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設計讓生活更便利!更安全!】
#就是吸塵器很有名的dyson
James Dyson設計大獎從2005年首屆舉辦以來,先後投入超過 1 億英鎊支持教育或公益相關的突破性設計,至今資助高達250多項發明作品。看重台灣創新能量,James Dyson設計大獎連續七年在台徵件,初賽由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系學生李彥寬奪下冠軍,兩組優異獎得主分別為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系學生黃姿琪、台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學生郭馨媛與倪偉星。
冠軍與優異獎作品將代表台灣前進國際舞台,與來自全球28個國家或地區的設計好手,共同角逐30,000英鎊高額獎金,更有機會將設計理念落實於日常應用。
一起來看這次的冠軍與優異獎作品:
🎖冠軍-zerogap,貼心打造「來廁自如」創新輪椅產品
台灣許多公共場所設有無障礙廁所,即便如此,行動不便人士如廁時,必須以兩側扶手為支撐,緩緩移動至馬桶上方,仍存在安全上的疑慮。
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系學生李彥寬洞察這項需求缺口,設計作品「zerogap」為全新型態的輪椅產品,透過可以向外開展的扶手與前後調整的椅墊,縮短輪椅與馬桶之間的距離,無需旁人協助就能擁有舒適且安全的如廁體驗。
台灣人口老化嚴重,預計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 ,藉由優化輪椅設計,為長者、行動不便或身障人士帶來更友善的環境空間。
🎖優異獎-Walk Oxygen 行走版氧氣面罩
疫情持續於全球蔓延,口罩成為民眾外出不可或缺的配備。但長期戴佩口罩可能造成缺氧、胸悶等不適情形,對於平時有戶外運動習慣的人尤其如此。
由此延伸,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系學生黃姿琪著手設計一款融合防疫口罩與氧氣裝置的運動夾克。Walk Oxygen將氧氣製造機設置於夾克中,通過管線將氧氣輸送至口罩,即使在疫情期間必須戴著面罩運動,也能確保吸入充足的氧氣,維持運動成效與呼吸品質。
🎖優異獎-LightAid 劃時代的急救設備
你知道嗎......台灣平均每26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病!面對無預警的突發性心臟停止,市面上雖已有許多電擊急救設備,民眾卻因擔心操作不慎而對施以援助有所遲疑。
為了解決問題,減少遺憾,台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的郭馨媛與倪偉星設計出全新世代的急救設備,LightAid結合CPR(心肺復甦術)與AED(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並透過語音教學與圖示,指引救援者先將AED貼片黏貼至患者身上的正確位置進行電擊,再施以 CPR 急救。
CPR 裝置更採用帕斯卡原理的液壓系統,輸出雙倍力量,協助緊急救援人員保留體力進行更長時間的心肺復甦術,更藉由握把兩側的操作提醒燈示,確保救援者以正確姿勢進行施壓,提升救活率。
#BeautiMode #Dyson #JamesDyson #JamesDyson設計大獎 #設計
aed電擊位置 在 Edith IM Long 龍綺汶物理治療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龍姑娘話健康】中風的家庭急救與預防
我想大家聽到中風都會非常害怕,會聯想到腦部受損導致半身不遂,昏迷不醒等,但中風又是一個差異性很大的疾病,有人病愈後回復的很好,幾乎看不出來,有人卻終身留有後遺症,或者死亡。
冬季又是一個中風易發的季節,中風主要是因腦部血管阻塞(腦血栓)或破裂(腦溢血)以致腦細胞受損的一種急性病症,如果大家對中風的發生有基本的了解,那麼中風是可以預防或於中風發生後最佳時間內獲得救治。中風先兆可以綜合為FAST原則,如果見到以下情況,就代表需要立即送院了。
Face dropping面部不對稱(或嘴角下垂、流出涎沫);Arm weakness上肢無力;Speech difficulty無法言語;Time to call光速送院。如果病人是腦溢血,隨著腦壓升高,還有可能會出現無原因突發嚴重頭痛,噴射式嘔吐,清醒水平下降,甚至昏迷。陪伴者需要記得患者的清醒程度,即時向救護員報告病人的清醒程度改變。例如:完全清醒、對聲音有反應、對痛楚有反應、對任何刺激都沒有反應等。如遇患者倒地時,在現場環境安全的大前題下,需將清醒的病人側臥,以便唾液流出,給予衣物為其保暖,不要給病人飲食,靜侍救護車到來;其間每3到5分鐘需要檢查生命體徵(呼吸心跳血壓)一次,以紀錄病情變化,給醫生做參考。如果患者沒有了呼吸脈搏,需進行心肺復甦術(CPR)及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AED)等急救措施。由於腦細胞在缺氧三分鐘後就會造成神智紊亂,五分鐘開始會造成不可逆的腦細胞損傷,其後每一分鐘,大腦細胞都會大量死亡,其急迫程度是以每分鐘計算,所以也建議大家可以抽空去學習心肺復甦術,同時了解自己居住的地方及工作場所旁,最近的醫療場所位置,以防不時之需。
中風的預防小常識:
小中風是真正中風之前的前兆,小中風是指暫時性腦缺血的發作,症狀與上述提及的一樣,只是表狀輕微及很有可能在24小時之內得到緩解,所以發現以上狀況時,要特別小心。中風的原因是腦細胞缺少了血液和養分,血液從心臟打出後會經過血管,所以血管的暢通非常重要,血管如果沒有保養好,出現動脈硬化,或者動脈堵塞(例如粥狀動脈硬化的斑塊)就會容易出現腦血栓或腦溢血。在科學實證中,血壓、血脂、血糖三個數值的合理正常範圍是保護腦血管及維護腦循環的基礎,而飲食對於這三個數值影響很大,所以飲食一定要注意低鹽、低糖、低油。罐裝食物、甜品或者精製過的碳水化合物要少吃,未加工、含有大量膳食纖維的天然食品,如糙米、穀物、豆類、芋頭、地瓜等應該多吃,也要多吃深綠色蔬菜水果,這些飲食對穩定我們的血脂、血壓、血糖有正面積極的作用。而煙和酒會傷害我們的血管,加速動脈硬化,所以要盡量限制自己的酒精量在男士每天20克 (約二罐啤酒、或一杯220毫升葡萄酒),女士10克之內(約一罐啤酒、或一杯110毫升葡萄酒),如果過量,造成心血管疾病、中風等疾病的可能性就會提高,大家注意嘍!
#關注家人健康
#預防中風
aed電擊位置 在 搶救急診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桃園龜山區陳姓男子今工作中途昏厥,頭部撞傷滿臉是血,蔡姓同事見他失去呼吸心跳,立刻拿廠內的AED電擊器電擊,同步接受119線上指導CPR,在消防抵達時順利交接,將陳從鬼門關救回來,蔡也坦言首次對真人CPR「緊張到手會抖」,但見同事恢復呼吸心跳另他很感動。
桃園市消防局第一大隊龜山分隊表示,今下午接獲1間工廠報案,表示陳姓工人(52歲)工作中昏倒,疑似沒有呼吸心跳,隊員抵達時發現另名蔡姓員工已經使用AED(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俗稱傻瓜電擊器),朝陳男電擊兩次。
且蔡也經119線上指導對陳施作CPR,消防員接手後,繼續對陳實施CPR、AED監測心律,研判陳男是心肌梗塞,所幸經CPR持續兩循環,陳就恢復自主呼吸,還能回答救護人員問題,緊急送醫急救。
由於蔡男反應快速、急救動作熟悉,經詢問他向消防員說,公司每年都會做CPR加AED訓練,大家都清楚AED擺放位置,因此事發當下,很快就有人拿急救器材給他;蔡也坦言,這是首次對真人CPR,緊張到手會抖,但為了救人沒想太多,看到同事恢復生命跡象也很感動。
龜山分隊長張侃峯指出,腦部缺氧恐在4分鐘內造成不可逆損傷,就算消防員再快趕到場,也難以追的上腦細胞受損速度,第一時間若能使用AED,將可大幅提升存活率。
aed電擊位置 在 Supergeo崧旭資訊- 【隨處可見的傻瓜電擊器AED到底是什麼 ... 的推薦與評價
那是AED(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中文翻譯為「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 ... 衛生福利部醫事司亦提供全國公共場所的AED位置資訊,並公佈於政府開放資料 ... ... <看更多>
aed電擊位置 在 CPR+AED心臟電擊器操作示範 SIGMU 台灣AED World 的推薦與評價
大家進入公共場所時,不要忘記隨時觀看 AED 心臟 電擊 器放置 位置 ;只要我們「敢」救人,掌握黃金5分鐘,就有機會挽回寶貴的生命。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