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谨慎选择药物来源,不要祸害了你家的小宝贝 👶👶👼]
昨天看到一则铺天盖地的广告,是关于虎乳芝和牛樟芝可以改善鼻窦炎,肺气肿的。文案写得很夸张,给人一种吃了就可以摆脱用药的错觉。
也有网友发过给我,表示想买给自己家里有 allergic rhinitis 的小孩吃。
好奇心之下,发了短信去给客服,他们表示可以让0-3岁的小孩使用,对消炎很好。
但身为一位医生,有责任知道,这到底安不安全。读了好几个 article, 发现牛樟芝和虎乳芝,两者皆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他们家所推广的 AHCC,FDA 更是标明了,属于clinical trial for cancer and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关于 AHCC 的临床试验: https://www.drugs.com/npp/ahcc.html
好的,那问中医吧,也许可以得到更好的资讯。特意问了之前有帮助过的中医,和台湾习医的朋友。
虎乳芝, 是含有AHCC成分,被广泛利用于癌症和免疫力亢进或低下问题 如艾滋病 风湿性免疫病 。近年日本台湾有用来治疗皮肤病 和湿疹也取得不错的疗效 (但!! 这仍在临床试验阶段)
牛樟芝 则被神化了
真的牛樟芝 对于保肝 降低 ALT AST真的有效 而且也在台湾做过临床测试 但是! 由于真的牛樟芝不多 而且价格昂贵 所以用的人都需要通过管道和有足够的财力才可以获取。
看了这个,你觉得牛樟芝,真的能随便买得起?
台湾著名的中医师 Dr Wu, 也曾写过一篇文章,关于这类产品的,里头明确地写了,不推荐给小孩喝!!
https://dorkas3000.pixnet.net/blog/post/228737363-小兒中藥保健品系列—牛樟芝
台湾风泽中医诊所: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2423819767747275&id=372731952856077
台湾食力报导: https://www.foodnext.net/issue/paper/5111305818
( 重点规划: 目前具有健康食品認證字號的牛樟芝產品通過的功效認證為「護肝」、「免疫調節」,顯示就算牛樟芝在研究上具有多重功效,在台灣健康食品的食用上只認可護肝與免疫調節兩項,因此若消費者看到牛樟芝產品上標有其餘的療效宣稱時,其實該產品就已涉及廣告不實)
想说可能当中的客服有医疗背景,发了过去问问,怎么增强肺部功能,发回来的信息让我和好几位同事看了非常震惊。
他们的回复: 增强肺部功能在于 消炎 排毒 修复rosak了的细胞 排除对我们人体没用的细胞
而且,KKM认证是给supplement/capsule级别的。他们家的是食物类,是由虎乳芝,牛樟芝,蜜桃萃取,还有菊粉,弄干,一起磨成粉的, 不加工,100%纯天然,所以不需要KKM的。
🙄🙄
台湾的有长庚医院的生物科技研究所发出的证明,怎么这个不需要 KKM 了呢?
天啊,这比我们医院所用着的 iv menthylprednisolone 和 IVIG 更厉害了吧?
大家可能不知道,但肺部细胞 lung parenchymal 在经历损伤之后,会造成 fibrosis, fibrosis 之后,是没办法修复的了。
这也是为什么如果一个小孩小时候有很严重的肺部感染,会得 bronchiolitis obliterans; 一个 COPD 的病人,需要长期使用 Inhaler。
如果你看过一些 covid survivor 的 post, 他们回家后,医院会给至少2种 inhaler ,因为他们的 xray 都已经显示有肺部损伤了。
所以可以修复 rosak 的细胞,绝对是天方夜谭。
我们很明白在这个疫情很乱的时代,大家都很象家里人健康。
但是,请谨慎选用产品! 若有不适,或者是想使用一个产品之前,尤其是小孩的,请咨询医生/有执照的中医师。
我们已经有太多听三姑六婆说这个产品很好给小孩吃,进来直接 liver failure 的小朋友了。
还有商家们,赚钱很难,但没有医疗背景的情况下,请不要乱推产品广告。
谢谢。
lung cancer paper 在 Dr 文科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為何我們唔應該講「我舊時都係咁捱嫁啦」》
相信90後或00後對「我舊時都係咁捱嫁啦」呢句說話絕不陌生。
近十幾年醫學發展愈來愈逢勃,對病人和醫護權益亦愈來愈重視,例如實習醫生要3日1call、on call要28-36小時、護士病人比例1:14-18等等一直都被批評。不少新世代醫生護士都會lobby system reformation令工作環境更人性化更友善,改善病人權益。
但是!!!我們總是會聽到上一代前輩們以奇異的眼光看我們,以下對白大家定必不會感到陌生
「班後生愈來愈唔捱得」
「當年邊有抽血員、我一個人要抽哂成個病房嘅血」
「當年我實習醫生已經做chest drain、LP、BM 等等,班後生依加做咁少又要supervision,一代不如一代」
「當年邊有post call half day、邊有咁多teaching session,依加d trainee已經好幸福」
下刪幾十種當年醫護有多勇猛而新世代有多whiny $ sheltered又唔捱得又嬌生慣養。
時移世易,的確相對以前,醫護待遇好了小小,但是廿年後的今日,我們可以講
「廿年前邊有咁多paper work,咁多張assessment forms?」
「廿年前邊有咁多”醫療事故”會有議員開記招響你全名鞭屍+蘋果A1頭條?」
「廿年前邊有咁多資助基金要assessment + 填無限張form?」
「廿年前邊有holistic care同biopsychosocial呢個概念?依加興MDT同allied health input去做best possible care,難度不用花多點時間?」
「廿年前authoritative care,醫生叫病人做咩佢地都會做,依加要shared decision + fully inform個病人做同唔做嘅風險,都係要時間。」
「廿年前讀醫學院好多病同藥都係mechanism poorly understood,依加淨係novel agent for cancer & autoimmune + pathway都已經係兩個世界」
無錯,時代不同環境不同,大家的觀點與角度注定都不會同。以前一路都咁運作不代表我們要接受,時代要進步,我們對醫護的職安健和病人權益的想法都要一齊進步。
你覺得一個24小時沒有睡覺的實習醫生去幫病人做入侵性檢查是合理的事情嗎?
你覺得一個醫生巡房或門診只能花3-5分鐘(連開藥+documentation)做得到biopsychosocial + holistic care嗎?
你覺得到2020的今日仍然3日1 call + on call 28-36小時對醫生的精神和身體健康無問題嗎?
踏進2020年的今日,我們不能再舊時舊時舊時,舊時中HIV注定變AIDS再等死,今日都起碼講緊Depot PrEP / 全民Truvada PrEP / PEP,感染後治療都可以U=U, normal CD4 + normal life span。你Stage IV metastatic lung cancer大概都會想用新世代TKI / immunotherapy而不會想用「舊時的化療」吧?
我們不是廢青,我們只是渴望改變這崩壞中的醫療環境、令醫護和病人的生活變得更好。而這份責任我覺得無論邊個世代的人都應該一同負擔。
#唔好再舊時舊時舊時
#MetastaticCa都可以completeremission
#點解個制度唔可以隨時代改變
—————————————————————
另外如想細閱真科學和偽科學的產品review或Exclusive文章可考慮訂閱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munforsun
題材:補健品、防疫用品review
- 科大殺菌塗層MAP-1、次氯水、Zoono、Oo Airject、BioEM、光觸媒、空氣清新機
- Co-Q10、葡萄糖胺、Manuka Honey、魚油Omega-3、濕疹保濕膏、賢者之食卓、腦專加
lung cancer paper 在 2020 position paper. disparities and challenges in access to ... 的推薦與評價
42 % of European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wait more than two months from their first medical consultation to receiving their diagnosis. There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