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nri Jayer這名字,在酒徒的心目中早已超越了殿堂級。我拾人牙慧,常用布根地之神來稱呼他,是因為我詞窮,想不出更好的形容詞。多年前我曾聽人這麼說:Henri Jayer在2006年與世長辭以後,世上從此無酒神——他的遺作屢屢在拍賣會上創出天價,還不一定買到真品。曾有朋友透過日本拍賣行買了一箱Henri Jayer Cros Parantoux 1985⋯⋯
跟Henri Jayer無關,順道一提:曾經跟一位資深的酒商C小姐請教過如何炒賣葡萄酒的問題,原來離不開一套法則:一群KOL(知名酒評家也包括在內)的抬舉、炒熱知名度,然後有關酒莊的酒登上Liv-Ex 100⋯⋯何其熟悉的遊戲規則,在餐廳的世界何嘗不是一樣:一群KOL炒紅了大廚/餐廳,登上有影響力的榜單(米芝蓮/50 Best/OAD等等)⋯⋯⋯
當你看到一個人或品牌與商業機制千絲萬縷利益關係所製造的名利,就能明白許許多多的人在消費時,其實很難有獨立思考的判斷,往往名氣和虛榮心左右了你大部份的受想行識;品嚐感知上的好壞,早已無意識地被價格和名氣主導⋯⋯⋯
所以,我有喝懂布根地之神Henri Jayer的酒嗎?這其實是我早年不斷自我質疑的。如果不是我的侍酒師好友Thomas先生不斷鼓勵我,我未必會寫這一篇Henri Jayer筆記⋯⋯
先從我的第一瓶Henri Jayer說起吧!那是若干年前在新加坡的一場飯敍,我請吃潮州菜,好友很客氣,帶來數款頂級佳釀共享當「回禮」,其中一瓶正正是Henri Jayer Echezeaux Grand Cru 2001⋯⋯
⋯⋯ 以我第一次喝Henri Jayer來說,未免有點小失望,當時我甚至不敢說,我覺得同場另一款的Leroy Clos de la Roche Grand Cru 1997更好喝更引人入勝啊……怕別人說我沒喝懂Henri Jayer⋯⋯⋯
#henrijayer
#布根地之神
#酒神
#henrijayerechezeauxgrandcru2001
#henrijayervosneromanee1976
echezeaux 價格 在 巴黎玩家謝忠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帶酒上餐廳
一對台灣夫婦要來巴黎玩幾天. 這對朋友愛吃愛喝, 也懂吃懂喝, 在餐廳用餐時挑酒尤其講究. 問題是, 他們自家的酒藏之精采豐富, 也是出了名的. 出門在外, 喝的酒不如在家裡享受, 總是有點掃興. 於是出發前兩個月早早告訴我了, 請我幫忙訂餐廳, 也問問餐廳是否有他們想喝的酒.
收到這份酒單, 我以為朋友誤傳了哪家拍賣公司的單子: Roederer Crystal 1964, 1966. Taittinger Comte de Champagne 1976, Corton Charlemagne Coche-Dury 1989, 1990. Domaine Romanée-Conti La Tâche, Richebourg, Grands Echezeaux 1942, 1947, 1962. Montrachet 1966. 或是任何保存良好的1940-1962年D.R.C.
為了陪朋友喝好酒, 我自然使出渾身解數, 賣命演出, 希望可以找到朋友期待的酒. 巴黎幾間以藏酒著名的餐廳銀塔La Tour d’Argent、Taillevent、Lasserre... 都問過了. 沒有. 這些金字塔頂端的老年份好酒越來越希罕, 喝一瓶少一瓶. 打聽之下, 這幾年巴黎餐廳裡的酒被不少外國觀光客喝掉了.
朋友聽到我的報告, 失望之餘, 化沮喪為達觀, 爽快地說: 沒關係, 我們自己從台灣帶酒去巴黎喝好了. 你幫我們訂幾家可以自己帶酒去喝的好餐廳, 大小館子不拘, 只要菜好吃. 可是這個任務難度可不輸尋找上述那幾支老酒呢.
在法國, 社會習俗是客人不能自己帶酒上餐廳的, 因為飲料是餐廳最大的利潤營收來源. 一般餐廳裡的酒價是專賣店或超市裡的三倍左右, 如果只是兩倍, 算是慈善事業了. 我遇過價格幾乎是超市8-10倍的: 一支3歐元的酒在餐廳的牌價是28歐元. 記得看到數字那一刻, 大概腦門充血, 忽然一度暈眩, 不知是氣憤還是不恥. 把老闆抓來問, 他的回答是: 如果定價在20歐元以下, 巴黎人會認為那酒肯定不好, 不會點來喝. 好吧, 巴黎人以為貴就是好, 活該.
花300元只買到價值100元的貨, 是不是有點傷感情和荷包? 如果是餐廳請客, 價值和面子豈不更打折了?
這個價差聽起來離譜, 卻是其來有自.
客人帶酒上餐廳, 在許多國家都是很稀鬆平常的事, 英國美國, 台灣香港都是. 只要支付所謂的開瓶費(法文droit de bouchon)即可. 而開瓶費用則沒有一定的標準, 各家餐廳自訂. 一次跟朋友去摩納哥旅遊, 朋友在酒店裡看上一瓶1966年的老酒, 買了帶去餐廳喝. 年輕侍酒師還沒有機會嚐到這酒, 我們熱情邀他共享一杯, 當晚開瓶費自然免了. 有時遇上一樣愛酒如癡的侍酒師, 用一杯好酒也換得到免費服務.
其實所謂的開瓶費並非只是請服務生開瓶斟酒而已, 在法文裡用的是"préparer"(準備)這個字. 講究一點的, 可能是用餐前幾天, 就先把酒送去餐廳酒櫃裡存放幾天, 讓酒在控溫控濕的理想環境裡先穩定下來, 因為經過旅途的顛波搖晃, 即使時間短暫, 也會造成酒分子混亂, 立即開瓶品嚐, 往往表現不出酒最好的品質水準. 酒和人一樣, 經過旅行的折騰, 未經過一陣子的休養生息, 絕對是一臉疲累憔悴的倦容.
如果是香檳白酒, 還需要預先冰鎮, 控制溫度, 並且在上桌倒酒時呈現最佳的品酒溫度. 亦或是需要預先換瓶醒酒, 醒酒時間可能從半小時到二十四小時之間不等. 不論是溫度還是醒酒時間的掌握, 所有的細節都在考驗侍酒師對酒服務的認識和專業經驗. 也只有真正懂酒的人能瞭解與珍惜侍酒師在這些看不見的地方上所顯示的功力.
三倍以上的酒錢價差在法國, 特別是這個經濟危機的時代裡, 越來越受批評責難. 也是造成客人在餐廳點酒的比率和單價都下降的原因, 而客人又無法自己帶酒上餐廳, 結果是餐廳與客人雙輸的局面. 餐廳自然也有說詞, 比如儲酒與管理酒窖的成本: 一箱酒可能要在酒窖裡儲存多年才變得可口適飲, 可以放進酒單裡推薦給客人. 空間時間都是成本.
開瓶費曾在台灣引起一陣批評, 許多消費者認為, 不過就是請餐廳侍者幫忙開酒, 為何要額外支付服務費用? 可是對餐廳來說, 酒杯本身就是一個可能的耗損. 洗杯, 擦杯, 整理, 摔破的風險... 這些都是成本. 當然, 還有上述的各種準備功夫.
開瓶費服務的本質在這裡, 並非只是開瓶倒酒了事. 開瓶費也就有其合理的中心價值.
這當然是源於文化上的差異, 華人, 懂酒的人特別喜愛自己帶酒上餐廳, 尤其是請客的時候. 有時是因為餐廳沒有喜愛的酒, 有時則是跟朋友分享自己的珍藏. 也是這個文化背景, 餐廳的侍酒文化與酒藏始終發展不起來. 法國兩個名廚Joël Robuchon和Yannick Alléno在台北開餐廳, 這個問題至今仍非常困擾許多西餐廳的經營, 甚至一個曾經來台灣的法國記者曾在法國雜誌寫出來, 被法國人當作一種奇風異俗熱烈地討論過.
和幾個台灣的西餐廳廚師聊起這個問題, 他們各有各的應對方法, 對於這種的帶酒吃餐廳文化, 也各有各的看法. 但是大家都一致認為, 逼迫餐廳接受不付開瓶費的多半是熟客, 這些熟客也不是想貪點小便宜, 純粹只是希望餐廳給他們作為熟客的面子. 換句話說: 想要有”不必付開瓶費的”特權和優越感.
誰說的, "有錢人就是任性". 但是我更想說: 不是帶著昂貴的酒上餐廳就是懂酒. 有錢, 就更應該懂得尊重. 對人的尊重, 對專業的尊重, 以及對酒的尊重.
巴黎這幾年的餐飲流行走向輕鬆自在, 年輕一代乾脆將餐廳開在酒店裡, 也就是四周就是酒牆, 餐桌就在中央, 你可以起身在牆上挑一支你想喝的酒, 直接打開在餐廳裡用餐享用, 只須付一點開瓶費.
後來, 朋友果然從台灣扛了一箱酒來巴黎, 我動用了一點關係, 訂了幾家交情熟悉的餐廳, 可以自己帶酒: 1981 Montrachet, 1987 Bonnes-Mares, Chambolle-Musigny, Clos de Saint-Jacques, Grands Echezeaux, 1990 Crystal... 當然, 我們是開了包廂, 和其他餐廳的客人分開, 痛痛快快地喝掉這些"台灣空運來法"的好酒.
寫這篇文章時, 我只記得餐廳的侍酒師和主廚都跟我們一起喝得非常開心, 完全想不起來我們是不是付了開瓶費. 可是, 有什麼關係? 對服務付一點錢是應該的, 那是起碼的尊重. 如果我們沒付, 那是餐廳主廚對我們的禮遇, 而不是應該的.
強求特權, 其實得不到別人的尊重和敬意.
echezeaux 價格 在 Sabrina味道筆記本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酒王風範DRC CONTI 2009
在2014年品嘗09,13-14年還喝過1988,2000,2004的Romanee Conti....
第一次品嘗,Romanee Conti2000的時候還是小朋友,沒有多少品飲經驗,對Romanee Conti有無限的憧憬!酒王,最貴的酒....當時的心情像是要跟偶像約會一樣,終於一睹風采,小鹿亂撞,什麼都不重要了,此時此刻便是永恆!不知道會不會有下一次,所以捨不得喝,一直享受著它的香氣....興奮的成分比較多。
第二次品嘗,Romanee Conti88的時候,品飲經驗累積了一些,開始去期待,很好奇88的風味,因為長輩都說有點年紀的Romanee Conti讓人死而無憾的美,所以有一定程度的期待,而且88對於酒莊DRC來說是個重要的經營轉變,LEROY退出......同一個晚上一起品飲的還有DRC1988的La Tache,Richebourg,Grand Echezeaux,Romanee Saint Vivant...同桌的另外3位都是DRC殺手,別人DRC買來珍藏,他們專門從世界各地每年買一些買一些來喝!阿喲,怎麼88的Romanee Conti喝起來這樣??很一般...完全被La Tache,Richebourg打趴....大家一直在等『是不是醒不夠?』『杯子對不對?』『還是溫度?』似乎很好心的都在幫Romanee Conti找台階下........
第三次品嘗,Romanee Conti2009在東京, Château Restaurant Joël Robuchon,累積了一定程度地品飲經驗,也念了很多博根地的書,稍微比較了解各地塊的訊息。原本只是去享用美食,翻開IPAD酒單大驚!對於酒的價格雀躍不已,在餐廳享用居然比我在台灣跟酒商買還要便宜!於是就不小心滑到Romanee Conti.....50萬日幣.....Oh~my god...這不喝真是對不起自己....加上Robuchon的酒有自己的管道,保存我非常有信心!整個過程像是一場表演一樣,從侍酒師開瓶,侍杯,整個晚餐我們三人試了大大小小手工杯約6種,非常愉悅。因為09是波根地的超級年份,原本擔心會不會開了不能喝?根本是多慮了!!!一開瓶到斟入酒杯,那種奔放飛舞的果香,像是拉威爾G大調鋼琴協奏曲的驚奇~此起彼落的長笛,鋼琴,歡樂猶如嘉年華!若說男人眷戀女人青春的肉體,喝下Romanee Conti 09之後,那種細緻的皮膚觸感,無瑕的臉龐,嬌嫩欲滴的雙唇,吹彈可破,白裡透紅,緊實的身軀,不是健身出來的那種,渾然天成還帶著彈性的無敵青春,小蠻腰上一些自然的小肥肉,無懼地心引力的超級翹臀,當然還有剛發育完尚未給塑型的乳房...隨著時間,他只是越來越美,越來越迷人,真的是品飲到Romanee Conti 09年之後我才聊解人家口中的酒王風範,從那一晚之後,我知道Romanee Conti的魔力與地位!另外就是,開始喜歡品飲年輕的超級佳釀!忘不掉那一晚青春的無敵啊~ 原本還預定隔天要來喝05Romanee Conti,後來餐廳來電說酒有人預定了(心想...根本是沒想到會有人來喝放在酒單上好看的Romanee Conti驚覺不對勁趕緊止血)
第四次品嘗,Romanee Conti 2004, 東京Château Restaurant Joël Robuchon,在品嘗完Romanee Conti2009,Armand Rousseau Chambertin2009之後,回台灣瘋狂把2005-2010的頂級佳釀拆箱來喝,真美,哈哈哈哈,自己真的是沈醉青春的肉體,那種活力!不想很多老酒,叫也叫不醒,對不起,我沒有那個耐性,也相當敬佩那些願意等待的朋友! Romanee Conti 2004,哈哈,漲價了...變成70萬日幣!(一下子調漲20萬!!看來我們上次把人家09年頂級佳釀開光光應該很傷酒窖)還真比不上2009,但是我想也只有在這樣等級的餐廳,他們整個採購酒的管道,運送以及保存,才能體會到『年份』滋味。
DRC(Domaine de la Romanee Conti 的簡稱)
這幾年DRC在國際拍賣會上活躍的程度不亞於歐洲名畫,DRC酒款堪稱富豪級享用的專屬美酒,而同屬DRC酒款系列名酒還有其他六個酒莊,皆可算是絕世佳釀,地位僅次於La Romanee Conti 的La Tache跟La Romanee Conti同屬DRC酒莊獨家擁有葡萄園,所以在二者葡萄酒瓶上都可以看見MONOPOLE 字樣,另外還有Richebourg、Romanee Saint Vivant和Grand Echezeaux,Echezeaux,最後是生產頂級白葡萄酒的Montrachet,以上6個酒莊生產的葡萄酒價位不比DRC的天價,若想要接近「天酒」La Romanee Conti之前可以試試以上酒款。
👀影片請按HD觀看哦👀
http://www.sabrinavinetcuisine.net
Welcome to Taipei❤️
🔻🔻💟更多精彩的IPhone食照💟🔻🔻
https://Instagram.com/SabrinaVinetCuisine
💋Follow 🔜Join us
echezeaux 價格 在 酩仁坊精選精彩好價格錯過機會不再內行人的選擇當年Henri ... 的推薦與評價
酩仁坊精選精彩好價格錯過機會不再內行人的選擇當年Henri Jayer的哥哥Georges Jayer已經將自己的Echezeaux地塊全部交給Emmanuel Rouget 種,然後全部是依Henri Jayer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