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美國正在進行至少需時五年的原型疫苗大計劃,抓住未來所有大流行病毒》
美國國家過敏症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 Anthony Fauci 博士在上周二的參議院聽證會上發表重大談話。
從某種意義上說,世界因新冠病毒的疫苗而走運。一個偶然的機會,科學家們剛好花了數年時間研究冠狀病毒,這次病毒的基因序列一公佈,即準確地開發出製造 Covid 疫苗所需的疫苗。
但是,如果下一次大流行來自引起拉沙熱的病毒,或者來自蘇丹埃波拉病毒株,或者來自尼帕病毒,將會發生什麼?
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 Anthony S. Fauci 博士正在推行一項雄心勃勃且昂貴的計劃,為此類情景做好準備。
他說,美國將每年花費“數十億美元”,進行一個原型疫苗大計劃:約五年時間才能獲得第一批成果,並需要大量科學家參與。
這個想法是製造“原型”疫苗,以防止來自大約 20 個可能引發新流行病的病毒家族的病毒。
原型疫苗的使用對 Covid-19 證明是成功的研究工具,研究人員將發現每種病毒的分子結構,了解抗體必須攻擊它的位置,以及如何刺激身體,準確地製造所需的抗體。
佛奇博士說:“如果我們獲得資金,我相信我們會的,它可能會在 2022 年開始,”
他補充說,他一直在“與白宮和其他人討論”這個想法。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院長柯林斯博士也認為政府會分配必要的資金,且該項目“引人注目”。
“當我們開始考慮成功結束 Covid-19 大流行時,我們絕不能因此自滿,”柯林斯博士如此結語。
大部分財政支持將來自佛奇博士的研究所,但這種規模的研究需要額外的資金,而這些資金必須由國會支持。今年傳染病研究所的預算略高於60億美元。佛奇博士沒有具體說明需要多少額外資金。
未來如果監控網絡檢測到一種新病毒從動物傳染給人類,那麼按照邏輯,科學家們可以通過快速製造原型疫苗對爆發中的人,進行免疫阻止它。
如果病毒可以在世界大流行傳播前阻止,原型疫苗更廣泛地部署,才能建立更安全的世界。
“研究的重點是試圖限制對疫情的溢出,”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疫苗研究員兼免疫學和微生物學系主任丹尼斯伯頓博士說。
原型疫苗項目是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疫苗研究中心副主任 Barney Graham 博士的創意。他於 2017 年 2 月在研究所主任的私人會議上,提出此想法。
年復一年,病毒從威脅要變成大流行病,格雷厄姆博士說:2009 年的 H1N1 豬流感,2012 年的基孔肯雅熱,2013 年的 MERS,2014 年的埃波拉病毒,2016 年的寨卡病毒。每次科學家都爭先恐後地試圖製造疫苗.
他們唯一的成功都只是部分成功,埃波拉疫苗有助於控制流行病,但對其他埃波拉病毒株無效。
在疫苗可以製造或測試之前,其他流行病已經減弱。
“我們累了,”格雷厄姆博士說。
研究人員在過去十年中開發了新的基因工具,可以改變這種現象。目前的生物科技技術允許科學家查看病毒的分子結構,分離阻斷病毒的抗體,並找出它們結合的位置。
結果可能是為更精確地針對病原體的新疫苗進行“結構的設計”。
當佛奇在 2017 年聽到 Graham 博士的演講時,Fauci 博士受到了啟發。佛博士說:“這讓我和執行委員會的其他人感到非常高興且可行。”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25/health/fauci-prototype-vaccines.html?referringSource=articleShare
The prototype vaccines project is the brainchild of Dr. Barney Graham, deputy director of the Vaccine Research Center at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Aller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He presented the idea in February of 2017 at a private meeting of institute directors.
Year after year, viruses had threatened to turn into pandemics, Dr. Graham said: the H1N1 swine flu in 2009, Chikungunya in 2012, MERS in 2013, Ebola in 2014, Zika in 2016. Each time scientists scrambled to try to make a vaccine. Their only success was a partial one, with an Ebola vaccine that helped control the epidemic but would not work against other Ebola strains. The other epidemics waned before the vaccines could be made or tested.
“We were tired,” Dr. Graham said.
But researchers had new tools developed over the past decade that could make a big difference. They allowed scientists to view molecular structures of viruses, isolate antibodies that block the viruses and find out where they bind. The result was an ability to do “structure-based design” for new vaccines that target the pathogen more precisely.
When he heard Dr. Graham’s pitch in 2017, Dr. Fauci was inspired. “It struck me and others in the executive committee as something that is really doable,” Dr. Fauci said.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在2月11號,WHO 發布了這一次從中國武漢開始流行的新型肺炎病毒的正式名稱,叫做COVID-19。而在此之前,中國的國家衛健委在8號就已經發布了官方的通知,將這個肺炎病毒正名為「新型冠狀病毒」,而由它所引起的肺炎症狀則簡稱為「新冠肺炎」;但疾管署表示,為了與國際接軌,正式的名稱更改為COVID-1...
2009豬流感 在 天下文化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防疫期間,資訊更要透明】
英國首相強生近日宣布進行「四階段解封」,英國航空旅遊業立刻湧入激增的報復性旅遊訂單。不過,英國去年聖誕節前放寬防疫封鎖,結果病例激增,最後不得不再度封鎖。這次要如何評估風險?
《後疫情效應》作者、CNN名主持人札卡瑞亞指出,強生在2009年擔任倫敦市長時,因專家將豬流感疫情描述得太嚴重,引起過度恐慌。因此現在強生當總理時,反而不想聽專家意見,才導致英國對COVID-19疫情反應不及。
——————————
▶ 全球百大公共知識份子帶我們預見未來
✅《後疫情效應》:https://bookzone.pros.is/3befdk
2009豬流感 在 新新聞周刊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各地不斷出現肺炎變種病毒,又引起一番命名論戰,對此他提出了一番見解...
---------------------------------
🔔 加入新新聞Telegram頻道,熱門資訊一手掌握!
http://bit.ly/3c6Pi5b
💥 國際政經強強聯手,風傳媒x華爾街日報,給您最權威的中英日全球新聞!
http://bit.ly/2tehBg1
2009豬流感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在2月11號,WHO 發布了這一次從中國武漢開始流行的新型肺炎病毒的正式名稱,叫做COVID-19。而在此之前,中國的國家衛健委在8號就已經發布了官方的通知,將這個肺炎病毒正名為「新型冠狀病毒」,而由它所引起的肺炎症狀則簡稱為「新冠肺炎」;但疾管署表示,為了與國際接軌,正式的名稱更改為COVID-19,使用的簡稱依然是「武漢肺炎」。
但讓我們來看看全世界各大媒體的文章。
法國世界報「新型冠狀病毒: 動搖中國體制的殉難者」
美國華爾街日報「世衛組織的冠狀病毒對應引起熱烈討論」
德國德國之聲「法國宣布歐洲第一起冠狀病毒-19死亡病例」
英國BBC「冠狀病毒:拜賽斯特村落時節艱困」
美國美國之音「冠狀病毒死亡數升破1800人」
自由亞洲電台「冠狀病毒散播時,熱門影片顯示新疆醫護人員載歌載舞」
還有很會批評中國的紐約時報「四個問題,解讀中國新冠病毒確診病例數字變化」
這些媒體,現在新發的文章,已經都不再使用武漢肺炎這個名稱了。反過來只要上Google搜尋「武漢肺炎」,幾乎清一色都是台灣媒體,在疾管署的網頁上,更大大的寫著,COVID-19 簡稱武漢肺炎。台灣就硬是不改。
雖然名字是小事,但我有問題的是,台灣跟全世界通用的說法做法不同,堅持要自己搞一套這件事。
很多人可能認為只是國內為了溝通方便繼續用「武漢肺炎」,在國際上我們確實是用COVID-19阿,而且WHO不只是防疫資訊不給我們,連六年也不給我們參加世衛大會。為什麼國際上不把我們當一回事,我們為什麼還要把他們的準則當聖旨?
但是國際準則什麼都不管,那要不要自己組東協?WTO?或是自己組聯合國自High好了。這不只是疾病名稱,而是台灣跟世界接軌的問題。我們節目訪問過工研院北美公司總經理王韶華,他專門跟國外科技公司打交道,己經有三十年了,我問他台灣的競爭力在那裡,他說最重要就是因為台灣跟美國公司做事的方法,邏輯比較像,溝通容易很多,少走很多冤枉路。這是為什麼我覺得想法,做法,說法,習慣跟國際上慣用的方式走一套是很重要的。
而且使用武漢肺炎也會有歧視的問題,現在世界各地都出現很嚴重排華傾向。
有一位在紐西蘭待了21年的華人,只是去買個東西,就被旁邊的大嬸怒罵說就是亞洲人帶病毒來紐西蘭。法國也有人被路上的車故意開過水坑噴的一身溼,然後也是被罵帶病毒。這種事情現在到處都是!
所以WHO才在2015年就提出了一個新疾病命名的規則,要避免使用有代表地理位置、動物、個人或人群的名稱,就是為了不要因為疾病出現歧視特定族群的情況。
像是愛滋病就曾經被紐約時報叫做「Gay-Related Immune Deficiency」,「男同性戀相關免疫缺陷」。如果一直都沒改,現在的同性戀權利一定會倒退十幾年。有一個疾病叫做「退伍軍人症」,到現在都還沒有改名字,你不特別去查不就是會覺得它都跟退伍軍人有關係嗎?
而且消除歧視只是一部分的功能,另一部分是避免大家產生不正確的認知。比如說2009年的H1N1,最早是叫做「swine flu 豬流感」,那時候就因為這個名字,讓很多人都還沒有搞清楚狀況,就直接撲殺了健康的養殖豬,還弄到全世界的豬肉價格暴跌,許多人的生計跟財產都受到影響。伊波拉病毒也是阿,如果當初是用最早爆發的村子來命名,現在在非洲那個村子的人都不用活了。
雖然大家可能認為武漢肺炎的武漢就是個地名,本身很中性,從武漢開始爆發也是事實,而且台灣早就都習慣這個名字了,與其要大家多花30秒看一篇為什麼要改名字的文章,還不如把時間拿來多洗手。但就這樣一直叫下去,未來更改的成本只會變得越來越大。
你覺得疾病有沒有可能造成歧視呢?台灣跟大家叫的不一樣,有沒有關係呢?歡迎在底下留言告訴我們。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週四晚間十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3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2009豬流感 在 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母親節快樂之豬流感口罩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