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甫》拚數位經濟 要發展資料技術
2017/6/11 下午 08:02:37
最近「對岸在講大數據,我們在講滷肉飯…」,簡單的1句話在國內掀起巨大討論。頗有人家已經上太空,我們還停留在拜豬公的味道。
5月26日大陸貴州舉行的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會場星光閃閃,海內外多位重量級企業家出席。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有感而發:「IT時代把人變成了機器,而DT(Data technology,資料技術)時代把機器變成了智能化的人,我們正在進入一個新型的時代。」也就是大數據的資料技術時代來了。
數據越來越多,過去2年裡,人類就製造了歷史上90%的資料。但百度創辦人李彥宏也指出:「數據有點像新時代的能源,像燃料,而推動時代進步的還是技術、是創新,而不是這些資源。就像工業革命時的蒸汽機與煤。」因此資料技術的重要性在於它是數位經濟發展最重要的能源。
演算法則是資料技術的核心。AlphaGo可以擊敗人類、蘋果Siri微軟語音辨識做得準、影像辨識做得比人類還好,原因之一就是演算法。目前最多人在談的機器學習演算法突破,就是Deep Learning(深度學習),做到人類專業級的判斷。深度學習甚至改變了我們思考的方式。
人工智慧目前的應用包括虛擬實境、擴增實境、機器人、區塊鏈、無人機、3D列印等。連金融科技(FinTech)、共享經濟的發展也都離不開人工智慧與資料技術。準此,資料技術潛在的商機十分巨大。
根據市場調查機構IDC公布的數據,包含網路、網路設備、軟體和分析服務等資料技術的整體市場規模,從2014年的172億美元以每年超過20%的速度攀升,到2020年將超過2000億美元。
最近在美國,資料分析師、資料架構師、資料科學家等資料分析職業成為最熱門工作之一。根據美國大數據及商業智慧軟體公司SiSense調查研究指出,美國大學畢業生平均年薪為4.76萬美元,而資訊分析相關人才起薪約為年薪5.5萬美元,高出約15%,且差距有持續擴大的跡象。
回頭看看台灣。根據英國開放知識基金會評比,2015年台灣資料開放指數在全球149個評比國家中名列第1,是台灣發展資料技術的重要基石。目前政府正在規畫進一步開放更多資料,例如:去識別化的電子發票消費紀綠、薪資資訊等,都能有助於產業的發展。
台灣高科技產業發達,足以支持發展資料技術產業所需的硬體設備,更是國際間相當看好的資料科技發展搖籃,只要人才到位,台灣資料技術產業立足國際的機會並不低,當前正是轉向數位經濟的過渡時期,我們應該把握機會。
(作者為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國立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alphago擴增實境 在 自強基金會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6/7清大免費講座《電腦行不行?邁向人工智慧新紀元》歡迎有興趣者報名!
從Google人工智慧圍棋程式AlphaGo擊敗南韓的棋王李世乭,到任天堂發表「寶可夢Go」與韓國自拍app「SNOW」的臉部濾鏡使用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技術席捲全球,宣告著物聯網、雲端運算、大數據、虛擬/擴增實境、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技術,都將是未來科技發展的焦點。這些新科技背後都需要「演算法」與「軟體程式」兩大核心技術,因應此波趨勢,自強基金會推出一系列的培訓課程,準備迎接大運算人才需求時代的來臨!
http://edu.tcfst.org.tw/edm/2017Big/index.html
alphago擴增實境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7十大科技趨勢
作者:黃亦筠.陳良榕 2016-12-07 天下雜誌
二○一七年,企業與個人該留意哪些科技大趨勢?
國際科技研究顧問機構顧能(Gartner)提出十大策略性科技趨勢。顧能副總裁西爾利(David Cearley)分析,十大趨勢可區分為三大類:「智慧(Intelligent)、數位(Digital)、網格(Mesh,是指由人、流程、物件、服務所組成的智慧數位生態系)。」三大類別下,十大趨勢顯示未來實體和虛擬將更無縫接軌。
第一大類:智慧
趨勢1 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
由多種科技與技術組成。一六年,超級電腦AlphaGo打敗韓國棋王後,帶起全球人工智慧(AI)狂潮和對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ML)的討論。未來將進入能理解、學習、預測,甚至自行運作的系統。
西爾利指出,AI和ML造就各種智慧應用,硬體如機器人、自駕車和消費性電子,在軟體服務方面,則有虛擬個人助理(Virtual Personal Assistant,VPA)和智慧顧問等。
趨勢2 智慧應用程式
未來,虛擬個人助理將是最常出現的應用程式,具備真人助理的部份功能,讓日常工作更有效率,譬如識別出電子郵件中的重要內容。
另一種就是虛擬顧客助理,在特定領域內提供服務,譬如銷售與客服。這類智慧應用程式(Intelligent App)未來將可能改變工作本質與職場結構。
趨勢3 智慧物件
物件能按固定的程式模型執行任務,還能利用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做更進階的行為,同時用更自然的方式和周遭環境及人類進行互動。未來,當無人機、自駕車和智慧家電等智慧物件(Intelligent Things)普及後,顧能預測,智慧物件的運作模式將從現在的獨立運作,進階成協作模式。
第二大類:數位
趨勢4 虛擬實境與擴增實境
二○一六年被定位為虛擬實境(VR)元年。幾乎所有科技大廠都推出了自己的VR產品。VR與擴增實境(AR)的出現,改變了人與人,以及人與軟體系統間的互動方式。顧能認為,一七及一八年,將是包括宏達電的Vive、索尼PS VR和臉書Oculus這類頭戴顯示器(HMD)的大爆發年。
「短期內,消費者熱烈擁抱頭戴顯示器主要是為了電子遊戲,接下來更多商業、特殊用途的AR和VR內容應用就會逐一問世,」顧能報告指出。
另外,則是大量普及版的VR頭盔。微軟將HoloLens技術授權給五家個人電腦廠,宏碁、華碩、惠普、戴爾及聯想,支援Win10 PC的操作,只要二九九美元,將在二○一七年蜂擁出貨。預期中國白牌業者也將在一七年扮演VR硬體市場的攪局者。
趨勢5 數位分身
數位分身(Digital Twin)是指某種實體物品或系統的動態軟體模式,藉由感應器蒐集的資料,來偵測狀態、回應變化、改善操作及增加價值。
未來三到五年,上億的物品都將擁有數位分身。企業將利用數位分身進行及規劃設備維修、設計生產流程、廠房運作、預測設備故障或提升營運效率,及輔助產品開發。美國太空總署(NASA)、空軍,到跨國企業奇異(GE),都開始運用數位分身技術。像GE就嘗試在虛擬環境中,用數位分身技術設計並測試,確定產品效能達到理想值,才移到產線製造。
趨勢6 區塊鏈
區塊鏈(Blockchain)的概念逐漸被接受,將可能徹底改變未來產業的運作模式。儘管目前的熱門應用主要圍繞在金融業,但仍有很多其他可能的應用領域,包括音樂傳播、身分驗證、產權登記、供應鏈等。
第三大類:網格
趨勢7 對話式系統
顧能指出,目前對話式介面的應用多在聊天機器人和內建麥克風的裝置,如智慧手機、平板、汽車等。
數位網格所涵蓋的裝置將愈來愈多,人們與社群、政府及企業互動的介面,將超越傳統桌上型電腦和行動裝置,涵蓋所有人類可能用於互動的所有端點。互動對話方式,也不再僅限於文字或語言。未來,將進入人與裝置更無縫、互動更無所不在的數位體驗。
趨勢8 網狀應用程式和服務架構
未來行動應用程式、網站應用程式、桌上型應用程式、以及物聯網應用程式,都將與一個廣大的後台服務網連結,藉此創造出使用者所認知的「應用程式」。
顧能解釋,這種網狀應用程式和服務架構(Mesh App and Service Architecture),負責包裝服務,將讓不同層級的應用程式更相容,提升服務靈活性與擴充性、服務組合。
有了這個架構,使用者無論是用桌上型電腦、智慧手機,或者在電動車上,都能獲得最佳解決方案。即使切換於各種裝置之間,也能享有連續不間斷的體驗。
趨勢9 數位科技平台
數位科技平台(Digital Technology Platforms)為企業提供了成為數位企業的立基石。顧能歸納出數位企業發展新能力與新商業模式背後的五大科技平台:資訊系統、客戶體驗、資訊蒐集和分析、物聯網及商業生態體系。
趨勢10 適應性安全架構
資訊安全將是未來的關鍵議題。未來,企業及個人資料將更容易曝光在網路的公開環境中,而網路犯罪技巧也只會更新奇複雜,因此,建構適應性安全架構(Adaptive Security Architecture),更有智慧地整合四種面對網路攻擊的方法:預測、防阻、偵測、回應攻擊,才能即時且持續保障企業及個人資料的安全。
資料來源: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9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