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中國黨派出的市長候選人都是這等貨色?】
文:李雨蓁 Lí Ú-chin
被民意唾棄的「被罷免人」韓國瑜,今晚將回到高雄,推薦李眉蓁為他的繼任人選。
很多高雄人都很好奇,為何中國黨在高雄,只剩下這樣的貨色能競選市長?
言必稱庶民的韓國瑜,當然不是「菁英」,但頂多是「墅民、土豪」,而不是「庶民」,他象徵了黃復興黨部與數股非主流利益的合流。然而在中國黨打倒在高雄執政二十年的民進黨,爽的要死的時候,背後顯示出來的警訊,卻是中國黨人才培養系統的徹底崩潰。因而在韓國瑜被罷免後,只能推出學歷造假,連話都講不清楚的二流派系政二代李眉蓁。
全台第二大黨,把高雄人藐視到這種程度,恐怕連在地的一些中國黨支持者都不一定能接受。
這篇文章又是一篇長文,但若你是「解嚴後」一代,我們邀請你花點時間,了解中國黨是怎樣在高雄政治佈局,怎樣培養地方到中央的行政人才,卻佈局佈到全盤敗退,連在地市長的人選都派不出來;又是怎樣不得先用叛將,再被一個養出大批親衛軍的黃復興鐵藍+雲林土豪挾持的?
#省轄市時代的派系政治
這個故事當然很長,最關鍵的那年,還是1979年。
當年7月1日,高雄升格院轄市,資源變多同時,其實很重要的就是「#再也不用選高雄市長了」,每一屆市長,從此都會由中國國民黨直接指派,在選舉制度改變前永無政黨輪替可能。這招,在台北升格時中國黨已經嚐過甜頭。中國黨在台北市長的選戰中,先是意外輸給黨外的高玉樹,好不容易做票贏回來,卻又被美國警告首都市長作票試試看而再輸。在台北升格後,終於可以無後顧之憂,任意的安插自己人。
在1979年以前,高雄市長大致上是派系輪替的格局,由於高雄是1920年代後才快速成長的移民城市,因此在早期,高雄的地方政治由外縣市移民基於同鄉情誼產生的派系維繫,大致分為澎湖派、台南派,和本地政治家族三大勢力。
在實施地方自治後,第一、二任市長謝掙強是澎湖派,第三任市長陳武璋是台南派,但在陳武璋任內,由於十全路開闢工程、愛河原木浸泡等案圖利岳父,而被議員巫義德發動高雄史上的第一次市長罷免,但中國黨動用國家機器,硬是透過威脅利誘,讓已經連署罷免的市民紛紛放棄,巫義德也被列為重點觀察名單,但他仍然繼續爭取「真普選」(國會改選)而被警備總部以「中(華民)國版國安法」逮捕,判處十年徒刑,顯示雖有選舉,但沒有人民表達政治理念的空間。
然而,中國黨也發現陳武璋的施政引發眾怒,因而第四任市長提名本地派的陳啟川參選,並連任到第五屆。陳啟川家族實力、名望都足夠,震得住各方,但在他卸任時,中國黨因再次提名過了風頭的台南派陳武璋,引發認為應「派系輪替」的澎湖派不滿,導致中國黨分裂,雖然在選戰過程,中國黨不斷打壓政敵,黨外的楊金虎(也是台南出身)仍意外當選第六屆市長,成為第一位非中國黨籍市長,亦是戰後學歷最高(台大醫科,日本醫科大、南洋大學博士)的市長。
不過,楊金虎並非堅持民主改革的堅定反對派,在中國黨統治的環境下,也受到「中央」種種政治干擾,不得不妥協求生,在任內將壽山和愛河改名「萬壽山」與「仁愛河」來諂媚蔣介石,但又涉及市府顧問洪劍鋒「賣官鬻爵」案,詳情如何雖不得而知,但結果就是楊金虎一屆任期結束就被收押,官司纏訟17年,至死都未定案。
1973年,中國黨提名本地出身,政商雙棲的前市議會議長王玉雲競選,擊敗已退黨的「澎湖派」謝掙強成為第七屆市長,這顯示了兩點:
一、派系與中國黨的結合大抵只出於利益,而若得到黨的加持,一對一廝殺大致都能獲勝。
二、到了1970年代後,高雄成為人口近百萬的工商大城,早期同鄉移民的「人親土親」影響力漸漸減弱,地方的家族取而成為政壇要角。
有趣的是,王玉雲原本僅小學(公學校)畢業就出社會發展,但擔任議長後,竟然取得「日本產能短大工商管理系」學位,引起對手謝掙強質疑。謝掙強敗選後還一狀將王玉雲告上法院,控告偽造文書(學歷),並向庭上表示,如果王玉雲能從頭到尾把26個英文字母寫完,他就不姓謝,改姓王。當然,在當時的環境下,揭發中國黨籍的政治人物偽造學歷還是不了了之,眉蓁若活在當時可能會很羨慕吧!
#官派時期
在王玉雲連任第八屆高雄市長就任期間,高雄升格直轄市,「高雄市長」這個職缺在升格後,與台灣省長、台北市長並列,成為層級最高的地方行政首長職位。由於中央部會官僚和行政首長政務性質仍有不小差異,因此當時黨國想培養的重點對象,大多要經歷「院級地方首長」歷練。但對中國黨來說,高雄在他們眼中最低下,因此也成為一個「入門級」職務。
在高雄升格院轄市之前,中國國民黨的選舉要擺平各方不同的派系勢力,還要抗衡黨外逆襲,升格之後就沒這種煩惱,因而王玉雲當完任期後,中國黨不再讓地方派系出任市長,在院轄市官派時期,前後共指派四位市長,分別是楊金欉、許水德、蘇南成和吳敦義接掌高雄,其中楊金欉和許水德卸任便升任台北市長。以下我們就簡單介紹為何是這四位。
楊金欉是「台電幫」出身,典型的「技術官僚」,他能獲派素無淵源的高雄市,是因為擔任行政院長的老長官孫運璿力挺。楊金欉剛進台電時,被派到水力發電廠,就曾讓前來孫運璿留下好印象。因在台電表現優異並曾赴沙烏地阿拉伯擔任技術團團長,1978年在台電協理任內被拔擢擔任台灣省建設廳長,又以黑馬之姿出任高雄市長。但僅做不到一年就「升任」台北市長,是史上任期最短高雄市長,看來只是來高雄過水,但孫運璿中風後,楊金欉身體亦有狀況,政治道路最高止於台北市長。
接下來三位,許水德、蘇南成、吳敦義則是延續蔣經國「催台青」風潮下,逐漸成為中國黨主流的「本土藍」地方政治菁英。
在1970年代,中國黨政權在長期堅持僵化與脫離現實的外交政策下,最終走進死巷,退出聯合國,也和美國漸行漸遠。當時蔣介石的生命已如風中殘燭,稍微務實一點的中國黨人也都知道「反攻大陸」無望,自己的命運和他們佔領的這個島嶼再也分不開,於是實際領導人蔣經國,在1973年掌握大權後,一面繼續鎮壓反對運動,一面把把中國黨加入本土化的成分,推動了「催台青」政策,提拔台灣籍的官僚進入政府較高層位置,讓台灣菁英有支持政府的誘因。
在蔣經國統治下,台灣人能做到最大的實權行政長官職位是「台灣省長」,而在內閣裡面只能做到「內政部長」,而與外交、國防無緣。這隱含著你們台灣人跟英國統治下的印度、馬來人一樣,地方可以給你們族人「自治」,提拔你進中央政府已經是極大恩惠,但我們「中華民國」的法統還不能直接給你。至於打破這點的人叫李登輝,其政治手腕實在無人能及。
1931年生的許水德,教育界出身,歷任高雄市、屏東縣、台灣省教育,社會等公職,在王玉雲任內擔任市府秘書長,自創「水車哲學」,認為現實與理想要兼顧,屬於處事圓融之官僚,卸任後出任台北市長。
1936年生的蘇南成,曾退出中國黨,在1977年參選台南市長當選,其貼近民眾,舉辦活動,大興土木的風格,已是嫻熟於選舉的一號人物,當選後被蔣經國再度「收編」回到中國黨,於1985年空降高雄,任期中和地方家族派系為主的議會頗多摩擦,在1990年卸任後轉任國策顧問,侯任國大代表與議長。
接下來這位,大家就很熟悉了,他是年輕許多,1948年出生的吳敦義。
台大畢業,由中國時報記者從政,歷任台北市議員,南投縣長,當時是中國黨培養的新生代政治人物,成為末代官派市長,他和議會的關係稍微圓融,也順利當選第一屆民選市長,然而,吳敦義任內市政格局突破不大,無法解決市民關切的交通、環境等議題,而在1998年敗選。
吳敦義在1998年的敗選,以及接下來2000年中國黨失去政權,李登輝被趕出黨內,讓中國國民黨地方的發展,從此走上另一條道路。
最大的直接影響,就是中國黨差不多忘了有高雄這個地方。
#後李時代的地方崩潰
在後李登輝時代的中國黨,黨內保守勢力復辟,排擠所謂本土藍,先是造成一波親李登輝人士出走,仍有強大勢力的黃復興黨部等死硬組織,從此對「台籍人士」充滿戒心,並將中國黨路線帶向極端化,在李登輝之後,20年間,竟然沒有所謂「本省人」再度代表中國黨參選總統!
當「高雄市長」不再是個可以培養領導人的方便空缺,而天龍人也不願意「下」高雄深蹲打辛苦選戰,中國國民黨在吳敦義的副市長黃俊英兩戰皆墨後,只能再次由派系中擇人出戰高雄市長。
然而,在長期地方勢力缺乏向上發展機會的狀況下,地方派系以佔領議會,鞏固地盤為優先,在高雄經濟快速發展的年代,幾大家族紛紛跨足地產、金融等多元產業,形成政商複合集團,既然中國黨殖民體系不容許本土派進入層峰,那對政二代而言,守護家族的地方利益,就比起政治上的專業更加重要。
再者,由於中國黨既失去地方執政權,又不願意從頭培養專業素人參政,在沒有一套世代交替的遊戲規則下,地方黨部放任小諸侯政治分贓,割據一方,卻又沒有一個明顯霸主。在金權政治影響下,2002朱安雄議長賄選案中,許多家族雖被牽連其中,包含李眉蓁父親在內,但都隨即派出妻子兒女出馬競選,更令年輕一代選民感到厭惡。
因此,當中國黨要從地方政治人物中挑選市長候選人,不是自己有案底、就是家族或樁腳涉案,就算我們看本人就好,這些地方議員的學經歷或談吐,大多一看就是靠爸才有辦法從政的。
在2010年黃昭順慘敗,首次落居第三後,中國國民黨迫於無奈,只能在2014年啟用叛將楊秋興出戰。可以看出,在韓國瑜出現之前,中國黨地方人才庫已經山窮水盡。
#中國黨引狼入室
韓國瑜的背景特別之處,是作為黃復興鐵桿深藍出身,但又娶了雲林地方砂石派系的女兒,成為中國黨「外省權貴」和「本省派系」的匯流,因而能調動許多高雄境外資源參與選戰。
但在韓國瑜靠著矇混詐騙的風格獲勝後,沈溺在勝選中的中國國瑜黨,不知耕耘地方,治理能力一塌糊塗,把高雄當墊腳石落跑,惹惱93萬高雄人,進而將他罷免成功。
韓國瑜任內,其實也沒有培養任何人才,一幫挺韓市議員在議會荒腔走板的護航,一下唱歌,一下追蹤器,當主子被罷免後,要從這其中挑人出戰,還真是不容易的任務。
因此,我們就看到李眉蓁,一個二流政治家族,講話講不清楚,比韓國瑜還草包的地方政客,竟然雀屏中選。在短短一個多月的選戰中,鬧出申辦已經截止的亞運與世大運,用抖音拍片侵權,發明丹丹沒有的食物,論文整本抄襲還不誠懇道歉,主張全民種甘蔗釀蘭姆酒,全市引海水沖馬桶.......除了給予市民一些樂趣外,只是讓中國黨難堪而已。
中國黨在高雄提名這些人選,等於在羞辱全部高雄市民。
事實證明,中國國民黨永遠沒有下限,而且從來都輸得不夠慘。明天再一次出門投票教訓中國黨,讓他們連陳其邁的1/3票數都拿不到,早早瓦解進入墳墓,才是唯一正途。
2014南投縣議員當選名單 在 特急件小周的人渣文本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那些利用亡國感偷渡的人】EP.01
你知道國民黨不分區第四名是吳斯懷,但你知道民進黨的不分區第四名是誰嗎?
是羅美玲。
羅美玲是南投縣議員,民進黨之所以把她排在不分區第四,是因為她代表新住民。羅美玲出生於馬來西亞,婚後定居台灣,2014當選南投縣議員且連任至今。
羅美玲2018連任縣議員時是民進黨籍,但2014第一次當選時是無黨籍。新住民,又是無黨籍,能第一次參選議員就高票當選,除非選前已是功德無量,不然就是有其靠山。
而羅美玲的靠山就是其夫婿,南投縣前議長、國民黨籍的吳棋祥。吳棋祥首次參選議員時是無黨籍,加入國民黨後一路直衝議長大位,但在2012年因涉犯貪污治罪條例,被判刑6年且褫奪公權,隨即撤職入獄。
羅美玲2014出來選議員,是意在維持吳棋祥的地方勢力,而她在2018再次參選議員時,也是在吳棋祥全力輔選下勝出。這兩人的關係無法切割,也無從切割。
當綠營嘲笑國民黨不分區塞了一堆「OOO之妻」「XXX之女」時,他們自己也推出了「貪污的國民黨前議長之妻」。綠營若要主張羅美玲是獨立自由人,不會受吳棋祥影響,那請問他們又是如何看待傅崐萁與「傅崐萁之妻」徐榛蔚呢?
就算跳過羅美玲,綠營也沒辦法切割吳棋祥,因為在2012總統大選前,就副總統候選人蘇嘉全就已去拜會吳棋祥「拔樁」。吳棋祥當時和吳敦義鬧得不開心,而讓民進黨有見縫插針的機會。
是以民進黨把羅美玲放在不分區安全名單,除了「新住民代表」的樣版宣傳功能,或許也是因為民進黨在南投一直難以培養出能挑戰國民黨的政治人物,所以用不分區安全名單的「大位」來帶出一個地方新星。
但民進黨拉攏的、用安全名單保障的,是個源自藍營的、曾犯貪污的地方勢力。你因為亡國感而投給民進黨,可以讓一個新住民進入國會,也會讓「這樣的」地方勢力進入國會。
你認為這是個合理的交換嗎?有沒有更好的選擇呢?
請慢慢思考,不用急著回答。
(附圖左為吳棋祥,右為羅美玲,中間的就不用特別介紹了)
2014南投縣議員當選名單 在 特急件小周的人渣文本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那些利用亡國感偷渡的人】EP.01
你知道國民黨不分區第四名是吳斯懷,但你知道民進黨的不分區第四名是誰嗎?
是羅美玲。
羅美玲是南投縣議員,民進黨之所以把她排在不分區第四,是因為她代表新住民。羅美玲出生於馬來西亞,婚後定居台灣,2014當選南投縣議員且連任至今。
羅美玲2018連任縣議員時是民進黨籍,但2014第一次當選時是無黨籍。新住民,又是無黨籍,能第一次參選議員就高票當選,除非選前已是功德無量,不然就是有其靠山。
而羅美玲的靠山就是其夫婿,南投縣前議長、國民黨籍的吳棋祥。吳棋祥首次參選議員時是無黨籍,加入國民黨後一路直衝議長大位,但在2012年因涉犯貪污治罪條例,被判刑6年且褫奪公權,隨即撤職入獄。
羅美玲2014出來選議員,是意在維持吳棋祥的地方勢力,而她在2018再次參選議員時,也是在吳棋祥全力輔選下勝出。這兩人的關係無法切割,也無從切割。
當綠營嘲笑國民黨不分區塞了一堆「OOO之妻」「XXX之女」時,他們自己也推出了「貪污的國民黨前議長之妻」。綠營若要主張羅美玲是獨立自由人,不會受吳棋祥影響,那請問他們又是如何看待傅崐萁與「傅崐萁之妻」徐榛蔚呢?
就算跳過羅美玲,綠營也沒辦法切割吳棋祥,因為在2012總統大選前,就副總統候選人蘇嘉全就已去拜會吳棋祥「拔樁」。吳棋祥當時和吳敦義鬧得不開心,而讓民進黨有見縫插針的機會。
是以民進黨把羅美玲放在不分區安全名單,除了「新住民代表」的樣版宣傳功能,或許也是因為民進黨在南投一直難以培養出能挑戰國民黨的政治人物,所以用不分區安全名單的「大位」來帶出一個地方新星。
但民進黨拉攏的、用安全名單保障的,是個源自藍營的、曾犯貪污的地方勢力。你因為亡國感而投給民進黨,可以讓一個新住民進入國會,也會讓「這樣的」地方勢力進入國會。
你認為這是個合理的交換嗎?有沒有更好的選擇呢?
請慢慢思考,不用急著回答。
(附圖左為吳棋祥,右為羅美玲,中間的就不用特別介紹了)
2014南投縣議員當選名單 在 2014年中華民國直轄市議員及縣市議員選舉選舉區投票結果 ... 的相關結果
桃園市第四選舉區(蘆竹區) 編輯 · 應選出名額:4席,含婦女保障名額:1席 · 選舉人數:107,240 · 投票數(投票率):65,402(60.99%) · 有效票(比率):64,165(98.11%), ... ... <看更多>
2014南投縣議員當選名單 在 第17 屆縣(市)議員選舉候選人得票概況投票日期 的相關結果
地區, 姓名, 號次, 性別, 出生年次, 推薦政黨, 得票數, 得票率, 當選否, 是否現任. 南投縣第一選區 · 游宏達, 01, M, 1969, 無黨籍及未經政黨推薦, 5208, 6.94%, Y, Y. ... <看更多>
2014南投縣議員當選名單 在 投縣/縣議員選舉國民黨17席、民進黨8席、無黨11席 的相關結果
103年地方公職人員選舉開票結束,南投縣各選區縣議員37位當選人當中,國民黨共拿下17席、民進黨8席、無黨籍或未經政黨推薦11席、台灣第一民族黨1席。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