減輕疲勞感和促進傷口癒合的胺基酸成分,非常適用於我,主要以睡前口腹吃,一早起來疲憊感真的少很多💪💪
#精胺酸 #一氧化氮 #l-arginine #顧欣NO精胺酸 #永真生技 #L精胺酸 #保健食品 #精胺酸推薦 #一氧化氮推薦 #保健食品推薦 #保健品牌推薦 #精胺酸食物 #精胺酸保健食品怎麼挑
#大學生族群 #上班族 #夜貓族 #運動員 #銀髮族
1996 諾 貝爾 醫學獎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科普文分享】【Pika pika】視網膜內有快如閃電的比卡超素!/小肥波
//《寵物小精靈》自 1996 年推出以來,風摩全球大小朋友,當中最受歡迎的自然是比卡超,而 2008 年大阪大學生物科學研究所發育生物學系團隊發現了一種視網膜蛋白,並將之暱稱為比卡超素 (Pikachurin) 。
為何要有這個暱稱?首先是因為這種蛋白質正式名稱真的水蛇春咁長:「類似 EGF 的纖連蛋白III 型和包含層粘連蛋白G樣結構域的蛋白質 (EGFLAM) 」。 其次就是 EGFLAM 在身體內的反應快如閃電,與比卡超一樣驚人,這個團隊果然非常緊貼卡通片。
比卡超素對透過中樞神經系統將視網膜感知的視覺訊息傳遞到大腦非常重要。 通常,眼睛內的感光細胞通過雙極中間神經元將其訊號傳輸到大腦的基底神經節。而比卡超素能夠提高這些訊號的傳輸速度,因為這種蛋白質能夠在感光細胞和雙極中間神經元之間形成連結。 如果無比卡超素,訊號到達大腦的速度會變慢,並且會影響視覺功能。
雖然當年的研究只在小鼠上進行,但團隊確認如果無了製造比卡超素基因的小鼠會出現視覺障礙,同時亦發現到先天性肌營養不良是與比卡超素有關。團隊就認為發現亦可幫助研發新的療程治療視網膜色素變性 (Retinitis Pigmentosa) 。
這亦非首個發現以卡通主角命名,例如 Sonic hedgehog 這個基因就以超音鼠 (Sonic the Hedgehog) 命名,發現更為美國發育生物學家 Eric F. Wieschaus 與德國發育基因學家 Christiane Nüsslein-Volhard 帶來 1995 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996 諾 貝爾 醫學獎 在 陳建仁 Chen Chien-Je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響應世界保胃日,呼籲國人共同重視保護胃部的健康
2017年5月,由台北榮總吳俊穎教授倡議,將全世界第一次發表幽門螺旋桿菌的日期10月2日,定為「世界保胃日」,此一提議獲得各國消化系醫學會一致的支持,並自2018年開始舉辦第一屆的世界保胃日活動,以呼籲民眾重視並瞭解如何保護胃部的健康。
相信大家都知道,消化性潰瘍及胃癌在全世界仍是重要的疾病。以胃癌來說,胃癌在國人癌症死亡率排名第七名,但在全球癌症死亡仍排名第三。由於人口老化的原因,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在2040年之前,罹患胃癌的人口將持續增加。
2005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馬歇爾(Barry Marshall)與瓦倫(Robin Warren)醫師於1982年發現胃幽門螺旋桿菌後,醫學界發現胃幽門螺旋桿菌與胃癌高度相關,75-85%的胃癌是可以預防的。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算,全球每年有77萬名胃癌可歸因於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而透過胃幽門螺旋桿菌除菌治療可以預防胃癌。然而醫學界對於是否應全面性篩檢及根除幽門螺旋桿菌來預防胃癌,仍有許多待解決的議題。
台灣消化醫學界過去20年來,在幽門螺旋桿菌及胃癌領域的研究有多項卓越的成果,從幽門螺旋桿菌的致病機轉、治療到胃癌的流行病學,有許多台灣本土的研究發表在頂尖的期刊。這些研究不僅引領幽門螺旋桿菌的治療方向,並因此改變了幽門螺旋桿菌治療。
我過去在台灣大學任教期間,馬祖曾是台灣胃癌發生率最高地區,為台灣本島3到5倍之高,我與消化系醫學會前理事長、台大醫院林肇堂教授、馬祖衛生局劉增應醫師等人合作,開始了在馬祖地區一系列的胃癌防治研究及計畫。當時我們還從台灣帶了許多醫療設備到離島進行內視鏡檢查。我還記得馬祖風浪大,有一次我們要將設備搬上岸時,還差點掉到海裡。
馬祖的胃癌防治計畫在二十年來大家的努力下,有重大的進展,胃癌發生率減少五成以上。台灣還曾因此受邀在隸屬世界衛生組織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發表演說,讓台灣經驗對世界胃癌防治有所貢獻,也讓曾經參與胃癌防治計畫的我與有榮焉。
2003年底,SARS疫情結束後,衛生署開始推動幽門螺旋桿菌篩檢與抗生素治療,新治療人數逐年增加,2004-2005年僅有1000人左右接受治療,2006年達1.6萬人,2007-2008年超過2萬人,2009年以後每年都有超過3萬人接受治療(如圖一)。胃癌發生率從1996年到2016年下降1/3,死亡率則下降1/2(如圖二)。
台灣身為世界地球村的一員,對於各種國際醫療組織與活動,都有極高的參與熱情,有能力也有意願以自身的醫療經驗與資源,協助世界防治各種疾病、提升國民健康。期待台灣消化醫學界秉持初衷,繼續為台灣人民的健康努力,為全球人類帶來生命與健康的嶄新希望。
也希望國人同胞一起做好保胃工作, 積極接受幽門桿菌篩檢及抗生素治療, 讓我們締造病毒肝炎防治以外, 另一個公共衛生的典範成就!
1996 諾 貝爾 醫學獎 在 Taiwan in New Zealand 駐紐西蘭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s post 的推薦與評價
1996 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Peter Doherty教授說如果我們想保護我們身邊的人,應該逆向思考: 假設我們都感染了,如何做,才能夠不再傳播出去#Covid-19病毒是危險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