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花:今年夏季將陸續有2風場完工,到2025年以前,預計將有10座風場完工,累計將達5.7GW...
#綠能產業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萬的網紅懶錢包 Lazy Wallet,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認購太陽能板替台灣綠能發電貢獻小小心力,還能穩定領到4.25%收益,所有人都能參與的中租全民電廠是什麼? ▎本集節目與中租全民電廠合作推出 ➥中租全民電廠:https://bit.ly/3z9wtJr #穩健收益 #太陽能 #長期收益 #中租全民電廠 #無腦投資 #懶人理財 #懶錢包 ▎相關...
「2025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的推薦目錄:
- 關於2025再生能源裝置容量 在 股票財經日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2025再生能源裝置容量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2025再生能源裝置容量 在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Green Citizens' Action Allianc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2025再生能源裝置容量 在 懶錢包 Lazy Wallet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2025再生能源裝置容量 在 核能流言終結者- 《人有多大膽,電有多大產!》 2012年,馬 ... 的評價
- 關於2025再生能源裝置容量 在 【台灣NEXT】風力發電悲歌! 綠能與環境如何兩全|房業涵 ... 的評價
- 關於2025再生能源裝置容量 在 今天風力+太陽能發電超過20%了... (第3頁) - Mobile01 的評價
2025再生能源裝置容量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台灣綠能裝置量未來4年將會翻倍,新建的2離岸風場今夏可完工,太陽能光電年底也將可達標8.75GW!(05/05/2021 自由時報、工商時報)
經濟部長王美花今天在立院報告指出,預計今年7到8月,台電一期、允能一期兩座風場即可完工,容量可達557MW。
政府離岸風電裝置目標是2025年達到5.7GW,王美花表示,其他還有海能、允能二期、彰芳、西島、中能、大彰化東南、大彰化西南、海龍二號、海龍三號等共10座風場,會在2022年到2025年陸續到位,對2025年達到目標有信心。
(自由時報記者黃佩君/台北報導)三接外推方案將延後大潭新機組供電,外界也關注綠能上路情況。經濟部長王美花昨赴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報告再生能源設置,她表示,再生能源裝置量四年已翻倍,發電量也增加十九%,若無去年大旱表現會更亮眼;至於因疫情延誤的太陽光電6.5GW(十億瓦)目標,預計可於第二季達成,今年將上線的兩大離岸風場台電、允能也將於夏季完工。
王美花表示,近年再生能源快速成長,裝置容量從二○一六年的4.7GW翻倍為去年的9.4GW;發電量也由二○一六年的一百二十七億度成長到去年的一百五十一億度,增加十九%。而去年整體綠能發電量減少○.八%,是因大旱使水力發電量年減二十五.二億度,抵銷光電與風電增加的部分。
另,去年太陽光電也因疫情影響材料進口而未達標,但王美花說,今年第二季將可達成6.5GW,年底可達8.75GW;離岸風電方面,今年夏季將再完成兩風場,且有信心完成二○二五年目標5.7GW。
離岸風電國產化也傳出重大進展,二○二四年將陸續併網的海龍風場,昨原由西門子歌美颯供應的300MW(百萬瓦)風機合約將擴展到1GW,並仰賴國產化供應鏈製造,為本土廠商增加機會,為目前台灣單一風場最大風機合約。
能源轉型綠能拚達標 王美花:未來四年裝置容量翻倍
(工商時報記者邱琮皓 、馮建棨報導)由於行政院宣布天然氣第三接收站外推方案,引發外界關注供電穩定。經濟部長王美花5日表示,再生能源裝置容量逐年攀升,雖然因疫情延誤的太陽光電去年6.5GW目標,預計在今年第2季可追上,同時力拼年底累積達8.75GW,另外今年會有兩座離岸風場完工併網,可望提供更多綠電。
王美花5日出席立法院會議前受訪指出,整體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已經從2016年4.7GW成長到去年的9.4GW,裝置容量已成長100%;而在發電量上,也由2016年的127億度成長到去年的151億度,增加20%。
王美花說,受到疫情與乾旱影響,不然綠電發電量會更多。她解釋,去年因無颱風帶來豐沛降雨,水情受影響下,水力發電也大幅減少,去年水利總發電度數較前年減少25.2億度,抵銷了太陽光電與風力發電增幅24.7億度,因此整體再生能源發電量減少0.8%。
面對這樣的情況,王美花表示有信心可以追上進度,太陽光電的設置狀況第2季可達成6.5GW的目標。離岸風電在今年也會完成2風場,且有信心完成2025年目標5.7GW。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447120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10505001897-260410
♡
2025再生能源裝置容量 在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Green Citizens' Action Allianc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對於三接外推方案之聲明】
※以下文長
針對桃園觀塘天然氣第三接收站與藻礁公投的爭議,5月3日行政院舉行記者會,提出「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外推方案」,將工業港再往外推455公尺至離岸1.2公里之處,不浚挖且取消原本的21公頃外海填區,縮短防波提,預計2025年6月供氣。
對於政府願意持續修正三接方案的態度,綠盟表示肯定,期許這將是各界開始尋找公投僵局出路的開始。本篇聲明之目的並不是簡單地表態藻礁公投「贊成」或「反對」,綠盟的立場始終都是盡可能詳盡地呈現藻礁與三接議題所牽涉的複雜能源轉型面向,希望大眾在投票日做出選擇時,都可以充分理解每一個方案背後的成本與影響。
🔸 有助減緩藻礁衝擊與能源轉型影響的方案都值得討論
綠盟在過去的聲明( https://pse.is/3eym9l )中也曾強調「能源議題不該被公投簡化、更不該變成政治對決」,雖然公投無法解決能源議題的多元與複雜性,然而這不代表公投一旦成案就注定得以零和對立的結局收場,反而雙方應該更為積極地溝通,充分地討論爭點與可能的解決方案。
因此即使公投已然成案,綠盟仍積極呼籲政府部門、民間團體、專家學者之間的對話,以期可以將各種替代方案的可行性、細節都再往前推進。雖然公投日當天的選票只有「贊成」與「反對」的選項,但在直到那天之前的政策討論、社會溝通並不應該僅局限於此,任何有助於減少對藻礁生態、能源轉型與減煤減碳期程衝擊的方案,都值得包括政府、民間團體及公民社會在內的所有人好好討論,而這當然也包括了行政院所提出的外推方案。
綠盟肯定政府願意朝著對藻礁影響更小的方向修改、調整自己的政策。在第三接收站與藻礁公投的議題上,綠盟向來主張天然氣是能源過渡時期必要的選項,但觀塘藻礁生態的保存也是重要的保育價值,2018年時我們也曾在環保署外抗議環評史上最黑暗的一天,強調政府應該負起責任,妥善評估各種替代方案、落實資訊公開以及與民間團體有更多的溝通對話,這些立場與主張,綠盟從未有所改變。
🔸 三接緩建不缺電,更與核電存續無關
台灣目前正處於能源轉型的重要十字路口,除了2025年非核家園之外,更重要的是加速減少燃煤發電,尤其是台中火力發電廠、高雄興達電廠都有燃煤機組除役或是停機備用的規劃,這不只有助於改善空氣污染、重金屬危害,對於台灣達到2050年淨零碳排來說也是非常關鍵的任務。在能源轉型、加速減碳的雙重挑戰下,短期內台灣需要透過提升天然氣占比來加速減煤,因此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的興建絕對有其必要性。
許多人擔心,藻礁公投一旦通過,三接需要擇地重建,台灣恐將面臨缺電危機。但綠盟必須強調,三接緩建確實會對電力供應造成ㄧ定程度的壓力,但並不等於缺電。根據未來的電力供需預估,裝置容量224萬瓩的大潭電廠8、9號機如果因為無氣可用而無法如期供電,對於電力備用容量率的影響約為6%,會使得2025年備用容量率落在11%到8%之間,低於法定的15%,但這並不等於缺電,過去綠盟曾經強調,台灣在2014年到2018年間的備用容量率也都低於15%,其中更有三年低於11%,除了2017年因為人為操作疏失所導致的815大停電之外,過去二十年來並未出現限電危機。簡言之,雖然三接緩建確實可能造成未來供電壓力提高,但這並非缺電,也可藉由更好的尖峰用電抑制政策來調適。
因此,在昨日的記者會上,經濟部長王美花不斷談到「三接必要性是核電除役後的電力缺口」,我們認為這樣的說法容易誤導,讓民眾誤以為天然氣與核電是可以互相取代的,似乎「核電不除役就可以不蓋三接」,但這絕對並非事實!過去民間團體早已不斷強調,2025年非核家園是老舊核電屆齡除役、核四未完工不發電的自然結果,第三天然氣接收站興建與否跟核電存續議題完全無關,其最重要的任務是加速減煤,而非彌補核電缺口。
🔸 三接緩建恐影響減煤進度,中火、興達首當其衝
我們認為「缺電」其實是整個三接爭議中相對沒有疑慮的議題,三接緩建最大的衝擊在於對於減煤期程的影響。換句話說,重點不在於「缺電」,而是「缺少用來減煤的電」。
根據評估2025年需要2620萬公噸的天然氣供應,而第三接收站的預計供應量為300萬公噸天然氣,假如第三接收站未能如預期在2023年至2025年供氣,估計在該年將會有140萬噸的天然氣缺口,約等於100億度的電力。根據經濟部的說法,則是直接扣掉大潭電廠8號機9號機的137億度電,不過也有專家認為8號機9號機既然建好,應仍可利用有限的氣源進行調度發電,不至於完全無發電貢獻。
不論是100億度電或是137億度電缺口,最大的影響都不是「缺電」,而是短缺了原本要用來取代燃煤發電的電力。2025年的能源轉型目標是將燃煤發電占比從現在的45%降至27%,假設到2025年的年用電成長都如去年ㄧ般為2%,則2025年時燃煤發電需較2020年減少440億度。主要的減煤貢獻將來自台中火力發電廠的四座燃煤機組轉為備用,以及高雄興達電廠的兩座機組除役、兩座轉備用,2020年時興達1-4號機毛發電量約114億度,中火1-4號機毛發電量約83億度電,這總共約197億度的燃煤發電量,將近是2025年減煤任務的一半。倘若2025年前三接無法順利供氣,最大的影響恐怕就是台中、高雄的煤轉氣時程。
🔸 台灣社會對展綠、節能的決心有多少?怎麼做?
很多人會問:三接緩建對減煤期程的影響是無法克服的嗎?是否能用綠能、節能取代?專家學者指出,因大潭8、9號機組無法發電或發電貢獻降低而帶來的100億度燃氣電力缺口,可以藉由例如提高2025年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目標以及加強節電來作為彌補。若臺灣2025年時太陽光電可由原定20GW目標,更全力衝刺至25GW,則可補上約50億度的缺口,此外,2017年至2020年間的「新節電運動」的節電成效達到46億度,若可將社會大眾對藻礁保育的關注,進一步引導到對電力消費外部成本的意識上,再輔以充足的節能預算資源時,進一步壓低電力需求年均成長率,則有機會藉由節能面補上另外50億度的缺口。
蔡英文總統日前因應國際情勢以及國內各界期待,終於宣示「2050年淨零碳排也是台灣的目標」,如果要達到這個目標,那麼面對未來幾年內可預期的電子業用電需求增加,不能僅強調「供電穩定」,而更需要思考如何進一步抑制尖峰用電、強化需量反應措施、加強高耗能產業的能效規範與氣候責任,以提高產業能源使用效率。
因此,除了本文提到的2025年光電目標、尖峰用電抑制、節電政策、產業低碳轉型等,包括「電價正常化」、「碳費」等管制工具也應該被整體性地納入台灣的能源轉型、淨零路徑的政策討論中。這些是不論三接爭議如何發展,原本就需要更大幅度地向上提升、用最大的力道去落實的無悔能源政策。假如表態支持藻礁公投的各方—包括國民黨與支持核電派—都能對此有所認識與決心,不分朝野全民一起致力於落實這些作為,除了有利於台灣達到2050淨零碳排的目標,才可以讓我們較有餘裕可以去彌補、調度因為藻礁公投而帶來的各種影響。
🔸 直面能源轉型實際困境,召喚更強的社會共識與政策力道
當然我們也需要誠實面對當下的眾多挑戰,以及瞭解這些無悔政策本身所需要的巨大社會共識與政策力道,並非一蹴可及,甚至並非當前社會大眾理解與支持的方向。
例如2020年所預計達成的6.5GW光電裝置容量最終並未達標,僅完成約5.8GW的光電容量,這意味著要在2025年時將光電目標再往上提升5GW將是個更為艱鉅—但絕對必要—的挑戰。在地面型光電案場屢屢發生爭議與反對聲浪的情況下,2025年20GW的光電目標中的屋頂光電先由原本的3GW提高至6GW,再於2020年提高至8GW,地面型光電目標則由17GW調降至12GW。換句話說,要追求更為積極的光電目標,包括政府與社會在內都必須願意支持光電發展,且在屋頂型光電目標已三度提升、但地面型光電進度目前仍停滯在2GW的情況下,政府也應盡速建立地面型光電完善而有效的開發機制,才可能有機會在2025年達到甚至超過20GW的目標。
在抑制電力消費成長上,過去三年間中央挹注了高達70億經費來推動縣市共推節電計畫,然而今年之後這筆經費將暫時沒有著落,倘若沒有足夠且穩定的資源,地方的節能節電動能恐怕會遭遇巨大斷層,要延續、強化過去幾年的46億度節電成效也將十分困難。
另外,佔整體用電50%以上的製造部門用電在這幾年絲毫沒有減緩的趨勢,過去十年間的電力消費成長更是有75%來自製造業部門,在現在政府與整體社會氛圍皆高度期待護國神山半導體產業帶動經濟發展的情況下,藉由節電50億度來彌補三接緩建衝擊的任務也同樣需要高度的共識與政策力道。
在這此情況下,大家必須瞭解讓台灣邁向永續的能源轉型原本就荊棘滿路,在政策資源、社會動能與時間都有限的情況下,三接緩建的選項確實伴隨著不可忽視的成本。例如上述「光電創能50億度、節電50億度」的政策假若能落實,原本可以讓台灣從2025年能源轉型的基礎進一步挑戰2050淨零碳排,如今則有可能僅能勉強幫助我們確保2025年的減煤目標不至於延宕。
因此,在守護藻礁的目的之下,任何能夠為台灣能源轉型盡量爭取到多一點時間的作法,我們認為都是值得嘗試、值得討論的。
🔸 外推方案是政府、社會正面溝通的起點,而不是終點
在「守護藻礁」、「減煤減污」、「淨零碳排」的多重目標與多元價值之下,綠盟認為政府願意研擬與提出三接外推方案是較過去更為進步的作為,除了試圖進一步減緩工程的生態影響,也將對減煤時程的影響控制在2年半之內,這部分必須給予肯定。
當然針對外推方案,各界也還存在相當多的爭論,包括離岸1.5公里之外是否確實沒有藻礁生態、外推方案是否依然會有漂砂影響、突堤效應、觀塘風象狀況是否如何影響外推方案等,這都需要後續更為全面的資料釋出,包括政府目前掌握的鑽探資料,以及持續性的政策溝通對話。
同樣地,綠盟也呼籲政府仍需積極評估各種方案的可能性,任何「減少藻礁生態衝擊」、「減少能源轉型衝擊」的方案都應該被更細緻的討論,並且以「維持加速減煤目標」為前提,提早規劃因應假如「公投通過,三接緩建」後對能源轉型的衝擊,這些因應作為除了提高再生能源目標之外,也包括經濟部記者會上所提出的過渡時期因應對策,例如提升燃氣機組調度、強化節能與需量反應等等。
如此,不論8月底藻礁公投最終結果如何,才能確保可以將公投對於藻礁生態、能源轉型的影響降到最低。三接與藻礁爭議是「環境與環境之間的價值折衝」,雖然公投結果只有「通過」與「不通過」兩種可能,但藉由公投前的政策對話,我們依然有機會產出更好的替代方案、配套措施與因應對策,將上述兩種結果的影響都控制在最輕微的程度。
🔸 能源轉型是跨越世代的持久戰,爭執過後仍需重建共識,共同努力
最後綠盟要強調,經過這段時間的對焦與討論,我們深刻體會到政府與民間都極爲辛苦地思考各種方案,努力試圖在這個過程中將正面的環境價值向前推進,因為藻礁公投而來的壓力,推動政府研擬出減輕影響的方案不該被簡單地批為「摸頭」,這是議題推動的結果,也許不能讓所有人願意接受,但肯定政府外推方案不代表遺忘初衷,堅持不接受方案的團體也不應被標籤為頑冥不靈。今年8月底的公投是能源轉型的重要關鍵,核四重啟公投更是攸關我們能否阻止台灣走上過時、危險又昂貴的核能老路,但能源轉型是放眼2025年、2050年的持久戰,這一路上我們需要的不只是資源與時間,更需要夥伴與朋友。
符合永續價值的能源轉型是一個龐大的社會工程,需要台灣社會所有行動者的協力,這個過程並不簡單,不同的價值之間勢必有所摩擦與扞格,我們所必須做的就是在每一次的爭執、衝突與撕裂之後,努力重建信任與合作基礎,尋找新的共識與行動方案,再繼續一起努力。
2025再生能源裝置容量 在 懶錢包 Lazy Wallet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認購太陽能板替台灣綠能發電貢獻小小心力,還能穩定領到4.25%收益,所有人都能參與的中租全民電廠是什麼?
▎本集節目與中租全民電廠合作推出
➥中租全民電廠:https://bit.ly/3z9wtJr
#穩健收益 #太陽能 #長期收益 #中租全民電廠 #無腦投資 #懶人理財 #懶錢包
▎相關資料
➥ 2019-2025預估發電配比(經濟部能源局 能源轉型白皮書 2020.11)
https://energywhitepaper.tw/upload/20201118/1091118_%E8%83%BD%E6%BA%90%E8%BD%89%E5%9E%8B%E7%99%BD%E7%9A%AE%E6%9B%B8%E6%A0%B8%E5%AE%9A%E6%9C%AC.pdf
➥ 2020年再生能源發電概況(經濟部能源局)
https://www.moeaboe.gov.tw/ECW/populace/content/Content.aspx?menu_id=14437
➥ RE100中文參考資料
https://www.re100.org.tw/
▎綠能減碳詳細計算方式如下:
1. 年發電量=裝置容量kW*每日發電量3.4215度/天*365天。每kW日發電量參考能源局太陽光電單一窗口之估計值。
2 .每戶家庭每月平均用電量為292度。平均用電量參考台灣電力公司107年電價與電費支出之估計。
3. 減碳量=發電量*碳排放係數0.509kg/度 。碳排放係數參考經濟部能源局108年最新之估計。
4. 相當種植樹木棵數=減碳量/樹木年吸碳量12公斤。樹木年吸碳量參考能源局太陽光電單一窗口之估計值。
▎穩健收益舉例B方案IRR詳細計算方式如下:
投入180,000元,在20年間按月回收本金利息,預估總回收270,000元,且第20年期滿後不再有任何收益。此時月利率(即內部報酬率)r 的計算方式:
180,000=第1月回收金額/(1+r)^1+第2月回收金額/(1+r)^2+第3月回收金額/(1+r)^3+…+第240月回收金額/(1+r)^240
即投入金額=加總(每月回收金額以月利率用複利方式折現)
月利率r 無法直接用公式算,但可輸入每月預估回收金額後,利用excel的函數(IRR)算出 r=0.379%
則年利率R=4.55%=月利率0.379%*12
—
▎More 懶錢包Lazywallet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thelazywallet/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thelazywallet/
▎合作邀約MAIL / thelazywallet@gmail.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fXw-Uyko76g/hqdefault.jpg)
2025再生能源裝置容量 在 【台灣NEXT】風力發電悲歌! 綠能與環境如何兩全|房業涵 ...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2016年政府投入 再生能源 轉型,預計在 2025 年, 再生能源 「發電量」的占比要達到20%,要有足夠發電量,前提是「 裝置容量 」也要達標,但台灣除了水力 ... ... <看更多>
2025再生能源裝置容量 在 今天風力+太陽能發電超過20%了... (第3頁)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恕刪)台中市府雙管齊下力推光電去年年產7億度綠電台中市政府積極推動再生能源發展,依台電公司統計,台中市去年底再生能源累計裝置容量達182萬瓩, ... ... <看更多>
2025再生能源裝置容量 在 核能流言終結者- 《人有多大膽,電有多大產!》 2012年,馬 ... 的推薦與評價
經濟部、國發會等部會今(22)日赴立法院經委會報告綠能政策,報告內容指2025年將推動再生能源,發電量佔總量20%,裝置容量則從原本的12,513 MW,翻兩倍至27,423 MW。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