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注意力在大腦的表現
有人喜歡讀書開著電視,有人卻喜歡在安靜的地方讀書,這跟大腦注意力運作有關。
注意力是一把探照燈,照到的地方,訊息才能進入大腦處理。如果訊息進入的太少,大腦就會進入昏沉idle 狀態,但如果訊息進入太多,就會出現溢位( overflow),運算錯誤,系統當機。
在大腦前額葉,#正腎上腺素 以及 #多巴胺 受器與注意力調控有密切關係。
正腎上腺素藉由刺激神經節後受器,強化信號來源,而多巴胺則透過抑制不相干的信號傳導,使原有的信號,不會因雜訊干擾而無法分辨。藉由強化原本的信號,降低不相干的信號,兩個機轉,讓信噪比提高,把注意力維持在正確的地方。
舉個例子,一個 #ADHD 小朋友在教室中上課,認真抄黑板的作業。突然間,隔壁一個小朋友東西掉了,未經治療的ADHD小朋友,他的注意力立刻被這個突來的動作吸引,然後開始一系列分心的事情(他怎麼了,發生什麼事情了,我舉手來報告老師,讓他被老師罵,被大家笑,很有趣...),結果造成作業沒辦法做完,換他被罵。一旦接受MPH或ATX治療,這個與上課不相干的動作雖吸引了注意,但是在多巴胺作用在D1受器下,會讓這個不相干的雜訊抑制下來,另一方面,正腎上腺素作用在α2A受器下,維持了原本的專注力,幫助小朋友把作業完成。這就是多巴胺跟正腎上腺對改善注意力的作用機轉。
腦中正腎上腺素跟多巴胺作用的差異,決定了不同藥物的藥效反應。
對家長、老師來說,了解大腦注意力維持的兩個機轉,也可運用在環境上。如果小朋友是難以維持原本的信號,容易昏沉型,正腎上腺素不佳者,需要的並不是更安靜的環境,而是多一些外在刺激,適度的噪音(例如在桌面貼可提神的照片,老師的玉照、播放低音量的音樂、或風扇噪音等)讓多一點信號進入大腦。但如果是很容易分心,多巴胺不佳者,則需減少外在刺激(如:清空桌面、收起手機、關掉音樂),避免信號被雜訊干擾,導致效率下降。
每個ADHD 小朋友都有他最佳的多巴胺/腎上腺素的平衡點。即時調整環境及藥物的狀況,找出大腦維持最佳的信噪比的方法,注意力就會回來了。
參考資料: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1489408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4萬的網紅メンタリスト DaiGo,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この動画内で紹介したおすすめ動画・ニコニコ動画は 知識のNetflix【Dラボ】で見放題! 今なら20日間無料→https://daigovideolab.jp/ 🐈 つづきは 切れそうな集中力を維持する11の心理テク 【カルガリー大学研究から】→【今なら20日間無料】https://daigo...
adhd pubmed 在 蘇琮祺 諮商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透過製造誤解甚至妖魔化醫療介入,只會讓原本需要接受生理治療的孩子受到延誤。
也許,出現注意力缺失、過動或衝動情形的孩子們,未必都需要接受藥物治療,但評估是否需要藥物介入的,絕對不會是未受過相關訓練的偏執狂熱者。
醫師才是鑑別診斷孩子是否需要使用藥物介入的專業人員。
醫療發展也許有其侷限,疾病定義或許不甚周全,但不該以攻擊甚至丟泥巴作為對此現況的回應手段。
心理社會介入應該採取合作的態度,讓各個面向的介入都能發揮最大效益。
" 任何一個精神科專科醫師,都會強調藥物治療和心理社會介入的同步實施有多麼重要。但為了強調社會應該投入社會資源,就說某某疾病是“陰謀”,藥物治療都是“不必要”的,這是哪門子的邏輯和科學? "
" 從什麼時候開始,醫療生物端的被重視,就等同於忽略心理、社會的介入呢?
本來是三個和尚一起挑水喝,為什麼這個名為「醫療」的和尚能夠出很大的力、能夠做出很驚人的改變的時候,就會變成“這一切都是「醫療」的錯!害得「心理」和「社會」這兩個和尚一直在偷懶!”,做出這樣的結論呢? "
近期兒童精神醫學會特地因應立法委員對「注意力不全過動症」(ADHD)的質詢而發表了一篇聲明,但何以如此大費週章?其實有很大的部份,是因為某些持反精神醫學立場的團體,從不斷的抹黑精神醫學,到侵門踏戶甚至想要誤導立法委員,可能造成國家級的重大傷害,才導致精神醫學界不得不有所反應。
這類對精神醫學的抹黑,在台灣前前後後至少有二十年的歷史了。加上近幾年,由於心痛台灣對特殊兒童教育需求的資源不足及漠視,原本應該站在同一陣線,為爭取心理健康資源而共同奮鬥的有識之士,竟然在這些特定狂熱者的操弄下,莫名其妙的成了反醫學、反科學的幫凶。
拿個學校教育當比喻,今天我可以怪罪學校不認真教歷史,但可以因為學校比較重視數學,就認定數學老師是歷史老師的敵人?
任何一個精神科專科醫師,都會強調藥物治療和心理、社會介入的同步實施有多麼重要。但為了強調社會應該投入社會資源,就說某某疾病是“陰謀”,藥物治療都是“不必要”的,這是哪門子的邏輯和科學?
在這種攻擊社會制度,就要連帶找個稻草人一起來打的氛圍之下,精神醫學已經被抹黑到連其它科別的專業人士,都到了要投鼠忌器、諱莫如深的程度了。
兒青精神醫學的專家陳錦宏醫師就舉了個很鮮明的例子,一篇由兒科醫師兼媒體紅人黃瑽寧醫師所寫的文章《法國小孩沒有過動兒?》http://verywed.com/vwblog/veryWedHappyHome/article/218545 就是箇中代表。
這篇文章,依我的觀點,並沒有讓黃瑽寧醫師的專家地位有所減損,但卻因為他寫作的方式,勢必造成很大的誤導;也許黃醫師並沒有刻意想討好當前社會某些「政治正確」的狂熱者,但他很明顯的放大了錯誤的資訊,卻將符合科學的資料用輕描淡寫的方式帶過,再用各打五十大板的方式,企圖兩方都不得罪,但我認為這實在不是享有媒體光環的專業人士所應該有的態度。
黃醫師這篇文章的一開始,就提到了一篇2012年在《今日心理學》(Psychology Today)網站,所刊登的一篇標題為「為什麼法國小孩沒有過動兒?」(Why French Kids Don't Have ADHD)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why-french-kids-dont-have… 的文章。
接著黃醫師開始了超過1200字的論述,包括說明美國和法國有多麼的不同,法國如何的重視心理層面、不去用過動症的量表、而法國又如何的用另一套診斷系統(文中也暗示美國的DSM系統是藥廠所操控),所以才能讓法國“沒有”過動兒。
這…看到這裡,我幾乎都快被說服,也開始相信決大多數看過這篇文章的一般民眾會相信的事了:“黃醫師是專家,他都說法國比較重視心理所以就不會有過動兒”、“黃醫師是名人,他都揭穿美國的診斷是藥廠在操控了…”
是啊,但如果讀者耐心的看下去,就會發現在這篇文章過了一半之後,才會發現黃醫師繼續寫著:「…好啦,現在正反方都有了,究竟我自己是怎麼看待ADHD這個議題呢?…」,哇咧…香蕉你個芭樂!到這裡,才是「“我自己”怎麼看待」喔!那前面寫那一大缸在寫什麼?!
這個答案,只要點進「法國沒有過動兒」的2012年英文原文,其實就會發現黃醫師1200字的論述裡,有80%以上都採用那個作者 Marilyn Wedge的說法和觀點,只在這段論述的最後,用約200字的篇輻指出有專家說明根本不是那麼一回事,實際的研究法國的ADHD患者和美國的比例幾乎相同,也說明了法國因為文化上不愛用藥,結果造成了很多傷害。
這些反對「法國沒有過動兒」文章的論述,都是舉國際知名的科學研究、找兒童心理學專家的意見,其實就連《今日心理學》網站後來都登了一篇打臉文,找一位在法國待了十年,而且同時具有美國兒童精神科專科醫師資格的 Stephanie Sarkis 寫出一篇專訪文《法國兒童真的有ADHD》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french-kids-do-have-adhd-… ,文中列舉了法國研究的疾病盛行率,說明了不愛用藥的文化,讓很多法國病童因此有更高的入獄率、吸菸率和輟學率。
如果說在法國待十年的兒童精神科專科醫師的話不值得信賴,那麼原本寫那篇法國兒童沒有ADHD的作者又是何許人?一個專門提供過動症資訊的網站,就在2015年的文章《法國小孩沒ADHD?他們當然有!》http://adhdrollercoaster.org/…/do-french-kids-have-adhd-su…/ 直接起底 ,原來當初寫那篇文章的 Marilyn Wedge 拿的學位是「社會心理學」,根本沒有接觸兒童心理或精神醫學,更不可能有什麼對兒童的臨床實務,而且 Marilyn Wedge 的網站上自我吹噓說她發表過眾多學術論文,但上學術論文搜尋網站 PubMed 或 Google Scholar,卻完全找不到這位作者的任何論文!
這也是我為什麼看完黃瑽寧醫師的這篇文章會很想吐血的原因。
一位兒科專家,前半段拿超過80%的篇幅,去傳播一個跟網路神棍差不多地位的傢伙的論點,但只拿6分之1的字數輕輕帶過真正國際期刊的盛行率調查和其他專家的反駁,這樣會對讀者產生什麼樣的誤導,不是傳播專業知識的專家應該要特別小心的嗎?
如果我拿80%的文章,去收錄路邊收驚的乩童所講的話,然後拿不到20%的字數來講兒科期刊上的資料,最後結論是「也要人、也要神啦!看兒科醫師是一回事,小孩子哭帶去收驚也不能偏廢」,我才不相信兒科的專家們不想把我罵到死才怪!
至於最後黃醫師的「…我自己怎麼看待…」,雖然說的是很政治正確、兩方都不得罪,但是我還是必需強調一下,為什麼要把生物、心理、社會的面向,放在光譜的兩端呢?
從什麼時候開始,醫療生物端的被重視,就等同於忽略心理、社會的介入呢?
本來是三個和尚一起挑水喝,為什麼這個名為「醫療」的和尚能夠出很大的力、能夠做出很驚人的改變的時候,就會變成“這一切都是「醫療」的錯!害得「心理」和「社會」這兩個和尚一直在偷懶!”,做出這樣的結論呢?
我再講白一點,其實只要「心理」和「社會」能夠無限上綱,那幾乎什麼人類的缺陷都可以彌補了啊!拜託!連乙武洋匡都可以有50個婚外情的對象了,誰不知道只要這個世界在心理和社會層面上給予極高度的資源,就可以彌補掉任何殘障?
問題是,我們的世界現在就是做不到啊!
最後再借陳錦宏醫師整理的資料,這些都是國際第一流期刊的研究成果,ADHD藥物可以:
降低頭部創傷 34% ( JAMA Pediatrics,2015)
降低意外傷害 43% (Lancet Psychiatry ,2015)
降低自殺事件 18%(British Medical Journal,2014)
降低犯罪率 32-41% (N Engl J Med, 2012)
降低毒品使用 31-85% (Pediatrics, 2014)
這個世界是很殘酷沒錯,但沒有一個醫師希望世界長這樣。每一個爸媽都不想自己的寶貝被當成是異類,可是要知道…怪罪這個世界很容易、責罵這個社會很簡單,可您的寶貝終究還是要在這個世界活下去的,不是嗎?
精神科醫師只是花了很多功夫,做了很多科學研究,發現有方法可以讓父母的心肝寶貝,能夠擁有在這個世界好好活下去的能力,我們從來沒有要因此讓這個世界繼續殘酷、也沒要提供這個社會更多繼續壓搾孩子的正當性啊!
醫師的天職就是救死扶傷。我們就是不能用自己的道德價值判斷,去影響到患者的治療權益。所有的醫師都希望這個社會能夠更寬容的對待小孩,但是…,至少法國告訴我們,只有社會的寬容,終究是不夠的,這點請用科學的眼光來面對現實。
adhd pubmed 在 メンタリスト DaiGo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この動画内で紹介したおすすめ動画・ニコニコ動画は
知識のNetflix【Dラボ】で見放題!
今なら20日間無料→https://daigovideolab.jp/
🐈
つづきは
切れそうな集中力を維持する11の心理テク 【カルガリー大学研究から】→【今なら20日間無料】https://daigovideolab.jp/
カルガリー大学の研究でわかった先延ばしの本当の原因とは ~先延ばしするかどうかを見分ける性格テスト →【今なら20日間無料】https://daigovideolab.jp/
▶︎今日のオススメ
メンタリストDaiGo の 先延ばしする人は早死にする! 「あとで」を「すぐやる」に変える心理学 を Amazon でチェック! https://amzn.to/330wcc5
ピアーズ・スティール の ヒトはなぜ先延ばしをしてしまうのか を Amazon でチェック! https://amzn.to/2Ne4q5a
▶︎ WHO Adult ADHD Self-Report Screening Scale for DSM-5 (ASRS-5)
・目の前の人に話しかけられているのに相手の言葉に集中できないことがある
・会議や公園など座っていなければいけない時に座っていられないことがある
・時間が余っているのにゆっくりリラックスができない
・他人と話しているときに相手の話が終わる前に自分の話をし始めてしまうことがある
・本当にギリギリの状態になるまで物事を先延ばしにしてしまう
・部屋の片付けや書類の整理など細かい作業を他人に任せている
この動画は、以下の参考文献を元にした、DaiGoの独断と偏見を含む考察により、科学の面白さを伝えるエンターテイメントです。そのため、この動画はあくまでも一説であり、その真偽を確定するものではありません。
より正確な情報が必要な方は参考文献・関連研究をあたるか、信頼できる専門家に相談することをオススメします。
訂正や追加情報があれば、コメントなどに随時追記します。
リサーチ協力 Yu Suzuki http://www.nicovideo.jp/paleo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8384801
https://www.hcp.med.harvard.edu/ncs/ftpdir/adhd/ASRS-5_English.pdf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jocb.382
https://psychcentral.com/blog/adhd-experts-reveal-their-favorite-ways-to-manage-procrastination/ #今なら
#Dラボとオーディオブックが概要欄から無料
adhd pubmed 在 清除脂肪肝一杯蔬菜奶昔,肝和膽汁,柏格醫生Dr Berg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Data 英文: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1452...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0411...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145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