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木,是都市中的自然景觀,是綠色資源,可以防災、調節氣溫及淨化空氣,也健全了都市生態文化,更保存了人們共同的回憶。有著歷史文化的「特定樹木」,不僅具有保存價值,更是國人的公共財。
政府為鼓勵護樹永續發展,在中央立有森林法,地方也紛紛制定樹木保護自治條例。對於國防安全而言,軍營內林蔭濃密,除了美化景觀,更具有基地的掩蔽功能,但國防部在計畫修整景觀或整建老舊營區時,並未將永續環境的概念納入,導致各地營區接連傳出砍樹事件,凸顯國防部樹木保護意識已跟不上時代潮流。
今年 3月及 6月,立法委員 陳椒華陸續接獲有關國防部管轄的區域,發生不當砍伐樹木陳情案件。陳椒華委員除了要求國防部依照承諾,在樹木修剪與管理方面符合相關法規外,也呼籲國防部全面盤點轄內既有樹木,依法進行受保護樹木提報,並在全台營區規劃整修時,以就地保留樹木,且不影響樹木存活為原則,進行工程規劃與施工。
🔺5月初「 憲兵訓練中心砍樹案」才被開罰25萬元
國防部憲兵指揮部位於新北市五股區憲兵訓練中心,1970年遷至現址也有50年以上歷史,營區內存有許多大樹枝葉濃密,無論是否符合珍貴樹木資格或屬於公有土地上樹木,皆受《新北市樹木保護條例》所規範。去年 8月因營區內大規模砍樹移除或斷頭修剪遭當地居民檢舉後,區公所現勘確認,5棵百年榕樹遭過度修剪,因為念在初犯,景觀處依法罰鍰3,000元。
但今年 3月,時代力量再接獲當地居民陳情,憲兵訓練中心自去年被檢舉開罰後,仍有砍除或斷頭修剪樹木的情形,陳椒華委員為「憲兵訓練中心砍樹案」,在立法院質詢國防部部長,部長也認為不應該,並承諾一個月內擬出國防部的「樹木修剪及管理相關工作指導規範報告」,將以中央及地方樹木修剪管理規範為依據。與此同時,再次面臨居民檢舉的憲兵訓練中心,景觀處依法現勘後,確認營區內有五個區域,樹木遭過度修剪甚至砍除,嚴重違反樹保自治條例開罰25萬元。沒想到 6月中,陳椒華委員又接獲桃園居民陳情,龍崗大操場旁的龍山營區也正在發生砍樹案件。
🔺6月中「 龍山營區砍樹案」將影響上千棵老樹
國防部陸軍第六軍團指揮部,位於桃園市中壢區的龍山營區,創建至今已經有 50 年以上的歷史,在營區創建初期,為了增加營區隱蔽性與美化景觀,在總佔地 27公頃的營區內,共種植了數以千計的樹木,是美麗的綠意樹海,更是居民大型空氣清淨機。
於今年 6 月中,陳椒華委員接獲當地居民陳情,計畫整建營區的「龍山營區新建工程」案,正大量砍除樹木並斷頭修剪,工程將直接 #影響1470棵老樹,如果斷頭修剪或施工過程維護不完全,營區內受影響的老樹將多達 #4205棵,不僅喪失軍事的安全隱蔽性,也嚴重破壞周圍景觀,影響當地居民空氣品質,龍山軍營緊鄰龍崗大操場側的綠色隧道,只剩下軍營佈滿刺網的圍牆,昔日的蓊鬱老樹僅剩斷枝殘葉。
🔺應依照《桃園市樹木保護自治條例》暫緩施工
依《桃園市樹木保護自治條例》對開發利用範圍內之受保護樹木及「特定樹木」,以原地保留為原則,並提出保護計畫,經主管機關同意後,始得施工。 而自治條例中擴大保護的「特定樹木」是指,樹齡逾50年以上老樹,樹冠投影面積達300平方公尺,符合胸徑及樹圍等相關標準之樹木,皆可列入審查程序,擴大受保護樹木可以提報的範圍。
由國防部提供龍山營區的樹木相關資料,可以觀察到,營區內無論是就地保留、移植、已移除或即將移除的樹木,整體樹群都有五十年以上歷史,且營區內闊葉樹樹幹胸高直徑達80公分以上的樹,就有至少165棵,多項條件都明顯符合樹木保護條例「特定樹木」審查標準。我們相當支持龍山營區的整建,營區內軍舍已有50幾年的文資歷史,為活化建築,軍營宿舍的改建及辦公環境的改善很重要,但「龍山營區新建工程」共花費人民的納稅錢25億,應以不損害人民共有的綠色資產,做為整建最高原則,先提報樹木保護,再依法調整工程規劃。
🔸希望軍方以不變更既有營區空間配置、歷史軍舍原地翻修、選擇無樹的裸露地建設這三個原則進行調整,才能把樹木移植、砍除的需求降到最低。最後,總結為以下四項訴求:
一、立即提報區內受保護樹木
二、舉辦現勘以現場確認樹木與後續建設規劃之關係
三、以三原則檢討變更工程設計將對於樹木影響降到最低
四、擬定施工樹木保護計畫確保根系不受傷
【1470棵大樹將災殃,桃園中壢龍山營區護樹聯署】
👉🏻連署網址:https://reurl.cc/lRDv9A
4205棵 在 森林城市-高雄愛樹人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中壢龍岡大操場27公頃森林保衛戰--龍山營區千棵大樹將毀待搶救】
位於桃園中壢的龍岡大操場,是桃園人打球、放風箏、溜小孩的好地方,而龍岡大操場旁有一座27公頃的森林-龍山營區,據聞有50年以上的歷史,隸屬於陸軍第六軍團指揮部,營區有4205棵大樹,改建工程卻會破壞1407棵大樹,有的甚至6人無法環抱,亟需各界關注。
#詳見報導:https://reurl.cc/qgp34N
#護樹連署:https://reurl.cc/lRDv9A
4205棵 在 說說能源 Talk That Energ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那些關於樹木與碳的討論】
#種樹有沒有減碳其實很複雜 #但減碳效益會受影響
樹木與能源爭地的問題在台灣浮現,有些人認為同樣一塊地,若重做光電板,會比樹木的減碳效益來的更高。同時討論種樹是否為對抗氣候變遷有效的方法也因為2020世界經濟論壇的兆樹計畫(One Trillion Trees initiative)引起多邊迴響。但結論先說在前頭,科學上目前幾乎只有是否要多種樹的討論(或樹木修剪維持吸碳功效的討論),無將林地改作其他用途(鋪設光電板)的討論。
下面有兩篇來自Science 的期刊,因為分析模式不同有兩種不同的結論。
▋正方:
The global tree restoration potential
認為目前除了都市以及農用地外,若拿來做樹木復育,將可為地球貢獻25%的減碳量,而若對這些樹木不作為,未來氣候變遷也將影響到這些碳庫。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5/6448/76
▋反方:
Comment on “The global tree restoration potential”
上面文獻的結論數字與多個碳循環模型的結論不一致,而種植樹木也未必是最有效的辦法,從源頭減量或是轉移化石燃料的使用都將更有效率,但未否認樹林的生態功能。
然而,與上述研究有重疊,近日Nature期刊也推出了一篇研究,樹木在氣候(環境)變遷的過程中的減碳效益也將日益減少。
★從「碳匯」走向「碳源」
週三發表在《自然》期刊一項歷時15年的研究發現:中非剛果盆地的樹木正在失去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世界第二大雨林的健康與碳匯強度已持續下探十年,同樣情形也發生在世界最大的亞馬遜雨林,到2035年,它的碳匯將會飽和,即不再吸收任何CO2;預計到本世紀中葉,剛果、亞洲與亞馬遜森林所釋出的CO2會超過它們的吸收量,也就是說,過去世界最大的「碳匯」將會關閉,成為「碳源」。
★研究始末
研究使於2005年,作者之一的英國生態學家Simon Lewis獲得皇家學會的一筆經費,開始在喀麥隆和剛果等數十個未遭砍伐的林地追蹤樹木每年吸收的CO2值,Lewis教授與後來加入的團隊花了15年,檢視11個國家、244個據點、13萬多棵樹,並綜合其他研究做出結論:第一、從2010年開始,非洲部分林木已開始失去吸碳能力,估計到2030年,雨林吸收的CO2將比10~15年前短少14%。第二、亞馬遜雨林的吸碳能力將在2035年歸零。
★剛果的威脅:氣候變遷(升溫與乾旱)
過去的研究重心放在亞馬遜盆地,與砍伐帶來的林地損失,新研究的焦點選擇伐林程度較輕的非洲中部,相對於亞馬遜,剛果盆地因氣溫較低乾旱較少,吸碳能力較亞馬遜好,可是過去10年來,由於 #氣候變遷帶來的升溫與乾旱妨礙了該地植物的生長,使非洲雨林的吸碳能力降低。
雨林碳匯功能的下降,又會使升溫加劇,升溫又再度減少雨林的碳匯功能,形成一種加速氣候變遷的正回饋,一個暖化惡性循環。
★亞馬遜的威脅:去森林化(砍伐與焚林)
另外一項對亞馬遜盆地的研究發現,該雨林來到「碳匯臨界點」的速度比非洲更快。過去10年中,巴西國家太空研究所的科學家,固定每兩週使用飛行儀器記錄溫室氣體數值,發現雨林內有將近20%毀林嚴重的地區已逐漸成為碳源,輸出二氧化碳,#主因是對森林的大量砍伐與焚林。樹木死亡時,不但讓森林失去吸碳能力,真菌分解枯樹過程也會釋出溫室氣體。
★該怎麼辦
生態學家認為,除了要保存雨林,更要進行深度減碳,若無法立即減緩升溫,就算雨林保持完整未被砍伐,也會因乾旱而無法成為健康的碳匯:別讓可緩解氣候危機的熱帶雨林失能,反成加劇氣候危機的新源頭。
最重要的是,沒有人會想再把林地變作農用再結合光電
★資料來源
華郵報導:https://reurl.cc/4RgboL
BBC報導:https://reurl.cc/9EEa8a
《Nature》的論文:https://reurl.cc/V6amLZ
4205棵 在 #4205棵 - Explor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政府為鼓勵護樹永續發展,在中央立有森林法,地方也紛紛制定樹木保護自治條例。對於國防安全而言,軍營內林蔭濃密,除了美化景觀,更具有基地的掩蔽功能,但國防部在計畫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