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禁忌Secrecy「政治操弄社運」】
[揭穿虛偽,請廣分享]
「社運」為何是從政者重要「履歷」?
民進黨執政,為何社運入寒冬?
民進黨如何操作社運?
社運者與民進黨的奧妙關係?
為何社運重要議題上不了大眾媒體?
某些「成功社運」到底是社運或者政黨運動?
如何分辨「真假社運」與「真假社運者」?
中國「文革」與民進黨統治策略?
如果您對以上問題有興趣,敬邀您參與2020台社年會,在11月8日(周日) 10:00~11:30,於台北市立大學博愛校區公誠樓三樓(愛國西路1號)的C4論壇「社會運動的表徵與本質」。
論壇綱要:
台灣自解嚴前後至今,社會運動紛起,也伴隨多次政治勢力消長,更有許多「社會運動者」進入體制為官。另一個現象是,在民進黨中央執政時期,台灣社會運動的發生頻率、規模,都遠較國民黨執政時期來得小。諸多「社會運動」對政黨輪替的影響,亦遠超過對改變政策的實質影響。因此,分辨「社會運動」與「政治運動」,以免熱血淪為政黨謀權的工具,當是公民社會重要課題。
在這場論壇,我們將討論以下幾個問題。一,社會運動的本質。二,一般公民所認知的「社會運動」具備的表徵。三,趨動群眾運動的力量,及政治勢力在此扮演的角色。四,集體意識與獨立思考間的衝突。五,「覺青、公共知識份子、清流」如何透過群眾運動進行政治收割。六,遭政治力介入的群眾運動,如何與社會運動的本質背離。
主講者: 陳致曉 台灣土地正義行動聯盟理事長,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光電所副教授,紐約大學電機博士
與談人:
陳柏謙,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研究員,英國倫敦大學Queen Mary College 博士候選人
李建誠,台大政治系學士,248農學市集共同創辦人、南部反空污大聯盟發言人
姚光祖,台大社會所碩士,桃市產總秘書
蘇偉碩,高雄醫學大學醫學士,高雄榮總台南分院心身醫學科醫師
#請戴口罩進入校園
#我失去的使我自由
「queen mary 碩士」的推薦目錄:
- 關於queen mary 碩士 在 陳致曉 願同弱少鬥強權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queen mary 碩士 在 觀念座標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queen mary 碩士 在 黎明柔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queen mary 碩士 在 Re: [問題] 關於Queen Mary - 看板AdvEduU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queen mary 碩士 在 [問題]QUEEN MARY的MARKETING - 留學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queen mary 碩士 在 queen mary 宿舍的推薦與評價,YOUTUBE、PTT - 去咖啡廳的 ... 的評價
- 關於queen mary 碩士 在 queen mary 宿舍的推薦與評價,YOUTUBE、PTT - 去咖啡廳的 ... 的評價
- 關於queen mary 碩士 在 善化樺新補習班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queen mary 碩士 在 [Westbook] Queen Mary University London 瑪麗王后大學留學 ... 的評價
- 關於queen mary 碩士 在 [選校] 2021英國Business Analytics商業分析選校 - Mo PTT 鄉公所 的評價
- 關於queen mary 碩士 在 疫情下,還要選擇英國留學麽? | PTT新聞 的評價
queen mary 碩士 在 觀念座標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2016.01.02 《泰晤士報》Alexi Monstrous、Billy Kenber ※
英國高等教育:海外學生作弊蔚然成風
過去三年內,英國高等學府內有五萬名學生作弊被抓到。由於作弊學生之中,高比例為歐盟以外的學生,師長害怕海外學生為英國大學帶來作弊的「風氣」,可能污染本地的學生。
《泰晤士報》利用《資訊自由》法所申請到的資料顯示,在考試、論文作弊的案子中,作弊者來自非歐盟的比例,比歐洲學生高達四倍之多。
倫敦的瑪莉王后大學(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被抓到舞弊的大學生之中,75% 為外國學生,而三分之一是中國學生。至於史丹福郡大學(Staffordshire University),被抓到作弊的案子裡 50% 以上是外國學生,雖然史丹福郡大學的外國學生比例只佔 20 分之一。
《泰晤士報》所取得的 129 所大學資料顯示:
肯特大學(University of Kent)在近三年內,抓到 1,947 名作弊的學生,是所有大學中人數最多的。
在同一時期,校園裡出現一千人以上作弊者,有 11 所大學。
因為作弊而遭到學校退學的,全英國只有 362 位學生,不到作弊學生的百分之一。(譯按:英國大學過去會把作弊的學生一律開除,但今日大學為了維持排名地位以及收入,往往對作弊的學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導致只有百分之一的舞弊生被開除,《泰晤士報》社論評此情況為「可恥」。)
「請槍手」(請別人代為考試)的作弊手法,至少有五件。
幾乎有二十位博士生因為抄襲而遭到警告。
作弊者中,絕大多數的學生來自歐盟以外。在七十所統計外國學生作弊紀錄的大學裡面,非歐盟學生作弊的案件高達 35%,雖然他們只佔 12% 的學生比例。
雪菲爾德大學抓到 59 位作弊的學生,75% 是海外學生,雖然雪大的外國學生只佔全體學生的 18%。
羅浮堡大學(Loughborough University)、艾塞克斯大學(University of Essex)、皇家哈洛威學院(Royal Holloway)、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抓到的作弊學生中,高比例皆屬於海外學生。
然而,這些統計資料很可能低估實際作弊的情況,因為想作弊的有錢學生可以在網路上請人代寫論文,而專門仲介論文買賣的網站有上百個。
一位想要調查網路論文買賣實況的法律學者,梅森(Adrian Mason),向英國最大的論文網站申請加入。他說,在他加入後的幾個小時之內,就收到數十個學生的申請信,要他寫論文。他說:「我把我的學歷證書上傳,寫好兩百字的介紹文後,我就成為他們的作者之一。接著我就不斷接到學生的要求函,要我代寫大學與碩士層級的學術論文。」
大學當局現在可以使用甄別學生是否抄襲學術著作的軟體——如 Turnitin——比對學生作品跟已上網的學術資料庫,使得想要利用「剪貼」手法作弊的學生很容易被抓到。
然而,這樣的軟體對請槍手代寫的論文,卻是無用武之地。在網路上請學者代寫論文,四千字的費用高達五百英鎊,但作者實際上只能得到五十英鎊。
白金漢大學(University of Buckingham)的奧德曼教授(Geoffrey Alderman)表示:「我稱為第一類舞弊的剪貼手法,確實是越來越少了,因為要甄別很容易。但是我的印象是,學生在網路上找槍手代寫論文的第二類舞弊,卻變多了。」
奧德曼教授表示,他所接觸到的白金漢大學學生,沒有人作弊,但是學校職員曾經在校園停車場裡遇見一個發傳單、仲介代寫論文的人。他表示:「我們請校警把他請走,他就轉移陣地,跑到街上去發傳單。」
對於外國學生作弊比例高的情況,他表示:「某些文化認為抄襲老師的書是一種美德。……我們應該教育學生什麼可以,什麼不行。」
2013 年至 2014 年在英國註冊的兩百三十萬大專院校學生中,來自英國與歐盟之外的海外學生有 310,190 人。
http://www.thetimes.co.uk/tto/education/article4654719.ece
queen mary 碩士 在 黎明柔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精緻書盒,收藏雙層感動:
一書《留味行:她的流亡是我的流浪》+ 一冊特別編集《留味行:奶奶的十一道菜》
=橫跨70年的台、滬、越、黔、川流浪紀行+ 11則真情溫暖食譜故事
紀錄片導演瞿筱葳坐在雲門流浪者計畫的面試會議室裡,她想要去走一趟奶奶生前逃難的路線,
林懷民老師對她說:「如果妳去,妳就放空,什麼都不要想。」
但她心想真荒謬,「一個充滿思念的人,如何什麼都不想?」
但她明白這個叮囑雖然矛盾卻是溫柔的。
有一天早晨瞿筱葳醒來,有一個清楚的念頭進入腦袋:「該去走一趟奶奶逃難時走過的路」。念頭很清晰,就是以一句話的形式出現在早晨的夢霧中。
前人已上路,我也該上路,
無論那路途是什麼,就去走老人走過的路吧!
想要離開這裡,去遠方,沒那麼多理由。你得去走一趟。去找答案,去問你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或者,其實是去找到正確的提問,叩問自己心中真正的思念。但只有一張地圖和一本口述歷史,就要上路了嗎?
死亡帶走記憶,這還不止,連吃了三十餘年的熟悉味道也一起帶走了……
一九三九年,瞿筱葳的奶奶徐留雲只是個21歲的上海姑娘,未婚夫已撤退到重慶,此時上海已經危在旦夕,因此她與另一個女孩飄洋過海、渡船搭車,從越南經雲南到四川找未婚夫……七十幾年後,瞿筱葳想要將祖母當年逃難的路線,重新走一遍,重新嚐一遍祖母的家鄉菜,那或許是每年自己生日時,奶奶必定要做的雪菜肉絲煨麵,也或許是家常的醃黃瓜。
出發前,瞿筱葳是紀錄片導演,出發時,她知道即將要進入另一場大規模的剪接後製期:這是關於奶奶的故事、家族的來歷、以及對逝者的追尋。這場剪接的素材不是影帶、檔案,卻是記憶、歷史與味道。於是她告訴自己,上路去吧,去找到更多故事放進腦中的剪接軟體,期待自己有一天有能力表達出這份情感。
作者簡介
瞿筱葳
出生台北,倫敦大學 Queen Mary College 知識文化史碩士。曾任職環保團體、媒體,現為影像工作者,參與多部國際頻道紀錄片製作,包括Discovery頻道《台灣人物誌:林懷民》《台灣人物誌II:黃海岱》等。
二○○九年以「重返祖母逃難之路」主題獲得雲門流浪者計畫補助,進行為期九十天的旅行。
Blog:ipaway.org
queen mary 碩士 在 [問題]QUEEN MARY的MARKETING - 留學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大家好不知道版上有沒有QUEEN MARY的MARKETING的學長姊,有問題想請問, ... 哈囉原po 我是輔大的最近也在申請歐洲的行銷碩士想請問你輔大的bachelor ... ... <看更多>
queen mary 碩士 在 善化樺新補習班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英文師資簡介 Annie老師英國倫敦大學皇后瑪麗學院碩士(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 教學特色 輕鬆活潑的上課氣氛,引導同學熟悉英語學習及應用方式。 ... <看更多>
queen mary 碩士 在 Re: [問題] 關於Queen Mary - 看板AdvEduU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theRice (米)》之銘言:
: 關於Queen Mary這所學校
: 我一直有個疑問
: QM屬於倫大系統
: 師資不錯
: 地處倫敦
: 擁有難得的大校園以及完善硬體設備
: 歷史也稱得上悠久
: 但排名似乎都無法提升至一流學府之列
: 在台灣的受歡迎程度也只能說普通
: 想請問這是什麼原因呢?
: 謝謝大家
我覺得QM總體排名實在不太準
可能有人會認為 那都是權威機構做出來的評比 有一定的公信力
但我念過後 覺得QM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和評分 因為比想像中好很多
且排名要看他的評分項目到底是在評甚麼
有的是overall有的是分科 有的很重學術成就 有的重視師生比國際學生比
或是畢業生起薪 或是企業主的印象評價
QM這學校比較特殊
最早是工學院起家
後來又跟兩所頂尖醫學院合併 成為真正的綜合性大學後 能見度才變高
但這也是這十幾年間的事情
如果你有注意分科排名
QM最強的大抵就是戲劇表演 英國文學 法學 醫學 牙醫
特別是前兩者 是強到爆 師資深度和學生程度都極強
經濟學(含廣義的財務學) 電機 資訊 材料 生物科技 藥學 護理 歷史 國關
其他文學類 等次之
台灣人最愛唸的商學院印象沒錯是2001年才設立的 因為太年輕
排名仍苦苦追趕中 是可以理解的 但商學院在師資的延聘上真的很費苦心
像是行銷系 QM是倫大系統中最早設立的 算是有先見之明 經營已很有歷史
課程設計上也不太有管理基礎課程充數
現在連帝國學院都在設行銷programme 就知道為了迎合亞洲人愛念 不設也不行
其實QM在學科的完整度 我認為是倫大系統中少見 大概只有UCL KCL才能有此規模
學校對於硬體的改善是真的不手軟
印象中我離開那年 新的歷史人文大樓已動工 玻璃圍幕外觀很酷
圖書館也整個大翻新 從後來的照片得知變得非常時尚
醫學院校區的建築也很時尚
體育館設備也是在我去之前已有大幅度翻新
我個人覺得這方面真的相當好
再來回應你對於QM在台灣的知名度 為甚麼會看似沒有很高
如果你念工程或是生物醫學類 台灣人的觀點通常只會申請美國或德國體系的學校
台灣人不認為英國在這方面很強
醫學比較例外 劍橋牛津UCL Imperial醫學是很強 但台灣人多半也不知
自然很少申請去英國念
更不用說去申請QM (但其實QM的醫學院非常強)
念商科 通常直覺就是想到念MBA 也是以美國馬首是瞻
再者QM沒有提供MBA學位 只有MSc 所以申請導向跟台灣人習慣愛念的學位也不一樣
(其實QM以前有提供過MBA學位 但是是工程管理類的)
(目前倫大系統除了已脫離的帝國學院有提供MBA學位 只剩下Royal Holloway有提供)
(LBS倫敦商學院也是倫大系統中有提供MBA學位的 但因為申請難度已是普通人無法觸及
所以暫不論)
其他領域申請出國的人數通常少於上述的科系 就暫不多談
QM已在今年即將加入羅素集團(研究型菁英大學)
足可證明他的研究實力過去是被低估的
我認為很多事情總需要時間才能證明
除了極少數的古老大學得以享有既有聲望優勢
但也要正視一些比較年輕的大學他們默默地在積累實力
QM確實在台灣人評價普普
但在我那屆其他國籍的同學中 普遍不這麼認為
所以真有需要如此地介意嗎?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 很多事情都會改變的
KCL 和 Manchester在五年前 各方面 學術評價和聲望印象都是達於頂點狀態
這幾年持續一路下滑 很多不賺錢的programme都關門
這好像不是研究型大學該有的態度
只剩下台灣人對他們的"印象"很好 說半天就是靠吃老本而已
當然他們的下滑並不是說突然地變成C段班
但是我想這是"躺著賺"心態的部分彰顯 想要憑藉著過去聲望
努力程度自然不若一心想要往上爬的後起之秀了
無意批評其他學校
但我個人認為QM被嚴重低估就是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