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奕瑱藥師的論文,刊登在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JACC)是美國心臟病學會(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的官方期刊,在 2017 年的 impact factor 為 16.834,是 Cardiac & Cardiovascular Systems 領域的頂尖期刊(ranking:3/128)。
⚠ 先寫在前面:
➠ 6 / 13(六)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 【僅剩 2 席】課程符合需求,就別再猶豫囉~
➠ https://mepa2014.innovarad.tw/event/
以下為林藥師的研究心路歷程:
🎯 決定現況的是三、五年前的選擇
我是個看似乖巧,但總會有些莫名堅持的人。在美國接受過完整藥學教育與臨床藥師訓練後,毅然決然回到台灣醫院服務(當時很多人勸阻我)。
在台灣,臨床藥師這個職業角色是有重重阻礙的。除了因人力結構不穩定而常常需要放下自己的臨床工作去支援別人,如何在臨床團隊發揮專業、取得醫師信任、甚至參與研究,需要下很大的功夫。
🎯 新思惟給我的最大收穫,是身為研究者該有的心態!
我曾在美國求學與執業,因此英文寫作對我來說不是問題。但是如何寫出一篇會被期刊接受的論文,卻不得其道。因此我報名新思惟的《#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課堂上,前輩們除了解構每個段落應具備的內容外,對於文字、圖表的細緻處理更是令我驚訝!此外,講師們也無私傳授回覆 reviewer 的應對之道。
在新思惟課程中,除了學習到方法外,蔡校長還分享了他的研究生涯與時間規劃。從他的經驗分享中,我才驚覺原來我的努力還不夠,也由衷敬佩這些研究者的態度!
🎯 持續努力,讓臨床藥師的價值被看見!
上完課後的這兩年,每天持續在臨床、教學、研究、支援別人,以及藥局裡許許多多的雜事中奮戰。在對的時間點找到好題目,和對的人合作並擁有足夠的資源,並找到欣賞你的編輯與讀者。身為研究界菜鳥,我深刻體認到這一切真的不容易。
然後,這一切還要與時間賽跑!我深切地感受到自己的不足,卻也了解到自己是多麼幸運。我要感謝一路上指導我的醫師、統計老師、藥師、以及其他幫助過我的人。希望在這個過程中,可以讓別人看到臨床藥師的價值。
🎯 作為研究新手, 《#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協助您......
√ 投稿期刊選擇策略。
√ 多元文體與學術參與。
√ 入門稿件寫作與準備要訣。
√ 不再害怕統計,讓你親手畫出數據圖。
√ 還是寫不出來?過來人時間安排建議。
眾多校友從 0 到 1 突破困境,校友們平均每月 40 篇論文發表,最高單月 55 篇!2020 許自己一個有論文的未來,年初投資自己,年底 PubMed 有你!
🎯 一天弄懂「寫論文」、「統計」及「投稿」。
➠ 【僅剩 2 席】6 / 13(六)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 https://mepa2014.innovarad.tw/event/
journal ranking impact factor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學員發問】
「明白自己的興趣不在研究,但所處醫院還是不免要求。私心覺得寫 impact 不大的 paper 沒有意思,但評估自己的能力及時間,大概也只能朝這方向努力。做研究的心態總是交差性質,請問如何讓自己的研究不流於為寫 paper 而寫 paper?」
答:(蔡依橙)好問題!
我也想過,以下分享我的思考、決定、努力與結果。
🙅♂ 連自己都沒有愛,更別說秀給別人看。
你一定聽人說過,做基礎研究,分數比較高,可以考慮找個老師合作,全力提供計畫經費、檢體、偶爾進實驗室,然後負責寫作就行。
但我真的去實驗室做過,發現我對 pipet 沒有愛,跑出來的膠,一看就知道這些器材試劑們也不愛我。醜到什麼程度?不要說投稿不能用,連翻拍放上 PowerPoint 秀給人看,自己都覺得不好意思。
就算有了高分文章,如果自己不能感到驕傲,在人家問的時候,沒有熱情,那這樣有意思嗎?當然沒有。
🙆♂ 只做自己有熱情的研究
我只專心做放射科相關的研究,而且所有的研究都跟我的臨床工作有關,可能是心臟電腦斷層、血管電腦斷層、CT-guided lung biopsy。因為我在住院醫師的時代,就給自己立下一個標準:
『我希望當別人拿著我的發表清單,隨便指出一篇我 PubMed 上的 publication 時,我可以很驕傲的、很熱情的,跟人家介紹:這篇文章是因為我遇到什麼問題?我看到什麼有趣的事情?我跟誰合作?我用什麼方法解決?我為什麼投在這本期刊?』
🙆♂ 有專業,更有熱忱,才能達到頂尖。
像是 #吳昭慶醫師,在神經外科的頂級期刊 JNS: spine 都做到進 editorial board,這是專業上非常高的榮耀,專業、技術、外語能力、學術成績都要頂尖,才有可能被邀請。
JNS 系列雜誌是神外領域的聖殿,結果分數也不過 2.696,被分到的 clinical neurology 或 surgery 分類中,都只能算到 Q2 期刊。這表示,impact factor 與 ranking 真的只是參考,有太多專業領域,在這樣的分類與排行中,沒辦法被正確的呈現。
台灣升等,講求 impact factor,在這樣的環境,堅持 impact,是「大家都會講,但大多數人都沒在做」的,新思惟的講師們,都是我的朋友,也跟我是同一類人,我們堅持 impact。長久下來,世界也會看見。
(關於蔡校長舉出關於「impact factor」實例請見內文)
🚩 2020 / 4 / 12(日)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下定決心,從零到一。為初學者量身設計的課程。
馬上報名 │ http://clip2014.innovarad.tw/event
🔹 講師陣容
國際學者陣容,由神經外科頂尖期刊 Journal of Neurosurgery: Spine 現任唯一亞洲 editor #吳昭慶醫師,與曾登過外科第一名雜誌 Annals of Surgery 的 #吳青陽醫師,搭配曾獲放射科知名期刊 American Journal of Roentgenology 邀請撰寫 Radiology in Taiwan 的 #蔡依橙醫師,共同指導!
最適合初學者的入門課程,為你而開。
🔹 課程內容
✓ 國際期刊 editor 與資深 reviewer 教你投稿重點,有!
✓ 成敗關鍵 revision,怎麼做才最好,有!
✓ 提供頂尖期刊範例論文,原作者讓你問,有!
✓ 提供頂尖期刊範例論文,過去的 revision letter,讓你學習參考,有!
✓ 資源稀少時代起步,給年輕伙伴的務實建議,有!
✓ 初學者最常用的統計,互動實作,有!
journal ranking impact factor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蘇祐立醫師 Letter to the Editor 獲 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 刊登!
新思惟團隊私訊恭賀蘇醫師時,蘇醫師很客氣的說「letter to the editor 只是小品,有點不好意思」。但事實上,蔡校長也寫過 letter,知道要登上 Impact Factor 5.8 分的期刊,難度並不低。
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 是國際肺癌研究協會的官方雜誌,Impact Factor 5.8,Ranking 在 Oncology 領域為 26/202、在 Respiratory System 領域則是 5/53。專注於胸腔腫瘤(尤其是肺癌)的偵測、預防、診斷和治療。
--
- 到底怎麼寫才會讓 reviewer 喜歡?
- 到底怎麼 revision 才有機會被刊登?
- 到底哪些特色是 editor 會在意的?
從稿件送出,經過 editor / reviewer / revision 三關,究竟如何趨吉避凶;不講高深理論,直接從應用切入介紹統計,並實際讓你在自己的電腦上完成;初學者應該如何集中資源,避開常見誤區,我們給你務實建議!
11/26 (日) 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https://clip2014.innovarad.tw/event/
journal ranking impact factor 在 Journals Impact Factor & Ranking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