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醫學】登山睡不著怎麼辦?
阿鯨上山也會吃 #安眠藥史汀諾斯
該藥物為管制藥物
❗️可能會有夢遊失憶的副作用
(大概用藥後入睡前1小時容易發生)
如果有使用記得提醒一下隊友
萬一半夜出去上廁所太久沒回來要注意一下
有可能出去夢遊了😂😂
#用藥一定要先諮詢醫師
在平地就要確認自己的副作用反應
避免高山發生更多狀況
❗️如果太晚用藥又沒睡飽(每人狀況不一定)
起床可能會有昏沉沉記憶模糊的狀態
也務必要小心要算好時間吃藥
⛔️女生也要注意該藥物也曾被作為迷姦藥
❗️請注意自己人身安全防人之心不可無
⛔️一般常見的抗焦慮藥物-安邦(粉紅色的)
是屬於BZD類藥物也有助眠的效果
但可能降低血氧不建議在高山使用唷
-----以下為陳崇賢醫師專業好文-----
安眠藥,主要分為兩種「BZD類」&「非BZD類」。因為BZD類的藥物,會造成呼吸抑制,進而在高山上造成血氧的下降,導致低血氧,甚至高山症。
各位看到這兒,傻子在高山上,也都會選非BZD類的安眠藥;所以,造就了山上安眠藥界的當紅炸子雞 ~ 就是大名鼎鼎的〖史蒂諾斯〗(Zolpidem, Stilnox)。
BUT,有些山友真的太誇大或過分依賴這個藥物了,再怎麼說,它還是藥呀,一定會有其優缺點;不過我常遇到的都是已經有心理上的依賴了。甚至還當成寶一樣,分享給其他山友(這可是管制類藥品耶!)
那我們就來看看這顆在山友口中被過度渲染的神藥,優缺點在哪兒:
〖優點〗:作用快、半衰期短(約2.5小時)、早上起來比較不會有精神變差的副作用、不會有呼吸抑制的情形。
〖缺點〗:聽起來最可怕的副作用就是「夢遊」了,在平地夢遊也罷,在山上夢遊可不是在開玩笑的,小則從上鋪跌落,大則掉進山溝。另外還有可能會阻斷短期記憶成型,導致無法記得服藥後所做的一些事情。有些個案連白天的記憶也會受到影響。
另外,好用的藥,有個共通的缺點就是「容易成癮」;生理上的依賴還好處理,心理上就很麻煩了。本來可能只是在山上吃吃,突然發現下山沒它就睡不著了,這種慘事時有所聞。
因為容易上癮,它就成為健保署特別管制的藥物之一;請大家不要以身試法,到處想拿這個藥,一定被會盯上的。
--
§ 山上有多少人在用安眠藥?
在一篇2016年,於法國白朗峰的研究指出,依據他們留到的尿液檢體,發現12.9%的登山客,有安眠藥的反應;如果單看Zolpidem(史蒂諾斯,Stilnox),則占全體登山客的8.4%。〖果然是山友心中的第一名呀!〗
不知道有沒有人要做做台灣的研究呢?
§ 是哪一篇新的文獻支持我不愛開安眠藥給山友的理念?
這一篇2018年8月的文章,是法國學者在霞慕尼的南針峰(Aiguille du Midi),所做的研究。目的是看在平地和高山上,使用Zolpidem,4小時後,對於「認知功能」&「肢體協調」是否有影響?
而研究為什麼會訂4小時呢?其實很多登山客為了在好的時間登頂,常會在半夜就出發,而上山又可能捨不得睡,打屁聊天到很晚才就寢,睡眠時間就可能很短。(看來不管哪一國的山友,都有這樣的情況呀⋯⋯XD)
之前的研究,幾乎都是評估用藥之後8小時的身體狀況,作者覺得這樣和現實情況有所落差,所以做了上述的研究設計。
(是說可以在山上輕鬆睡滿8小時,應該是佛系登山客吧?不攻山頭、不看日出、不趕時間⋯⋯機緣到了,自然就有大景了)
結論是:「認知功能變差」、「反應時間拉長」、「錯誤率上升」、「肢體協調性變差」。
不過也有好處,「睡眠的品質變好」、「不影響睡眠中呼吸的狀態」、「不會降低血氧飽和度」。
如果要我總結一下,就是要吃安眠藥,就要睡好睡滿!行程排太滿的,睡覺時數沒超過6小時的,都可能會影響到高海拔活動時的表現。(Zolpidem半衰期為1.5~2.4小時,我喜歡抓3個半衰期以上,個人意見)
§ 好的,一定有人說我怎麼一直罵Zolpidem;現在來平衡報導一下。
2009年有一篇很推崇這種短效的安眠藥物,在軍隊的高山訓中扮演的角色;可以讓士兵維持更好的身體狀態。(睡得好、體力恢復也快)
有個研究團隊在一系列的研究中,提出了Zolpidem的好處:
1. 減少急性高山病的症狀,還不會影響認知功能 (使用舊版的路易絲湖高山症評分表 ~ 還保有睡眠障礙評估)
2. 改善睡眠品質,還不會影響到睡眠時的呼吸參數。
§ 那在山上想睡覺,不吃安眠藥還有哪些藥可以用?
這個命題錯誤,除了藥物你還有很多選擇,如:做瑜珈、塞耳塞、自己帶頂單人帳去睡外面、用棒子把自己打暈(X)。
有人提到來喝個酒,應該可以幫助睡眠吧?酒精類和BZD類安眠藥物的作用機轉類似,都會有呼吸抑制的效果,可能會造成睡眠中的血氧下降;在美國CDC出版的旅遊黃皮書也特別提到,在高度適應期 (前48小時),不建議使用酒精,因為會讓高山症的機率上升。
另外,我自己愛用的是會有嗜睡副作用的抗組織胺,如:Diphenhydramine (俗稱 Vena),帶在登山藥包中,有時蕁麻疹還可以拿來壓一下,覺得很方便。
§ 最後總結一下:
希望大家能對高海拔使用安眠藥有比較全面的了解,而不是人云亦云;沒什麼是一顆安眠藥不能解決的失眠,如果有...那就吃兩顆。(這樣保證會藥物濫用)
說正經的,如果是高山症所造成的失眠,那狂吞安眠藥不能解決任何事情,往往只會解決你自己。在希望醫師協助你改善高海拔的睡眠問題前,你能不能自己評估是否有高山症的情況呢?在使用藥物前,有沒有考慮過其他的解決方案呢?
最後,祝大家在高海拔活動,都平安順利;旅遊醫學就是為了這個存在的。
〖高海拔睡眠的特色〗
在尚未適應高海拔環境時,睡眠的變化有以下幾個:
1. 陣發性呼吸(Periodic breathing, Cheyne-Stokes breathing)
2. 睡眠結構上的改變,如:快速動眼期的時間拉長、易驚醒、不易進入深度睡眠(第1, 2期的睡眠拉長)
註:陣發性呼吸模式:漸強→漸弱→沒有呼吸→漸強→漸弱……(反覆循環);常見於腦傷或心衰竭的病人。多發生在清醒時以及非動眼期淺睡期 (第 1, 2期的睡眠),在動眼期及非動眼期深睡期(第3, 4期的睡眠)則不易見到。
主要因為缺氧,而造成過度換氣,使得血中二氧化碳分壓下降至於呼吸停止的閥值 (apnic threshold) 以下,呼吸就停止,通氣量減少,血中二氧化碳逐漸累積,一直到高於apnic threshold以上,又再度引起呼吸動作。當二氧化碳分壓上升到正常換氣的閥值 (eupnic threshold)以上,就會引起換氣量明顯增加,二氧化碳排出增加,血中二氧化碳濃度下降,直到二氧化碳分壓低於呼吸停止的閥值 (apnic threshold),又再度引起呼吸停止。
〖高海拔睡眠的呼吸形態〗
就是上述的陣發性呼吸,成因為
「高海拔造成缺氧」 → 「過度換氣」 → 「二氧化碳過低」 → 「睡眠中呼吸停止」 → 「更缺氧」
也就是因為這樣的呼吸狀況,造成睡眠的品質更差。在之前有關使用藥物預防高山症的研究中指出,使用安慰劑的族群中,約有71%-93%出現睡眠的問題。
〖Acetazolamide (丹木斯,Diamox) 在高海拔睡眠的角色〗
研究指出,Acetazolamide可以顯著減少週期性呼吸的比例,有篇論文的結果還減少大約50%!也使得睡眠的品質變好,深度睡眠的時間增加,在主、客觀的睡眠評量中,都有所幫助。
但是,Acetazolamide不也會造成過度換氣嗎?為什麼沒有走進陣發性呼吸的死胡同中?目前還沒有一個確定的答案,常被提出來的論點有兩個:
1. 藥物產生的過度換氣,不是在身體缺氧時才出現,而是一直過度換氣,所以不會出現睡眠時的週期性呼吸。
2. 在實驗動物中使用acetazolamide,可以讓呼吸停止的閥值 (apnic threshold) 下降,所以即便二氧化碳被清掉很多,還不至於會出現呼吸中止的狀況。
也因為如此,有些文章中,把acetazolamide當成是高山上的安眠藥來解說;其實藥物本身沒有安眠的效果,只是減少在高度適應過程中出現睡眠中週期性呼吸。
〖BZD類安眠藥的研究〗
有關這類藥物的研究很少,主要也是因為在藥理機轉上,可能會造成呼吸抑制,血氧下降的風險;這樣的實驗設計,在現在要送人體試驗委員會(IRB)可能就會被打槍了⋯⋯
目前找到的有3篇是使用temazepam這顆藥,但一般的治療劑量是30mg,研究中都使用10mg。而結論分別如下:
1. Dubowitz (1998) :睡眠品質變好,無顯著血氧下降,早上起來沒有昏昏沈沈
2. Roggla et al. (2000) :降低動脈氧分壓,升高動脈二氧化碳分壓。
3. Nickol et al. (2006):主客觀的睡眠狀況都改善。
另外有一篇 (Roggla et al., 1994),是使用diazepam,也是降低動脈氧分壓,升高動脈二氧化碳分壓。(怎麼這個人做的研究都會降低氧氣分壓?)
也基於沒有明確的證據支持,我對於這類藥物在高山上使用是很保守的。(好啦,我是所有安眠藥都很保守⋯⋯)
〖結語〗
在用藥上,每個醫師都有自己的考量,也因為訓練背景的關係,會造成藥物熟悉度上的差異;以我來說,真的很不愛開安眠藥,總是覺得,如果吃吃丹木斯就可以改善,就不要多吃一種藥。(當然有人會說,吃個藥,睡飽飽、精神好,有什麼不好?就像我之前文章說的,只要你充分了解藥物的資訊,醫師也願意開立,那也很好;畢竟選擇沒有對錯,就是取捨罷了)
而一些以登山為業或爬山狂熱者,如果每次上山都需要使用安眠藥物,我都會和他們聊聊,那麼常上去,卻還是不能習慣山上的狀況,是不是應該想想有沒有除了藥物之外的解決方案。(當然也有人會說,就像做粗工的,幾乎都要吃止痛藥或是下班後到診所打個針;我只是上山吃吃安眠藥也沒什麼問題吧?)
最後,因為安眠藥這塊不像一些高山症預防藥物有明確的指引,所以大家在使用上的差異一定很大,在用藥前可以多和你信任的醫師談談,了解藥物的好處/壞處。
--
2018新版路易絲湖急性高山病評分,主要移除了之前的『失眠』項目;新增了『臨床功能評分』
【移除睡眠障礙評分的原因】:
Hall等人 (2014年)使用來自292名接觸3650至5200米海拔高度的研究志願者的數據的網絡分析,來證明睡眠障礙與AMS的其他症狀相關性較差。
重要的是,40%的嚴重頭痛病例沒有睡眠障礙。
麥克尼斯等人 (2013年)應用因子分析法對路易斯湖AMS 491名尼泊爾健行者,在4390米處的分數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睡眠與分數中的其他四種症狀的關係不大。
Milledge在自己的研究中(2014年),表示懷疑睡眠障礙是否是AMS的症狀,或者說是缺氧本身的影響。
許多關於AMS的研究僅使用白天暴露,使得睡眠組分不相關。在這些研究中沒有睡眠評分,可能是因為這個評估比較不易執行。基於這些擔憂,共識委員會建議將失眠分數從路易斯湖AMS評分中刪除。
【新增臨床功能評估】
這應該是為之後的高山症研究鋪路,再來整合症狀及功能的相關性,所以在新版的使用上,仍是以症狀的總分來評估;而臨床功能則是獨立在外面的一項。
資料來源:
@家醫/職醫_陳崇賢醫師
https://www.facebook.com/FMOMdoctor/
因原文分為三篇粉絲頁貼文不易搜尋
故摘錄重點為一篇方便大家閱讀
關於藥物大家還是要諮詢一下醫師唷
這邊只是分享我個人經驗及網路搜集資訊
ams阿木師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Netherlands Online News荷蘭在缐新聞0807-18
* 【為了對抗全球暖化,荷蘭決定從增加森林🌳「抵抗力」方案】荷蘭,成千上萬棵樹木沒能在2018年的乾旱中挺過。這讓專家們頗為憂心,因為全球氣候變化意味著未來可能會出現更多更長的乾旱期,而樹木對於應對氣候變化來說至關重要。
瓦格寧根大學的Bas Lerink解釋:「樹木可以忍受少數乾燥的夏天,這並不一定致命,但量變會引起質變,幾年連續乾燥的夏天就可能給樹木帶來極大的損害。」
去年荷蘭經歷了乾燥的夏季,今年荷蘭的七月是三個世紀以來最熱的夏季,8/7日荷蘭阿姆斯特丹氣溫高達攝氏40度。對Beekbergen森林中的25棵樹來說,長期炎熱的打擊是災難性的。
瓦格寧根大學針對這個現象進行研究,他們測量樹木生長速度,發現一棵樹平均一年應該長15毫米,但在去年,這一個數字只有2毫米。也就是說,乾旱期間的樹木生長速度比正常情況要慢得多。Lerink教授介紹,「如果一棵樹停止了生長,它就會死亡。」
樹木的生長,能夠吸納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而這是導致全球變暖的主要因素。因此,樹木的增長成為科學家重要課題。 目前,荷蘭在Beekbergen森林中開始進行一項實驗,他們種植了不同種類的樹,希望讓這片森林在面對類似災難時,能變得更有抵抗力。
* 【你見過圓形的橋梁嗎?繞圈的小艇,為阿姆斯特丹搞定了一個大挑戰!】為解決阿姆斯特丹棘手航道上的運輸問題,美國麻省理工 學院Senseable City Lab 的 Carlo Ratti 團隊與阿姆斯特丹高級大都市解決研究所(AMS研究所)合作,設計了一種「移動」的橋梁——這是世界上第一個以自動艇製成的動態「橋梁」。
這些由電腦人工智慧控制的小艇會自動檢測通過的船隻,如果有船通過,小艇就會停下,船走了它們再繼續轉圈。這條河流隔開了阿姆斯特丹市中心和阿姆斯特丹海洋公園,兩側皆不適合建造永久性的橋樑基礎設施,因為常常有大型的船隻通過。但是如果沒有跨越運河的橋梁,市民要渡過 60 米寬的河道就必須走很長的距離,從一側到另一側步行近一公里需要10多分鐘。
這個圓形人工智慧的橋樑名為 Roundaround ,新穎「橋梁」可將時間縮短至不到2分鐘,為市民提供了一種低成本、動態的解決方案,也體現了科學、技術和設計的交叉如何為城市挑戰帶來創造性的解決思路。
* 【「你的身體含鹽量過高,該少喝些酒了!」——來自荷蘭「智能馬桶」的提醒】在荷蘭,IMEC Nederland的人工智慧工程師開發一款「智能馬桶」,藏在裡面的傳感器可以用於測量使用者的心率和血壓,同時分析尿液的溫度和鹽含量。「如果鹽含量太高,我們可以建議他們喝更多水,少碰酒精。」研究人員Bax這樣解釋。
Festival of Brasserie 2050餐廳已經開始使用這款馬桶。最近,參加Lowlands音樂節的人們擁有了一個體驗的機會——讓馬桶告訴你是否需要多吃些纖維或少喝些葡萄酒。
公共數據將被匿名收集並用於改善智慧馬桶的功能。Bax說,儘管它可以在醫療領域發揮作用,但目前還沒有計劃進行商業開發。
贊助商稱,在未來,智慧馬桶可以為我們提供更個性化的建議,告訴我們實際需要補充或少吃的食物,這樣可能會減少食物浪費和對環境的負面影響。
* 【荷蘭一家公司10年都在鑽研「綠色」牛仔褲👖,希望引領整個行業】G-Star RAW是荷蘭的服飾品牌,1989年在阿姆斯特丹成立,目前已經在全球58個國家擁有5400多個銷售點。作為行業內的「大佬」, G-Star的驕傲是他們希望創造的「可持續型牛仔褲」。
牛仔褲是污染最嚴重的行業之一, G-Star從2006年就開始試圖為牛仔褲打翻身仗,他們制定了第一個供應商行為準則,對與其合作的每個工廠都有環境標準要求。2010年的「RAW Sustainable」系列的誕生標誌著G-Star公司可持續商業產品之旅真正的開始,這個系列的牛仔褲由回收和有機材料製成,之後G-Star公司還做了許多的努力,比如禁止使用動物皮毛、開發了由植物廢棄物製成的可持續染料,還承諾要在2020年實現危險化學品零排放。
G-Star不滿足於此,他們還在努力突破自己的極限,要為更多的材料獲得「從搖籃到搖籃(C2C)」的金質認證,這樣就可以確保生產中使用的每個元素都是環保的!在過去10年里,可持續發展、保護地球就是G-Star的核心理念,不僅助力他們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牛仔品牌之一,還為整個行業引領了可持續的「綠色」潮流。
* 【荷蘭公司「快速」生長?又創造了一項新紀錄!】根據荷蘭中央統計局8/7發佈的新數據,去年荷蘭有超過1萬家快速成長型的公司,這一個數據在2017年只有8500家,又破了荷蘭的新紀錄!
什麼才能叫快速成長型的公司?快速成長型公司是指一家公司在連續3年內,每年至少增加10%的員工人數,且在增長期開始時,保證至少有10名員工。2014年以來,荷蘭快速成長型的公司數量穩步增長,2014到2018年間,快速成長型公司的數量從5520家增加到了10200家,增幅達85%。去年,快速成長的公司多數為商業服務和貿易行業,而百分比增幅最大的是是建築、旅館行業,就絕對增長而言,最大的贏家是食品和飲料公司。
ams阿木師 在 鐘珮禎醫師 愛眼專頁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醫師,可以幫我開ㄧ些高山症的藥💊嗎?」疑???這裡不是眼科嗎?
暑假已經過了一半,這ㄧ個月以來,陸續有ㄧ些民眾趁著難得的長假期,計劃全家ㄧ起爬名峰、登百岳🏔。想要攻頂百岳,除了體力好、腳程快之外,還有一項秘密法寶不可少,那就是高山症首選藥物—Diamox(丹木斯)。
大家知道嗎?這Diamox可是我們眼科控制青光眼眼壓最最重要的藥物之一🏆。它的作用機轉是碳酸酐酶抑制劑,除了可以降低眼壓,還能預防及改善急性高山症(AMS)。
以我自己服用的經驗,在高度急劇上升前就可以以ㄧ天兩次,每次半顆(125mg)的劑量開始口服。小朋友服用劑量則以體重為標準稍作調整,譬如體重20幾公斤的孩子,口服劑量為ㄧ天兩次,每次1/4顆。
服用約半小時後,可以很明顯地感覺到原本服用前的頭痛、呼吸困難、舉步維艱......等症狀,得到緩解。連原本喊著要放棄了的小朋友,都突然變正常了!😆
這藥雖然神奇地有效,但還是有些用藥前必讀需知。📝
其ㄧ是有些人服用了Diamox後,會感覺四肢末稍麻麻的,如果有這樣的症狀可以補充ㄧ些含鉀離子的香蕉🍌或柑橘類水果🍊,症狀很快就會改善。(我們白內障手術前也會服用Diamox,所以改善方法是相同的喔!)
🚫其二是Diamox藥物結構類似磺胺類藥物,所以有蠶豆症或藥物過敏體質,就不建議服用了喔!有肝、腎疾病者也請詢問過醫師後再行服用。
最後,附上去年帶孩子去瑞士登少女峰、馬特洪峰、阿雷奇冰河健行的照片。祝大家攻頂成功!🎉🎉🎉
#醫師小教室
#高山症
#青光眼用藥
#Diamox丹木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