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有時間寫寫閱讀筆記 ⋯
已經一早在 Netflix 看過電影 The Breadwinner,小說和電影所呈現的觀感頗不同,雖然故事脈絡大致一樣,但故事細節和側重點則有很多相異之處,其中電影側重拯救爸爸出獄這條主線,小說更善於述寫內心感受,尤其媽媽的難過、主角 Parvana 和 Shauzia 的友誼。
第一集的 The Breadwinner,關於塔利班統治下的阿富汗已經夠慘的話,例如知識份子無原因的被抓被鎖;女性失去學習、工作機會之餘,還被禁止沒有男性陪伴下外出,外出也要穿 Burqa 把全身全面密封包好;生活艱苦、鄰居告密、宵禁、監控、戰爭等等的情況讓你很難過;然而下集的 Parvana’s Journey 更加慘不忍睹,幾位孩子因為戰爭因為極權統治而與家人分離、流離失所,他們的處境可憐得不得了:失去父母照顧的嬰兒沒有食物、營養不良、穿著骯髒的衣物和尿布奄奄一息;男孩因為誤踏地雷失去一條腿;女孩在垃圾堆中過活兼還要照顧失去人生希望、失去生活動力、終日躺在地蓆上的祖母;孩子衛生情況惡劣,身體發臭、傷口有蟲;有的父母已經離世,有的父母不知所終,故事的幾個孩子一同踏上走難的旅途,希望找到父母的下落,或者只是一個可以安全睡覺的地方。Parvana’s Journey 延續了主角 Parvana’s 的故事,但所呈現的阿富汗更悲哀。
故事提及到主角的朋友都紛紛走難到巴基斯坦或其他不同的國家,她的好朋友 Shauzia,第一集和她一起裝扮成男孩去找幹活養家,後來跟著游牧民族離開阿富汗,希望有天可以到法國看看紫色的薰衣草田,第二集的 Parvana 不斷寫信給 Shauzia,告訴她自己艱苦的尋母旅程,沿途所見所聞的悲傷故事,同時流露羨慕朋友移居外地之情,又不忘不時提醒大家 20 年後到巴黎鐵搭的約定,這部分讓我感到特別心酸。其實主角的父母都為此而爭吵過,然而主角曾在英國留學而遭塔利班迫害的爸爸卻選擇留下,他說:We are Afghans. This is our home. If all the educated people leave, who will rebuild the country? 只是未及重建國家,甚至未及見到失散的妻兒一面,在監獄受了很多身心折磨後,他在路途上病重身亡。
2021 年的今天,塔利班再次控制阿富汗,如果 Parvana 的爸爸仍然在世的話,重建國家這工作依舊遙遙無期。
(閱讀期間,一直想起 Khaled Hosseini 的The Kite Runner、The Thousand Splendid Suns,幾年前讀過,太悲慘,哭到豬頭般。孩子未能看懂這兩本大作,或者先看電影版也好。我沒有看過改編電影,因為聽聞小說較電影好看太多了。)
舊文重溫:https://www.facebook.com/100063841894652/posts/228061232665272/?d=n
the kite runner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說到阿富汗 🇦🇫,你的想像是什麼呢?
來讀《追風箏的孩子》作者
美籍阿富汗裔 Hosseini 的訪談
讓我們看見,這個國家的不同樣貌
以下為 Sonny 老師 Sonny老師的翻譯&教學札記
第一視角文字
-
你讀過這句英文嗎?
“For you, a thousand times over.”
「為了你,赴湯蹈火也甘願。」
出自《追風箏的孩子》(The Kite Runner)
這本全球熱銷千萬冊的小說
書寫阿富汗的戰亂、殘酷與黑暗
定錨了許多人對這個國家的想像
然而這本書的作者 Khaled Hosseini
上週接受《紐約時報》專訪時
表示這本書的暢銷是種 mixed blessing(憂喜參半)
擔心小說內容會讓人們一聽到阿富汗
就只有負面的聯想
“There’s so much more to Afghanistan. It’s a beautiful country with a beautiful, humble, kind, welcoming, hospitable and charming people.”
(阿富汗並不僅止於此,她是個美麗的國家,有著謙遜、和善、熱情、好客又充滿魅力的人民。)
雖然已經移居美國多年
他仍時時掛記著自己的母國
也建議讀者多參考其他資料紀述
希望有更多人看見阿富汗的不同面貌
讀完這篇訪談讓我反思
我們往往透過大眾媒體或街談巷議
就對一個國家產生片面的想像
就像自己從小耳濡目染的
都是關於美國的正面形象
——富強、平等、自由等等
成年後初次旅居當地
才體會到各式各樣的黑暗面
——種族歧視、貧富差距、治安問題等等
(剛到美國的前幾天
理所當然地沿用台灣習慣
深夜去搭公車回家
結果差點下不了車)
被自己先前的想像重重地揍了一拳
花了一些時間才漸漸適應
Hosseini 也提醒我們
不要單靠一本小說
或幾篇報導、幾句話
就對一個國家、地區、政策
甚至是運動項目下定論
更不要執著於刻板印象 (stereotype)
多方閱讀、研究、思考
多傾聽不同的論點和意見
才有助於我們
更客觀、公平、全面地理解這個世界
-
歡迎分享
在你心中對阿富汗的不同印象!
透過社群,我們都能讓這個世界
可以更全面地被理解
想聽更多 Sonny 老師
對語言和文化的洞見嗎?
歡迎加入老師超過千人的寫作課程
學到的絕對不只是英文!
✏️: https://hahow.in/cr/sonny-eng-writing1
the kite runner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天佑阿富汗
伊哈出生之後
我們家的電視很少打開
平時H先生都是用手機看國際英語新聞、國內新聞
我則是滑臉書、看line新聞得知最近發生了什麼
昨晚睡前滑臉書時
看到巴基斯坦朋友po文
我才知道阿富汗已經被塔利班佔領的消息
讓我覺得很驚恐
瘋狂查阿富汗相關資料
越看覺得越難受
這個千瘡百孔的國家
才過了20年相較穩定的生活
如今又變樣
查了塔利班統治下的阿富汗
女童被擄婚、女性成為性奴隸、不能上學不能出門不能工作
阿富汗民眾有著深深的恐懼
在外館人員撤離的同時
有能力離開的阿富汗民眾
也擠去銀行領錢辦護照瘋搶出國
去機場的路上大塞車
民眾棄車用跑得去機場
而美國運輸機飛離的畫面更是經典
有人拿來跟越戰撤離的畫面對比。
.
阿富汗之於我
最一開始的關聯
是閱讀以阿富汗為背景的「追風箏的孩子」
這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書
看了3~4遍有吧
也看了電影
甚至一個人去新疆喀什旅行時
也在追尋電影拍攝地的影子
可見我有多喜歡這一本書
🇨🇳 喀什 | 走進《 追風箏的孩子》場景,兜轉在粉紅色的老城 Walk into the scene of “The Kite Runner” , hanging around the pink old town, China
https://ivyleetravel.com/kashgar-old-town
.
第二個跟阿富汗有關的事情
是多年前經由朋友牽線
接受雜誌採訪、拍照
當時的主題是國際志工
在場有一位女生曾到阿富汗當志工
後來嫁給阿富汗人
阿富汗先生跟著到台灣生活、求學
接著他們到美國求學
就斷了聯絡
也不知道他們現在怎麼樣了
希望都好。
.
第三個跟阿富汗有關的事情
我在吐瓦魯當志工時
認識的英國籍男生好友R
他在聯合國工作
曾經在曼谷、約旦、阿富汗、肯亞、索瑪利亞工作
多次派駐到阿富汗
當時我跟他說想要一張阿富汗的明信片
他說:「我在阿富汗每天都在營地,哪裡都不能去,可能無法去郵局寄明信片給妳。」
.
前一陣子在微信中看到2篇阿富汗的遊記
看得我是心驚肉跳
我的個性是「沒去過的國家都會想去看看」
但是阿富汗
我是連想都不敢想
只能在地球這端螢幕這頭網路旅遊
現在
我只希望阿富汗的人民們
平安。
the kite runner 在 The Kite Runner - The Play - Hom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The Kite Runner - The Play. 1101 likes. Based on Khaled Hosseini's international bestselling novel and film, this powerful and dramatic story leaves a...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