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十多年法律工作經驗的潘漢濱回憶,在擔任上市醫療公司法務主管時,曾與行銷部門共同審核一筆100多萬的車體廣告預算。當時車體廣告商給了他們一張投放車輛數的清單,就再也沒有下文。潘漢濱說:「我們的廣告張貼了三個月,卻沒有後續的追蹤,是一件很詭異的事情。」身為主管的潘漢濱,對於花了經費卻無法追蹤成效與轉換率一事感到很奇怪。
這個念頭一直放在他心裡,直到2020年,潘漢濱與一群朋友聊起這個工作上遇到的難題。
https://meet.bnext.com.tw/articles/view/48071
同時也有1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030的網紅數位時代Officia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公司簡介 QT Medical為2013年成立於美國的醫療科技公司,核心業務為醫療級12導程心電圖(ECG)系統和AI即時判讀服務。本公司專注於遠距醫療和居家照護的創新,為醫護人員和心臟病患提供革命性解決方案,可隨時隨地管理心臟健康。本公司旗艦產品QT ECG™已獲得美國FDA及歐盟CE認證,成功應...
ai醫療公司 在 股癌 Gooay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個人部位裡十大持股 (佔配置約 85% 資金) YTD 表現,大致上可以看得出來關聯性算高,也就是說並不屬於"穩健"配置,風險程度偏高,稍微簡評。
TSLA 是我部位去年最強,但也是今年表現最弱,仍然讓他擔任主力部位,成長性毋庸置疑、自動駕駛雖然很多人吐槽是 L2,但幾乎是開過各品牌自駕功能者共識的冠軍、馬誼郎的預期出貨量也都有達到,買了一台特斯拉幫自己的投資貢獻營收。至於 Robotaxi 和 Teslabot,我覺得對公司估值尚無幫助,但如果再來一次年初的成長股之亂,說不定又要飛天了,有夢最美;
NFLX 四月財報前大力加碼結果硬吃 -10%,錄了一集「網飛往地上飛」安慰自己,終於在今天創新高,最強大的 churn rate 代表最強大的 LTV,也代表著制價權,我覺得串流之王當之無愧,後人要追還要時間。迪士尼雖然有 Disney+,先不論績效,產品組合有其他東西純度就輸了;
NVDA 就一直飛,中間盤整時也沒什麼動搖,不管是 metaverse, AI, server, 自駕、電玩,什麼酷題材都有他,若用「可預期的未來」來做選股的話,絕對是首選;
NET 最早和 GG 對拚的標的,其實在去年的時候市場和輿論都是比較喜歡 FSLY,兩者業務有類似之處但不重疊,後來 FSLY 和 AKAM 股價表現較差一起砍掉,事後財報驗證沒有冤枉這兩隻;
FB 不用多說就是 #相信蜥蜴,我整天都這樣洗腦大家,雖然臉書最常獲得罵名,但想想為什麼大家還是一直用臉書答案就很明顯了吧,其對於 VR/AR 的布局值得期待;
MSFT 把它當成墊底石最適合,停損停利就拿它來停泊資金,發現酷東西就從這裡殺肉,他是你最佳的朋友,也是配置裡最穩的選擇之一;
CRWD 是目前防毒公司成長性最好的代表之一,zero trust 先鋒,每次只要有駭客出來亂,就又免費廣告,在區塊鏈打入華爾街之後,整天被駭的特性,一定只會獲得更多關注;
SQ 這隻也是信仰股,單純覺得他的估值一定要超過 PYPL 才是,同時是疫情受害也是受惠股, Cash app 功能強大,數位存款、轉帳、發薪、消費、投資股市/加密貨幣都做得到,關在家裡就用這個。而解封出外之後,廣大的 SME 都是 Square 支付的好夥伴。
UI 是聽到教練介紹之後,自己安裝了他家的 wifi,然後得知老闆和麻吉兄弟是朋友,股價表現又穩健上爬,就直接買進了,沒算估值、也沒管評價,反正東西好用就買來投資。
AMZN 雖然大多數人對他的印象是電商,但實際上是雲端界的王,AWS 是這家公司估值可以屌壓另個販售霸主 WMT 的主因,家大業大什麼都做,雲端的路還很長,在持股裡面算和 MSFT 同個地位,也就是假設短期內發生股災,會比較無顧忌敢撿,也安心的好東西。
今年停損的大部位:
TDOC 是遠距醫療公司,吃下 LVGO 之後本來是很看好,但在上次財報發現成長減緩後就賣了,也吃了二十幾 % 的虧損。
連續兩年好年,過得這麼幸福真的沒問題嗎?祝大家順利囉
ai醫療公司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谷歌也扛不住了:醫療AI探索再遇重挫,科技公司們節節敗退
2021年6月20日
又一科技巨擘,在醫療AI行業面前鎩羽而歸。
一度被視作裡程碑式項目、准備借助AI在醫療領域“火力全開”的谷歌健康,被美國媒體BI曝光正陷入重重危機之中,不得不大規模裁員重組。
此時,距離谷歌當初合並DeepMind健康業務、成立健康部門,並挖來蓋辛格醫療中心CEO領軍僅僅過去了三年時間。
當初IBM的沃森醫療陷入困境被群嘲,沒想到谷歌也逃不過類似的命運。
實際上,國內諸多的明星AI獨角獸,也相繼陷入了裁員、倒閉、資金鏈斷裂……等等窘境之中。
醫療AI賽道全球范圍內的大潰敗還在繼續。
谷歌健康,“雷聲大雨點小”
2018年11月,谷歌成立谷歌健康部門(Google Health),合並了DeepMind旗下的健康部門DeepMind Health、和負責推進“Streams”醫療APP的團隊。
對於部門合並,DeepMind創始人表示,這將是一個“重要的裡程碑”。
而當時的輿論媒體,對於谷歌健康也非常看好。
據Forbes當時發表的一篇文章預測,谷歌健康將會在醫療健康的5個領域大展身手:
促進家庭健康,包括管理用戶健康狀況、監控獨居老人等;
通過運輸解決醫療保健問題,包括自動駕駛業務對醫療領域的支持;
利用大數據對抗疾病,通過算法讓人們更容易獲取健康信息;
發明下一代可穿戴設備和跟蹤器,擴大相關市場份額;
成為醫療AI的領導者,將AI引入醫療保健中。
沒錯,當時媒體普遍認為,在AI領域已經成為巨頭的谷歌,同樣能將AI完美地應用到醫療中,並實現“引領行業”的目標。
加上谷歌還從蓋辛格醫療中心挖來了David Feinberg就任主管,後者是全美最好的成人專科醫院之一。
有著UC伯克利學歷加持的David Feinberg,曾經主持了整個賓夕法尼亞衛生系統Geisinger的成立,並統一了這個系統在醫療領域的各個分散項目。
當時,行業普遍認為,David Feinberg的加入能讓谷歌在醫療健康領域如虎添翼。
但現實情況是,直至2021年,谷歌與醫療AI相關的創新業務也沒有做起來。
谷歌最新一期2021 Q1季度財報顯示,谷歌包括人工智能DeepMind、智能醫療Verily在內的創新業務,仍然處於虧損狀態。
具體到業務上來看,一項名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篩查的業務,一直是谷歌健康對醫療AI重點宣傳的核心。
谷歌此前發表在《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上的研究顯示,AI算法在這一研究中起到的作用極大,使得這一工具的准確率達到了90%,理論上幾秒就能出結果,“足以和眼科專家的診斷結果相媲美”。
然而,這一工具在實際應用中卻出現了“水土不服”的情況。
2020年,谷歌與泰國公共衛生部門合作,在泰國的11所診所安裝了這一工具。
由於算法對檢查照片的要求極高,導致准確率不如預期;此外,當地醫院的網絡信號不好,從上傳照片到出結果往往需要相當長的時間,病人更願意找醫生診斷。
即使如此,這次在重組時,David Feinberg還是宣傳了這一核心項目:
當我們在談“全球影響力”時,我指的不是收入,而是讓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篩查這樣的產品,在印度和泰國以外的其他世界地區也能得到推廣。
對於這次變動,David Feinberg回應:
這將提高部門的影響力和執行速度……我們重點考慮的不是營收。
消息傳遞的信號,其實已經非常明確——
谷歌這個成立近3年的健康部門,根本不賺錢。
這次的谷歌健康部門重組,再次把醫療AI推上了輿論浪尖。
AI公司在醫療賽道節節敗退
畢竟,不止是谷歌,知名科技公司的醫療AI業務,面臨重組、收購的情況還有很多。
國內某家在2017年B輪獲2億投資成為AI醫療影像領域亮眼明星的公司,還沒有挺到C輪就在2019年底左右面臨資金鏈斷裂。
醫療影像輔助診斷是當時醫療AI公司扎堆投入的領域。這家公司最大的賣點肺結節診斷,則是紅海中的紅海。
一家醫院接入4、5家AI肺結節診斷產品成了司空見慣,曾有影像醫師笑稱:
中國人的肺結節都不夠用了。
以免費提供的形式進入醫院只是一張入場券,遲遲找不到盈利路線的這家公司,靠燒錢最終無以為繼。
另一家知名AI獨角獸,雖然醫療不是全部業務,但之前聲勢浩大,一度前景光明,可最近也傳出收縮業務、相關團隊整組整組地調整。
IBM的Watson Health部門,是IBM佈局醫療AI的窗口,主要利用AI幫助醫院,保險公司和制藥商管理數據、輔助診斷。
但成立6年,年收入才為10億美元,佔公司總收入2%以下,至今尚未獲得盈利。然而之前,IBM光是收購Waston就花了40多億美元。
與谷歌健康幾百人規模不同,Watson Health在2016年甚至達到過一萬人的規模。
然而,據IEEE Spectrum統計,2011-2019年期間,IBM Watson與其他機構合作的25個具有代表性的項目中,卻僅有5個合作項目推出了AI醫療產品。
不僅如此,在2018年,Watson還被曝出給患者開錯了藥物,嚴重的話可能會致人死亡。
IBM的路線不是醫學影像,而是用NLP去理解醫學文本。就連圖靈獎得主Yoshua Bengio,也不看好IBM的這種模式,他認為:
在醫學文本文件中,人工智能系統無法理解其模糊性,也無法瞭解人類醫生注意到的微妙線索。
目前醫療AI公司落地情況
事實上,據動脈網調查,在醫療AI領域中,目前真正落地並成功上市的公司,基本都處在“大數據管理”和“語音錄入”這兩個方向。
然而,這兩個方向對於技術的要求,其實都與醫療本身沒有直接關系。
關系到患者隱私的臨床數據分散在各個醫院難以互通共享,是AI醫療發展面臨的最大障礙。
除了數據歸屬權問題,行業內目前也缺少數據的標准化規范,在訓練數據上的投入是AI醫療公司一大成本構成。
吳恩達2020年在斯坦福HAI研討會的演講中也分析過,醫療領域AI研究的算法難以投入到生產,因為以部分數據訓練出的模型,難以泛化到其他情況。
吳恩達的這話,多少有點反思的意味。
畢竟想當初,他可是最看好AI變革醫療的大牛之一啊。
所以醫療AI這件事,之前或許都太樂觀了。
你怎麼看?
附圖:△谷歌健康部門主管David Feinberg
△圖源:動脈網
資料來源:https://tw.news.yahoo.com/%E8%B0%B7%E6%AD%8C%E4%B9%9F%E6%89%9B%E4%B8%8D%E4%BD%8F%E4%BA%86%EF%BC%9A%E9%86%AB%E7%99%82ai%E6%8E%A2%E7%B4%A2%E5%86%8D%E9%81%87%E9%87%8D%E6%8C%AB%EF%BC%8C%E7%A7%91%E6%8A%80%E5%85%AC%E5%8F%B8%E5%80%91%E7%AF%80%E7%AF%80%E6%95%97%E9%80%80-070128623.html?guccounter=1&guce_referrer=aHR0cDovL20uZmFjZWJvb2suY29tLw&guce_referrer_sig=AQAAAIAJo6RyvAR-fbjyTvJiXDlKx1Y86j3IV8GomZbfHnPjfFfU3XKaZVCoJIVrXyzaZeTdmrHJbL14Kgej1_WzHugjoNsei24ErgEM2b9ri3nPuGjwlR3tL5ZkSBnNnshUIFKM7nE_UZEkLZu7_f4TikrHNrDUdT4RZc3m-tBK0J_q
ai醫療公司 在 數位時代Official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公司簡介
QT Medical為2013年成立於美國的醫療科技公司,核心業務為醫療級12導程心電圖(ECG)系統和AI即時判讀服務。本公司專注於遠距醫療和居家照護的創新,為醫護人員和心臟病患提供革命性解決方案,可隨時隨地管理心臟健康。本公司旗艦產品QT ECG™已獲得美國FDA及歐盟CE認證,成功應用於醫院、診所、安養院、居家照護、商用航空、以及許多遠距心血管疾病照護等市場。我們的願景是成為新世紀ECG技術的領導者,我們的使命是透過ECG和AI技術,守護所有人心臟健康。
QT Medical is a medtech company with a focus on high quality 12-lead diagnostic electrocardiogram (ECG) for use by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and patients. Cleared by the FDA in 2018 and CE marked in 2020, QT ECG™ is the world’s most compact 12-lead ECG system. With its simplicity, ease of use, mobile technology and cloud management, QT ECG™ brings hospital-grade ECG to homes, and enables doctors to make informed decisions anywhere, anytime. Powered by computer diagnostics and advanced machine learning, QT Medical will revolutionize cardiac care in the 21st century for millions of patients.
公司網站
https://www.qtmedical.com/zh-tw
ai醫療公司 在 數位時代Official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公司簡介
智聯科技專注於人工智慧(AI)在醫療影像的運用以及物聯網(IoT)數據分析。推出的第一項產品——LuluPet AI智慧貓砂盆,其內建AI排泄物影像辨識,可以透過貓糞便影像、重量變化和排泄物行為,蒐集與分析健康數據,提供飼主即時異常警訊並且連結智慧音箱,隨時告訴您貓的最新資訊。
LuluPet focuses on AI in medical imaging and IoT data analytics. The first product - LuluPet AI Smart Cat Litter Box can monitor and analyze the cat’s health data through cat’s stool images, weight change, and excretory behaviors, notifying the owner of any abnormal activities; also LuluPet can be your smart home partner that connects with your smart speaker like Google Home/ Amazon Alexa telling how’s your cat today.
公司網站
https://www.lulupet.com.tw/
ai醫療公司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香港今日社論2021年05月25日(100蚊獅子頭)
https://youtu.be/HGvWA24P0V8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廣州市荔灣區一宗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引發一場有關「回港易」熔斷門檻的爭議,直至昨晚,港府始宣布,以爆疫小區而非全省作為熔斷單位。港府去年底提出「精準抗疫」,控疫措施避免一刀切,今次爭議卻反映當局知行未合一。內地抗疫雷厲風行,縱有零星個案,亦能迅速撲滅,具備「基本清零」能力,這是「回港易」可以實施的前提。內地早已不搞全面封城的一套,封閉小區精準控疫模式行之有效,從防疫角度,「回港易」的熔斷門檻,沒理由比旅遊氣泡或航班熔斷機制更嚴,僅因一宗個案便全省叫停。
蘋果頭條
消費券下半年開波在即,儲值支付工具吸客大戰如箭在弦。其中積極備戰的AlipayHK,股東之一李嘉誠旗下長和(001)去年持股被溝淡至4成,不再與馬雲旗下螞蟻集團平分秋色。本報進一步發現,原來長和同時將4810萬股份售予螞蟻集團,令持股不足2成,港資味進一步減褪,兩間公司亦越行越遠。有學者分析,由於李嘉誠兒子李澤楷本身持有香港電訊(6823)旗下拍住賞Tap&Go,即使淡出AlipayHK,仍無阻李氏食消費券大茶飯,兼且長和旗下屈臣氏、百佳、豐澤本身網點眾多,已經是消費券大贏家,估計往後亦有機會完全出售股份。
東方正論
臭罌出臭草,壹傳媒黎智英多行不義,七宗罪為禍香港,黎已經官司纏身被判監,壹傳媒財困陷絕路,但由其成立的「蘋果日報慈善基金」卻繼續運作吸取款項,巧立名目設立專戶募捐,善款更被質疑涉及助暴為虐,若果不杜絕這漏洞,黑暴隨時春風吹又生。「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是《稅務條例》第88條認可豁免繳稅的慈善機構,透過香港《蘋果日報》籌集讀者的捐款,表示接收市民捐款用作慈善用途,但2020年2月「蘋果基金」成立「撐學生專戶」計劃,聲稱向社會人士募捐,資助因反修例事件影響而無法繳交學費及宿費的大學生,其他學生則不能獲得資助。
星島社論
前年「八‧一一」反修例暴力示威期間,身處現場的女義務急救員突然右眼受傷淌血,示威者群起指責警方發射布袋彈導致其眼球爆裂,惟傷者一直拒絕公開受傷情況,真實傷勢成謎;不過,有報道指原來她於去年九月前往台灣,登機前雙眼未見有明顯傷痕,「爆眼」似有誇大其詞之嫌。本報獲得消息,警方早已取得其醫療報告,雖未能完全確定傷勢因何造成,但據了解其眼球及內部組織未有嚴重受損,警方正追查她曾否參與暴動,一旦有相關證據將發出通緝令,同時調查「黑暴」勢力是否串謀隱瞞其傷勢及散播謠言,藉機煽動連串「還眼」暴力示威,矢言追究到底。
經濟社評
疫苗接種中心有護士初步確診,令人關注身為前綫的醫護沒打針,如何能護己護人。當局除要盡速檢視問題,確保負責接種的醫護要符合最基本要求,更應設法鼓勵醫護盡快打針,才能在最前綫守得穩穩妥妥。有立法會議員昨天就官涌接種中心有護士初步確診,質疑前綫醫護有專業知識,明知打疫苗的好處遠大於風險,卻沒打針,要求政府正視問題,並催谷醫護打針。事實上,事件曝露了兩個問題。首先是接種中心存在隱患,就是負責接種的醫護並非人人都已打針,一旦染疫有機會將病毒傳染給接種人士。
ai醫療公司 在 生技超級獨角獸-AI智慧醫療大商機!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2022年在新冠疫情持續肆虐、俄烏戰事加劇通膨的壓力下揭開序幕,可以肯定的是,為抑制通膨所進行的升息,未必出現效果,甚至可能引發全球經濟衰退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