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大說故事:大衛杜邦、佛伊雷、Jacky Truchot】
大衛杜邦還記得當天他正在吃早餐,他老爸提出了這個問題。
那是1991年,年輕的大衛杜邦在法國軍隊的一個地區憲兵隊服役,他的家鄉位於勃艮第的Hautes Côtes de Nuits---一個偏遠的葡萄酒產區。
他老爸皮耶杜邦在Hautes Côtes de Nuits種植了約50英畝的葡萄園,並將收成的葡萄賣給當地的合作社。但那天早上,他父親計劃在附近的Nuits-St.-Georges購買一英畝價格昂貴的葡萄園。
「你想釀酒嗎?」他父親問道。
「是的。」大衛杜邦回答說,雖然(就跟他的父親一樣)他從未釀過酒。
於是大衛杜邦參加了一個速成葡萄酒釀造課程,然後開始釀酒,他請假離開他軍營去採收葡萄,並使用住家地窖去釀酒。
「我必須從零開始學習所有東西,」大衛杜邦說:「我的目標僅僅是釀製可以喝得進口的葡萄酒。」
經過了27年,現年47歲的大衛杜邦已遠遠超過了這個目標,並寫下了他自己的勃根地成功故事。
他起步時跟陌生人兜售他的葡萄酒,後來參加葡萄酒展擺攤推廣他的葡萄酒,目前已成為一位出口到20個國家的知名酒商了。自2000年以來,大衛杜邦的評價有口皆碑,他的24種葡萄酒在Wine Spectator盲品中獲得了90分或更高的分數。
大衛杜邦的成功來自於優異的導師和他個人的天份,他在種植與釀酒都展現非凡的能力。當年他決定學習釀酒之時,他老爸將他介紹給汽車大亨François Feuillet (馮雙·佛伊雷) - 一位勃根地的愛好者,他剛買下佔地1.2英畝的Aux Thorey,一個位於Nuits-St.-Georges 的一級葡萄園。
佛伊雷跟大衛杜邦,一個有錢一個有才,二人一拍即合,很快成為忘年之交。他們的合作很簡單:佛伊雷負責買下最好的葡萄園,大衛杜邦負責種葡萄釀酒,然後釀好的酒一人一半,裝瓶後各自貼各自的酒標。
大衛杜邦找到了自己的使力點,開始釀出絕妙好酒,而佛伊雷也有如伯樂找到了千里馬,他也開始砸錢大肆購買勃根地最好的葡萄園,例如Vosne-Romanée的地塊、與Echézeaux特級園,將它們交給大衛杜邦去發揮。
2006年,當傳奇釀酒師Jacky Truchot退休時,佛伊雷買下他的17英畝葡萄園交給大衛杜邦,包括Jacky Truchot擁有的Chambolle-Musigny、Charmes-Chambertin、以及歷史悠久的Clos de la Roche特級園。
這是釀酒師的夢想 - 有機會完全掌握他自己買不起的葡萄園。
時至今日,這對搭檔的商業條款保持不變。大衛杜邦在佛伊雷的葡萄園裡大展身手,以他自己的品牌一半的葡萄酒,而佛伊雷則以他的品牌銷售另一半相同的葡萄酒。
大衛杜邦最早的導師是Robert Jayer,也就是Jayer-Gilles酒莊的老莊主。Robert Jayer也來自Hautes-Côtes,因此對大衛杜邦傾囊相授,大衛杜邦也得以突飛猛進。
十年後,大衛杜邦開始在葡萄園和酒窖進行改造,開始轉向有機農業並以更溫和的方式釀酒。他減少了新橡木桶的使用比例,並在發酵前逐漸漸少了葡萄的冷浸泡過程,大衛杜邦認為:「該過程萃取出過多的深色水果味,而過多的果味並不是黑皮諾的優點。」
2008年,大衛杜邦說:「我的風格完全改變了」,他轉變為使用整串葡萄不去梗發酵。「這使得更優雅、更可親、更輕盈的葡萄酒變得更加生動鮮活,」大衛杜邦熱情洋溢的說:「你會得到更多的鮮花與香料的香氣。」
他的轉變來自於品嚐了使用這種古典釀法的老酒,例如Domaine Dujac和DRC。「我品嚐了那些老酒,」大衛杜邦說:「這就是我想釀製的那種黑皮諾。」
今天,大衛杜邦種植了50英畝的葡萄園,並從其他25英畝的葡萄園購買葡萄,每年生產約12,500箱葡萄酒。
大衛杜邦邁向成功之路的記錄還不只這些。他已被大酒商Louis Max聘為諮詢釀酒師,其廣泛的產品組合不僅包括紅酒,還包括來自Chablis、Mâcon、以及Pouilly-Fuissé等產區的白酒。
下一步是什麼?
「我不知道,」大衛杜邦咧嘴笑著說:「我不喜歡一直做同樣的事情。」
.
.
原文請參考 Wine Spectator雜誌
David Duband專訪
By Robert Camuto
May 22, 2017
spectator 例文 在 英倫酒哥說說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這幾天看過最有趣的一篇貼文,大概就是當Jancis Robinson MW與James Suckling在網路上的隔空交火了..XDD
在「VINOType – 影響世界酒評家味蕾最純潔的原罪」
(https://bit.ly/2IiFp4s)一文中,我曾經簡短的分析過幾個酒評家們,由於不同VINOType所導致的偏好差異。雖然現在回顧時覺得尚欠完整,但這兩天卻有個活生生的例子再次佐證當時的論點!
3月29日,Wine Spectator的前主編James Suckling在自己的Twitter上發了個文:
"Just tasted 2003 Pavie. Fresh and linear. No Port here... @JancisRobinson"
而哥的偶像大神Jancis Robinson MW被TAG的當天也不示弱的回覆說:
"I'm afraid 'fresh' and 'linear' were definitely not in my tasting note"
這個看似玩笑的對話,其實蘊含了十數年的愛恨情仇,想了解前因後果,還得回到15年前,波爾多新酒預購時的一段小插曲:
由於2003年是波爾多極為炎熱的年份,缺乏寒冷夜晚的情況下,許多酒款都呈現過熟且欠酸的狀態,以Merlot葡萄為主的右岸St Emilion更是首當其衝。
Jancis Robinson在評鑑右岸一級酒莊Chateau Pavie時認為其果香過熟,甚至有種在喝波特酒(Port)的錯覺,並且給了12/20的超低分。
這不僅在當時引起了一陣軒然大波,甚至引發了一長串的討論(https://bit.ly/2uzywKe),而時任Wine Spectator擔任編輯的James Suckling也在戰局中給了95-100/100的高分。
造成如此巨大差異的原因很多,與品飲環境及酒款狀態多少也脫不了關係,但我認為造成差異的最大影響還是兩人的評家標準,以及味覺偏好。
屬於Sensitive Type的Jancis Robinson,對酒款的"平衡"以及"產區風格"十分重視,一款過熟甚至失去產區個性的葡萄酒,自然不受其青睞。
反之,有在關注酒評的朋友應該不難發現,Tolerant Type的James Suckling對於"濃、醇、香",有著刻苦銘心的愛。因此果香飽滿成熟的Chateau Pavie 2003自然成為他心中所愛。
15年後的今日,兩個在葡萄酒界各霸一方的意見領袖,再次針對同一款酒隔空喊話,但似乎少了些當年針鋒相對,而多了點帶著微微酸度的相互調侃吧。
延伸閱讀-VINOType找尋屬於你的葡萄酒風味(https://bit.ly/2uzOnbF)
#我是SensitiveType
#你是甚麼Type
#酒哥說說酒
spectator 例文 在 跟T大一起尋找物超所值的葡萄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葡萄酒新聞】勃根地白酒的世紀空前年份
(歡迎自行直接分享本文連結,別再問我了)
2014年份的勃根地不能算是風調雨順,但最後的結果卻比預期好很多。尤其是白酒,堪稱是有史以來最好的年份。
台灣葡萄酒大師林裕森寫的這份2014勃根地年份報告,非常值得一讀:
http://yusenlin.pixnet.net/blog/post/34487469
裕森給2014勃根地白酒的年份分數,是五顆星,也就是最高的滿分。
.
根據英國Decanter與BBR的年份分數表,2014勃根地金丘白酒的年份分數,也都是滿分 (都滿分了,你還想怎樣更好?);
.
此外,根據Robert Parker's Wine Advocate的年份分數表,2014勃根地白酒的年份分數,是97分!這不但是勃根地白酒有史以來最高的年份分數,而且遙遙領先第二名(93分)!
.
至於Wine Spectator,給了96分,也是WS給勃根地白酒有史以來的最高分年份。
.
結論-->
看到2014的勃根地白酒,只要價格合理(例如接近或低於美國均價),那你閉著眼睛買就對了。
2014已然是勃根地白酒有史以來最高分的年份,未必絕後,但一定就是空前,錯過這個村、就不知何時還有下一個店,而且最重要的是:它的價錢並沒有比其他年份貴多少。
.
-------------------
各家年份分數表:
.
Wine Spectator:
http://www.winespectator.com/vintagecharts/grid
.
Robert Parker's Wine Advocate:
https://www.robertparker.com/resources/vintage-chart
.
BBR (英國人的觀點):
http://www.bbr.com/vintages
.
Langton's (澳洲酒專用)
https://www.langtons.com.au/media/pdf/VintageChart.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