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很簡單也很不簡單
4/28我們X5基金會偏鄉圓夢計劃來到了台東的霧鹿國小
是一座位於南橫公路山裡面的小學
距離台東市約2.5小時
學生全數是原住民 全校含利稻分校共41個學生
80%是布農族20%是阿美族的孩子
校長與我們即將進行「琴能補拙」圓夢計劃
希望藉由音樂培養孩子的自信
或許甚至可能是一技之長
不過我想分享的是當天的小插曲
郭校長說 其實很想帶孩子去看 #聽見歌再唱
一來是學校離台東市車程要2.5小時
二來是沒有經費要搭配戶外教學才有車子可以順路一起
時間要到5/30 看有沒有機會帶孩子去看
我想那怎麼行 到時可能電影都下檔了(喂!沒禮貌!)
「校長,那這次基金會請全校一起去台東看電影!這是他們感同身受的故事!」
幾天前我把這件事分享給🙋♀️🙋♀️ELLA黃老師🙋♀️🙋♀️
她非常阿殺力超有效率的錄了一段視頻
鼓勵霧鹿國小的孩子要愛惜自己的文化要聽老師的話
我真的好感動💛 大明星小舉動深深感動了全校師生❤
我非常感謝校長及全校老師的高效率
5/2的今天帶著全校學生一起 (帶孩子出遠門真的不容易)
包了小巴 (因為產業道路路太小) 再轉乘大遊覽車
搖了兩個多小時 包了場 實現了願望
看到孩子們滿足開心的笑容 對於電影裡感同身受的處境
校長說他又是鼻涕又是眼淚的 哭濕了兩個口罩
看完電影 孩子們還一起合唱了 #媽媽的眼睛
我想說也太厲害這麼快就學會了
才傻傻的敲了自己 這是他們的母語歌謠
我想電影傳達給我們的是知足 要感恩 做就對了
做就對了 沒有什麼做不到
陳嘉樺 Ella
Umin.Boya(馬志翔)作品集
撒基努 - sakinu
聽見歌再唱Listen before you sing
#霧鹿國小 #X5基金會 #偏鄉圓夢計畫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上水粉錦公路蓮塘尾村,村口有家茶座綠色環抱,暴烈艷陽也被樹葉篩出溫柔閃閃。 1952年,林霆豐的爺爺從惠州來此落腳,開了間雜貨鋪賣糧油茶水。店旁翠竹,正是當年種下來的;側門對聯也是爺爺題字:「坐片刻無限爽快 飲幾杯何等清涼」。 那時上水盡是農田,過路人買碗茶水送清風,如得半日閒;現在販夫明星一樣...
80小巴車程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淡蘭百年山徑|淡蘭中路:闊瀨、灣潭古道 ]
第二天的行程很簡單,走完闊瀨和灣潭古道,就可以從步道出口的福德宮搭F815公車返回雙溪車站。但班次很少,一天只有四班,分別是07:00/10:40/14:00/16:50,車程約一個小時。我們抓大概3.5小時完成剩下距離,這樣就可以搭下午兩點公車回雙溪取車返家,所以一直在營地摸到10點才啟程。
闊瀨古道沿著北勢溪,灣潭古道沿著灣潭溪,兩條水岸步道皆是風光明媚,有山有水,但水的風情略勝一籌,有溫柔婉約的細水,也有傾瀉奔騰的瀑布。如果芬多精可以吃飽,這裡簡直是免費的Buffet。
//
最後我們大約13:30抵達公車站牌,發現已有山友在那候車,加上後到的人,一共8位,從尾站上車保證有位子,限乘19人的小巴士空位可說是綽綽有餘。
但是隨著公車一個一個到站,上車的人越來越多,位子很快被坐滿。我看了一眼,大多是外地人或遊客,心想這平日搭車的人還真多啊,遲早會擠壓到當地民眾搭車的方便吧?因為為了安全起見,公車禁止開放站位,所以滿了就是滿了,後來的乘客不准再上車。
雖然這班偏鄉接駁巴士有在地居民優先上車的默契,但公車這麼滿,總不能把遊客趕下車讓出空位吧?才剛這麼想,公車裡馬上爆發一陣騷動,原來有幾位老人家上不了車,很是著急,跟司機有點口角。
我很能理解居民的焦慮,因為這是他們非常倚賴的交通工具,錯過這一班,他可能銜接不到轉乘的火車,也許會錯過某個門診、某個探訪孫子的機會,或者沒辦法搭上末班返程回家的公車。
雙方有些僵持不下,司機態度突然軟化,很誠懇地問車上年輕一點的乘客能不能改坐地上,把位子讓給老人家?我和呆呆扛著大背包擠在狹小的位子上,實在沒辦法讓位。還好,後排幾位年輕女生很慷慨地一口答應,這才化解了危機。
車子開得飛快,在山裡繞呀繞的,上車前吞下的午餐差點吐出來,我用力壓抑喉頭的噁心感,恍忽聽見呆呆和隔壁乘客似乎在交談,但具體聊什麼我真的聽不仔細,直到下車後,呆呆才緩緩說道他們剛剛聊了什麼。
根據呆呆轉述,那位大姐很感嘆,好幾年前走淡蘭的人不多,熱情好客的居民常常接待路過的山友,吆喝著一起用飯,或是奉茶,盡盡地主之誼。但後來走古道山路的人越來越多了,慢慢有了衝突的發生,所以居民們漸漸將大門深鎖。尤其外地人常常不知道有禮讓在地人的默契,還常常錯認搶先上車的老人家是在插隊,衝突當然越來越多,日積月累後,連心裡的那扇門也都關上了。
日後走淡蘭的人一定會越來越多,必須要儘早提出解決辦法,例如加開週末的公車班次,或是落實禮讓當地人的宣導。畢竟這些住在古道沿途的居民們,其實也是淡蘭古道特有的風景,有些家族可能已生根數個世代,他的阿公阿祖或許也曾在百多年前,為跋山涉水的行腳、挑夫們供一頓溫飽。
淡蘭古道是人走出來的,沒有人、沒有文化,山徑不會源遠流長。讓溫暖的人情味也能細水長流地傳承下去,有賴每一位過路客的一聲問好和一抹微笑。
如果要去走淡蘭中路,記得到雜貨店買汽水的時候和老闆娘說說笑,見到在地居民也可以打聲招呼。聊什麼都可以,聊什麼不重要,總覺得打從心裡多做一點什麼的話,這條路才能走得更久、更長。
——————
#2D1N行程規劃
D1:柑腳 > 中坑古道 >枋山坑古道 > 闊瀨(宿)
D2:闊瀨古道 > 三水潭 > 灣潭古道 > 雙溪口福德宮
——————
#D2路線
闊瀨和灣潭古道皆是沿北勢溪和灣潭溪修築,路徑雖偶有起伏,但大致都是平緩好走的路,只有闊瀨古道因地勢關係,步道寬度較窄且有部份崩塌,所以需要稍微小心踏點。
但除此之外,這天都是相當享受的路段,如果走完灣潭還不過癮,甚至可以加碼一段烏山越嶺古道到坪溪頭站牌,在16:37搭上同班車回到雙溪車站。
因為部分據點有公車可以接駁,讓淡蘭中路的走法變得非常多元,實在是相當推薦大家去走,善用大眾運輸接駁,感受一下新北郊外山城的純樸 :)
・闊瀨古道 5.5K
・灣潭古道 3.9K
GPS紀錄步行距離約9公里,行走時間約3.5小時(不含休息)
總爬升575m,總下降458m
——————
淡蘭道 Tamsui-Kavalan Trails
#淡蘭古道 #淡蘭中路 #國家綠道 #長距離步道
80小巴車程 在 Cosmopolitan HK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周末好去處】
無得去旅行,唔一定要staycation,香港都有好多隱世美景值得你去尋幽探秘!圖中係荃灣 #光板田村,距離市中心只係15分鐘車程,壁畫風格可愛又繽紛,好有台灣 #彩虹眷村 嘅感覺 。
🚌80號小巴/51號九巴
更多香港影相好去處:https://bit.ly/3eX0mp5
📸 IG@haleyhei_images, @bow_and_tails, @rotravellll, @shibainu.giligulu
================
LetzShop.hk母親節限搶產品低至32折,滿$300享免運 (優惠碼: FSMOM)>>> https://bit.ly/3a1oOSY
💕Follow us on
MeWe:http://bit.ly/3dgTwKp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cosmopolitan_hk
YouTube:https://bit.ly/SubscribeToCOSMOHK
#CosmoHK #CosmoBody #CosmoAlbum
80小巴車程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上水粉錦公路蓮塘尾村,村口有家茶座綠色環抱,暴烈艷陽也被樹葉篩出溫柔閃閃。
1952年,林霆豐的爺爺從惠州來此落腳,開了間雜貨鋪賣糧油茶水。店旁翠竹,正是當年種下來的;側門對聯也是爺爺題字:「坐片刻無限爽快 飲幾杯何等清涼」。
那時上水盡是農田,過路人買碗茶水送清風,如得半日閒;現在販夫明星一樣愛來透透氣,歎幾味。
昔日小茶店,今天馳名茶餐廳,轉捩點始於20多年前,林父病重,霆豐和家姐回歸老巢陪伴母親守店。
年年月月,兩姊弟循環磨擦、合作,都為店好,店也愈做愈好。
更重要是能承歡膝下,無慮樹欲靜而風不息。
「這裏雖然距離市區好似很遠,但短短只是十分鐘車程,已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榮昌茶座負責人林霆豐說。就算盛夏,午市、周末必定爆滿。常客有附近學校的老師、出入馬會會所的顯貴、打高爾夫球的明星、北區醫院的醫生護士,也有車房、地盤工人;假日更是區外一家大細、山友、電單車發燒友……無分階層,全是專程自駕或坐小巴而來。
Helen第一次光顧,點了豬扒包,發現麵包軟熟、豬扒有肉汁又不油,連從不吃的洋葱也覺「好味」,盛讚「好食過澳門豬扒包」。
住在加州花園的朱總,十幾年天天來,打風也來。「心癮!塌樹、馬路水浸都要來,不來不舒服。」這裏出名的有被蘇施黃稱為最好食的豬扒包、滑嫩多汁BB鴿,而鑊氣十足的炒牛河他也鍾愛。
限量的原盅陳皮鴨湯飯,還有煎雞尾包都是名物,Eric和Connie每周必吃,有時帶上小狗,一坐就是半天。
來的人慢慢歎,做的人就要手快快。霆豐上一刻在修理洗碗碟機,下一秒已獨臂架着三碟飯從廚房衝出來。
茶座是家庭式經營:他是家中老六,乳名興仔,和排第五的家姐林麗金(乳名金仔)主力管理;細佬廚房、電器工具維修;家姐水吧、樓面招呼。母親收銀;排第三的家姐林麗星(嘉菲)帶位;太太Sara、姐夫也會幫手,假日必定總動員。
「話事人當然就是我媽,她控制整個局面。她說一我們沒人說二。」興仔笑言母親好精靈,在背後看得仔細,不時教大家走位,「令到我們打醒十二分精神去做事,不敢蛇王。」
歸巢伴母 守家業
母親楊錦雲,雖然七十有八,但神采飛揚,每朝飲完茶就出來幫手收銀,和客人打牙骹。「細細個見他們讀書挽書包,現在做工了,或者帶孫來探我,當見下老朋友。」事頭婆有個「四萬」笑容,很有親和力。
她20歲嫁給同村的林泉,「以前幾十年無得揀㗎!老實啩……」又笑不攏嘴,「他同老竇開鋪仔,賣油鹽糖仔餅乾。上水黑麻麻無電燈,亦賣火水蚊香。」那是1960年。婚後前鋪後居,生了兩男五女,她主力養豬養雞,丈夫幫忙看店。80年代,茶水雜貨外,榮昌兼賣簡單飯麵。
「老公走了(離世)二十幾年。他有長期病,那時細路仔細,這頭煮飯,那頭沖茶招呼客人。要供細路仔讀書,養雞養豬又要買材料,樣樣都要賒,但無欠人錢嘅,賣到雞賣到豬有錢就即刻還。」她教仔女做生意,要「講信用,有借有還」。
那是刻苦的年代,「仔仔女女都要幫手,細細個就餵雞,企櫈仔煮麵。」排第二的大女讀完小學就回店幫手兼帶弟妹,「金仔、興仔讀到中學,其他四個都出國,兩個英國兩個加拿大,你話辛唔辛苦?」她日頭打理農場、榮昌,夜晚就穿膠花幫補家計,捱到金睛火眼。
結果,養大的仔女一個個往外飛,尋找自己的人生;只有金仔和興仔在91年先後回巢。
50歲的金仔,伶俐爽朗,年少時很倔強,「對家裏有很多不滿,覺得阿媽管我太嚴,我的同學都很自由。」放學她去打排球而非回家看店,激到阿媽生蝦咁跳;曾經有幾次離家出走,好快被人捉回來;讀完書拍拖、揸電單車,母親愈是耽驚她愈痛快。「以前店鋪有爸爸媽媽撐住,我是一個可有可無的人。」後來父親病重,店交外人打理,母親鬱鬱寡歡,於她如當頭棒喝:「自己玩夠了,肩上有個擔子,不可再像以前般任性。」當了母親的金仔,自言當年「很幼稚」。
小她兩歲的興仔,溫和沉穩,不善辭令。當年讀完書也渴望外出長見識,去北角打工,有兩年做過廚房,但漸覺市區生活太壓迫,「返回新界舒服很多,切合自己多些。」想到蓮塘尾有榮昌有母親在,一個心有了清晰的歸向。
那時顧客除了村民工友,主要是貨車司機,「人家過路泊車,要碟茄子飯、排骨飯。有時金仔煮,有時興仔煮。」事頭婆說兩姊弟夾手夾腳,無分你我。今天店中熱賣豬扒,就是她傳授的在家製作:拍得鬆、醃得夠,不用食粉味精。
一家人 難關共渡
仔女接棒,並不代表就此順遂。那時榮昌一直在賣粉麵飯,但未有食肆牌照(食牌),「我們座落在綠化地帶,申請食牌阻難重重。」金仔記得,食環署不斷來巡查、發告票,她和細佬上庭又上庭,罰款愈來愈多;後來一次,法官警告再犯就要封鋪。「我惟有向法官求情,榮昌不斷申請但都不獲批。法官同情我們,發還所有罰款,又教我如果證明到店鋪在鄉郊條例實施前已在做生意,就可以申請司法覆核。」
「鄉村人好支持,榮昌做了幾十年,大家食了好多年,樣樣有證據。」事頭婆那些日子夜夜失眠。
興仔和金仔四處奔走,找人證物證。「因為這個是我自己的家,也是我的祖業,怎樣我也會做到最後。」興仔說。終於打贏了官司,前後爭取了8年才獲發食牌。
「最大塊的石頭已經移開了,但路一直都是崎嶇的。」興仔指,榮昌主要做熟客,人家吃多了會悶,所以要不斷去找新食物。2000年取得食牌後,客人更多,他們請廚師、水吧,諗到就做,食物款式愈做愈多。入行50年的大廚基哥,做過馬會、酒樓,來榮昌掌勺16年,客家炆豬肉、陳皮鴨湯飯、咖喱牛腩、炸乳鴿……樣樣拿手。
另一方面,興仔坦言跟家姐金仔拍檔不容易。「廿七八年都是繼續磨合:磨擦與合作。」譬如最近,家姐建議用手機取代唯一放在收銀處的電腦落單,省力省時;細佬認為食物款式組合複雜,手機畫面太小不適用。
若在從前,家姐一定激烈行動,像當年她建議電腦入單取代人手,細佬沒立刻贊同,她就黑面三個月。今天,她覺得「細佬未消化」,願意笑着等。
遇上分歧,興仔說一人讓一步,「始終是一家人,(爭拗)大家好多時都是淡忘了。」
「大家都要想住一樣東西:目的都是想鋪頭好。」金仔說。
母親是個聰明人,就算各自跟她說,也當聽唔到,「仔仔女女做生意,各有各方法。有商有量最好,有時拗少少。嬲完,兄弟姊妹一陣一齊食飯又忘記了。」
點點滴滴 都在心
從前為口奔馳,事頭婆嘮叨仔女幫家,放學就要淥麵沖茶餵雞,營役過日,為母者溫柔無從。4年前,眼見三子之父的興仔和兩孩之母的金仔完全困身茶座,她悄悄說服老三嘉菲回來幫手,替補二人管店,讓他們一個返早,一個返晏,多點時間「陪下細路仔」。當年遺憾,她不想仔女重蹈。
趁中午飯市未到,金仔偷空到店前庭院淋花修枝,黃的、橙的、粉紅的小花迎風搖曳,給茶座生色又添生氣。原來當年打贏官司,母親拿出幾十萬給她和細佬翻新榮昌。自此庭院圍了木柵攀了綠藤架了鞦韆,也有了「蓮塘」為誌的英文名Lotus Café。
很多客人喜歡庭院的花,不時拍照,令金仔心花怒放:「放些心機下去,每日少少每日少少,你就見到成果了。」她說,每日堅持打理一下,花自然生得美麗。
店旁竹樹叢、生鏽鐵絲網,金仔曾看不順眼,想除之而後快。可是,母親下令動不得,理由是阿爺年代種下來置下來。「到現在自己年紀大了些,就明白為甚麼阿媽甚麼都不想動。因為每一樣東西都是她的點點滴滴。」水珠澆落她種下的柏樹、萬年青,風一吹,閃閃舞動。
「好似我們經營榮昌一樣,包括客人呀,食物的質素,都是一點一滴的積聚。」
母子親情,手足情誼,何嘗不是?!
採訪:韓潔瑤 拍攝:陳瑞華、關永浩
榮昌茶座
地址:上水粉錦公路蓮塘尾村1號
電話:2670 3388
詳情: http://bit.ly/2NdRYRx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zQ-CAzXIHqw/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