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的一匙溫柔
不少人家中可能有貓、狗,或是其他的動物,牠們對飼養者而言(在這裡先用飼養者代稱),是家人,也是朋友,可能已經不是當初從收容所、寵物店帶回家的狗狗或貓貓。
狗狗的平均年齡約莫10-13年,貓咪則大約12-17年,換算成數字也意味著,有一天會陪伴他走向生命的盡頭。面對這些家人的離開,我們能夠如何照顧好自己。
一回到家,總是有牠等在門口,好像在迎接我回來。
空蕩蕩的房子裡,因為有牠的緩緩的腳步聲,屋子裡不再那麼孤單。
調皮搗蛋總是在外面的草地上翻滾,弄得全身髒兮兮的再跑到我身邊。
在沙發上睡著時,睜開眼睛看到旁邊的牠也跟著進入夢鄉。
半夜不睡覺在到處走來走去,被牠吵醒的睡意瞬間全消。
陪伴著我從國小到大學,在我離家的時候牠卻先離開家了。
有寵物作伴的那些日子裡,我們跟牠可能有著很深很深的連結,當你流眼淚難過時,牠好像讀得懂你的心,貼心的靠過來,用牠的方式陪伴著你。在你快樂的時候,會感受到牠的興奮,好像能夠比全世界更開心,也可能是在跟你討罐罐。
家人是人,而寵物的存在,在飼主的生命中搭建起穩固的架構,開始習慣家裡有牠的存在,在決定出遠門時考量牠的感受跟怎麼被好好照顧。
寵物的離開,對每個人的意義不同。
有些寵物是工作的好夥伴,有牠陪著你工作,心情也跟著穩定下來,而沒有牠了,生活仍然持續在走,卻再也回不到那些一起作伴的時光。
有些寵物是獨居者的陪伴,牠的離開彷彿生活中活生生被割捨下一塊心頭肉。
關於失落感的來襲,或許不會馬上浮現,卻可能在做著生活日常瑣事時,例如:煮飯、倒垃圾,有著你們共同回憶的那些片刻,像海浪般緩緩湧上。我們都知道失落、悲傷需要抒發,這已經是眾所周知的基本心理學知識,然而卻也不能急躁著想趕快度過。
會感到震驚、否認,會生氣,可能也帶有一些自責,想著怎麼沒有在牠生命最後一段陪伴在身邊,想著怎麼忽略了要好好陪伴牠,有好多好多的假想在腦中浮現,想做的太多,卻再也無法做。面對遺憾的感受,需要時間好好感受,與自己對話。
想哭的時候大哭一場,沒有辦法流眼淚的時候也沒有關係,用自己舒服自在的方式與悲傷共處,悲傷未必能夠克服,然而悲傷卻可以因著咀嚼與陪伴而慢慢轉化。
現在坊間有許多為離世寵物進行的告別儀式,寵物禮儀師陪伴著家屬與寵物走完生命最後一程,每位家屬用自己的方式與小小家人告別,或許在讓我們更加認清現實,牠真的已經離開。
有一句話說,寵物是全心全意的愛著陪著牠們的主人,給予全部的忠誠跟心意,陪著你走過那些青春、那些孤寂、那些蒼老,也因為你給了牠滿滿的照顧跟愛,讓牠在世界上心有所屬。
寵物的離開如同家人離開自己,生命與生命的分離是不可承受之重,送給那些曾經經歷、正在經歷寵物離世的朋友跟家人。
參考資料:Coping with Losing a Pet-helpguide website
#寵物 #失落 #哀傷 #悲傷 #哀悼 #寵物治療 #離世 #陪伴 #狗 #貓 #心理 #生活 #家人 #愛 #歸屬 #憂鬱 #難過 #台北諮商 #新北諮商 #郭玟秀諮商心理師 #黃旻諮商心理師 #圖文插畫家麗莎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