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皮免運費
毎日持續上架商品喔
⭐先在這邊提醒各位入公寓前請戴口罩!
出去的時候請按左邊紅色按扣開門!
還請各位顧客見諒!⭐
NEW ARRIVAL
最新上架
PIERRE CARDIN
法國品牌皮爾卡登夏威夷襯衫
史上第一位把名字
授權給他人的時尚先鋒設計師
皮爾卡登的品牌
他曾經為電影美女與野獸打造戲服
英倫傳奇天團披頭四首張專輯的服裝設計
而他是世界著名奢侈品牌Dior的創立者
迪奧先生的第一任學徒!
而他還有很浪漫的故事
他從一開始就大方出櫃向大眾宣布
自己身為同志的身份
曾與旗下設計師安德烈奧立佛有著
40年不離不棄的同性愛情
皮爾卡登去年12月98歲過世
人生的約一半都跟情人一起
也太浪漫了吧!
品牌出了各種單品
但今日我們上架的是夏日必備單品之一
短袖夏威夷襯衫哦
總有7件 每件狀態都還不錯
顏色都主要為大地色系列
尺寸是M-2XL哦
90-00‘s PIERRE CARDIN
COTTON HAWAIIAN SHIRT
NT$890-1090
BASE1
HP: http://www.base.com.tw
蝦皮賣場: https://shopee.tw/baseone1972
LINE ID:baseone1
網路販售同步中
📍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二段16巷4號1F
☎︎0966588731
🚉中山捷運站4番出口※蝦皮免運費
毎日持續上架商品喔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90歲 過世 顏色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雪永遠不增高也永遠不融解──論林燿德長詩〈軍火商韓鮑〉 ◎陳顥仁
一、前言
林燿德生於1962年,雖然年僅三十四歲就與世長辭,但對台灣文壇留下的影響卻是不容忽視。長詩〈軍火商韓鮑〉(註1)被視為是林燿德的自傳詩,全詩共60節,長達數百行,以法國詩人尚·尼可拉·阿爾居爾·韓波(Jean Nicolas Arthur Rimbaud)的生平作為敘事長詩的基底,並以此寄託自己與創作、與文學,甚至文學際遇的關係。而本篇論文將著重在林燿德在〈軍火商韓鮑〉一長詩中所展現的詩語言狀態,及詩人如何操縱實象與虛象,創造出詩語言的特殊質地。
日前,讀到顧城詩作〈美〉(註2):
我所渴望的美,
是永恆與生命;
誰知它們竟水火不容。
永恆的美,奇光異彩,
卻無感無情;
生命的美,千變萬化,
卻終為灰燼。
筆者以為,這幾乎可以說是創作者所必然遇到的矛盾,而林燿德也不例外。於筆者而言,林燿德的形象可以說是「一個永遠的眺望者:踩在灰燼裡,陷得很深,眼睛裡都是遠方。」詳細將於本篇論文分節敘述。
二、踩在灰燼裡:林燿德的實象書寫
首先,將從林燿德對於實象的書寫策略開始,筆者將再細分為兩項:語言的陌生途徑,及語言的表現形式。
(一)語言的陌生途徑:性的、殘忍的、暴力的
林燿德在〈軍火商韓鮑〉一詩中,可以明顯地將主題分為:宗教、性、文學等,而如新批評理論所說,詩人借用一種「陌生化」的途徑使語言產生詩意,而林燿德在〈軍火商韓鮑〉中,即是藉由性的、殘忍的、暴力的畫面和文字,來使讀者產生一種陌生感,如同第4節(註3):
「4
十八歲,他吸毒,蟄存在整個
巴黎最骯髒的角落,自瀆
,在自己飽實的陽具上
吐口水,苛薄地唾棄那些
被稱為詩人而活在中古時期
的騙徒們。他在迷濛的意識裏
想像革命與屠殺的風景,
發現自己即將供應這個都市
一部賣淫者的憲法。」
林燿德將詩人韓波加入巴黎公社之時的社會狀況,以及想像韓波當時不為社會所見容,甚至也不齒與社會為伍的狀態,大量描寫進入詩中。包括毒品、自瀆、陽具、騙徒、革命、屠殺、賣淫等等。林燿德替一個實際的年代重新造景,是為了凸顯林燿德想表現的性的、殘忍的、暴力的美學觀點,而這樣的視角及畫面也就形塑了林燿德詩中的實象氛圍。進一步,這樣的實象也就成為林燿德敘事詩中的詩語言質感來源。
(二)語言的表現形式:並置的、鋪排的
林燿德經常將許多意象並置在一起,在沒有連接詞、主詞受詞的情況下,以單個意象的狀態,同時呈現給讀者。在這樣並置的狀況下,讀者會自行在閱讀過程中,重新將所有支離破碎的細節建構起來,但同時,這也是一種沒有留給讀者呼吸、喘息空間的書寫方式,讀者必須連貫地、毫無停頓地接收所有的實象。這也跟林燿德所選用的意象主題:性、殘忍、暴力產生呼應,成為完整的一個意象組織。如第31節(註4):
「31
韓鮑曾經目睹
生長六對翅膀的大天使
飛越黑色的夜空
韓鮑曾經目睹
兩個酋長都使用他所販賣的槍枝
將彼此的腦漿轟出腦殼
韓鮑曾經目睹
一個更年期的慈祥修女
以歪斜的姿態被姦殺在荒野之中
韓鮑曾經目睹
自己在自己的夢境裏
將背後的翅膀一對一對撕裂下來」
林燿德藉由鋪排「韓鮑曾經目睹」這一句型,將幾個畫面重新並置,儘管這幾個畫面可能沒有直接關聯,但藉著相似的句型,也做到了使讀者同時接收而無障礙的狀況。而在這幾個句子之間,也能見到黑色夜空、槍殺、姦殺、撕裂翅膀等等的意象,就像是不間斷地呈現給讀者,所有不舒服的、不適的場景畫面,而且這些畫面是一個一個接踵而來,進而在閱讀的過程中產生一種壓迫的力量。
而筆者所謂「踩在灰燼裡」,正是在描述林燿德在詩中相當重視顧城所謂短暫的、將化為灰燼的生命之美,藉由一個個體,去感受這個世界,不排斥裡頭所有的痛苦、所有的憤恨、所有的不舒服。
三、陷得很深:林燿德的虛象變形
在這個章節,將探討林燿德又是如何處理詩中的虛象,並以兩個方向進行:「緊的語言狀態」,以及「洛夫式的單句折疊變形」。
(一)緊的語言狀態
林燿德在〈軍火商韓鮑〉一詩中,也常用典故。如第6節(註5):
「6
母音E是霧靄與天幕
交綏後的純潔色澤。
凋萎了白之後的白
純潔被火藥炸碎之後剩下空茫。」
若以平常的詩語言觀之,「母音E」一詞可能因其「母音」、「聲音」或是聲響「E」的特性,產生一自由闡釋的多義,但當讀者進入韓波的文本,韓波在其代表作〈母音〉中,曾明確表示──A是黑色、E是白色、I是紅色、O是藍色、U則是綠色。縱觀〈軍火商韓鮑〉一詩,其他以「母音」借代的句子,就可直接看出,這裡的「母音E」確是實指顏色「白色」。
如此一來,「母音E」便失去了一個詞語生動的變化性,因為它有一個實際的典故,因此這些詩中的名詞便受到了綑綁,對比於鬆的、可以多重解讀的一個原本面貌,林燿德所使用的虛象,便進入的光譜中緊的、限定的那一端。名詞與其象徵物有了沉重的牽連──非此不可,讀者沒有其他的詮釋空間。這樣的虛象策略限制了讀者的閱讀空間,但也固定住讀者的視野,讓讀者直接接受林燿德腦中的意念。
(二)洛夫式的單句折疊變形
在翁文嫻教授的〈在古典之旁辯解現代詩的「變形」問題〉(註6)中提到:「『折疊』是力求句子詩質稠密,不令之平與滑,最佳狀態有尺幅千里的效果,雖然不一定能如是,但總見到不斷經營的苦心。……最具代表性的詩人是洛夫,他的《石室之死亡》系列,凌空劈出了中國現代語言這一面折曲的風景,此詩據稱已超過三十萬字評論。」
翁文嫻教授將「變形」一概念分為四類:單句內的扭曲折疊、句與句之間的夢幻連接、將內心衝突擴展為系句畫面、不斷分裂的語言。而單句內的扭曲折疊即是筆者認為林燿德與洛夫所共享的變形特質,也就是「不同詞性被擠壓相處的句法」(註7),且見林燿德〈軍火商韓鮑〉中的第22節(註8):
「22
。魏蘭沒有回答
他瘖啞成一堵牆
牆縫間睜開無數眼瞳
憂傷瞠視
韓鮑髮絲狂舞」
即令人想到洛夫《石室之死亡》第一首「任一條黑色之流咆哮橫過他的脈管/我便怔住,我以目光掃過那座石壁/上面即鑿成兩道血槽」同樣都是一堵牆,洛夫的是石壁,在被注視之時鑿出血槽;而林燿德的則是瘖啞的牆,在牆縫間還睜開無數眼瞳。
牆本身無法言語,而瘖啞本身也非一個動詞,牆縫間更不是一個可以睜開眼睛的主體,如此這些不合理的、不同詞性被擠壓在一起,產生出一個超現實的畫面,這就是林燿德一個重要的處理虛象的模式。
回到一開始談到的,林燿德提供的一個「緊的語言狀態」,加上「洛夫式的變形」,即可從虛象的策略中,清晰見到林燿德對於詩語言的控制,其絲毫不放任、要求掌控全部畫面的性格,這也就是筆者為何稱之為在灰燼裡「陷得很深。」
四、眼睛都是遠方:林燿德的嚮往
除卻實象和虛象的運用策略之外,筆者認為,在林燿德疼痛的、不適的、控制的文字質感之外,還有一種遙遙指引著這些意象的方向的,林燿德嚮往的遠方。可見第14節(註9)、第20節(註10):
「14
當我 離開的時候:
世界將 會變成什麼
除了 這疲累的城市
無所不在 ,蹲踞
新人類的 古代幻覺,」
「20
我的棕髮沾附精蟲黏溼
的渦流。我已經
無法尋獲 古代」
林燿德也有疲倦的時候、離開的時候,但在第14節,儘管有許多缺席、許多未完成,但有一個不曾離開、無所不在的「新人類的古代幻覺」;在第20節中,儘管真實的身體依舊在精蟲的黏濕裡,處在一個生命的困頓裡,但這樣的困頓,其實是面向一個無法尋獲的「古代」。
由此可以見到,林燿德所給出來的所有性的、殘忍的、暴力的實象,其實都是「當代」,都有一個隱藏的「古代」與之相對,那裡有所有的平靜、那裡有所有的平安。
翁文嫻教授在討論顧城的論文(註11)中也提到,「(顧城)是用現象來表達心內感知的美,那些美萌生於象,亦只能回到現象界中尋訪,這是一大片無邊涯之境,非個人區區意識所可主宰、變形、指示就可以及至的。」,對筆者而言,相對於顧城所發展出來的「無我」詩學,林燿德似乎就是在這個光譜的另外一端,借翁文嫻教授之語,即是「藉由個人意識主宰、變形、指示」其詩歌文字,所開展出來,具有強烈林燿德自我色彩的詩學道路。
於是筆者說,林燿德眼睛都是遠方。因為林燿德的眼裡有這一個遠方,因此才竭盡所能的扭曲現在、折疊當代,所有的變形都是一種對遠方的思念,儘管這個遠方可能曾經出現過,也可能永遠都不會到來。
五、結語
在〈軍火商韓鮑〉的註(註12)裡頭寫道:
「註:
法國結構主義者羅蘭·巴特(R. Barthes1915-1980)在
《寫作的零度》一書中指出:現代詩始於韓鮑而非波
特萊爾。這種看法至少在本世紀已成為詩史的共識。」
由此可見,林燿德對於自己的詩作,以及自身所處的位置,的確是以一個現代詩的繼承者、甚至是開創者自居。
而在詩的最後,第59節(註13)與第60節(註14)提到,「睜開眼睛/幽光在軍火商的意識中折射」、「漶散的瞳睛,這迷惘的漩渦/多麼類似一個/誕生的星系」,對於上一章提到的當代的終結,在林燿德的詩的末尾,卻給出了一個意象:死亡之後才誕生的星系。這可能是在詩人韓波過世之後才日益壯大的現代詩潮流,也可能是林燿德詩的一個祕密指向。而林燿德在當代作為一個以技術見聞的詩人,其結構、敘事技巧、主題內容等等的開創性,著實替當代華文文學開啟了一個新的篇章,而在本篇論文中所探討的,林燿德的詩語言則呈現出了一個相對於普遍性、相對於客觀現象的個人主觀特質,這樣的詩語言將林燿德的詩密度提高到一個險峻的高峰,但也將他限制在一個固定的位置,難以左右上下、朝四方開展。
正如林燿德詩所言,雪永遠不增高、也永遠不融解。
註1:林燿德,《不要驚動不要喚醒我所親愛》,(臺北:文鶴出版,1996),頁67-138。
註2:顧城著,張寶云、林婉瑜編,《回家:顧城精選詩集》(台北:木馬出版,2016),頁27。
註3:同註1,頁74-75。
註4:同註1,頁110-111。
註5:同註1,頁76
註6:翁文嫻,〈在古典之旁辯解現代詩之「變形」問題〉,《變形詩學》,(北京:北京大學,2013),頁52-77。
註7:翁文嫻,〈「變形詩學」在漢語現代化過程中的驗證〉,《變形詩學》,(北京:北京大學,2013),頁11-40。
註8:同註1,頁99。
註9:同註1,頁90。
註10:同註1,頁96。
註11:翁文嫻,〈「賦」體美學探討之二──顧城詩「呈現」界域的存在深度〉,《間距詩學》,(台北:開學文化,2020),頁288-315。
註12:同註1,頁138。
註13:同註1,頁135。
註14:同註1,頁136。
參考書目
專書與期刊:
陳芳明,《台灣新文學史》,(台北:聯經出版,2011)
林燿德,《鋼鐵蝴蝶》,(台北:聯合文學,2006)
顧城著,張寶云、林婉瑜編,《回家:顧城精選詩集》(台北:木馬出版,2016)
林燿德,《不要驚動不要喚醒我所親愛》,(臺北:文鶴出版,1996)
翁文嫻,《變形詩學》,(北京:北京大學,2013)
翁文嫻,《間距詩學》,(台北:開學文化,2020)
--
美術設計:游佳真
圖片來源:游佳真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2/20210216.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林燿德 #軍火商韓鮑
90歲 過世 顏色 在 香功堂主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大紅燈籠高高掛》:一場男人要女人演給彼此看的戲。
.
「娘,妳不要再說了,妳已經跟我說了三天了,我也想明白了,嫁人就嫁人吧。」
「那好,妳想嫁給什麼人?」
「嫁給什麼人,能由得了我嗎?妳一直在提錢,就嫁個有錢人吧。」
「嫁有錢人可是當個小老婆。」
「當小老婆就當小老婆。女人不就這麼回事嘛。」
.
19歲的頌蓮因為父親過世家道中落,被迫嫁給縉紳陳佐千為四姨太。陳府有一套祖傳規矩,老爺留宿哪位太太房間,會上演捶腳服務與點燈儀式。屋子裡外點上紅燈籠,是榮耀(寵幸)的象徵。頌蓮剛入門,自然備受呵護,卻也感受到其他太太們的敵意。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頌蓮很快學會防備與算計的生存之道......
.
#男性
.
張藝謀導演的《大紅燈籠高高掛》,劇中老爺權勢極大卻鮮少露臉,大半處於中長鏡頭之外。成了象徵般的存在(無所不在的壓力),所有面貌清楚的女性,都在爭奪男性的注意力與寵愛。
.
#色彩
.
頌蓮一開始的衣服多是白色系,有著純潔意義,後來服裝顏色漸重,代表她的心境變得越來越深沈。三太太的服裝則多是紅色,訴說三太太性情的熱情與奔放。至於片中的宅邸,老爺留宿的屋子內外因高掛的紅燈籠而照得通紅,紅色是性慾、激昂情緒,也是太太們廝殺爭奪的血色。至於俯瞰陳府的鏡頭,多以暗藍色調呈現,屋內的大紅對比屋外的冷色,點出「落選」的太太們,內心的寂寞與淒涼。
.
#府上的規矩
.
頌蓮第一天進陳府,管家不斷耳提面命:「#老規矩都馬虎不得。」大太太見到頌蓮,也是提規矩,二太太對付三太太,或是頌蓮對付跟老爺有一腿的下人雁兒,同樣搬出老規矩。規矩是陳家世代「男性」訂下的準則,而女人全都服膺在這規矩之下,不敢造次,甚至利用男人的規矩對付女人。《大紅燈籠高高掛》的駭人,在於傳統思維如何根深蒂固地扎根在這群太太們的腦海中,任憑規矩去箝制自身(與其他女性)的慾望和出路。
.
#捶腳點燈
.
「別小看這個,以後妳要是要是能天天捶上腳,在陳家妳想怎著就怎能怎著。」二太太。
.
陳府規定所有的太太們每天傍晚要一起站在門口等候老爺招呼(看他今晚要在哪位太太房裡留宿)、被選中的太太可以享受捶腳服務,並且屋子內外會點起紅燈籠...
.
頌蓮一開始是瞧不起「捶腳點燈」儀式的,但處在封閉環境的人們,戲看久了竟也就入了戲而無法自拔。#為何陳府要有這麼一套複雜繁瑣的捶腳點燈儀式?老爺對頌蓮說,捶了腳,身體舒服了,晚上就會更懂得服侍丈夫,又說夜晚點上燈,才能好好看清妻子的臉。
.
但背後更大的意義是:妻妾們站在門口等候指令,或是捶腳的噠噠聲響,或是燈籠的火光,這些「規矩/表演」,是要讓被點名的女性產生「高人一等」的錯覺,戀上被寵愛的滋味(自以為掌握權力)、是要通過女性們的爭風吃醋來滿足男性(當家)的權力慾望、也是透過這項儀式,讓太太們互相監視對方,只要找到不利於對方的把柄,便會自動將訊息傳給掌權者,以換取自己在家裡的優勢地位。
.
最厲害的控制,是讓被操控者遺忘自身的困境,彼此勾心鬥角,甘願淪為掌權者的傀儡。
.
#雁兒
.
雁兒是陳家的下人,四太太入門時,她沒有給頌蓮好臉色看。原來雁兒與老爺有曖昧,她以為自己總有一天會麻雀變鳳凰,頌蓮的入門算是滅了她的希望。雁兒是個悲劇角色,她的悲劇,在於無法認清老爺永遠不會給她一個名份;她的悲劇,在於受人利用而不自知(二太太一直給她灌輸狠毒的思想);雁兒的悲劇,也在於以為當上太太,就能過上好日子享清福,完全忽視四位太太的困境,血淋淋的事實就擺在眼前,雁兒卻視而不見(被奢華人生的想像所綁架),還一股腦地想要往鳥籠裡鑽。
.
#太太們
.
「點燈、封燈、滅燈,我真的無所謂了。我就是不明白在這個院裡,人像個什麼東西?像狗、像貓、像耗子,什麼都像,就不像個人。」
.
大太太年紀最長輩份最高,地位穩固又有長子撐腰,所以不用玩鬥爭遊戲,總是冷眼看其他太太們的廝殺。二太太菩薩臉蠍子心,一邊拉攏頌蓮一邊批鬥頌蓮,明槍易躲暗箭難防,是最毒辣的小人。三太太是戲子,享受過舞台的掌聲與戲迷的愛戴,自然禁不起寂寞,她跟家庭醫師暗通款曲,老爺給不起的愛,自然有別人能給。至於頌蓮,讀過幾年書,姿色也不錯,心態上自認高人一等,卻在走過一年四季,經歷過背叛、冷落、陷害,以及兩條枉死性命,最終失了魂,成了陳府另一個受害者。
.
#殺人了
.
「妳看見什麼了?妳到底看見什麼了。胡說八道,妳看見什麼了?#妳什麼也沒看見,妳瘋了!」三太太「被自殺」,目睹一切的頌蓮喊「殺人」(真實),老爺矢口否認還罵頌蓮瘋了(謊言)。多年前的張藝謀導演,或許沒有想過他的電影,有一天竟會與當代香港的狀況如此神似。
.
#四季
.
《大紅燈籠高高掛》全片就是一年時間,電影尾聲,五太太進了家門,青春貌美一如前年入門的頌蓮。五太太能否活出不同於頌蓮等人的人生?或者她的入門是另一個悲劇的開端?《大紅燈籠高高掛》令我想起時空穿越劇《闇》,開始即是結束,結束即是開始,層層疊疊的陳府隨著五太太的到來,進入下一個循環的週期。
.
《大紅燈籠高高掛》展現了張藝謀導演對於色彩與空間與符號的運用能力,大塊面的瑰麗顏色與有些獵奇的影像風格,讓這部中國電影,帶有濃濃的異國情調(會讓我想起《下女的誘惑》)。《大紅燈籠高高掛》的敘事流暢,技術面夠水準,演員群戲非常精彩,飾演頌蓮的鞏俐,剛毅清秀的臉龐,尤其令人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