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友一句話解釋這個模組:「這個苦力趴在這裡,同時也在那裡,當你測出苦力趴的速度時就無法知道他的位置,當你測出苦力趴的位置時就無法知道他的速度。」
--
身為一位商科畢業的學生,個人對於這篇新聞稿的原文是有看沒有懂,所以......就連中文新聞稿內的名詞我也是讀的霧煞煞,但因為看起來很專業,你知道,像什麼態疊加之類的,總之分享給各位。
【關於這支《Minecraft》影片】
「與樂高玩具一樣,Minecraft 似乎也有著無限的可能性,只要想像力足夠,它就能夠作為一款強大的教學工具。
Google 的 " 量子 AI 實驗室 "(Quantum AI Lab) 團隊,便在這個像素構成的開放世界中探索了量子計算的可能性。
通過與 MinecraftEdu、Mojang、以及加州理工學院 " 量子信息和物質研究 " 的合作,Quantum AI Lab 推出了一款名叫 qCraft 的 Mod,能夠在 Minecraft 遊戲中模擬量子行為。」
Google 方表示:
「未來的量子計算機科學家來自何方?
我們的最佳猜想:Minecraft. 上百萬的孩子們正花費大把的時間在 Minecraft 上,不僅僅是挖挖洞殺殺怪那麼簡單,他們還在建造流水線、宇宙飛船與可編程計算機。
一切都以探索和發現的名義。
那麼,我們如何將對量子物理的興趣引導到這些聰明、富有創造力的孩子身上呢?
我們與在 MinecraftEDU 項目以及加州理工(即 Caltech。看過 The Big Bang Theory 沒?)的量子信息學院的朋友們進行了交流,我們想了了個好點子:一個稱為 qCraft 的 Mod。」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暗網仔 2.0,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dw_kid12/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deepwebkid/?modal=admin_todo_tour Subscribe: https://www.youtube.c...
caltech 中文 在 暗網仔 2.0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dw_kid12/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deepwebkid/?modal=admin_todo_tour
Subscribe: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8vabPSRIBpwSJEMAPCnzVQ?sub_confirmation=1
2019年6月27號Matty Roberts Facebook創造了‘Storm Area 51, They can’t stop all of us’ 頁.
原意是同年9月20號叫網友一起突襲傅了很多年是秘密外星人機地的Area51.
8月22號從二百萬個‘going’ 同150萬‘interested’ 簽名證明該玩笑開大了.
Nevada 內華達州空軍對該事件極為緊張.
得到各界新聞媒體關注, 最終尋找外星人行動storm Area51會變成怎樣就要等到9月20號才知道.
一個笑話開大了能夠影響二百萬個Facebook用戶. 一個真相講出來, 可能影響牽動到美國人口3.2億人甚至全球75億人.
1989年的春天, Bob Lazar在電視訪問中說他曾經80年代尾在Area51名S-4的秘密基地工作. 該基地位於不淮進入的Groom Lake附近. 作為工程師的啊Bob, 聲稱當時負責拆解9個墜落ufo其中之一個. 啊Bob在Area51除了看見飛船外, 還閱讀一些有關外星人秘密影響了人類歷史超過一萬年的文件. 該aliens來自39.3光年以外的zeta reticuli星糸. 樣子是我們一向認知的: Greys.
説到這些大眼的Grey aliens 跟Area51羅斯威爾事件的故事大家應該已經聽過很多. 50年代氣球墜毀導致陰謀倫家說是UFO. Area51又是政府研究ufo地點
根據2017年英國心理學教授Karen Douglas所講所有陰謀陯也是符合3大人性的因素:
-給人對某些事一個肯定和理解
-提供控制和安全的感覺
-增進自我形象.
那外星生物陰謀倫不算能符合所有人性因素. 返以他挑戰第一點有關對宇宙和世界的肯定和理解.
説我們社會是給外星高級生物管控是會造成恐慌的. 歷史上已有案例所以這段那麼令人不安的陰謀倫存在及給媒體放大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想慢慢令到人類接受外星人存在這個真相?
如果是這樣, 不管真假, Storm Area 51也應該要發生.美國政府應開放Area51讓大家去檢證‘外星人’ 這課題的真相.
但世界政府不會直接用這個一針見血的方法告訢人類我們背後的真相. 否則最好是新聞直播外星人的訪問吧!
政府這麼多年返以想壓抑這事情.
根據啊Bob所講, 他是MIT及Caltech大學的碩士畢業生. 該記錄現時給有權者刪除. Bob認定是政府想讓人不信他. 1990年Bob與一個賣淫集團拉上關係被捕. 他是瘋子嗎?
Moscovium, 又名E115有指是一種Area 51 80年代出現的化學元素. 但要到2003年一個美國和俄羅斯核子研究發現才肯將E115公佈給世人又是什麼原因呢?
世界政府2010年之後逐漸把‘外星人’ ‘外星生物’ 給我們接受.
有2020年美國總統後選人Bernie sanders説有外星人.
電視history channel今年6月開始講UFO調查. 當中最重要是空軍目到外星物体的片段在電視大台播.
權威性雜誌Time Magazine最近文章推崇Drake Equation, 確認一個有無數星體的宇宙一定有其他智慧生物的道理.
估計最早2028, 9年後, 人類就會跟外星生物有記錄性的接觸.
甚至2018年尾Bob lazar在Netflix有自己的記錄片去解釋當年的事.
而正正6個月後‘Storm Area 51’ Facebook頁就爆出來了. 是巧合嗎?
自2014年Facebook的所謂Organic reach而由2012年的16%掉到6.5%. 而2019年如果該Facebook 頁或post沒有用錢去買廣告的話該頁根本上完全不會有任何自然留量. 所以要好像Matty Roberts 所講(a joke) 基本上是沒有可能. 是花錢才會有這麼大曝光?
我還記得2012年12月21號當晚從朋友的家走回家. 路上想到世界未日的晚上我會否又是一個人呢?
其實2012年世界末日的預言雖然很多人都怕. 因為是瑪雅日曆完結的時候. 好多New age 學家相信可能這種未日只是人類跟之前思考方式有所提升. 所以可能咁原因政府相信可以將潛著70年的秘密終於告訴我們.
其實2017年尾我生日時同朋友去了美國Arizona, 一個傳說很多外星人ufo的地方. 當晩我們跟一個Ufo專家上有好多動靜的山. 並拍了這將照片. 之後我放上Instagram問大家看不看見我身後有什麼. 你們也不知道. 其實是一個UFO. 只是因為不同空間我們肉眼看不到他. 可能在我們空間他們是一粒塵.
caltech 中文 在 [心得] Caltech CS/CMS PhD on-site interview - 看板studyabroad 的推薦與評價
大家好
因為網路上關於Caltech CS/CMS on-site interview的資訊很少,
所以想說來分享一下,希望對之後申請的同學們有幫助!
Caltech的Department of Computing and Mathematical Sciences (CMS)
是一個最近幾年整併電腦科學和應用數學等program成立的新學系。
CMS和其他學校科系很不一樣的地方是它會從申請者中挑出一些人
來參加visiting and interview day,而不是先Skype面試 -> 錄取-> visiting day。
而通常最後錄取的人也是從被邀請去面試的學生中選出來。
無論你是申請CMS底下的PhD in CS/ACM(應用數學)/CMS/CDS(控制與動態系統),
都是參加同一場visiting day。
今年的visiting day是在2/19,行程是從早上8點到晚上8點,我偷偷數了一下,
今年被邀請去參加的人數大概是32個人,照學校的講法,
這32個人比較不像是競爭關係,而是看你是不是個good fit to their programs。
另外系上會按照你的SOP分配不同的教授、研究生或博士後來面試你,
每個學生大約會被分配5~6場讓不同教授來面試,每場大約30分鐘。
而面試教授的list和schedule是到Caltech之後才會告訴你,我自己拿到的行程如下
8:00AM - 8:45AM Breakfast (每段時間該到的地點有寫在上面,我這邊省略)
8:45AM - 9:30AM CMS Overview
10:00AM - 10:30AM Meet with Professor A
11:00AM - 11:30AM Meet with Postdoc B
11:30AM - 12:00PM Meet with Professor C
12:00PM - 1:30PM Lunch with Faculty
1:30PM - 2:30PM Campus Tour
3:30PM - 4:00PM Meet with Professor D
4:00PM - 4:30PM Meet with Professor E
6:00PM - 8:00PM Dinner with CMS graduates
可以看到我在午餐前有三場面試,但有些同學甚至有四場。而我最原先拿到的schedule
其實是有六場面試,多的那一場是排在下午3:00 - 3:30和一個研究生面試,
但不知道為甚麼被刪掉了。
早餐是類似buffet的方式,就是大家夾完自己想吃的東西,找位置坐下來開始
和其他同學social,位置分配大部分都是四人一桌,另外也有沙發區,但被兩個中國人
佔領了。聊天的過程中會發現有形形色色不同background的同學,有來自Cornell Math、
MIT EECS、Caltech CS/Astrophysics,還有歐洲一些我沒聽過的學校,其他我也有遇到
韓國和印度來的同學。另外,同時也可以聽到一些申請的消息,
例如有個住在Caltech附近的同學申請Berkeley EECS PhD,
但被降給MS(Berkeley竟然可以降給!!),而且竟然有Funding!!!
著實讓我嚇了一大跳,所以說不是不給Funding,是不給國際學生Funding。
而面試時,各個不同老師有不同風格。例如我遇到的第一個老師問我的研究,
然後討論detail,接著再討論還可以朝哪邊繼續做,另外就閒聊我還申請那些學校,
未來想做甚麼(long-term and short-term goals)。而第二個postdoc也是在討論研究,
但著重在不同方面,他也帶我去他的實驗室逛了一下。第三個教授則是早就把我一篇
paper印下來讀過了,我就稍微解釋了一下他不清楚的地方後,他就開始和我閒聊,
以及帶我看他的收藏品,後來也是他把我帶去參加中午的午餐會。
中午的餐會則是另一場social大會,有四個大圓桌坐滿了申請者和教授們。午餐也是
buffet,拿完要吃的東西後又開始和其他人聊天,剛好坐我旁邊的同學他的研究跟我
很相近,所以很容易就聊起來,甚至後來在隔壁的兩個同學也加進來。另外因為我旁邊
的那位同學是台裔美國人,而坐我另一邊的教授對台灣很有興趣,所以我們就閒聊了
台灣一下。話說這位教授知道Taipei的"pei"和Beijing的"Bei"意思是北邊之後,
就開始問我East的中文是甚麼(我回"tung"),然後又問那有沒有Taitung(我回答有),
又問那"Tungjing"呢,在海上嗎?(我說 歐那就是Tokyo,他很震驚的回我What?! XDD)
午餐後則是由兩位研究生帶我們逛了一下校園,不得不說Caltech真的很漂亮,
充滿了現代感的同時又有古典美的衝突,而且氣溫超舒適,整個超棒的。
逛完校園後開始了我的第四場面試,這個教授講話神快,他先問了我一些個人資訊後,
也讓我開始講一些我的研究,然後會提問題發問並做筆記,最後給一些點評。此外,
因為所剩時間不夠,他只讓我問了一個問題,便告訴我下一個面試的教授辦公室在哪,
要我趕快過去。而最後一個教授面試的方式有點像job interview,會提問題要你解答,
她的問題都和她自己的研究有關,但我實在太累(到Caltech之前已經24小時沒睡,
在hotel也因為緊張只睡了4小時),幾乎沒辦法回答她的問題,而且她告訴我的解答,
有些聽起來就是十天半月想不到的方法啊,害我當下覺得她在整我 XDD
但其實她是個好老師啦。
所以鄭重建議各位同學,提前兩天到會是比較好的選擇,要不然就會像我當天一樣
精神不濟,只能回答粗淺問題。
最後來寫一些技術性的問題。例如:CMS會補助$1200為上限的機票錢、
從Caltech往返機場會要你搭Super shuttle或Uber,只有這兩種他們才能補助車資,
而Super shuttle只能搭shared ride van(就是最便宜的那種,單趟約$30),
而住宿會住在Caltech裡的Athenaeum Hotel,check in時會先跟你要信用卡來付帳,
我住兩個晚上是台幣大約一千六,check in完之後會給你一些你需要的資訊,
包含visiting day的schedule。住宿會和另外一個同學一起使用同個房間,
我那間竟然是雙人床 = =,害我以為要和另一個人一起睡在同張床上,還好因為他只住
一晚,所以他就被叫去打地鋪了(有給彈簧床啦,看起來蠻好睡的 XD),我的室友是個
華裔美國人,會講中文,雖然不到流利,但比我英文口說好上千倍,人也很不錯,
很高興遇見他!
如果有其他問題,歡迎大家發問,我會找時間回答~ 而關於Caltech CS本身,
我想台灣最了解的人還是台大林軒田和陳和麟老師了,如果在台大的同學有關於
program本身的問題,或許可以問問看他們喔,我這邊大概還是只能回答粗淺問題 XDD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2.73.3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udyabroad/M.1456244117.A.592.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