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金魚與Sandy的華爾街日報讀書會 #12 #上外太空 #你知道世界上第一個付費太空旅行的人是誰嗎
這週與 Sandy's Recruitment note的華爾街日報主題是太空,因近期貝佐斯創辦的 #藍色起源 (Blue Origin) 與布蘭森創立的 #維珍銀河 (Virgin Galactic),開始了一系列送億萬富翁上太空的競賽,他們都是亞軌道飛行,維珍銀河全程90分鐘,二藍色起源則是依靠發射火箭並最終靠降落傘落地,大概全程10分鐘,不管是哪一種,都可以讓你短暫體驗失重。
但我好奇:難道以前沒有人付費到外太空嗎?我說的是 #真正去外太空待著的那種
●○●
#第一個付費到太空旅行的人
早在2001年,就有了全世界第一個付費體驗太空旅行的人。
這個人是 Dennis Tito,他是一個商人、一個富豪,生於美國人,生於1940年,他於2001年的時候完成了他20歲開始的夢想,那時候他已經60歲了,為了這次的飛行,他從2000年開始進行訓練。
旅程的時間從2001/4/28火箭起飛,到2001/5/6重返地球,#時程總共歷經8天,其中在外太空中的國際太空站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待了整整六天,其中總共環繞了地球128次,總計花費2,000萬美元。
他重返地球後,曾經說:
The best experience of my whole lift, those eight days.
他認為這是他人生中最後美好的八天,而且因為他認為他在國際太空站是在做實驗,因此他不願被稱呼是「太空旅行的人」。
●○●
#什麼是國際太空站
我這個人對於太空一點都不理解,我很好奇,究竟什麼是「國際太空站」?
國際太空站,原文是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簡稱為ISS,是一個在近地球軌道上運行的科技研究設施,是人類歷史上第九個載人的太空站。
國際他空戰最多可以承載七名成員(長時間),直到2009年,#總共有7個付費太空旅行的人抵達。
我的理解大概就是 #一個在外太空的實驗中心,也就是太空人員抵達了外太空後,需要有一個地方可以做實驗,國際太空之就是這個可以做實驗的地方。
●○●
#到外太空要搭什麼工具呢?
答案是「Soyuz」,中文翻譯為「#聯盟號」,是 #蘇聯研製第三代載人飛船,也是 #往返國際太空站的唯一途徑。而這個載人太空飛行的計畫成為「#聯盟計畫」。(因為「Soyze」在俄文中「union」的意思)
事實上,在美國尚未研發出可以載人的太空船之前,美國曾支付俄國龐大的費用,讓美國太空人可以達成聯盟號往來太空軌道上的國際太空站。這一段關係,在美國SpaceX 的載人太空船與2020年5月底成功發射後,畫下了句點。
●○●
#讓富翁可以去外太空的幕後推進者是誰?
這下子我更好奇了,為什麼有人可以付費上外太空?關於原因的資料的非常少,我猜測是因為是蘇聯的關係,但是我仍然找到了2000年的一則新聞。
新聞上說,在2000年11月,俄羅斯決定將在2001年(也就是隔年)銷毀了使用14年的和平號太空站(是的,太空站是可以有很多座的,和平號是其中一座),理由是因為和平號繼續在軌道飛行的成本太高了,而且非常危險。
這樣的說法其實是有來由的,我單獨了解了 #和平號太空站 之後,發現他服役的期間,總共有2,000處的故障,而其中1,000處故障一直沒有辦法好好排除,這其中包含了一場火災、一場撞擊,這兩個重大的事故中,太空人幾乎都要選擇了疏散逃生飛船了。
因此,的確是有必要讓他退役。
可是有一家公司「MirCorp」可不這麼想,它是誰?他是一個美國和俄羅斯合資的私人公司,製造和平號的Energia公司擁有MirCoorp的部分股權。(事實上,和平號的英文是Mir,也就是和平、世界的意思)
MirCorp建議,可以在和平號停止使用後,建造一個由人控制的航天飛船,收費載人在太空軌道上飛行(就是付費太空旅行啦),但是俄國政府一直沒有答應。
不過,MirCorp卻收了Dennis Tito 2000萬美元。沒錯!第一個付費飛行就是這麼難得,當初Dennis去做太空訓練的時候,還被阻止,因為這個想法實在是太荒謬了。
這2,000萬美元原本打算是拿來修復和平號,結果在Dennis Tito 2001年4月出發前俄羅斯決定墜毀和平號,那時候是2001年3月。
因此,後來,Dennis在2021年4月出發的時候並沒有到原本的和平號,而是抵達了國際太空站。因為國際太空站取代了原先和平號的所有任務。
我真的是覺得這段故事太有趣了,我仔細研究了前前後後去國際太空站的7個付費旅客,的確都是由MiCorp送去的。
●○●
#究竟上太空的魅力是什麼?
我好奇,上太空除了是富翁的競賽之外,是否有其他的可能性。
有一個名詞為「#總觀效應 (Overview Effect)」,他是1987年 Frank White提出來的,他訪問了眾多的宇航員(好啦,宇航員全世界也沒有太多個XD),他發現,因為航行太空時,對於這個世界的認知會有全然的不一樣。
你會發現,你在地球所在意的紛爭、邊界任何問題,從太空來看,竟然是這麼的細微甚至是不可測。很多太空人卸任後,會開始推廣保護環境、甚至發展了自己的思想。
說不定,這就是讓人愛上太空的原因。
「mir space station」的推薦目錄:
mir space station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重啟太空競賽? 俄國宣布自製太空站>
俄羅斯聯邦太空總署宣布,鑒於國際太空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ISS)於2024年準備除役,俄國將自行打造太空站,繼續太空計畫,此舉不禁令人回想起冷戰結束前的美蘇太空競賽。
獨立進行太空作業
去年12月,POCKOCMOC局長歐斯塔潘科在記者會中,首度證實將獨立建造俄羅斯專屬的太空站,他表示這座國家太空站將成為俄國太空探險歷史的里程碑,不但具有多種太空探險作業的支援功能,更可擔任俄國未來深入太空探險的中繼站,以確保太空任務的遂行。
這座新的太空站初期將擔任俄國21世紀月球任務的作業平台,計劃於2030年登上月球表面進行研究,因此,這座新的太空站也將參考過去前蘇聯時期的太空站設計,俄國太空總署的科技部研究員科普鐵夫指出,除了ISS與月球任務之外,俄國太空任務的下一個階段目標,即為派出宇宙領航員執行更深宇宙的太空探索。
不過,俄國目前仍持續與美國在ISS上進行太空探險的合作,但計畫逐步撤出ISS,漸漸轉往新的俄國太空站繼續作業。俄國副總理羅戈津日前胸有成竹的說,俄國準備在2020年就離開ISS,就技術上而言,俄羅斯可以在ISS上獨立作業,但美國不行,「因為需要俄國的支援」。
和平號與ISS
羅戈津的自信其來有自,在ISS升空之前,俄國(包括前蘇聯時齊)曾成功地獨立運行過8個太空站,其中最有名的為和平號(Mir)。
和平號於1986年2月19日發射升空,為人類首座永久性太空站,執行過多次俄國太空任務,也完成數次與美國太空梭對接的任務,1997年曾陸續發生艙內火災以及製氧機故障等意外,但仍繼續執行任務。
2001年初,莫斯科當局決定將之除役,和平號於當年的3月23日脫離運行軌道,結束其15年的太空任務,功成身退。此外,它還保有一項紀錄,亦即9年又358天的人類在太空最長連續停留紀錄。
ISS計劃則來自於1980年代美國「戰略防禦計劃」(Strategic Defense Initiative, SDI)的一部分。1987年12月1日,美國太空總署(NASA)宣佈波音公司(Boeing)、通用電氣公司(GE)、麥道飛機公司(McDonnell Douglas)等獲得了打造太空站的訂單。
老布希(George H. W. Bush)執政期間,SDI計劃遭擱置,1993年,時任美國總統的柯林頓(Bill Clinton)正式結束了太空站計劃。而後,在美國副總統高爾(Al Gore)的推動下,太空站重獲新生,NASA開始與POCKOCMOC接觸與討論,合作建立太空站,於1998年11月20日發射升空,並運行至今。
另一場太空競賽
在美國太空梭計畫(space shuttle program)宣告解散之後,俄羅斯為目前唯一1個有能力將太空人往返地球與ISS之間的國家,目前,ISS上有7名太空人,由美俄兩國共同組成。美國政府去年也宣布可能將於2024年讓ISS除役,但也有論者希望讓ISS延長任務至2028年,讓ISS度過30歲生日。
在俄國決定自製太空站的同時,雖然還將持續與ISS進行任務,但此值俄國因干預烏克蘭政局持續受到歐美國家的經濟制裁,俄國已不願再與美國分享太空資訊,更可以預料的是,俄國將在自製太空站完工後,走出自己的太空探險路,屆時,恐將引發另一場太空競賽。
更多國際新聞請參考風傳媒看天下
http://www.storm.mg/article/42587
mir space station 在 Mir Space Station - NASA History Division 的相關結果
The space station Mir became a legend in its own time reflecting Russia's past space glories and her future as a leader in space. The Russian Space Station ... ... <看更多>
mir space station 在 Mir | Description, Launch, History, & Facts | Britannica 的相關結果
mission country crew
Soyuz T‑15/Mir/Salyut 7 U.S.S.R Leonid Kizim; Vladimir Solovyov
Soyuz TM‑2/Mir U.S.S.R Aleksandr Laveykin; Yury Romanenko
Soyuz TM‑4/Mir U.S.S.R Vladimir Titov; Musa Manarov; Anatoly Levchenko ... <看更多>
mir space station 在 Mir - Wikipedia 的相關結果
Mir was a space station that operated in low Earth orbit from 1986 to 2001, operated by the Soviet Union and later by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