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瞬之間,疫情變得很嚴重。
不可否認,有政策上的缺失,而這個缺失,來自於我們集體對疫情的輕忽。
台灣很安全,所以可以出去玩跟群聚;所以機組人員只要3+11就好。早在去年,我還在學校上課時,每一個班上戴口罩的人都在三分之一以下,我就有預感一定會來一次大爆發。
而且因為確診本來就不多,有抗原抗體的相對少;台灣又是人口高度密集(而且2300萬人中有1200萬人集中生活在雙北、台中與高雄,這更是密集)的地方,方便的運輸交通更成為病菌集中的移動膠囊,所以我去年在家裡的群組說 : 會有一波大爆發,而且感染會非常高(罹難的自然也不會少)。
這不是唱衰,而是見微知著。這是一個可以如同感冒一般散播的病毒,但大家一面笑著國外的荒唐新聞,一面盲目的對自己有信心。
所以我曾在粉專上撰文說明如果要買物資來預防可能的封城,應該從哪些方向著手? 也說過,如果疫情平穩,也該多購買口罩(並抽掉空氣,減少體積後放陰涼處備用---我自己就慢慢蒐集了大約兩千個),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聽進去了,但我肯定很多人認為我危言聳聽、杞人憂天。
而這件事情被牽扯到政治時,事情就變得更複雜。
之前講(高風險群要先)"普篩",一堆人罵得要死;現在社區感染開始,才真的開始普篩了,上千確診基本上很正常,因為就算加上PCR只有10%確診率,北北中高也會有數以萬計的人染疫。(拜託大家真的少出門多洗手)
在事事講求人權的台灣,我們的防疫政策其實漏洞百出,所謂"自主隔離或檢疫"只對正常認知的人有效;沒公德心的、廉恥心的,根本不在乎(所以有一堆沒戴口罩,又大呼小叫的........)
加上政府官員有問題,就是第一時間掩蓋(問林智堅確診者是不是竹科的,也吱吱唔唔才在追問下承認、尋花問柳也被陳時中部長美其言為"人與人之間的連結");尤有甚者,當人家問封城時,竹科是否也會停班,經濟部長直接了當的回答 : 國際供應鏈不能斷(所以打定主意要拿竹科的人命來撐GDP了),其實這樣的結果就不讓人意外了。
---------------------------
很多人都知道"我是萬華人",而萬華也是這次的主要災區(而隨著停課後,大量北部學生返回中南部逃災,可以預期後來可能會遍地開花;因為身強體壯的學生們,很容易成為無症狀的帶原者。
學生南飄的新聞在此 : https://tw.news.yahoo.com/%E5%85%A8%E5%8F%B0%E5%81%9C%E8%AA%B2-%E9%80%BE400%E8%90%AC%E5%AD%B8%E7%94%9F%E7%88%86%E5%8D%97%E6%BC%82%E6%BD%AE-%E6%95%99%E9%95%B7%E7%B1%B2%E5%A4%A7%E5%AD%B8%E7%94%9F-%E9%81%BF%E5%85%8D%E7%A7%BB%E5%8B%95-082719037.html)
早在幾禮拜前,我就跟我還在萬華的老媽說,請她回娘家-岡山鎮暫避,家人也力勸,但她完全不考慮;而萬華茶藝館出事後,我便要求她乖乖待家裡,哪裡都不要去。
何以會有這種變化?
事發前,萬華老人多,這些還有行動力的退休人士流動也很大,會到處走、到處拜、到處串門子,加上防疫觀念落後,衛生習慣相對不佳,出示的機會很高。請她回高雄縣岡山鎮,是避開人口稠密的高危險區,這是"防疫考量"。
事發後,要她不要去高雄,則是"道德考量"。你要是讓人家知道她從台北去高雄縣或來我這裡(頭份)"避難",鄰居會怎麼想? 我們跟那些染疫又隱匿、逃跑流竄的人又有什麼兩樣?
更何況,我也不敢肯定她是否就沒問題,或沒帶菌,要是有個萬一,那豈不是拿鄰居跟社區的他人安危,來賭我媽一個人的安危?
所以不是不愛她,而是不能這麼自私(等她關一個月沒事,我再想辦法安置她;要是封城了,只能等再開後觀察時勢了)
---------------------------
而為何我要分享這個新聞呢?
這是要提醒那些輕忽防疫(不戴好口罩、不乖乖洗手)的人。
要提醒大家的是,一旦染疫家人是不能探病的;而且染疫身亡的人,是會被比照醫療廢棄(有感染性)物被直接火化,所以也不能辦喪禮的。這些事情,在國外已經發生或幾十萬次了,大家看一年了大概也不陌生。
而今天染病過世的兩個人,一位是六十歲的婦人,從症狀出現到離開大約八天;一位是八十歲,患有多重慢性病的先生,從症狀發生到離開更是只有三天。
這只是再度提醒大家,抵抗力相對差的老年人,致死率非常的高;所以如果各位家中有年長者,覺得自己活了這麼多年都很健康,什麼大風大浪沒見過的,請提醒他----#這個你真的沒見過。
而新冠肺炎目前依然沒藥醫。目前普遍的方式都是支撐療法,哪裡不舒服就治理哪裡------通常是肺部被侵犯,所以給予呼吸困難的人氧氣罩,並設法投藥減低病症帶來的不舒服,然後希望身體能挺過去,就有機會活著出院(當然,依侵犯的位置不同,可能造成永久傷害的器官也不同)
最後,還是老生常談分享幾個防疫要點。
1、出門口罩不要脫,東西買回家吃。
2、下班下課回家後就洗澡,洗完手才吃東西。
3、沒洗手前,不摸眼鼻口(等等之類有黏膜的地方)
#而口罩不只能確保不會吸入太多病菌,更可以確保你不會沒事挖鼻孔、咬指甲手皮,就是記得不要沒事揉眼睛就好。
當了一年烏鴉嘴了,其實我也膩了;我厭倦於跟很多不信邪的人站對立面,連我家都有不怕死的跟護航的.....
最後希望大家都平安,疫情快點緩解。
我明天還是要去開店,畢竟我也要繳房租問題,所以只能加倍小心的保護自己與只做外帶(但要是局勢有變,我還是要保命先跑啦.....)
.
.
.
#我知道很久沒貼文了
#都在為五斗米折腰啊
#希望大家平安健康的度過難關
#防疫準則也是可以分享一下的
每週一、三、五的晚上10點半,一起看、一起想、有瞌睡蟲一起養。
====
如果文章能合胃口,請記得按讚、分享、追蹤、搶先看。
#設搶先看的步驟請看這裡 :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253325874890594
#如何將內文跟連結一起分享的步驟請看這裡 :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522891261267386
https://udn.com/news/story/120940/5467563?utm_source=udnnews&utm_medium=fb&fbclid=IwAR3OBx8juwInIfOc1EsolMzb2uPHL0aVZ2C-FMV0fxweL6F-I9FEhIEVXu0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追蹤【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網】提供您每日即時新聞、...
6703 新聞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護理師愛喝珍奶
背後不為人知的真相
這篇文章是幾年前寫的,收錄在阿金的書中。早上高中生的心得有提到,特別貼出來和大家分享~不要自己對號入座、也不必幫人家對號入座喔~
護理人員的辛苦,只有珍奶最清楚。
偶爾都會在新聞上或者是社交平臺,看到民眾貼出「護理人員很喜歡外訂飲料,尤其是珍珠奶茶送進醫院裡,難道是因為她們特別口渴嗎?還是特別愛喝珍奶?」護理師愛喝珍珠奶茶,原來背後有個辛酸的理由:忙到沒時間扒飯,只能吸「珍珠奶茶」先果腹。
#珍奶是機動性補充能量的首選
民眾可能以為護理師很悠閒、很享受,上班還可以訂飲料。護理師說:「你以為我們想喝啊?那是因為沒時間吃飯!沒時間吃飯!沒時間吃飯!」不然你以為,為什麼護理師放著正餐不吃,要吃一堆這些餅乾和零食啊。
喝珍奶是表示護理師們忙到根本沒時間吃飯。忙碌的時候,珍奶就是護理人員最要好的朋友。喝一兩口奶茶,就可以稍為補充血糖,要不然都餓到頭暈手抖了,怎麼打針、抽血、量血壓。吸一口珍珠,就可以邊工作邊咬,至少心裡安慰著自己:「我有在吃東西!勉強果腹、減緩飢餓感,下班再來吃冷掉的便當。」隨身帶一點糖果和巧克力,可以防止餓過頭的低血糖,很多護理師都會這麼做。珍奶就是機動性補充能量的首選。
有些管理階層會說,「護理師把飲料杯放在桌上有礙觀瞻!」甚至有些醫院會禁止護理站訂飲料、禁止桌上擺飲料、禁止跟門診的時候喝飲料。日前,還有媒體報導某醫院以「環境衛生檢查」之名,對護理人員行「職場霸凌」之實:把護理同仁,放在櫃子裡的食物、飲料,全部都掃在地上!
桌上為何會擺著飲料?報告長官:「那是因為一次只能喝一兩口啊!她們哪有時間把一杯飲料一次就喝完。」護理人員經常會忙到沒時間吃飯只喝水,櫃子裡面的水壺是用來補充水分的,餅乾、糖果、泡麵是可以快速果腹的,不問究理,就以有礙觀瞻把人家的食物扔在地上,實在是很傷人。
因為放在冰箱裡,得要多走好幾步路,才能喝很到啊!有時候還沒走到,就要被call走了。一杯飲料這樣分段喝已經夠可憐了,難道還只能像小偷一樣,躲起來偷偷地喝嗎?還有些護理師無奈地把飲料放在桌子底下,或著硬是收進桌子的抽屜裡。
#護理師的珍奶=勞動條件需改善
有人說:「珍奶、糖果根本就是過勞指數的最佳體現!」報告長官,護理師也很想跟你們一樣,用餐時間一到,就去美食街,點個餐,坐下來好好吃飯。要珍珠奶茶消失的方法很簡單:改善護理師的勞動條件,減輕護理師的工作量、增加人力,讓她們能夠準時、有足夠的時間吃飯就可以了。
「桌上出現珍奶表示勞動條件極需改善嗎?」長官的思維就是:那簡單,就禁止桌上出現珍奶就好,就沒有過勞問題了(嘿嘿嘿!)這種鴕鳥心態、這種做表面的事,屢見不鮮,只想著表面上乾淨、平靜就好,完全沒有想要解決最根本的問題。如果再有人「反應問題」,那就一定是自己「有問題」,就會被釘成黑五類!
其實大家都不願意「食物」配「記錄」的,只能說,有些護理師的熱情,是被這些坐在辦公室的管理高層給澆熄的。求求這些長官,先了解這些基層人員這麼做的背後心酸,替她們解決問題,而不是去解決提出問題的人。不要為了表面功夫而澆熄護理師的熱情。這些護理師從小到大,媽媽都沒餓過她們,但是到臨床工作以後,卻因為太忙而挨餓,看了能不心酸嗎?
以後,若看到護理師們在訂飲料、口中咬著糖果或珍珠,請體諒他們。若再看到桌上有珍奶,請多多關心她們的勞動條件。套一句周星馳電影的臺詞:「桌上有沒有珍奶不是護理師決定的,是由管理階層決定的!」能夠有時間好好吃飯的話,誰會想要把珍奶當飯吃?改善護理師的勞動條件,才能從根本的解決問題。
====
#阿嬤最後的心意
很多患者對醫護是既疼惜又愛護的,即使是臨終前的病患。那天,加護病房一位阿嬤患者停掉了升壓劑,家屬正在跟她道別,聽聞住在外地的弟弟也來過,做完四道(道謝、道愛、道歉、道別)了,我轉頭提醒阿嬤的兒子「你們在這裡陪阿嬤說說話,時間就由阿嬤自己決定。可以再想想,阿嬤還有沒有什麼還沒有完成的心願,盡可能幫她完成。」此時阿嬤的血壓,還有80~90mmHg。
當天中午開會時,接到專科護理師的Line訊息,傳送來了兩大袋裝著手搖飲料的照片,算一算有十多杯珍奶。原來是阿嬤的家屬表示,阿嬤之前就想請大家喝了,他們認為,平時就好客的阿嬤,一定是覺得還沒能向醫護人員致謝,所以還捨不得走。
畢竟,我當天早上才在粉專上高調宣告減重目標,實在不適合再喝下一杯珍奶。到了下午三點多,專科護理師找我到ICU病房,說「陳醫師,我們都喝過珍奶了,只剩下你的還沒喝。」護理師向我使了個眼色,繼續說「阿嬤血壓現在還有50~60mmHg,子孫們都還在床邊陪伴,這是阿嬤最後心願……。」凹不過護理師一再提醒,我拿了一杯,想說等等進值班室再喝。
神奇的事發生了。我都還沒走到值班室,專科護理師就追了上來,喊「心跳停了!」我心想,不會那麼巧吧。我疾走回護理站,機器顯示阿嬤心跳雖然有回來,可是已經很慢了。我走到病床邊,拿起珍奶喝了一口,親自向阿嬤致謝,謝謝她「最後」的心意,感佩她在走到人生終點前,依然不忘提醒子孫們,要向醫療人員表達謝意。再回到護理站,就看到阿嬤心跳正式停止了。
====
看事情不能只是看表面,想要批評或是撻伐前,還是要先了解一下別人所做的是不是有所苦衷?無論是病人、家屬或者是醫院的管理階層,有時候,多一分體諒,即使只是一聲謝謝,也能讓辛苦的護理師們感到欣慰。珍奶的出現,並不代表醫療人員都很愛喝,它有時候只是提醒我們一個長期需要解決的問題,有時候則只是一份感謝之意。
感謝Eric Lin的畫作
6703 新聞 在 即新聞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到底有沒有認真反省啦XD(#笑妹仔)
影片授權:網友 花蝴蝶
【相關報導】
阿金挨罵低頭上演內心戲! 下秒露「邪惡破綻」笑噴網:眼淚呢?
https://pets.ettoday.net/news/1897491.htm?from=fb_gee_video
☛即新聞有YouTube啦!訂閱我們看更多
http://bit.ly/2rvrQc2
#即新聞
6703 新聞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追蹤【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網】提供您每日即時新聞、深度報導及新聞議題分析,帶您看見更好的未來! (https://news.pts.org.tw)
—————————————————
追求真相 · 深度紀錄 · 多元觀點
—————————————————
看更多新聞:
■【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ksWcMGHD-qE/hqdefault.jpg)
6703 新聞 在 觀點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主持人:唐湘龍 × 楊永明
主題:川金會2周年,南北韓交惡!
節目直播時間:週二 10:00
本集播出日期:2020.06.16
楊永明 教授
美國維吉尼亞大學博士
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兼任教授
曾任:
國際關係學會會長
國家安全會議副秘書長
行政院新聞局局長
東京大學、慶應大學、早稻田大學訪問教授
學術獎項:
日本中曾根康弘獎
美國傅爾布萊特學者
著作:
中美貿易戰與科技戰 https://pse.is/RAPH2
亞洲大崛起 https://pse.is/NANFV
國際安全與國際法
日台關係史
#唐湘龍 #川金會 #南北韓
-----
按讚【觀點】FB: https://www.facebook.com/AllTheBestVi...
訂閱【觀點】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觀點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7FU4m3ZPFdA/hqdefault.jpg?sqp=-oaymwEZCNACELwBSFXyq4qpAwsIARUAAIhCGAFwAQ==&rs=AOn4CLB1EAUrdA5kGtbFeEHY8Tinmqk1cA)
6703 新聞 在 觀點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主持人:唐湘龍 × 陳鳳馨
主題:解讀香港選舉、共諜與金馬金雞
節目直播時間:週一、週四 09:30
本集播出日期:2019.11.25
-----
按讚【觀點】FB:https://www.facebook.com/AllTheBestViewpoint
訂閱【觀點】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觀點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O_EM0ffBClg/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