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券帶旺八達通生意 首兩日交易額達全年平均數3.4倍】
八達通公司表示,第一期消費券推出首兩日,平均每日零售交易金額達全年平均數3.4倍,至於交易宗數則是1.5倍。
八達通營業及市務總監李玉兒表示,以八達通登記電子消費券的市民中,大約90%在消費券發放首兩日領取。
她又指自從港府推出消費券計劃後,過去四個月共收到逾兩萬個八達通機的新申請,目前全港有約十一萬商戶接受八達通付款。
全文:http://www.passiontimes.hk/article/08-04-2021/75136
#消費券 #八達通
請支持PassionPrime:
http://passiontimes.hk/prime/
請支持熱血時報印刷版︰
http://passiontimes.hk/4.0/regform.php
請支持熱血文青課金計劃:
http://www.passiontimes.hk/?view=raise2
請支持熱血主持育成計劃:
http://www.passiontimes.hk/?view=raise
《熱血時報》 iOS,Android App 歡迎下載:
iPhone
https://apple.co/2IfgPoP
Android
https://bit.ly/2HqB4Q4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android八達通付款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I00I|八達通比手機支付落後嗎?】
http://www.refract.world/2018/02/octopus-card/
八達通早已融入香港人生活,除了有少數人連入閘都不懂外,普羅大眾日常生活中八達通已經必不可少,「嘟」一聲甚至已經成為廣東話常用字。不過,面對內地盛行的手機支付,不少人現時才開始思考一個問題:「我們的八達通,是不是落後於時代了?」
香港大大小小的商戶、餐廳,早已普遍接受中國內地的電子錢包,但很多時候都是用來應付遊客需要,本地人甚少使用。然而去年末,馬雲旗下的支付寶(Ali Pay),以及騰訊旗下的微信支付(WeChat Pay)全面進場,銳意佔領全港市場,並預計近期將有過千部香港的士,以及部份港鐵車站可以使用上述電子錢包支付車費(後者只能購買單程車票)。
這才令香港人驚嘆,一直以來都未能用八達通付款的香港的士、以及除了使用八達通和現金之外就無法乘車的港鐵,竟然也為了手機支付「讓路」。
不少人感嘆八達通在香港的領導地位,也許會被國內比較「先進」的電子錢包動搖,並認為不久將來香港會成為「無現金社會」;同時有人爭論八達通比手機支付有更多優勝之處,沒有可能被取代。
雙方難以達成結論,不斷互打稻草人的原因,某程度上是與資訊不足、欠缺國際視野有關。很多香港人評論國內電子支付時,卻對背後其他錯綜複雜的信用系統、社會結構不清不楚;另一些人指責八達通落後時,卻不清楚其優勝之處。
八達通的超然國際地位
八達通的國際地位,其實遠超一般香港人所想。它作為全球最早發展、最普及亦最成功的電子貨幣,已成為多個國家、地區發展電子貨幣時所參考的對象,甚至可稱為香港軟實力輸出其他國家。香港人絕不能妄自菲薄,否定八達通的價值。
首先,「香港能否成為無現金社會」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因為在接近20年前,香港就已經是一個超越國際的「準無現金社會」。早前香港金管局公佈數據,指以八達通、信用卡這兩種電子支付方式進行的交易,大概佔全港私人消費6成左右。我們不可以因為手機支付不普及,就指責香港落後,港人習慣使用八達通進行小額交易,以信用卡進行大額交易的消費模式,早已在香港行之有效。
應用NFC(Near-field communication)技術的八達通於1997年誕生。NFC是一種非接觸式的交易方式,因此八達通只需要將接近讀卡器就能完成交易,不需要花時間掃QR code,亦不需要將卡插入讀卡器,比大多手機支付簡單直接,而且更迅速。
現時NFC仍然是世界主流的電子支付技術,Apple Pay、Samsung Pay等等,都是應用了NFC技術,可以說八達通比世界主流超前了20年之多。八達通作為世上最早普及的NFC電子貨幣,它整個電子收費系統,在交通工具、日常生活、政府設施的應用,吸引了不少期望發展電子貨幣的國家、地區,希望八達通公司為其提供技術。
荷蘭全國、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的杜拜、紐西蘭奧克蘭等地,其實都借助了八達通的技術和經驗,來研發自已的多用途智能卡以及電子收費系統;在國內方面,八達通公司亦先後與深圳通、嶺南通合作推出各地的交通卡。可以說,八達通不止領先全國,甚至領先全球。
八達通的落後,不是技術而是管理層
不過,我們仍可以說八達通落後,它落後的不是技術,而是管理層。有八達通高層曾指,八達通發展20年仍不能用來乘搭的士,是令人「忟憎」的事,聽起來就像大台藝人抱怨《塘心風暴3》收視滑鐵盧一樣。
香港普羅大眾依賴公共交通公具,而八達通與交通工具直接掛鉤。只要八達通仍然是支付交通工具車資的最直接方法,八達通就擁有壟斷地位;加上,八達通的大股東是港鐵(多間巴士公司亦持有股份),而港鐵大股東則為香港特區政府,可以想見八達通公司管理層的守舊的原因。
面對時代改變,八達通做過一些小嘗試,卻都治標不治本,難以稱為改革。例如早年八達通公司設計應用程式「O! ePay」,希望作為市民網購、小額金錢轉帳之用,但其宣傳策略奇差,令香港人普遍不認識。更嚴重的問題是,增值O! ePay賬戶的方法相當少,亦極不方便,例如於銀行轉帳、7-Eleven,或用八達通——以八達通增值的話,需要使用支援NFC功能的Android手機,而i phone用戶甚至需要另外購買一部八達通流動讀卡器……簡直是令人震驚的不便,O! ePay用戶數量少之又少的原因顯而易見。
近日,因應手機支付競爭,O! ePay亦打算以掃描QR Code的方式進軍的士市場。這個做法雖然令八達通無法善用其NFC技術,變相「降級」,但由於無需花錢裝設讀卡器,理論上的士司機應該支持這個政策,問題是它仍然不被業界寄予厚望。原因是人人都相信,即使八達通公司最初會豁免行政費,但日後當市民與司機習慣之後,就會開始收費。
中介化時代已經過去
現時,我們已經身處一個去中介化(Disintermediation)的時代,八達通卻仍然維持它將中介費視為重要收入的過時做法。一個持續「食老本」多年的企業,面對時代洪流要如何轉型,是一門很大的學問。面對競爭,八達通理應及早改革,以其經驗,以及港人的八達通情意結早著先機,不然只能步上很多無法轉形的企業的後塵,漸漸消失於人前。
的士、報販等小店一直以來都抗拒八達通付費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八達通公司會收中介費。八達通不是沒有嘗試過打入的士市場,2011年就曾為的士引入八達通付費服務,但反應太差,最高峰亦只有400輛的士加入。
原因是,的士司機申請八達通服務的話,先要支付讀卡機裝置費。八達通公司亦會在每單交易中收取1%行政費用,而且車資更未能即日轉到司機戶口。對屬於個體戶、經營壓力甚大的士司機而言,上述政策絕不吸引,他們寧可在車上載有大量現金並冒著被打劫的風險,亦不願辛苦賺來的錢被八達通公司坐享其成。手機支付之所以能順利打入的士市場,原因同樣很簡單,就是因為他們完全不收中介費,司機只要有手機就能向客戶收取車資。同樣邏輯,亦可應用在其他小店。
八達通急需要做的是增加接收八達通的商戶,在手機支付全面進場前提高八達通的市場佔有率。面對完全不收中介費的手機支付競爭,八達通公司降低中介費,甚至完全取消中介費才是合理應對方法。甚至應該免費為商戶、的士司機設置八達通讀卡機,來直接吸引他們加入。
事實上,八達通的賺錢方法層出不窮,以市民用來增值八達通的錢作為現金流投資,才是八達通公司的本業。到了今時今日仍以高額中介費「食水甚深」地賺錢,已是不合時宜的做法。
八達通公司某程度上就是整個香港的寫照:擁有先機和優勢,發展後卻不再改進,一直「食老本」,卻不知道身邊的地區已經超越了自己,還要對此埋怨。香港人的八達通的情意結一時三刻很難改變,短時間八達通仍能依賴剩餘價值來維持領導地位,但假如再不改革,被取代的時間亦不遠了。
手機支付取代八達通,不是我們樂見的。畢竟馬雲自己到酒吧消費,也不會用支付寶結帳,而是使用銀行卡,急得支付寶馬上在微博帳戶上留言指:「每個人在支付方式上的選擇都是自由的,也都是應該被尊重的,自己的員工也不例外」。
香港人的「支付方式上的選擇」,也應該是要是自由的。我們不應該抗拒支付寶、微信支付等電子支付方式;我們同時要肯定八達通的優點,而不能夠妄自菲薄。但八達通的管理層,也要正視八達通的問題,盡早改革。
八達通,你睡醒了沒有?
原載於明報月刊 2018年2月號
http://www.refract.world/2018/02/octopus-card/
android八達通付款 在 盧斯達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I00I|八達通比手機支付落後嗎?】
http://www.refract.world/2018/02/octopus-card/
八達通早已融入香港人生活,除了有少數人連入閘都不懂外,普羅大眾日常生活中八達通已經必不可少,「嘟」一聲甚至已經成為廣東話常用字。不過,面對內地盛行的手機支付,不少人現時才開始思考一個問題:「我們的八達通,是不是落後於時代了?」
香港大大小小的商戶、餐廳,早已普遍接受中國內地的電子錢包,但很多時候都是用來應付遊客需要,本地人甚少使用。然而去年末,馬雲旗下的支付寶(Ali Pay),以及騰訊旗下的微信支付(WeChat Pay)全面進場,銳意佔領全港市場,並預計近期將有過千部香港的士,以及部份港鐵車站可以使用上述電子錢包支付車費(後者只能購買單程車票)。
這才令香港人驚嘆,一直以來都未能用八達通付款的香港的士、以及除了使用八達通和現金之外就無法乘車的港鐵,竟然也為了手機支付「讓路」。
不少人感嘆八達通在香港的領導地位,也許會被國內比較「先進」的電子錢包動搖,並認為不久將來香港會成為「無現金社會」;同時有人爭論八達通比手機支付有更多優勝之處,沒有可能被取代。
雙方難以達成結論,不斷互打稻草人的原因,某程度上是與資訊不足、欠缺國際視野有關。很多香港人評論國內電子支付時,卻對背後其他錯綜複雜的信用系統、社會結構不清不楚;另一些人指責八達通落後時,卻不清楚其優勝之處。
八達通的超然國際地位
八達通的國際地位,其實遠超一般香港人所想。它作為全球最早發展、最普及亦最成功的電子貨幣,已成為多個國家、地區發展電子貨幣時所參考的對象,甚至可稱為香港軟實力輸出其他國家。香港人絕不能妄自菲薄,否定八達通的價值。
首先,「香港能否成為無現金社會」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因為在接近20年前,香港就已經是一個超越國際的「準無現金社會」。早前香港金管局公佈數據,指以八達通、信用卡這兩種電子支付方式進行的交易,大概佔全港私人消費6成左右。我們不可以因為手機支付不普及,就指責香港落後,港人習慣使用八達通進行小額交易,以信用卡進行大額交易的消費模式,早已在香港行之有效。
應用NFC(Near-field communication)技術的八達通於1997年誕生。NFC是一種非接觸式的交易方式,因此八達通只需要將接近讀卡器就能完成交易,不需要花時間掃QR code,亦不需要將卡插入讀卡器,比大多手機支付簡單直接,而且更迅速。
現時NFC仍然是世界主流的電子支付技術,Apple Pay、Samsung Pay等等,都是應用了NFC技術,可以說八達通比世界主流超前了20年之多。八達通作為世上最早普及的NFC電子貨幣,它整個電子收費系統,在交通工具、日常生活、政府設施的應用,吸引了不少期望發展電子貨幣的國家、地區,希望八達通公司為其提供技術。
荷蘭全國、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的杜拜、紐西蘭奧克蘭等地,其實都借助了八達通的技術和經驗,來研發自已的多用途智能卡以及電子收費系統;在國內方面,八達通公司亦先後與深圳通、嶺南通合作推出各地的交通卡。可以說,八達通不止領先全國,甚至領先全球。
八達通的落後,不是技術而是管理層
不過,我們仍可以說八達通落後,它落後的不是技術,而是管理層。有八達通高層曾指,八達通發展20年仍不能用來乘搭的士,是令人「忟憎」的事,聽起來就像大台藝人抱怨《塘心風暴3》收視滑鐵盧一樣。
香港普羅大眾依賴公共交通公具,而八達通與交通工具直接掛鉤。只要八達通仍然是支付交通工具車資的最直接方法,八達通就擁有壟斷地位;加上,八達通的大股東是港鐵(多間巴士公司亦持有股份),而港鐵大股東則為香港特區政府,可以想見八達通公司管理層的守舊的原因。
面對時代改變,八達通做過一些小嘗試,卻都治標不治本,難以稱為改革。例如早年八達通公司設計應用程式「O! ePay」,希望作為市民網購、小額金錢轉帳之用,但其宣傳策略奇差,令香港人普遍不認識。更嚴重的問題是,增值O! ePay賬戶的方法相當少,亦極不方便,例如於銀行轉帳、7-Eleven,或用八達通——以八達通增值的話,需要使用支援NFC功能的Android手機,而i phone用戶甚至需要另外購買一部八達通流動讀卡器……簡直是令人震驚的不便,O! ePay用戶數量少之又少的原因顯而易見。
近日,因應手機支付競爭,O! ePay亦打算以掃描QR Code的方式進軍的士市場。這個做法雖然令八達通無法善用其NFC技術,變相「降級」,但由於無需花錢裝設讀卡器,理論上的士司機應該支持這個政策,問題是它仍然不被業界寄予厚望。原因是人人都相信,即使八達通公司最初會豁免行政費,但日後當市民與司機習慣之後,就會開始收費。
中介化時代已經過去
現時,我們已經身處一個去中介化(Disintermediation)的時代,八達通卻仍然維持它將中介費視為重要收入的過時做法。一個持續「食老本」多年的企業,面對時代洪流要如何轉型,是一門很大的學問。面對競爭,八達通理應及早改革,以其經驗,以及港人的八達通情意結早著先機,不然只能步上很多無法轉形的企業的後塵,漸漸消失於人前。
的士、報販等小店一直以來都抗拒八達通付費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八達通公司會收中介費。八達通不是沒有嘗試過打入的士市場,2011年就曾為的士引入八達通付費服務,但反應太差,最高峰亦只有400輛的士加入。
原因是,的士司機申請八達通服務的話,先要支付讀卡機裝置費。八達通公司亦會在每單交易中收取1%行政費用,而且車資更未能即日轉到司機戶口。對屬於個體戶、經營壓力甚大的士司機而言,上述政策絕不吸引,他們寧可在車上載有大量現金並冒著被打劫的風險,亦不願辛苦賺來的錢被八達通公司坐享其成。手機支付之所以能順利打入的士市場,原因同樣很簡單,就是因為他們完全不收中介費,司機只要有手機就能向客戶收取車資。同樣邏輯,亦可應用在其他小店。
八達通急需要做的是增加接收八達通的商戶,在手機支付全面進場前提高八達通的市場佔有率。面對完全不收中介費的手機支付競爭,八達通公司降低中介費,甚至完全取消中介費才是合理應對方法。甚至應該免費為商戶、的士司機設置八達通讀卡機,來直接吸引他們加入。
事實上,八達通的賺錢方法層出不窮,以市民用來增值八達通的錢作為現金流投資,才是八達通公司的本業。到了今時今日仍以高額中介費「食水甚深」地賺錢,已是不合時宜的做法。
八達通公司某程度上就是整個香港的寫照:擁有先機和優勢,發展後卻不再改進,一直「食老本」,卻不知道身邊的地區已經超越了自己,還要對此埋怨。香港人的八達通的情意結一時三刻很難改變,短時間八達通仍能依賴剩餘價值來維持領導地位,但假如再不改革,被取代的時間亦不遠了。
手機支付取代八達通,不是我們樂見的。畢竟馬雲自己到酒吧消費,也不會用支付寶結帳,而是使用銀行卡,急得支付寶馬上在微博帳戶上留言指:「每個人在支付方式上的選擇都是自由的,也都是應該被尊重的,自己的員工也不例外」。
香港人的「支付方式上的選擇」,也應該是要是自由的。我們不應該抗拒支付寶、微信支付等電子支付方式;我們同時要肯定八達通的優點,而不能夠妄自菲薄。但八達通的管理層,也要正視八達通的問題,盡早改革。
八達通,你睡醒了沒有?
原載於明報月刊 2018年2月號
http://www.refract.world/2018/02/octopus-c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