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斯加之死 Into the Wild」,不論小說或是電影,如傳奇般的真實故事,都提供了渴望遠離文明走入荒野的人們,一些憧憬與想像,並從廣闊無垠的阿拉斯加大地中獲得慰藉,而故事主人翁Chris的真正死因一直是個爭議不休的謎團,直到廿多年後才因為科學驗證,而得以塵埃落定。
#InToTheWild
#HappinessOnlyRealWhenShared
【必須敬畏的真兇——阿拉斯加之死謎題破解】 #電影冷知識by葉郎 192
1992年9月6日,24歲的Chris McCandless被獵人發現陳屍在阿拉斯加Denali國家公園荒野中的一部廢棄巴士裡。他的冒險經歷成就了一本暢銷書「阿拉斯加之死Into the Wild」以及一部由Sean Penn導演的同名電影,觸發了無數年輕人的心靈,也創造了極大的爭議。
這個爭議一直到二十多年後,他的真正死因慢慢被科學驗證,才終於塵埃落定。
Chris McCandless帶著少量的的食物和裝備徒步進入阿拉斯加荒野地帶,靠著獵捕野生動物以及採集植物生活了119天,直到他因疑似中毒死亡。他的荒野流浪經歷(隨著書的走紅)成為年輕人的仿效對象,數以千計後繼者跟隨著他的腳步隻身走入各種荒野,尋找最後的心靈淨土。其中也有無數人跟Chris McCandless一樣丟了性命。
批評者認為Chris McCandless在欠缺適當裝備(比如地圖或指北針)和求生知識的情況下進入荒野,是一種對大自然的無知和自大。他的中毒正是最好的證據。
一名阿拉斯加公園騎警就表示:「從我的觀點來看McCandless的故事,就會覺得這個故事一點都不迷人,就是個愚蠢、輕率的悲劇事件。」
「阿拉斯加之死」作者Jon Krakauer本身也是狂熱登山者,事實上去年電影「Everest聖母峰」裡頭那個登山隊中倖存的雜誌記者正是他本人。Jon Krakauer在「阿拉斯加之死」中很明顯地展露了他對Chris McCandless精神上和情感上的認同,但這樣的認同也使他一直對「Chris McCandless到底是不是死於無知和輕率」這個議題耿耿於懷。
法醫原本的鑑定認為Chris McCandless死因是餓死。
Jon Krakauer在他最早的報導中,推論Chris McCandless把兩種同屬岩黃蓍屬(Hedysarum)的植物搞混(一種有毒、一種無毒),導致嚴重中毒症狀而無法外出覓食,才會餓死。
但在後續調查中,他發現Chris McCandless其實買了一本阿拉斯加植物圖鑑帶在身邊,書中很明確陳述這兩種植物如何分辨,而且Chris McCandless在書後面的空白處還做了筆記確認哪一種無毒可食用。他把兩種植物搞混的機會很低。根據他日記的記載,他非常明確地知道自己是吃了無毒的Hedysarum Alpinum(俗名被稱作野馬鈴薯)。
二十多年來,包括Jon Krakauer自己、科學家以及一些熱情的粉絲各自進行了不同程度的調查研究。一直到2015年才真正確定了這個驚人的結論:
不是那本圖鑑的錯,也不是Chris McCandless的錯。被稱作野馬鈴薯的這種無毒植物的種子其實是有毒的。Chris McCandless的死很可能就是這種過去被認為無毒可食用的野馬鈴薯的第一個有記載中毒死亡案例。
去年三月「Wilderness and Environmental Medicine野外與環境醫學期刊」刊登了這篇由一群科學家和Jon Krakauer共同掛名的論文,證實了野馬鈴薯在不同季節、不同部位可能含有不同程度的左旋刀豆胺基酸(L-canavanine)這種有毒鹼性氨基酸。
Chris McCandless在死前一個月,寫下了「真正的幸福必須仰賴與人分享才能真實存在」(Happiness only real when shared)這段話。
他的死亡,加上一本書、一部電影和一個鍥而不捨追兇二十多年的作者,也促使另一個定理的真實存在被認識、傳播跟分享:
在擁抱自然的同時,必須俯首敬畏你的自然。
___________________
延伸閱讀:
Jon Krakauer近年的調查過程
http://www.newyorker.com/…/page-t…/how-chris-mccandless-died
http://www.newyorker.com/…/pag…/chris-mccandless-died-update
「阿拉斯加之死」電影
https://youtu.be/g7ArZ7VD-QQ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