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音樂
能讓人在最短的時間擺脫小我的自私與自尋煩惱
原來心靈
只是渴望遼闊到讓不同的人可以無礙的擦肩而過
這首歌在副歌用哈林路亞讚美造物者
同時也在之前主歌對造物者提出最嚴厲的提問
這些人間苦難
這些人性的自私與貪婪
這些難道不是造物者的作品嗎
這首歌能享譽國際
應該是世界各地大牌翻唱最多次的作品之一
就是這歌的高度感動了演唱者
原來我們的尊敬和恐懼往往緊緊相依
一不小心就神話了自私
背叛了偉大
你聽到的這個版本
是原作者最喜歡的翻唱版本
同時也有1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9萬的網紅Feng 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Arranged by Feng E Tuning: ECEA Tabs: https://www.musicnotes.com/sheet-music/artist/feng-e Ukulele: Kawena(天鹅) Tang 01T Low G string: Tang 2 If you ...
「jeff buckley」的推薦目錄:
- 關於jeff buckley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jeff buckley 在 BIOS monthl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jeff buckley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jeff buckley 在 Feng E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jeff buckley 在 haketu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jeff buckley 在 TatsuYa' s Room ASMR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jeff buckley 在 Jeff Buckley - Home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jeff buckley 在 760 Jeff Buckley ideas - Pinterest 的評價
jeff buckley 在 BIOS monthl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週末要結束了,捨不得睡嗎?一個從十歲就為失眠症所苦的歌手,寫出了什麼樣的音樂?
⠀
⠀
當人們談起臥室音樂這個詞,想像遠處不知名小房間裡的溫馨、私密與低傳真的如夢聲響,Jacob Allen 的臥室卻是他音樂裡那份爆裂躁動的溫床。從十歲起,他就飽受慢性失眠之苦,不能入睡加上抑鬱症使他的面孔看起來始終蒼白。2015 年,他的姊姊自殺未遂,幾年後他寫了〈Velvet Leaves〉這首歌,憶及姊姊尋死的那一天:
⠀
⠀
❝ And in this dream we fall
⠀⠀Through velvet leaves
⠀⠀Ushered in reverse
⠀⠀Through the silk-like purse
⠀⠀Outstretching, unending
⠀⠀Except for the ends of you
⠀
⠀⠀Except for the ends of you
⠀⠀Where's that little girl I knew?
⠀
⠀⠀(我認識的那個小女孩在哪裡?)
⠀
⠀
後來,失眠的時候他就寫歌。出道單曲〈Want Me〉、EP《Blood Loss》時期的歌曲幾乎都在他睡不著的夜晚誕生、在自己倫敦的房間裡錄製。以音樂人的身份活動時,他叫自己 Puma Blue,至於為什麼,他提到好幾個原因:他想要一個和 Muddy Waters、Lead Belly、Howlin' Wolf、Memphis Minnie 這種藍調音樂人的名字;他從小對音樂的感覺就是藍色的;曾經有人幫他取了 Blue 的綽號;
⠀
⠀
「Puma」則來自他的想像人格:一個在酒吧裡半醉,半人半虎,散發著威士忌味道的人。
⠀
⠀
閱讀全文 ➤➤ https://bit.ly/3x9CEMK
⠀
⠀
在 EP《Blood Loss》發行後,Puma Blue 這個名字已然發光發熱。那年四月,他開始了自己在歐洲的第一次巡演。即便那幾年英國爵士樂風的興盛使許多音樂人亟於加入這個潮流,Puma Blue 卻非常不願意以爵士來標籤自己的音樂。即便如此,他作品中優雅的薩克斯風即興與吉他和弦的挑選,卻常常讓人忽略他作品中同時也帶有嘻哈、靈魂樂和藍調的特徵。
⠀
⠀
最讓人難忘的還有他的嗓音。發語時駕馭鬼魅輕柔的假音,但偶爾爆出如激昂痛苦的嘶吼;精彩如《Blood Loss》中的〈Bruise Cruise〉,情緒從反覆的 A 段累積,直到最後內爆於朦朧迴盪的吉他音色與脫序的薩克斯風聲線中。Puma Blue 自陳自己的歌唱受到 Jeff Buckley 的大量影響,而他的聲音表現確實讓人想起這位早逝的美國創作歌手。
⠀
⠀
在 COVID-19 疫情爆發前後,Puma Blue 終於公佈他的第一張專輯正在製作中的消息。這段期間,他遇見了他的愛人 Olivia,而長年困擾著他的失眠症竟因愛情而緩減。原先,他預計跟隨愛人搬往亞特蘭大,然而全球的旅遊禁令隨後降臨,他留在倫敦完成了這張名為《In Praise of Shadows》的作品。
⠀
⠀
這個名稱以英文表記或許陌生,其實正是借用自日本作家谷崎潤一郎的名作《陰翳禮讚》。
⠀
⠀
「這部作品在美學上和負面情緒上,都深深影響了我。同時,它同時也隱喻了在黑暗中尋找光芒。」聆聽《In Praise of Shadows》,確實立刻能意識到 Puma Blue 的改變:過往沉鬱的旋律線變得更為清晰明亮(或許也與他終於付得起錄音室有關),吉他甚至出現了像〈Silk Print〉這樣帶點神聖感的鋪陳;而專輯中最具突破性的〈Oil Slick〉,以炫巧的鼓點與迷幻的旋律,展示了 Puma Blue 對快節奏的高超駕馭。
⠀
⠀
失眠的小男孩不再瀕臨崩潰,找到愛的同時找到了睡眠,或許正如他在〈Sleeping〉中以快節奏的鼓機表現得那樣雀躍。「十九到二十二歲之間,我每天最多睡兩到三個小時。但現在,我常常想『原來其他人一直都擁有那麼多精力嗎?』我覺得自己像個超級英雄。」
⠀
⠀
⠀
▍寫一首歌,關於姊姊尋死的那一天:倫敦音樂新星 Puma Blue 的陰翳禮讚 ➤➤ https://bit.ly/3x9CEMK
⠀
▍𝘽𝙄𝙊𝙎 𝙢𝙤𝙣𝙩𝙝𝙡𝙮 #傘開計劃 —— 三款設計傘,手刀收藏 ➤➤ https://bit.ly/3hcwmqf
⠀
#PumaBlue|#InPraiseOfShadow|#BloodLoss|#BIOS音樂
jeff buckley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NFT 如何扭轉創作者在數位世界的困境◼︎
距離我上一次發行 NFT 〈知的所有〉已經過了快三年,接下來我將陸續推出新的 NFT,雖然這個詞從去年開始變得比較常見,但近來還是有不少人問我 NFT 到底是什麼?對音樂產業的意義又是如何?我想還是有必要好好說一下。
「什麼是NFT?」
用一個實體的收藏來比擬,我上個月透過網路在紐約 Morrison Hotel 藝廊,買了一張 Jeff Buckley 《Grace》專輯封面攝影(如圖)。這家藝廊所售出的每一幅作品,都是攝影師用原始的底片沖洗、簽名,再附上一張證書,若是限量作品還會寫上編號。
「這跟 NFT 有什麼關係?」
這就是一個實體世界的 NFT。
NFT 包含兩個部分——區塊鏈 token 和連結的內容。 Token 代表的就是簽名和證書,內容就是那張照片,只是兩者都是數位版的。
「但 NFT 的內容不用購買也可以得到。」
沒錯,所以購買 NFT 不是為了得到內容,甚至樂於和更多人共享這個內容,這是和實體最大的不同。
目前 NFT 競拍最高價的紀錄保持人——數位藝術家 Beeple,在數位藝術社群本來就頗有名氣,也累積了很多粉絲,但過去主要收入是來自接商業案而非創作。這個作品是他過去十幾年來,每天創作一件,累計超過五千幅數位藝術作品的集結,NFT 的內容則是把這五千幅作品拼成一個檔案,所以購買的人並不是買內容來欣賞的,因為每一幅畫縮小後都看不清楚細節了,真要欣賞,每一幅作品在網路上都看得到。購買的目的就是為了收藏。
這個改變其實非常重要,因為它產生了一個讓創作者和閱聽者雙贏的質變:
在數位世界裡,
過去,創作者銷售作品,必須限制內容的使用權。
現在,創作者銷售作品,是開放內容的使用權,並且鼓勵大家分享。
「所以買這個 NFT 買到什麼?」
買到的是這件作品的「由創作者所認證的所有權」。內容的部分全世界的人都可以看得到沒錯,甚至下載到硬碟裡,但只有持有這個 NFT 的人,可以說「我擁有這件作品」,而且在區塊鏈上做出無法偽造的證明。
「所有權的意思是著作權嗎?」
不是。就像你買一本書或一張唱片,你也不能隨意翻印這個作品,你只是擁有這個物件的所有權。
「那 NFT 的價值到底是什麼?」
收藏的價值。
至於如何衡量這個價值,Beeple 在某一次訪問裡所提到的觀點我很認同,他表示,作品的價值來自於其受歡迎程度和流傳的廣度 (popularity),而數位作品因為沒有原始實體的存在,反而跳脫了空間的桎梏、可以用更多樣的方式被呈現,一幅畫可以出現在每個人的手機上、台北街上的廣告燈箱、紐約博物館內的 LED、東京的一棟建築物投影⋯⋯在不同空間用各種不同的方式被呈現欣賞。
完美複製、無所不在,就像 Matrix 裡的電腦人 Mr. Smith,內容的病毒式擴散其實也就是這樣,而創作者也期待這件事的發生。
「所以 NFT 是不是都這麼貴?是在炒作嗎?」
作品的總體價值 = 單價 x 數量。一張經典唱片單價 20 美元好了,若賣 1000 萬張就是 2 億美金,那它的價值自然還超越前面 Beeple 的作品。所以創作者若是想讓粉絲們都能夠收藏,自然會提高發行量、降低價格,讓一般人也能入手。我認為若發行量和實體相當,那價格也不應該與實體有太大差距。
另外舉一個數位原生的例子,知名的 podcaster 寶博士日前在 OURSONG 發行 NFT,每個 NFT 就是一集 podcast,定價 8.4 美金(約 240 台幣)、總量 42 個,都是瞬間完售,等於為它的節目每集增加了 10000 台幣的收益。用 240 塊收藏一集你喜歡的 podcast 支持播客合理嗎?我覺得超級合理。
但高價是不是等於炒作?舉一個 Wu-Tang Clan 的例子,他們在 2015 發行了一張限量 1 張的專輯《Once Upon a Time in Shaolin》,最後競標以 200 萬美金拍出,但如果武當幫就是把這張唱片當成藝術品,只要讓一個人、而不是讓粉絲們擁有(這也的確是他們這麼做的概念),要賣這麼貴我也不會說是炒作。
若說的是二手市場的炒作,這不是只發生在 NFT,在實體世界一直都存在,但 NFT 在這方面有一個優點。
以前實體作品轉手賣出的利潤即便再高,也不會有一毛錢回到創作者身上,但目前幾個主流的 NFT 市場(包括 OURSONG),都採用了同一項標準,每一次二手交易都會回頭分潤 10% 給創作者,這讓限量作品即便在完售後,創作者都能持續享有作品增值的好處。這是唯有數位化才能達到的。
「所以這對音樂產業有什麼意義?」
過去 20 年間,我們不斷要在兩難間作出抉擇——到底要讓「內容有價」?還是讓「內容廣為散佈」?最後看來大家選擇了後者,讓音樂幾乎免費,再用其他的方式(演出、業配、週邊)來產生收益。
但難道,這兩者一定得二選一嗎?創作者真的無法直接靠販售音樂維生嗎?還是我們過去銷售的方式錯了?
沒有數位化的年代,我們想收藏一張專輯,很簡單,去買這張專輯的唱片,但購買一張唱片的目的不只如此,它還伴隨著「聆聽」的使用性。也因此,「使用」和「收藏」這兩件事是被綁定的,你必須收藏,才能使用。
iTunes Music Store 用數位的方式直接延續了這個概念(我以前創辦的 iNDIEVOX 也是),但隨著行動網路和智慧型手機普及,消費者選擇了串流。
如今,我們每天在影音串流閱聽各種內容,使用和收藏兩件事被分開了,使用內容不需要收藏、收藏也不是為了使用(買完黑膠唱片後還是主要用串流來聽的人請舉手)。既然如此,何不就把這兩件事分開?
「收藏歸收藏,使用歸使用。」
就像最前面提到的 Jeff Buckley 照片,我打算把它掛在錄音室的牆上,一邊看我的「歌神」一邊配唱。若純就使用性來說,我大可花 1/100 的價錢買一張海報即可,但透過收藏這件作品,彷彿我和影像裡的那一片刻有了更直接的連結。因此,我主要的目的是為了收藏,使用是次要的。
記得幾年前我受邀去參加鄭麗君部長所主持的一場圓桌會議,她問我:「區塊鏈是否能解決盜版問題?」我的回答很簡單:「不行。」在數位的時代,沒有任何技術可以徹底解決盜版問題。
現在我依然這樣認為,但不同的是,若我們能破除從實體所繼承而來,「使用」和「收藏」兩種權利必須被綁定的觀念,那盜版的問題就可以直接被忽略,因為它無法傷害創作者應得的收益,甚至會為作品的帶來更大的收藏價值。
我想像我兒子 20 年後和他同學的對話會是這樣的:
「嘿,你知道最近 XXX 在 YouTube 破五億次點播的那首歌嗎?我超喜歡的!」
「我也是啊!我有它的 NFT!」
未來的世代,一切都數位化了、音樂隨處可得、人們生活在真實與多個虛擬宇宙之中,當他們喜歡一首歌、一支影片、一集 podcast,除了多點播幾次讓創作者得到微薄的分潤和求得到乾爹之外,要如何「收藏」作品來讓創作者得到更直接的回報?
我認為就是 NFT。
數位世界中「內容有價」和「廣為散佈」可以並存,我相信是創作者們的夢想,但現在,它真的有機會成真。
最後,我要來實踐自己所寫的,把這篇文章變成 NFT。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有價值,你願不願意花 4.2 美元來收藏它?
購買這篇文章的 NFT:
https://www.oursong.com/song-share-card/jgrdenog
jeff buckley 在 Feng E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Arranged by Feng E
Tuning: ECEA
Tabs: https://www.musicnotes.com/sheet-music/artist/feng-e
Ukulele: Kawena(天鹅) Tang 01T
Low G string: Tang 2
If you want to support me to continue my music journey, this is it!
PayPal: mahua7714@gmail.com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fenge
bitcoincash:qqfvs2ssqrh0564jhaqz6rq0amuf5hcge5hctw640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ing.
Feng E’s fan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FengEOfficial/
Feng E"s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fengeofficial
Feng E’s first album:
💿CD-
誠品書店 https://reurl.cc/mdM17j
博客來 https://reurl.cc/1QvRzY
五大唱片 各門市
🎧online
applemusic https://apple.co/2q2Xtf9
Spotify https://spoti.fi/2Pw2tns
KKBOX https://kkbox.fm/Na49rk
MyMysic https://www.mymusic.net.tw/ux/w/album/show/1183827
friDay http://bit.ly/31Z8MSV
jeff buckley 在 haketu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Video nằm trong series đệm hát guitar cùng các bài hát tiếng Anh bất hủ. Hôm nay là bài "Hallelujah" của cố nhạc sĩ Leonard Cohen.
00:00 Sample 1
02:34 right hand pattern
03:29 Intro
05:55 Verse
09:09 Chorus
10:37 Sample 2
"Hallelujah" là ca khúc được sáng tác bởi ca sĩ người Canada, Leonard Cohen, được phát hành lần đầu tiên trong album Various Positions vào năm 1984. Chỉ có một thành công rất nhỏ lúc đầu, song ca khúc trở nên nổi tiếng toàn thế giới sau khi được John Cale rồi sau đó Jeff Buckley hát lại. Đây cũng chính là chủ đề của cuốn sách tiểu sử về Cohen The Holy or the Broken: Leonard Cohen, Jeff Buckley & the Unlikely Ascent of "Hallelujah" (2012) của Alan Light. Trong bài đánh giá của tờ New York Times, Janet Maslin đều đánh giá rất cao cuốn sách và ca khúc, cho rằng "Cohen đã mất rất nhiều năm để vật lộn với "Hallelujah"... Có lẽ ông đã viết tới 80 phần lời cho đoạn vào chính trước khi cất tiếng ca lên."[1] Ca khúc này sau đó được hát lại bởi vô số nghệ sĩ, trong phòng thu hay trên sân khấu trình diễn, với khoảng ít nhất 300 dị bản đã được biết tới[2]. Đây cũng là ca khúc được sử dụng nhiều trong các phần nhạc phim hay các cuộc thi tài năng truyền hình. "Hallelujah" được coi là một trong những ca khúc hay nhất mọi thời đại[3][4][5][6].
(nguồn: wikipedia)
Địa chỉ mua guitar chất lượng cao & học đàn cùng Haketu:
https://www.haketumusiccenter.com/ - 30 Út Tịch, Tân Bình, tp.HCM
Theo dõi Haketu tại:
☞ Mua guitar & lớp học ở tp.HCM: https://www.haketumusiccenter.com/
☞ Fan Page: http://www.facebook.com/haketuguitar
☞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haketu
jeff buckley 在 TatsuYa' s Room ASMR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My favorite artists:
Jamiroquai,the smashing pumpkins,Incubus,CHIC,D'Angelo,Nirvana,
kool & the gang,oasis,the roots,John Mayer,
Khruangbin,the used,Benny Sings,Beth Orton,Jeff Buckley,REEF,Red Hot Chili Peppers,Stereophonics,Stevie Wonder,
The Commodores,Newtone,Kula Shaker,
the prodigy,Badly drawn boy, Sleaford Mods,
Tahiti80,etc...
2020年からメンバー限定の生放送をすることにしました。
普段話さない話や裏のたつやを見れる月一の定例会などを行っています。
基本的に雑談メインなのでASMRだけ見たい人は入らなくてよいかと思います。
ご興味あればいかがでしょうか?
▷メンバー(アスマ町会議員)になる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ZjpAS_LoJnA9Yd8dkrya0Q/join
--------------------------------------------------------------------------
▷TatsuYa' s Room ASMR channel
http://www.youtube.com/c/TatsuYasRoom
▷Sub-channel
http://www.youtube.com/user/Gayain
▷Twitter
https://twitter.com/TatsuYa_s_Room
▷instagram
tatsuya_s_room_asmr
▷Mail
tatsuya_asmr@yahoo.co.jp
--------------------------------------------------------------------------
TatsuYa.
4月2日生まれ牡羊座B型
元ミュージシャン、ベース、ヴォーカル、作詞作曲などしてました。
jeff buckley 在 760 Jeff Buckley ideas - Pinterest 的推薦與評價
May 30, 2017 - This board is dedicated to Jeff Buckley. The music is not forgotten ....you are forever in our hearts. See more ideas about jeff buckley, ... ... <看更多>
jeff buckley 在 Jeff Buckley - Hom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Jeff Buckley. 861251 likes · 443 talking about this. Since he was the son of cult songwriter Tim Buckley, Jeff Buckley faced more expectations and...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