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末贈書
⠀⠀⠀⠀⠀
「處理大自然的畫家裡,唯有你在思考。」
⠀⠀⠀⠀⠀
─ ─ 保羅.高更
⠀⠀⠀⠀⠀
細細讀完 Deborah Heiligman《#梵谷兄弟》後,更能確信,2018 年 Julian Schnabel 的電影《梵谷:在永恆之門》與威廉達佛的精湛演繹也提到了這點,之所以成為最能透過梵谷之眼觀看世界的作品,原因就在於 ── 思考性。任何一個人、一部電影、一本著作,都可以告訴你梵谷的人生歷程,但能讓你體會到他帶著至美靈魂佇立在麥田中央是何等感受的卻是少之又少,畫作引導我們深度思考,影像引領我們身歷其境,而文字,則帶著我們探索他們由情感譜出的內在宇宙,思考藝術與人道,思考永恆與不朽。
⠀⠀⠀⠀⠀
不同於多數傳記的刻意抽離,此書著眼於人性與情感面,從梵谷兄弟的共同起點開始鋪陳,一個性格像父親,一個像母親,他們就像太陽與月亮緊緊牽引,成為對方的經濟支柱與精神導師,有過磨擦,有過爭執,有過計較,有過懷疑,但在一次又一次的不歡而散後漸漸領悟到生命中那些不容改變的事物,對藝術的熱愛與對世界有所貢獻的初衷,讓他們總在關鍵時刻接住即將墜落的彼此。
⠀⠀⠀⠀⠀
西奧以真知灼見透視當代藝術的趨勢,透過最實際的角度給予兄長精益求精的方向,並為那一代的偉大藝術家們另闢蹊徑;文森則努力吸收建言,設法忠於理想同時調整自身繪畫技巧,無懼將生之熱烈揮灑於筆尖之燦爛,洞悉寒冬凜冽、透視稻浪起伏,滲透清醒刺骨的痛楚與洗盡鉛華的真誠,擁有看遍人世醜陋仍舊相信人世美麗的眼神,保有孤單寂寞卻渴望理解陪伴的溫柔,與生俱來歷盡滄桑卻依然溫暖的至美心靈,儘管生命中的苦難多於喜悅,雨水多於陽光,敵意多於珍惜,最終依然凝聚成一幅幅永垂千古的深遠回望,細看盡是悲傷、赤裸的靈魂碎片。
⠀⠀⠀⠀⠀
憑藉著一人之力難以撐起一片天空,所以《天能》主角的背後有尼爾,就如封面的西奧的紳士帽放置在文森的草帽之上,文森的背後有西奧,西奧的背後還有喬,他們一起成就了向日葵、鳶尾花、麥田與星夜,作者選擇拉遠俯瞰這片苦難淬鍊出的生命美景,思考〈食薯者〉為何而生,〈夜間咖啡館〉的日常風景,黃色交響樂的抑揚頓挫,無數自畫像生成的原因,以及那株盛開杏樹在天空襯托下藍白交映的美麗記憶,探問偉大的人之所以偉大的平凡理由。
⠀⠀⠀⠀⠀
「雖然他們都病了,但他們走在同一條路上,擁有一樣的夢想,就跟年少時一起走向風車時想像的那樣。從桑德到現在,經過人生的起伏,分道揚鑣之後又走在一起,他們仍舊緊緊相繫,是兄弟也是朋友。超越了兄弟,超越了朋友,文森寫道。他們是『命運的伴侶』。」
⠀⠀⠀⠀⠀
⠀⠀⠀⠀⠀
⠀⠀⠀⠀⠀
——
⠀⠀⠀⠀⠀
非常感謝 博識出版(Omnibook)-阿姆尼愛閱讀 提供兩本《梵谷兄弟》(https://bit.ly/378IWQT)合作舉辦贈書活動,這裡將選出兩位幸運的獲獎者,抽獎方式延用老規矩,只需按讚並於下方留言處回答問題即可,請自由參與,自由作答,自由分享,為期三天,僅限台澎金馬地區,預定在 12 月 17 日周四晚上十二點截止。
⠀⠀⠀⠀⠀
⠀⠀⠀⠀⠀
一、很想聽聽看大家喜歡的藝術家,或特別喜愛的藝術作品是什麼?
⠀⠀⠀⠀⠀
二、再麻煩推薦我一部曾經給予你力量的人物傳記電影或小說吧!
⠀⠀⠀⠀⠀
(三、喜歡也當然歡迎佛系轉發。)
「julian schnabel」的推薦目錄:
- 關於julian schnabel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julian schnabel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julian schnabel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julian schnabel 在 Julian Schnabel - Author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julian schnabel 在 Julian Schnabel | ARTPIL | Composition art, Painting, Art ... 的評價
julian schnabel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要向周遭的人解釋梵谷之於我的意義真確是困難非常,有人的反應是那些畫作太通俗了,有人的反應好似眾多一日球迷,因此變得無意主動提起,不願見到自己深愛的人事物被劣質手段消費,越私密的感受放在心裡越是安穩,就像明天即將到來的日子。但一年之中能試圖鬆口談論的日子唯有兩天,一是生日,一是忌日,3 月 30 日正是 Vincent van Gogh 的 167 歲冥誕,毛姆曾說,藝術真正的意義不在模仿自然,而是體現自然,當我們置身兩者跟前時,都會感受到一股無以名狀的強烈能量連結著彼端與自我,從內心深處湧上的感動令人不自覺得開始流淚,梵谷就是第一位讓我真正感受到藝術與心靈之間奇異連結的畫家。
漸漸開始覺得,逝去的種種是最美好且永不變質的存在,我們可以自由選擇記憶銘刻於心底的形狀。在他 167 歲生日這一天,梵谷《春日花園》畫作於荷蘭一座博物館失竊,其實並不擔心這些下落不明的名畫會消失,沒有人捨得讓真跡流入黑市,它會被好好保存在某處豪宅裡,靜待有朝一日回歸原處,災難或許會跟隨失落的名畫,但愛必然也是,人們對藝術的愛,就像納粹也捨不得炸掉巴黎聖母院,那是唐娜塔特所言塵世之中的輝煌。
但這些思緒,不禁飄回到那段幸福而不自覺的時光裡,曾佇立在阿姆斯特丹的博物館盯著《自畫像》、《麥田群鴉》、《黃房子》和《向日葵》一幅又一幅再熟悉不過的真跡,毫無思考餘地,久久無法移開目光,彷彿看得再久一點,再用力一點,心底暗自假想異色瞳孔中的藍天與夜空,就可以跟到天涯海角,跟著一生一世,後來才明白當時感受到的震撼,便是五顏六色的顏料所撐起的人生代價,那與世界為敵的善良與執著讓人淚濕滿襟。
2017 年《梵谷:星夜之謎 Loving Vincent》與 2019 年《梵谷:在永恆之門 At Eternity's Gate》兩部電影,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地加深梵谷於世人心中的重量,油畫線條忽靜忽動,彷彿再現生命力般一筆一劃深深扎根於觀者心底。前者透過有些懸疑的劇情,詢問故事中的主角同時也詢問世人,你這麼想了解他的死,但你有多了解他的人生?在這段追尋答案的過程中,在這個圍繞著梵谷的國度裡,引述著梵谷的名言與書信,眼底全是梵谷夢裡的星夜,置身梵谷眼前的世界,直至最後深遠的回望,終於我們理解到,縱使他是一個不容易被理解、長期飽受精神疾病折磨的憂鬱天才,卻也是一個善良到令人難以置信的藝術家。
《梵谷:在永恆之門》選擇以全然不同的觀點表達對這位不朽藝術家的熱愛,導演刻劃了那試圖追求美與藝術之不凡的平凡畫家,在一生最重要的片刻裡、被曲解汙名化的慘澹中,義無反顧日日徜徉於稻浪起浮與土壤芬芳等自然懷抱,揮舞畫筆捕捉光影瞬息萬變,緊握調色盤層疊五感的稍縱即逝,讓觀眾親自體驗那不容於世的生之熱烈。
Julian Schnabel 擅常捕捉動態光影,梵谷終其一生渴求體現陽光壯美,兩者融合一體時,是超越於視覺之上的重現,也是貼近私密深處的描摹。他畫的是眼底的自己,是眼底的景物,是眼底的光影,是眼底的星空,高更說他的作品可貴在帶有思考性、不停堆疊顏料的畫更像雕塑,這才是入骨精髓,如此細微的感受形塑出立體線條,如此深刻的共鳴創造出清晰輪廓,在現實與夢境接縫處他寫下屬於其內在的真實情感震動,許多瞬間,他發自內心振臂疾呼,敞開心扉渴望擁抱自然之美,忘了自己身在何方,忘了自己為何而來,忘了自己有名有姓,面對造物主的偉大,我們如蜉蝣一般渺小又與萬物並肩運行,和其光,同其塵,永恆存在於此時此刻。
電影中更有一段採用黑白手法處理,隨著筆尖精準落下,去除顏色之後依然一筆一畫雕塑出光線流動的狀態,梵谷為什麼自認為天生的畫家?因為他什麼也不會,這幕讓我慶幸,慶幸藝術選擇了他。
洞悉寒冬凜冽,透視稻浪起伏,圍繞紫色雲霧,每個畫面滲透著清醒刺骨的痛楚與洗盡鉛華的真誠,他擁有看遍人世醜陋仍舊相信人世美麗的視線,他保有孤單寂寞卻渴望理解陪伴的溫柔,與生俱來歷盡滄桑卻依然溫暖的至美心靈,儘管生命中的苦難多於喜悅,雨水多於陽光,他始終如一以筆尖的燦爛、胸腔的熱愛,渾然天成透過藝術表達自我,並持續感動百年以後的我們。
julian schnabel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就在 129 年的兩天前,子彈穿過 Vincent van Gogh 的胸膛,兩天後,也就是 7 月 29 日的凌晨,他因傷口感染而惡化不治,這位深深影響二十世紀藝術的荷蘭後印象派畫家,從此長眠於法國北部的村莊奧維爾,享年 37 歲。
曾經站在阿姆斯特丹的梵谷博物館凝視著《自畫像》、《麥田群鴉》、《黃房子》和《向日葵》,心底暗自假想著梵谷的視野和天空,卻在這些近在咫尺的真跡之前震撼到沒有一點思考的餘地。一直以來極為熱愛他的一切,但人無法死而復生,親自告訴我們自己如何面對、看待這個世界,因此後人附加上的解釋更為重要。前年的《梵谷:星夜之謎 Loving Vincent》是人生中看過數一數二美麗的電影,那是屬於旁觀者的角度,遙相呼應年初 《梵谷:在永恆之門 At Eternity's Gate》Julian Schnabel 對梵谷的疼惜,正如威尼斯影展一位影評人寫著,任何一部作品都可以告訴你梵谷的人生歷程,但可能只有一位能讓你體會到他帶著至美靈魂佇立在麥田中央是什麼樣的感受。
「曾經我好想和大家分享我所看見的一切,現在我只思考自己與永恆的關係。」
梵谷畫的是眼底的自己,是眼底的景物,是眼底的光影,是眼底的星空,高更說他的作品可貴在帶有思考性、不停堆疊顏料的畫更像雕塑,這才是入骨精髓,如此細微的感受形塑出立體線條,如此深刻的共鳴創造出清晰輪廓,在現實與夢境接縫處他寫下了屬於梵谷的情感震動,許多瞬間,他發自內心振臂疾呼,敞開心扉渴望擁抱自然之美,忘了自己身在何方,忘了自己為何而來,忘了自己有名有姓,面對造物主的偉大,我們如蜉蝣一般渺小又與萬物並肩運行,和其光,同其塵,永恆存在於此時此刻。
《梵谷:在永恆之門》捕捉他人生中最後一段旅程,雖然導演給予身亡謎團一種答案,但那一聲劃破平靜的槍鳴是自殺或他殺早已不再重要,所有歷史都是建立於真實事件之上各自美化的謊言,給所有抱持懷疑與批判態度的觀眾,你這麼想了解他的死,但又有多了解他的人生?
梵谷到臨終之前都不願將罪責加諸於任何一人身上,帶著溫柔、保持真誠離開這個不願善待他的人世,那一雙湛藍的雙眸依然只看得見永恆,Julian Schnabel 更提供一個結合藝術、畫面與心理狀態的嶄新視角大膽貼近自我認知中的藝術家內心世界,餘韻持續縈繞於觀者心頭,在那一瞬間,我們全然感受到他窮盡生之熱烈銘刻出的金黃色澤,也明白死亡賦予他的意義,因為死亡並非永逝,生者猶在時,逝者及永存。
julian schnabel 在 Julian Schnabel | ARTPIL | Composition art, Painting, Art ... 的推薦與評價
Nov 24, 2018 - Julian Schnabel was born in New York City in 1951. In 1965 he moved with his family to Brownsville, Texas. He attended the University of ... ... <看更多>
julian schnabel 在 Julian Schnabel - Author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Julian Schnabel. 4 likes. 朱利安·許納貝(Julian Schnabel,)是一名美國藝術家以及電影導演,曾獲得金球獎最佳導演獎以及奧斯卡金像獎提名。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