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分號;川普的離去
1月20日美國總統就職典禮完成。但綜觀所有美國媒體,包含攻擊川普不遺餘力的主流大咔,沒有一家的語調是「舊的一頁已經過去、新的一頁已經翻開」。
換句話說,川普的離去不代表一個句號,而代表了一個分號。分號「;」代表一個轉折 – 句子還沒完,而後面的意思你還不知道。
這個分號好大,大到了讓美國的所有政治人物、甚至世界的絕大多數政治人物,都會寢食難安很長很長一段日子。
藉著這個「分號時刻」,來總結一下此次美國大選,並展望接下來的世局,其中當然也包括台灣的局面。
先談比較枯燥的一面。投票日前一天,我寫下《這次美國總統大選的結果,不會在投票日11月3日的次日出台。事實上,最終結果能夠在12月15日出台,就算是夠快的了。甚至不能排除一直到總統就職日都還爭議不休,造成美國二戰以來、甚至內戰以來最大的憲政危機》。
美國的「聯邦憲法統御各個獨立州」的美式憲政,其固有機制在人口、經濟、科技、國際關係的劇變環境下,已經顯得力有未逮了。
接下來是否能透過幾項憲法修正案就繼續湊合使用,尚屬未定之天。半意外闖入華盛頓的政治素人川普,的確是那位「挑起憲政危機」的人,但他也無數次告訴美國人,他要做的是一件「老機器翻新」的工作,擋在他前面的是「深層政府」和「沼澤」。
2016年的當選,或可解釋為選民還不了解他,但在他一意孤行折騰四年後,2020年還得到在任總統前所未有的高票7400萬票,顯示認同他的「老機器必須翻新」的那股力量,不會消失。
現在民主黨(以及部份共和黨)意欲通過二次彈劾,徹底結束川普這號人物的政治生命,透露出老機器害怕被翻新的極端焦慮。
(此處插句嘴,讀者可參照想想一個問題:2020台灣的那股認同「新機器也嘎吱嘎吱,何妨用回老機器」的500多萬票,2024年會怎樣?)
川普離去前在安德森空軍基地的最後一場演說,有三點抓住了我的耳朵:1)感謝了許多人,獨漏國務卿龐培奧,而 龐培奧在動作上是最配合川普的一個人;2)不再忌諱、直接了當的用了「中國病毒」(China Virus); 3) 用了「我們所開啟的運動(movement)」一詞。短文無法展開分析或推論,只能先點出此三點,以觀後續。
想來台灣在接下來幾個月,將大量的辯論拜登政府的對台政策,會不會與川普政府的貌合神離?會不會推翻龐培奧去職前兩週發佈的反共親台殺手鐧?
我認為這類辯論或分析不宜過多,否則會使得台灣陷入誤區,平白耗費寶貴的時間。大局上,當下乃美國的國家利益與中共的一黨專政利益的陰陽對衝,結果是陽化陰,還是陰蝕陽,還在演化中。無論如何演化,台灣都只是演化列車中的乘客,唯一主動能做的,只有自己的防震力、抗災力、團結力、以及癒合力。
關心台灣前途的每一個人,都應該把精力集中在台灣自己主動能做的事情上面,而不要浪費在自己不可控的事上。
防震力,指的是人的冷靜素質,台灣人不能有玻璃心,從對手的文攻武嚇到萊豬到疫情。
抗災力,就是永遠假設環境中有灰犀牛;在體積不對稱的時候,最佳的抗災策略就是以絕對不對稱的針尖,讓灰犀牛遠遠就能看到衝過來必須付出的代價。
團結力,就是認清台灣沒有不團結的本錢;情緒、利益再相左,也得找出最大公約數。最大公約數,就像口罩裡的那一層不織布,能將滲透的病毒密度降至最低。
最後,癒合力,就是自我擺脫舊情綿綿、舊恨綿綿的能力。
唯有聚焦在這「四力」上,身處世局演化列車中的台灣,馬步才能站得穩。
美國,有它自己的國家利益,現在它處於「分號時刻」,每個政治人物都在撥打算盤,台灣此刻毋須去猜測分號後面未盡句子的意思,把精力花在操之在我的「四力」才是智慧的。
(本文原刊於2020-01-23 蘋果日報)
范疇前哨預策專網
近日全球社交媒體平台震盪異常,為免失聯,范疇前哨預策專網,即將正式上線。請掃描二維碼,或點擊前往
https://www.insightfan.com>InsightFAN.com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2024總統就職日 在 三立新聞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川普再戰2024?!(#虎妞編)
💰政治x國際x財經焦點都在 三立iNEWS
2024總統就職日 在 范疇文集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美國大選亂象與台灣
台灣時間11月3日,美國大選投票日前一天,我曾為文說《這次美國總統大選的結果,不會在投票日11月3日的次日出台。事實上,最終結果能夠在12月15日出台,就算是夠快的了。甚至不能排除一直到總統就職日都還爭議不休,造成美國二戰以來、甚至內戰以來最大的憲政危機》。
現在,經過了三週的折騰,我依然持同樣看法。接下來近60天中,本屆總統川普依然有著極大的行政權力,足以做成兩件事:國內,築起制度性的高牆,使得支持他方向的至少7千萬選民及共和黨內志同道合者,繼續推動他的「清乾沼澤」的諾言。國外,採取決斷性的行動,以阻擋(60%民眾視為主要威脅的)中共的擴張。前者,與台灣只有遙遠的間接關係,而後者,無論其行動為何,台灣都會面臨即刻性的抉擇。台灣政府,沙盤推演工作得做足了;台灣社會,心理安全帶得繫緊了。
美國此次大選的亂局,反映的不只是美國的問題,而是整個地球秩序的問題,或說是人類組織秩序的問題。若看不到這點,可說就是沒看到過去400年的歷史格局。
微觀來看,我們可將其僅僅視為美國的憲法(或憲制)的一次危機。美憲自1789年以來兩百餘年,與時俱進得歷經了33次修憲(27次通過,6次未過),顯然當年立憲者具備了極大的思維彈性,但是依然無法全面照顧到國家未來一切可能發生的變化。當然,2020大選即將帶來的憲政危機,或許會以第34次修憲最終過關,但即使那樣也僅僅是微觀層次的過關。
美國的憲法,無疑是當今地球上各個國家憲法中最完善、最具彈性的一部,它帶著美國走過了南北內戰、一次世界大戰動員、二戰動員、冷戰、國內黑白人權衝突、性別權、持槍權、金融危機。。但是,再怎麼說,這些都是「美國」這單一「國家」的國家利益問題。
換句話說,憲法的發明及起源,為的是解決國家利益路途上的問題,對於其他國家的利益問題,不在本國憲法的範圍內。 這是西方1648年「西發利亞」(Westphalian) 國際體系以來的最基本假設。
因此,地球發展到今日面貌,宏觀來看,應該問的問題是:「憲法」這種依附於「國家」(Nation, 或State)為載體的秩序規範制度,當遇到「國際問題」時,究竟耐震度如何?20世紀以來,人類用所謂的「國際關係」、「國際法」或「外交」的補丁來試圖緩解這個根本問題,但隨著科技、通訊、交通的密集化,打補丁的方式很快就要行不通而崩盤了。
從1776年美國獨立戰爭以來,美國人就分兩派。一派承襲舊歐洲風格,講究全球化,一派崇尚拓荒自治。兩派之間的理念鬥爭,一直到今天,可說是美國國體內並存的兩個斷層地塊,時間到了就要摩擦地震。在「多邊主義、普世價值」下,干預他國內政,可說是全球派的一向傳統,而相對的,在「雙邊主義、美國優先」的價值觀下,自治派仗著美洲大陸的地緣優勢,一向傾向於「各國自救、自付成本」的精神。
川普所謂的「清乾沼澤」,劍鋒指得其實多屬全球派,「紅脖子」自然支持他。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自2016年的「通俄門」疑雲開始,「外國勢力」介入美國憲政的聖牛 – 選舉制度就已經開始了,2020的「通共門」疑雲更是雪上加霜。以2020態勢之激烈,全球派及自治派之間的鬥爭絕對無法善了,而是一次二戰以來的國格決鬥,即使後來通過新的憲法修正案暫時過渡,終戰還是要來臨的,也許就是2024。
說來確實有點弔詭,阻止中共全球擴張,原來應該是全球派的任務,現在竟然落到代表自治派的川普身上。而台灣遠在天涯海角之外,照理來講應該進入不了川普的法眼,而促成局面清晰化的卻又是他。看來,政治真的是陰陽辯證的啊!
(本文簡版刊於2020-11-27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