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是平庸他是惡
#歷史是人類永遠不肯面對的明鏡
每次在Netflix 選片,我想我的片單總是比較小眾一點,事實上,描述二戰歷史的片子一直很吸引我。
昨晚熬夜看了一部名為「最終行動」(Operation Finale)的電影。
這部片子看完當下有些索然無味,沒想到後勁十足,我竟然開始回想著劇中人物說的一些台詞。歷史上不斷輪迴上演的人類悲劇,總是讓人不勝唏噓。
內容描述60年代,以色列特工(Mossad)冒險至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執行任務,將二戰時期屠殺了六百萬猶太人的納粹劊子手,阿道夫艾希曼(Adolf Eichmann)綁架回耶路撒冷公開受審的故事,此舉甚至造成了當年兩國間的外交危機。
這個人稱「納粹劊子手」的高官,在納粹德國系統化滅絕歐洲猶太人的計畫中,一手包辦執行了「最終解決方案」(Endlösung der Judenfrage),也就是奴役、虐待並屠殺600萬猶太人和500萬共產分子、羅姆人、同性戀者,以及少數族群。
我讀過不少描述二戰集中營故事的書,每每讀完都會濕了眼眶,我依舊記得,在阿姆斯特丹走到安妮之家門口的那一天,那種沈重悲傷的心情。
據說至死刑執行前,阿道夫艾希曼都不認為自己犯下了滔天大罪,他總是對法官辯解,自己只是忠於國家,並執行元首賦予他的任務。
他甚至說:「我必須告訴你們,我一點都不後悔。」
於是,當時的知名學者漢娜鄂蘭,在為《紐約客》雜誌報導這宗審判時,為阿道夫艾希曼的行為下了註解。
「平庸的邪惡」(The Banality of Evil)。
先遑論她的評論立即引發了學者們的正反論戰,不可否認的是,有時候缺乏獨立思考、跟從式的惡比始作俑者更可怕。
或許很多人一輩子都無法理解,是什麼樣的仇恨,可以讓納粹們成為近代史上最邪惡的人類劊子手?但是我卻不難想像,當大眾輿論形成一種風向時,人們的行為就會容易變得盲從而愚昧。
扭曲事實的過度批判、極端仇外的民族主義、自以為正義的私刑審判,事實上每分每秒都在我們這個世界持續上演。
傳播學中有一種理論叫做「沈默螺旋」(Spiral of Silence Theory)。
當大眾輿論成了固定風向之後,不同看法的聲音就會變得微弱而沈默,在我看來,現今的社群時代更加劇了此般問題的蔓延;謾罵敵對、充滿仇恨的網路霸凌,更肆無忌憚且無時無刻地在每個人的手機螢幕上上演。
諷刺的是,人類是容易遺忘歷史教訓的生物,即便科技再進步,智慧也沒有顯著提升,對我來說,只要有戰爭有屠殺存在的一天,人類就沒有資格稱自己是有智慧的動物、我們是身在文明的世界。
我衷心期盼,不要再有人類主導的浩劫悲劇上演,我知道這個願望宛如天方夜譚,但,至少希望頻率變少一點。
我知道,有一種簡單的方法,可以讓我們不要變得那麼容易隨風起舞。
獨立思考,還有忠於自己良心。
#Y的深夜呢喃
#YouGun #群說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Happy Kongn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Happy Kongner 香油錢錢箱在: https://streamlabs.com/happykongner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happykongner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happ...
banality of evil 在 Garag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影片介紹】時代 30 週年線上影展:漢娜鄂蘭:思想的行動
.
#漢娜鄂蘭:思想的行動👇
「想法並不危險,危險的是思考。」——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
.
漢娜·鄂蘭被廣泛地認為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其著名的思想 The Banality of Evil 顯現出她對社會細微的觀察與獨到的見解,而這與她身處在二戰前後的德國納粹和猶太民族間的經歷息息相關。
.
《漢娜鄂蘭:思想的行動》以漢娜·鄂蘭與其友人書信來往的內容、學者的評論、當時的受訪畫面,以及納粹時期的畫面紀錄剪輯而成。在本片中,除了能看見當時猶太民族生存的不易之處,更能去體會是何種環境造就了她不凡的思想:對於盲從的反思、極權政體中的要素、多元主義的必要性等等。過於艱澀的理論或許我們無法及時領略,但對「思考」的重視程度應存於每個人的心中。
.
30 天,11 部精選紀錄片,擁抱新觀點,迎接新未來。
時代基金會與紀實影音 Giloo 共同策劃線上影展,邀請大家用 30 天,開啟對未來的想像。
.
Building a Better World 一直是基金會的願景,未來的我們,想望什麼樣更好的社會?百年大疫,個人、死生、工作、社會及群體的關係遽變,世界從此不同,我們準備好要走出疫情,走出自己的新世紀了嗎?
.
觀展時間👉09/01 – 09/30
點我觀看👉https://twepoch.org/Epoch30Documentary .
#歡迎分享 #Share #時代30 #時代基金會 #EpochFoundation #Giloo #紀實影音
banality of evil 在 CUP 媒體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到了 20 世紀,他們屢屢受到殘暴的迫害,德國納粹黨就在二戰期間屠殺約 600 萬 #猶太人。即使成功存活下來,仍需面對流離失所之苦,猶幸不少倖存者奮發圖強,一段段 #流亡 經歷更成就了許多偉大哲學家。
詳細全文:
https://bit.ly/3eImIHu
延伸專題:
【「平庸之惡」主角艾希曼的一生】
https://bit.ly/2DAPLjg
【大屠殺中被遺忘的幫兇:猶太囚監】
https://bit.ly/3e3L5Pc
【李衍蒨:70 多年後的千名集中營受害者】
http://bit.ly/2XdQITp
==========================
在 www.cup.com.hk 留下你的電郵地址,即可免費訂閱星期一至五 CUP 媒體 的日誌。
🎦 YouTube 👉 https://goo.gl/4ZetJ5
🎙️ CUPodcast 👉 https://bit.ly/35HZaBp
📸 Instagram 👉 www.instagram.com/cupmedia/
💬 Telegram 👉 https://t.me/cupmedia
📣 WhatsApp 👉https://bit.ly/2W1kPye
banality of evil 在 Happy Kongner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Happy Kongner 香油錢錢箱在: https://streamlabs.com/happykongner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happykongner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happykongner/
⇀米迦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micahcheng/
(Kongner有關道尼嘅「三不一沒有」原則:不主動要求;不鼓勵追求;不抗拒收受;弟兄姊妹沒有必要道尼的理由,所以大家隨緣樂助,切記係唔收八達通,多謝大家支持)
訂閱 Happy Kongner 快活角落頭: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W_n_gfIv4HhRqCk8EnRhJA
同朋友一齊成為Kongner嘅一份子!
----------------------------------------------------------------------------------------------------------------
資料來源:
The Lucifer Effect: Understanding How Good People Turn Evil by Philip Zimbardo
M. Seligman, T. Steen, N. Park, and C. Peterson, “Postive Psychology Progress,” American Psychologist 60 (2005)
H. Arendt, Eichmann in Jerusalem: A Report on the Banality of Evil, New York: Penguin (1994) [1968]
C. R. Browning, Ordinary Men: Reserve Police Battalion 101 and the Final Solution in Poland, New York: HarperPerennial (1992)
E. Staub, The Roots of Evil: The Origins of Genocide and Other Group Violence,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Z. Bauman, Modernity and the Holocaust, Ithaca, N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99
----------------------------------------------------------------------------------------------------------------
如果對於呢條片有咩意見,請多多指教。
我哋會竭盡全力做到最好。
如果你哋睇完之後鍾意嘅話,我哋希望你可以同多啲人分享!
我哋嘅圖片同影片大多都係網上搜尋到嘅資源。
如涉及侵權,請聯絡我哋。
All videos on this channel are only used for commentary, criticism, research, scholarship, teaching, comment, and news reporting. Copyright Disclaimer Under Section 107 of the Copyright Act 1976, allowance is made for "fair use" for purposes such as criticism, comment, news reporting, teaching, scholarship, and research. Fair use is a use permitted by copyright statute that might otherwise be infringing. Non-profit, educational or personal use tips the balance in favor of fair use.
#路西法效應 #心理學 #懶人包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hD9pLGE-iFQ/hqdefault.jpg)
banality of evil 在 The Banality Of Evil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