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跟黃念欣老師是香港文學界的金童玉女,董啟章還是九十年代一位重要的作家,他在回歸前後甚至現在,都在寫一些對理解或想像香港的書。《地圖集》在1997年出版,以「理論篇」「城市篇」「街道篇」「符號篇」四部份組成,構想下一個千年的考古學家,憑藉上一個千年殘存下來的維多利亞城地圖,通過想像,瘋狂解讀,重構一個湮沒了的城市面貌。提及過《地圖集》的學術論文,不下百篇,在念欣老師的獨門見解下,這本小說有沒有可能成為妙趣橫生的故事呢?留名今晚11點睇黃念欣同小樺齊齊探討虛構文學所帶的認同和創造!
全片:https://youtu.be/Kawc85Q1plc
#已讀不回 #香港文學館 #虛詞無形 #黃念欣 #董啟章 #地圖集 #香港文學 #香港作家
#九十年代香港 #香港回歸 #文學 #導讀
訂閱虛詞無形YouTube Channel︰https://bit.ly/3dicXyY
讚好虛詞無形Facebook專頁:https://bit.ly/3dAe6BX
➤「已讀不回」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藝能發展資助計劃」的資助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5萬的網紅TEEPR 推一波,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Jessica #利特 #朴敘俊 #夫勝寛 💃🏻 Jessica大多以標準的斜瀏海長直髮出現,而這樣的造型被網友說撞臉侯佩岑 💃🏻 朴敘俊「梨泰院Class」劇裡而剪的「栗子頭」撞臉因台劇「想見你」爆紅的施柏宇 💃🏻 利特童顏的臉常常成為話題,之前就被網友說他撞臉台灣棒棒堂的小煜 金多美在梨泰...
1997年出版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你好,歡迎每天聽本書,今天為你解讀的書叫《貨幣野史》。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這本書的主題,我會說是「找回丟失的貨幣常識」。
什麼是貨幣常識呢?我相信很多人都聽過,貨幣是一種特殊商品,它是在經濟發展中由物物交換演變出來的,充當一般等價物的交換媒介。比如說,在原始社會里,有人種田,有人打獵,有人採摘,他們一開始是直接交換彼此的產品,但很麻煩,於是慢慢約定,用某種貴金屬作為交換的中介,形成了貨幣。這就是一般經濟學告訴我們的常識。
但這本書告訴你,這個常識是錯的。書中說到,按人類學家的考察,歷史上不存在物物交換的經濟,更不用說由物物交換演變來的貨幣;相反,有很多證據表明,貨幣最初的形態是關於欠債的記錄,它不是一種物品,而是一項技術。比如,五千多年前蘇美爾人的債務記錄,近代英國使用的木條借據,太平洋的雅浦島上使用的石頭貨幣,乃至今天銀行系統中流動的電子數據,都能證明貨幣是一種信用債務記錄,而不是我們常說的交易媒介。
這裡需要提醒的是:信用和債務是同一件事的兩個方面,債務表示負擔,信用強調償還,它們都代表欠債,因此在很多時候可以互換,比如信用卡就是債務卡,信用記錄就是債務記錄,信用擴張就是債務擴張,等等。
那麼關於貨幣是信用的觀點是怎麼弄丟的呢?作者指出,在17世紀的英國,發生過一場關於貨幣鑄造的大辯論,當時德高望重的思想家洛克認為,貨幣作為商業活動的工具,價值要固定,標準要統一,他不認可貨幣是信用,而相信貨幣是金銀,這種觀點贏得了辯論,並影響了後來的經濟學家。經濟學的創始人亞當·斯密把它寫在經濟學的奠基之作《國富論》中,一直流傳到今天,成為經濟學的常識,也成為經濟學的一個失誤。
這本書的作者菲利克斯•馬汀,有經濟學、古典學以及國際關係等多個學位,所以這本書不像一般經濟學著作那麼嚴肅,而是很有戲劇性。比如上面提到的貨幣常識的丟失,書中稱之為「謀殺案」,不過作者認為,洛克否定正確的貨幣常識是無心之舉,所以將它定性為「意外死亡」,充滿了故事色彩。這本書的英文標題叫「Money:The Unauthorised Biography」,被翻譯為「貨幣野史」,充分反映了這一點。
按這本書的觀點,貨幣常識的死亡和丟失,是經濟學的重大失誤,我們要把丟失的貨幣常識找回來,才能更好地理解經濟現象。這有什麼用呢?用一位讀者的話說,魚恐怕永遠也不能操縱水的流向,但它明白了自己曾經逆流而動的徒勞,才會去嘗試改變那些可以改變的東西,讓事情變得更好。這就是認知的價值。
接下來,我就分三個部分為你解讀這本書:第一,為什麼說貨幣的本質是債務記錄,而不是交易媒介;第二,關於貨幣是欠債的觀點,是如何被經濟學遺忘的;第三,關於貨幣是欠債的觀點,如何幫我們更好地認識世界。
第一部分
先來看第一個問題, 貨幣的本質是什麼?說起這個問題,很多人憑借在書本上學過的知識,也能說出個一二三來,故事大概是這樣的:
在原始經濟中,貨幣是不存在的,只有物物交換,效率很低。因為你必須找到一個交換對象,他有你想要的東西,你有他想要的東西,兩方面湊齊才行。這個困難讓人們產生了對交易媒介的需要,比如貝殼、金銀、銅錢等等,你可以賣出商品賺取它,又可以用它來購買一切物品,並且可以囤積起來,作為今後的財富。這就是貨幣的由來。它的本質是交易媒介。
這套理論流傳廣泛、深入人心,因為它符合我們的邏輯想象,並有權威認證。早在兩千多年前,亞里士多德就提出這種觀點,17世紀著名的思想家洛克也堅持這種觀點,最重要的是亞當·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經濟學奠基之作《國富論》中發展了這套理論,被後來的經濟學著作沿用,成了經濟學的標準常識。
當然,它有時也會受到懷疑,比如經濟史上有個著名的「拿石頭當錢」的案例,就對這種常識構成了挑戰。案例說的是在太平洋西部,接近菲律賓的地方有一個島叫雅浦島,當地人過著田園牧歌式的生活。島上只有三種產品——魚、椰子和海參,沒有農作物,幾乎沒有藝術品和手工製品,很少跟外界貿易,可以說是現代人眼中的原始社會。
按理說,這種地方最可能看到物物交換的景象,但恰恰相反,雅浦島有一套高度發達、與眾不同的貨幣,學術上叫「費幣」(中文是浪費的費)。這是一種又大又厚的石輪,直徑從1英尺到12英尺不等,中間有一個洞,可以插進木棒進行運輸。一開始人們認為,當地人選擇這種貨幣形式是為了防盜,因為它不易攜帶,就不會成為偷盜的目標。
但後來發現,事情沒那麼簡單。在雅浦島上,交易計算的是彼此的債務,用債務抵消,餘額在以後的交易中再結算。即便到最後結算的時候,如果需要轉移的費幣太大,不容易搬動,它還是會留在原處。這個案例引起了人類學家和經濟學家的注意,它不僅對貨幣起源的常見理論提出了挑戰,還引發了貨幣到底是什麼的懷疑。
一般理論認為,貨幣是一件「東西」——是從眾多商品中選出來的,充當中介起到方便交易作用的特殊商品。但雅浦島的費幣並非如此,通常這些石頭比交易的物品更難移動,在大多數交易中根本沒有被交換過,因此它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商品交換媒介,更像是一種信用記錄和債務清算手段。
那麼,雅浦島的狀況是不是特例呢?隨著更多的研究和證據出現,人們發現它不是特例,而是普遍現象。
比如,在距今五千多年前的中東兩河流域,就有了記錄債務的貨幣技術。考古發現當時的帳簿上有一種叫謝克爾的記賬單位,它記錄了商品、勞動和法律懲罰等各種事物的價格,比如每個月的勞動價值是1個謝克爾,租一輛牛車每天要支付1/3謝克爾,扇別人的耳光要罰款10個謝克爾,等等。這種經濟既不是物物交換,也不靠鑄幣支持,而是靠虛擬的債務和收入記賬系統來運作。這時候貨幣充當的是計量單位和債務記錄,而不是一種商品。
又比如在公元12世紀,英國出現了用木條作憑證的支付系統,人們在木條上鑿出凹口,以記錄貨幣單位的數量,將它一分為二,債權人和債務人各拿一根。債權人那一根可以作為支付憑證流通,當有人把代表債權的木條拿到債務人跟前要求償付時,兩根木條上的切口必須匹配。這種獨特的支付系統,在英國持續了幾百年之久。
今天的銀行體系,更能體現貨幣是信用和債務的特點。這一點我在《現代貨幣理論》這本書的解讀中談過,這裡就不展開說,只做簡單的概括,那就是:銀行通過批准對企業或個人的貸款,能夠憑空創造出新的貨幣,這些貨幣的本質,就是企業或個人的信用(債務)記錄。
總之,這本書通過引用一系列證據和研究,否定了傳統經濟學提出的,貨幣是物物交換演變出來的充當交易媒介的商品的觀點,比如美國學者喬治·道爾頓認為,如果將「以物易物」定義為沒有貨幣的市場交換,那麼從來沒有證據表明它是重要或主流的交易模式;劍橋大學的一位人類學家更是直截了當的說:「從來就沒有關於以物易物經濟的直接記錄,更不要說從這種體系中誕生貨幣了。」
那麼貨幣是什麼呢?這本書認為,貨幣是由債務記錄和清算系統構成的社會技術,它的核心是信用。傳統經濟學認為,有形的貨幣才是錢,信用和債務是以此為基礎衍生的虛擬現象;而這本書認為,信用和債務才是貨幣的本質,硬幣、鈔票、存款等等這些具體的貨幣,只是表徵,是用來跟蹤記錄經濟中債權債務關係的工具;打個比方,認為貨幣產生信用,就像說太陽圍著地球轉,那是錯誤的直覺,而認為信用產生貨幣,就像認為地球圍著太陽轉,這才是貨幣的常識和真相。
第二部分
那麼,這種常識和真相是如何被經濟學遺忘的呢?這要從一場辯論說起。因為17世紀的英國,出現了貨幣短缺,因此要重鑄貨幣,人們對此產生了分歧。
當時的英國,主要流通的是銀幣,它在使用中會磨損,還有人把邊角銼下來,鑄成新的硬幣牟利,這些殘缺的硬幣重量或成色不足,卻以法定面值在流通,於是就產生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也就是說,當人們發現成色不同的硬幣都以相同的面值流通,就會把沒有毀損的貨幣貯藏起來,只用那些不合格的劣幣進行交易,這樣就把良幣從市場中排擠出去。
結果就是,在17世紀60至90年代,硬幣磨損、偷銼剪切的現象在英國愈演愈烈,劣幣充斥於市場。到了1695年,大多數流通硬幣所包含的銀的成分,只有出廠時的一半左右,相同材質的銀塊的價格,比鑄成硬幣要高出近25%。另外由於當時的金、銀兌價不合理,英國的銀幣外流,導致貨幣短缺,嚴重影響了英國的商貿秩序和經濟發展。
於是,英國政府和議會開始醖釀重鑄貨幣,但對於如何重鑄,爭議很大,其中有兩位重要人物,一位是財政大臣威廉·朗茲,另一位是當時著名的哲學家約翰·洛克,提出了針鋒相對的意見。
財政大臣朗茲建議,把所有銀幣的面值都提高25%,新幣和舊幣同時流通。舊的劣質硬幣雖然重量和成色不足,但可以按面值流通,而新鑄成的優質貨幣,要麼將法定面值提高25%,要麼將實際含量降低20%。總之就是提高銀幣的法定面值,降低鑄幣的金屬含量,這樣可以讓人們願意把白銀送到鑄幣廠被收購,同時那些被私藏的優質銀幣也會重新進入流通,使銀幣短缺的狀況得到改善。
但另一方面,當時著名的思想家洛克反對朗茲的意見。他認為白銀才是真正的價值來源,才能充當法定貨幣,貨幣必須保持固有的含銀量,才能維護貨幣的信譽,因此他反對降低鑄幣的含銀量。他主張按原來的重量和成色標準重鑄新幣,取代殘損的舊幣,而在新幣取代舊幣的過程中,由政府承擔損失。
他們的意見代表了兩種不同的貨幣觀。洛克認為貨幣是一種商品,貨幣的價值是由充當貨幣材料的金屬含量所決定的,因此不能隨意變動標準,這叫金屬主義;而朗茲認為貨幣的金屬含量不重要,重要的是貨幣標識,因為貨幣只是國家規定的計量符號,這個標準是可以變動的,這叫名目主義。換句話說,洛克認為錢是金銀,信用只是硬幣的延展;而朗茲認為錢就是信用,硬幣只是信用的物理表徵。這就是商品本位和信用本位的區別。
最後,這場辯論的結果是洛克的主張獲得了政府認可。1696年1月,英國議會下令,從當年6月起殘缺的硬幣不能再用。在此之前,它們可以用來繳納稅款或購買政府債券,仍然按法定面值計算,從7月起,就只能按貨幣中真實的含銀量以市場價回收。這樣,缺損的貨幣被收集起來,加上政府投入的白銀,按照標準的重量重鑄貨幣,整個過程持續了三年。
按照作者的觀點,朗茲的建議是正確的,而洛克的主張把事情弄糟了,但是沒辦法,他們的權威和影響力相差太遠。洛克不僅被後世認為是啓蒙時代最重要的思想家,被稱為「自由主義之父」,並且在當時也被看作英國議會制度的首席理論家,是名副其實的意見領袖。他不僅決定了英國鑄幣大討論的政策結果,也對經濟學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在接下來誕生的古典經濟學理論中,從亞當·斯密的《國富論》開始,洛克的貨幣觀就佔據了主導,按原書的話說,「在斯密和他的古典經濟學追隨者的作品中,出沒著一個幽靈:這就是約翰·洛克以及他那套貨幣自然主義。古典經濟學家對洛克的忠誠不可動搖:貨幣就應該是黃金或白銀。」正像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說到:「和其他商品比起來,金屬損耗較少,沒有任何東西比它們更抗侵蝕。此外,金屬還可以按任意數量分割成小塊……正是這種特性,讓金屬變成了最適合商貿和流通的工具。」
不僅如此,洛克對價值的認識,也就是「價值是物品的自然屬性」的觀點,對古典經濟學的分析方法影響深遠,它極大地簡化了理解經濟的任務。因為如果把價值看作天然的東西,那麼經濟學分析根本不用關心貨幣。貨幣只不過是為瞭解決交易不便的媒介,人們想要的不是它,而是可以用貨幣買到的商品。這樣一來,經濟學的分析最好是從忘掉貨幣開始,而去關注生產、分配、消費等「真實」的經濟問題,就像另一位經濟學家穆勒總結的那樣,「簡而言之,從本質上說,在社會經濟範疇中,不可能有比貨幣更不重要的東西了。」
就這樣,經濟學從創立開始,就把貨幣打入了冷宮,因為主流經濟學家認為,貨幣只是商品交換的媒介,不對經濟產生實質影響,這種觀點一直流傳到今天。而在《貨幣野史》這本書看來,這恰恰是貨幣常識的死亡和丟失,是經濟學的一個失誤。我們要把丟失的貨幣常識找回來,才能更好地理解經濟現象,解決經濟問題。
第三部分
那麼,運用新的貨幣常識,可以分析哪些現象、解決什麼問題呢?按照這本書的觀點,要想正確認識金融危機,保持社會穩定,就需要運用新的貨幣常識。
就拿過去幾十年來說,金融危機在世界各地層出不窮,從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到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再到2002年阿根廷主權債務危機,直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這種動蕩並不是偶然出現,而是反復發生的。這種金融系統的不穩定,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這本書的作者認為,貨幣本身就有不穩定的特質,因為它總是傾向於產生不可持續的債務負擔,當債務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造成金融危機。
比如,在經濟景氣時,資產價格會上漲,導致投機增多,很多人將資產抵押成貸款,進一步買入資產,造成資產價格不斷上漲。而大量投機產生的債務,會讓投資者資金緊張,也就是收入不夠支付利息。當債權人開始要求償還時,負債累累的投資者必須賣掉資產來維持現金流,而這時候,已經沒有交易對手可以支付如此高昂的資產價格,因此出現拋售,導致資產價格跳水以及流動性緊張,最終造成金融危機。
更麻煩的是,金融危機會造成社會不穩定,因為它會帶來收入下降和失業。2008年之後發生的「佔領華爾街」還算是溫和的,往前追溯問題更嚴重,比如2002年阿根廷債務違約引發的金融危機,造成社會騷亂和政局動蕩。1990年日本經濟泡沫破裂,導致房價、股價的大幅下跌,企業大面積破產,造成日本經濟「失去的二十年」。
對此,作者的建議是什麼呢,他在書中說到:
「許多國家目前的金融不平等到了無以為繼的地步——或者說它們的債務太多了。而且我也認為,目前嘗試逐漸減輕這些巨額債務的策略……在政治上是不可行的,在經濟上也不令人滿意。而如果參考梭倫書中的建議,我們就能提前處理這個問題,或者通過設計幾年的高通脹,或者通過直接重組債務的方式。」
你看,這裡提到了梭倫的建議,也就是梭倫的改革。公元前594年,梭倫被選為雅典的執政官,展開了一系列被後世稱為「甩包袱」的社會改革,其中首要的一條是取消債務。而所謂通過高通脹或重組債務來處理問題,就是作者認為,為了減少金融危機和社會動蕩的隱患,需要通過技術手段來減輕社會負債群體的負擔,甚至是大規模地赦免債務。
這種建議是異想天開嗎?不是,它有一定的歷史依據和現實基礎。
書中說到,古代中東地區就有這樣的傳統,在整個社會不能支撐債務負擔的時候,國王會宣佈,所有債務一筆勾銷。《聖經》中也有類似記載,在宗教歷史上,每四十九年的最後一個贖罪日結束後,叫「禧年」,這一年每個奴隸都可以重獲自由,每一塊土地都可以物歸原主,每一筆債務可以一筆勾銷,每個人都有機會重新開始。
正是按這個思路,1997年有人發起了「禧年債務運動」,要求取消貧困國家的債務,特別是那些發生飢荒、戰爭和瘟疫的國家,因為這些國家無力償還債務和支付利息,陷入了依賴債務的惡性循環,唯一的辦法是減免或者完全取消債務。
按照中國人的傳統觀念,欠債還錢是天經地義的事,在市場經濟中,遵守契約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則,這本書的作者為什麼還主張赦免債務呢?
這就要回到對貨幣的認識上來。傳統貨幣觀點認為,經濟價值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事實,貨幣的職責就是衡量它,但不能影響它。貨幣本位是政治公平的支點,就像物理天平的支點一樣,它必須固定在一個位置,才能保證測量準確。因此,遵守債務契約和尊重貨幣本位是一件順應規律、理所當然的事,不能違背它。
但是這本書認為,沒必要把經濟價值看作天然的事實,而應該看作是為了實現公正繁榮的社會而發明的概念。貨幣政策的終極目標不是貨幣穩定,而是實現一個公正繁榮的社會,既然如此,債務重組或通貨膨脹導致的違約或偏離貨幣本位,只要有利於社會穩定,都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在《羊群的共識》這本書中有一個案例,似乎印證了作者的觀點。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冰島整個國家陷入了困境,因為之前他們大量擴張信貸,欠下了巨額債務,危機爆發後冰島三家最大的銀行破產,三十萬冰島人背負了上千億美元的外債,加上資本市場的虧損,平均每個人背負了上百萬美元的債務。於是,冰島政府決定重啓經濟,將危機時期產生的居民負債一筆勾銷,用三大銀行的稅款來補,受到舉國上下的熱烈支持。
結語
說到這兒,關於這本書的內容就快介紹完了,我幫你回顧一下它要回答的幾個重要問題。
首先是貨幣的本質是什麼?傳統經濟學認為,貨幣是由物物交換演變出來的,充當交易媒介的特殊商品。這也是我們大多數人所認為的常識,因為從小到大,幾乎每個級別的經濟學教科書,都是這麼說的。但是這本書告訴我們,這個常識是錯的。因為根據人類學家的考察,沒有發現大規模的物物交換的堅實證據,反而有大量的歷史研究表明,貨幣最初是以債務記錄的方式誕生的,它的核心是信用。它不是一種物品,而是一項技術。現代銀行通過借貸創造貨幣的機制,更是清晰無誤地展示了這一點。
其次是貨幣的這種常識,是怎麼在經濟學中被遺忘和顛倒的?這本書的作者認為,歷史的偶然造成了這個結果,因為17世紀著名的哲學家洛克,在一場重要的貨幣辯論中贏得勝利,並影響了後來的經濟學家。作者認為經濟學把貨幣看作交易媒介,把經濟看作是去掉貨幣之後的物物交換,進而認為貨幣在經濟中無關緊要,對我們看待經濟問題產生了極大的誤導。 只有把貨幣看作信用或債務,才能明白它對促進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對造成經濟波動影響巨大,這才是貼近現實的觀點。
第三,關於貨幣是欠債的觀點,如何幫我們更好地認識世界?作者在書中談到了金融危機,他認為貨幣總是傾向於積累不可持續的債務負擔,是金融危機反復出現的根本原因,而要維護社會穩定,我們只能採用一些非常規的手段,比如赦免窮人的債務,這在西方有歷史和宗教的傳統,卻對「欠債還錢」的中國古訓構成了挑戰。
不過我認為,讀完了這本書,如果理解了貨幣是債務、同時也是信用的觀點,會對中國的另一句古訓「人無信不立」有更深的感悟。
過去我們通常認為,「人無信不立」是一種道德要求,跟人的物質利益沒有太大關係。而當我們知道貨幣就是信用之後,「講信用」似乎多了一層理由。它不僅是一種可貴的精神品質,並且會在某個時候給我們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這就是講信用的巨大價值。」
1997年出版 在 陳奕齊 - 新一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今天「鄰國」國民黨主席選舉辯論,四位參選人都說牠們可以跟中國對話,牠們是唯一夠格的兩岸和平小天使🐶
📣 其實只要頭腦🧠沒有障礙的正常人都知道,中國國民黨號稱的和平,就是直接帶領台灣人向中國跪下去🧎♂️的和平啦‼️ 是的,鄰國國民黨執政,共機繞台不會再繞台而是直接降落台灣進場啦🤦🏻♂️🤦🏻♂️🤦🏻♂️
📢 《說個故事》
💢 關於這張照片的故事,說明現在滯留台灣,只會扯後腿的「鄰國國民黨」真的是對不起牠們中國國民黨的先輩。
這張拍攝於2008年的照片,是我帶朋友去荷蘭海牙唐人街的港式飲茶「麒麟閣」吃飯時候,跟那位長得很像港星黃秋生的領班一起拍攝的照片。
坐在左邊的是老朋友,目前是基隆市社會處處長吳挺鋒,他真的是一位非常優秀的人才。右手邊就是長得像黃秋生的領班朋友。
因為我覺得當時候這間「麒麟閣」是歐陸最好的「港式飲茶」餐廳,所以我一定帶歐洲或台灣各地來訪的朋友,去這間餐廳用餐。因為我會講香港話,久而久之,也就跟這位領班阮兄混熟了。
題外話,荷蘭沒有什麼所謂的荷蘭料理Dutch Foods,因此荷蘭異國餐廳眾多。荷蘭外食很貴,中餐館是異國料理中最便宜的,因為隨著不同地區的中國移民在不同時間先後湧入,來的中國人只能開餐館,「削價競爭」成了常態(關於這些故事,可以去找我在2010年出版的《看!中國熱?!》一書。因此,麒麟閣餐廳,在我眼裡,就是CP值很高的餐廳🍴
話說回來,這位麒麟閣黃秋生他曾經擔任荷蘭(種花冥國)僑委會的僑務委員。本來我也納悶,為何他是香港人,為何也可擔任「僑務委員」呢?後來才知道,麒麟閣黃秋生也有「種花冥國」車輪護照。
詳問之下,才知道他其實是香港早年「正統/正港」的中國國民黨,且他們在香港都跟中國共產黨人進行各種周旋鬥爭喔。早年,香港連工會系統都分親中共跟親國民黨的喔;後來,香港才成立「職工盟」這個號稱獨立的工會。
後來,到了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確認香港1997年主權移交之後,身為香港正統國民黨人的阮兄,唯恐中共來了之後會對他們這些國民黨人進行清算,因此便想方設法從香港移民到荷蘭。
麒麟閣黃秋生很有趣,他說只要是荷蘭的台灣代表處帶人去餐宴,有要指名要加點「米粉」,那表示當天餐宴的官員一定是「綠的」。我第一次知道,原來在他們眼中,「米粉」是有顏色的。或許這是因為早年黨外到後來的競選總部提供「炒米粉」便餐的緣故嗎⁉️
言歸正傳,今天朋友突然把這照片寄給我,讓我想起快從記憶中刪除的麒麟閣黃秋生的故事,原來早年香港可是有一群堅決跟中共頑抗的正版中國國民黨黨人啊‼️ 對比台灣的「鄰國國民黨」,幾乎都已經向中共下跪的牠們,其實是很悲劇的存在啊😮💨😮💨😮💨
🗣 最後,說一個更悲劇的事,那就是,正當中國早已經面臨正在形成的民主國家同盟的集體圍堵時候,鄰國國民黨還以為台灣一定要向中國跪膝才能乞討和平。其實,這已經註定鄰國國民黨根本被國際政經的快速演變給拋棄了,牠們已註定站在歷史對立面,牠們被淘汰是遲早的事。這對台灣而言是幸運的事😎😎😎
#中國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
#鄰國國民黨
1997年出版 在 TEEPR 推一波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Jessica #利特 #朴敘俊 #夫勝寛
💃🏻 Jessica大多以標準的斜瀏海長直髮出現,而這樣的造型被網友說撞臉侯佩岑
💃🏻 朴敘俊「梨泰院Class」劇裡而剪的「栗子頭」撞臉因台劇「想見你」爆紅的施柏宇
💃🏻 利特童顏的臉常常成為話題,之前就被網友說他撞臉台灣棒棒堂的小煜
金多美在梨泰院Class中的斷層金髮,當時造成一股潮流!網友眼尖發現,陶晶瑩在1997年出版的「電子琴人」也做過類似的造型,乍看很相似。朴敘俊「梨泰院Class」劇裡而剪的「栗子頭」撞臉因台劇「想見你」爆紅的施柏宇。羅美蘭在電影『政客誠實中』裡一頭俐落的短髮,笑起來變成瞇瞇眼的她,被強大的網友們說和林俊傑很像。在梨泰院Class裡,飾演反派張根源的安普賢,其實私下是一個超暖個性的暖男,他在劇中金髮的造型,也被指說像台灣演員綠茶。在韓劇『愛的迫降』中演具勝俊的金正炫,有網友指出和Youtuber「展榮展瑞」長得超像,展榮甚至在臉書重現劇中經典「嘴撕機票」的場景。演員的金永敏雖然已經是熟男年紀,但他的保養有成,完全看不出來有什麼歲月痕跡!也有不少網友說他某些角度和演員李國毅相似!Jessica大多以標準的斜瀏海長直髮出現,而這樣的造型被網友說撞臉侯佩岑。韓國「微笑殺手」之稱的金載沅,在韓劇「你能聽到我的心嗎?」圈粉許多少女心,而他撞臉的就是歌手張棟樑。SuperJunior隊長的利特,童顏的臉常常成為話題,之前就被網友說他撞臉台灣棒棒堂的小煜。主演韓劇《天氣好的話,我會去找你》的徐康俊,撞臉的就是演員劉以豪。唱歌跳舞都在行的夫勝寛
,與經典組合5566的王仁甫撞臉。
-----------------------------------------------------------------------------------------------------
Facebook【TEEPR推一波】粉絲專頁
👉https://reurl.cc/8G0oX4
推一波官方IG 追起來
👉https://reurl.cc/avGrdQ
官方哔哩哔哩(bilibili)帳號:
BF-TEEPR推一波
👉https://reurl.cc/Agb4le
1997年出版 在 Taiwan Bar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歡迎光臨臺灣吧 #黨國體制
#你知道臺灣的政黨都在學蘇俄嗎?
中日戰爭結束後,#國共內戰 緊接而來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人民對於戰爭的反感,來到了最高點
中國人不打中國人~不要再打了❌❌
不過 中國 #國民黨 中國#共產黨
卻是有許多相似之處,甚至現在臺灣多數政黨
也都是遵循同一套標準 #酒保真是驚呆了🤯🤯
這樣 #黨意最高 的運作模式
讓多數人對於政黨惡鬥感到厭煩
但除了中央集權式的管理方式
其實還是有像美國兩大黨一樣的 #柔性政黨 :
黨員不必然服從黨的決定
BUT
柔性政黨依然彼此惡鬥到不行啊
到底政黨,是否有更多可能性呢?
#看完美國選舉結果再看這集也是五味雜陳
#丹荔依舊跩跩🍷🍷
#黑啤BEERU訂閱起來
#毛澤東東即將到來
臺灣吧當家小生的個人宣傳時間!
全國最強 #YouTuBear 請大家通通追蹤起來~
FB: @黑啤BEERU
IG: @beeru_tw
也別忘了去黑啤的YT頻道收看 #黑啤小島演
最後最後,臺灣吧和黑啤的官方商店再開幕
現在滿500免運,滿888直接折100喔
https://lihi1.com/hsCfa
📚參考資料與延伸閱讀
▎文獻:
歐陽湘,〈毛澤東的國民黨一大代表資格問題考辨〉,《中共黨史研究》,2019年第9期(北京,2019),頁121-127。
呂芳上,〈政治轉型的挑戰──近代中國「黨國」體制的發展與省思〉,收錄於氏著,《民國史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13),冊上,頁155-191。
呂芳上,〈走出「黨國體制」的陰影──中國國民黨的轉型(一九五0~二0一0)〉,收錄於氏著,《民國史論》,冊上,頁192-216。
楊奎松,《國民黨的「聯共」與「反共」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
深町英夫,《近代廣東的政黨.社會.國家:中國國民黨及其黨國體制的形成過程》,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
王奇生,《黨員、黨權與黨爭:1924~1949年中國國民黨的組織形態》,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3。
胡素珊著,王海良等譯,《中國的內戰:1945-1949年的政治鬥爭》,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7。
▎影片:
酒井充子,《臺灣人生》,2009。
🎼 版權音樂:
Bumbly March
Hidden Agenda
Flighty Theme
Sneaky Snitch
The Builder
Aunt Tagonist
Laconic Granny
Scheming Weasel faster
_
🍺 想了解 #臺灣吧 多一點點
訂閱YouTube頻道,新片不漏追| https://lihi.cc/0SEYv
瞧瞧Facebook,會有YT沒有的貼文和影片|https://lihi1.com/KUtvp
追蹤Instagram,限動看個夠|https://lihi1.com/OD9Bb
合作邀約,來酒吧聊聊吧|business@taiwanbar.cc
1997年出版 在 艾爾文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有些理財觀念歷久不衰,真的嗎 !? 在書櫃整理出一本20多年前的理財暢銷書,來看看裡面的觀念今天是否還適用。
-
📕支持著作:https://reurl.cc/ONA6R
🎥 訂閱頻道:https://goo.gl/VsQgD2
📚更多學習成長影片:https://goo.gl/Ce7e3T
-
📘我的Facebook:https://fb.com/richfriend.fans
⏺我的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alvin701
💰我的理財筆記:http://blog.17rich.com/
-
影片目錄
01:53 每月投資1200元,40年能賺1億?
05:02 投資理財失敗的主因?
06:55 理財鐵律4》用別人的錢賺錢快速累積財富?
10:11 基本判斷投資風險的方法
12:53 買時賺,賣也賺的策略?
16:16 投資經理人抽佣的問題
18:42 心得總結
-
#1997年出版 #理財聖經
--------------------------------------------------------------------------------
★這些人氣影片也別錯過★
--------------------------------------------------------------------------------
‣‣10年沒上班,我活過來了!
https://youtu.be/9SOt8_hbfQc
‣‣成功者每天都在做什麼?他們都有的高效習慣
https://goo.gl/WQprfL
‣‣5個超好用的說話技巧,聊到對方心坎裡!
https://youtu.be/Q9HQSoFChGU
‣‣R90睡眠法,頂級運動員都在用
https://youtu.be/POzU_gjS60s
‣‣只要3小時,勝過別人一天的工作量
https://goo.gl/AKo2CP
‣‣10本可以改變人生的書!
https://goo.gl/nkPvNJ
‣‣為什麼有錢人會這樣做?5個加快財務自由的方法
https://youtu.be/kh38NbLyZs8
‣‣這本書影響我15年,快樂是自己能決定的事!
https://youtu.be/cjpsKkbD5MU
‣‣作者花20年,發現富人變有錢的真正方法
https://youtu.be/snUfe9eX9HA
1997年出版 在 陳永淘-阿淘哥- 1997年出版【頭擺个事情】前夕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1997年出版 【頭擺个事情】前夕,阿淘拿著卡帶給外公試聽,外公一會兒便拿出自己的另一捲收藏,說:『你聽聽徐木珍的山歌』。原來,外公與木珍仙是多年 ... ... <看更多>
1997年出版 在 1997年出版 的推薦與評價
You're offline. Check your connection. Retry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