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
2330 股價又來到今年的相對高點收在499 還記得一年前才230幾... 昨晚美股TSM更是飆出了單日漲幅6%的紀錄。
好的,今天不是來談投資的 XD
台灣半導體產業 台積電 最近釋出的招募訊息,其中提到雲平台(Cloud infra) 工程師其中包含的職缺有
- DevOps Engineer/Manager [1]
- Cloud Platform Architect [2]
除要求具備 CI/CD 的經驗之外,根據提供的JD訊息可以推測台積電正在架設 in-house infra 也包含了公有雲、私有雲建置,使用的雲平台技術包含最近非常紅的容器編排平台(Containers Orchestration) 也提到了Kubernetes/Docker 可見容器平台管理技術也在硬體公司受到青睞。
此外還有提到需要SDN(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 及SDS(Software Defined Storage)等進階的技術,或許在 Kubernetes 上能以 CNI/CSI等方式實現。
大型的半導體公司開始在耕耘 Kubernetes 人才市場這塊,新創軟體公司如果也需要此類人才也應該提高待遇去應對。
對TSMC其他軟體相關職位有興趣的可以參考 [3]
[1] https://tsmc.taleo.net/careersection/tsmc_exti/jobdetail.ftl?job=1900003U&tz=GMT%2B08%3A00&tzname=Asia%2FTaipei
[2] https://tsmc.taleo.net/careersection/tsmc_exti/jobdetail.ftl?job=1900003W&tz=GMT%2B08%3A00&tzname=Asia%2FTaipei
[3] https://www.tsmc.com/static/english/careers/online_recruitment/indexTC.html
同時也有2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200的網紅BrotherPedro,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這個遊戲是Prison Architect,監獄工程師團隊的第一個作品,也是他們的成名作 好像原型是他們兩個人是大學室友時做的 遊戲的背景就是駭客模擬 玩家要接任務然後入侵目標的伺服器完成任務(竊取,竄改,或刪除資料),之類的 但是與其讓玩家玩一些跟駭客沒什麼關係的小遊戲, Uplink就真的是跑現...
「architect工程師」的推薦目錄:
- 關於architect工程師 在 矽谷牛的耕田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architect工程師 在 Z9 的看板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architect工程師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architect工程師 在 BrotherPedro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architect工程師 在 BrotherPedro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architect工程師 在 BrotherPedro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architect工程師 在 [討論] 少見的System Architect職缺- 看板Tech_Job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architect工程師 在 資深電子研發工程師(Architect) (士林)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architect工程師 在 Prison Architect 監獄工程師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architect工程師 在 [討論] 少見的System Architect職缺- 看板Tech_Job | PTT職涯區 的評價
- 關於architect工程師 在 Facebook data scientist ic4 salary 的評價
- 關於architect工程師 在 Facebook data scientist ic4 salary 的評價
architect工程師 在 Z9 的看板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這裡我再按薪水粗略地來分個感覺級數
40萬~59萬
大概就是寫code能力普普甚至偏低的學士新鮮人
會拿這薪水的通常就是大學在班上不會被認為是很會寫code的那種
60萬~79萬
有天份、在班上會被公認很會寫code的那種新鮮人
或寫程式不算特別有天份,但已有一到三年經驗的人
80萬~99萬
通常這裡開始比較難有新鮮人,但還是有
大概四大本科學霸型新鮮人就可以一畢業就落在這
學生時代就是寫code魔人的也可能從這開始
或者那些比較有天份的人工作一到三年左右也大概會在這裡
100萬~129萬
恭喜成為百萬聚樂部的一員,但這裡只是個開始
前面那些通通都是熱身,工程師的路在年薪百萬後才剛要啟程
基本上除了外商,這裡開始的職稱應該都已經是資深工程師
上面的本科學霸型和寫code魔人有機會一兩年內就到這裡
或者天份普通偏上的人工作個三到五年就很可能在這
又或者你是天選之人,一畢業就進頂級外商,那你就有可能直接從這甚至下一級開始
但就我所知那些外商比較少收新鮮人(倒是微軟有實習機會)
130萬~149萬
初入百萬世界的人跳槽一次兩次後大約就會到這
或者有幸加入肯加薪的公司(新創很多很敢加)
從百萬初開始加個幾次薪就能到這個數字
通常要到這裡都有一點年資了,有些公司這裡的職稱已經是Staff Engineer
大約這裡開始會有不少人轉換成管理職
很多時候職稱還是工程師,但其實已經要做一些管理職的工作
可能會先從當一個小Team Lead做起
此時很多職缺也會開始要求要有帶Team的經驗
150萬~179萬
這裡的公司已經不多,薪水不再像以前一樣隨便一跳都能漲
想要跳槽的話你會跳得更謹慎一點
要到這薪水除了實力也要有點運氣
要剛好有適合的職缺、公司跟你的頻率要對得上
因為此時公司對人會更加挑剔,不只實力,也會更看重你的個性等
作為軟體工程師應該許多人會有已經到達天花板的感覺
甚至該說多數人永遠都到不了這裡
跟上一層一樣,應該都是很多人轉換成管理職的分界點
180萬~200萬
幾乎就是在台灣做為軟體工程師的極限
能給這種薪水的公司其實就是那幾間而已
同樣除了實力之外你也需要更多的機運
想再突破的人都是以轉管理職為主
除了管理職,可能還有各種五花八門的職稱出現
比如工程師直接上去就是Principal Engineer(首席工程師)
或著Architect(架構師)等(當然也有很多掛這種職稱薪水卻很低的人
總之一個「Software Engineer」在這裡真的就很緊繃了
200萬以上
同上,單純寫code的人很難突破過來,或著應該說
正常給你這個薪水肯定已經不是期待你只負責寫寫code,才沒這麼好康的
能給超過這薪水的公司手指頭都數得出來
如果你想衝薪水,那建議你還是轉管理職最快
轉成管理職之後,大概就是會有一種通關後解鎖二周目挑戰的感覺
已經壓在你頭上的天花板會被再次拉上天
許多公司是願意砸大錢請一個厲害的Manager來的
architect工程師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如亞馬遜大火都喚不醒人類團結 期望快點找到ET
近月全球最關注的新聞,本來不幸是香港,但近日被巴西的亞馬遜雨林大火搶掉一點注意力。我毫不吝嗇,如有需要,全都拿去吧……PLEASE!
巴西亞馬遜雨林大火是一個全地球生態環境的災難。亞馬遜雨林經常被稱為「地球之肺」,負責吸收大量二氧化碳,然後循環再製造氧氣(佔全球約20%)。如這功能被大量破壞,大氣層將累積更多溫室氣體,令到全球氣候變化更加速惡化。今夏歐洲多國,又再次刷新最高溫度紀錄。
今年至今巴西的森林大火數目破紀錄,已近8萬宗,比去年大幅上升85%,從衛星照片分析,巴西近半範圍受到影響,超過250萬平方公里。金融中心聖保羅受到嚴重空氣污染影響,日間都變成黑夜。巴西約佔亞馬遜雨林盆地60%的面積,鄰近國家如玻利維亞和秘魯等的情况亦非常嚴重。
為何以多雨潮濕出名的亞馬遜雨林有那麼多大火,當然不可能全都是天然的,誰是罪魁禍首?答案很簡單,當然是人類自己,原來99%以上的火災都是當地農民和伐木者等採用所謂焚林開墾(slash and burn)方法所引起的,清除他們認為沒有商業價值的森林,改為可作耕種和畜牧用途的農地。
廿一世紀初的十年,「去森林化」(deforestation)的速度本來比現在還快,但後來環保意識獲提升,稍有回落。今年急速反彈的原因,肯定是跟有「巴西特朗普」之稱的狂人新總統博索納羅(Jair Bolsonaro)上台有關。他雖沒有像特朗普般,全面否認氣候變化的存在,但他號稱以經濟發展為首要任務,錯誤以為必須為此犧牲環境,大幅削減環保局財政預算,並經常明示暗示農民可隨意非法燒毀森林,今年的非法縱火票控量反而大跌三分之二!
這愚蠢做法真的對經濟有幫助嗎?答案是沒有,令到整件事更悲哀。博索納羅上台8個月,今年巴西GDP增長不到1%,失業率仍高達12%,股市升14%,貨幣巴西雷亞爾(Real)兌美元更大跌了7.5%。
上周博索納羅更與正在主持G7峰會的法國總統展開隔空潑婦罵街式罵戰,博索納羅竟罵馬克龍的夫人醜陋(無辦法,年紀大,本為馬克龍的中學老師),而馬克龍當然還擊,批評博索納羅不配做巴西總統。
G7峰會加了一場氣候變化的討論,特朗普當然借故缺席,結果決定七國加起來,捐出2000萬歐元(約1.7億港元)給巴西,用來救火。這個數目,平均每國不到300萬歐元,連荷里活明星Di Caprio個人所捐的500萬美元都比不過(約3900萬港元),簡直是侮辱。所以博索納羅也說,巴西並非G7的殖民地,除非馬克龍道歉,要不然將拒絕捐款。
氣候變化影響全人類 各國必須放棄私利
這場大火,其實也應能提醒全球人類幾個非常重要的訊息。
(1)面對人類的最大挑戰,並非大家之間的膚色、語言、國家、宗教、甚至意識形態的區別,我們應該齊心合力,一齊盡力尋找解決影響全人類生死存亡的氣候變化問題。
去年我已指出過,人類千萬不要笑恐龍,他們雄霸地球近2億年。從最早的人類歷史算起至今,才勉強20萬年,看到現在中、美(加俄)的紛爭,連小小香港都弄到亂七八糟,能樂觀嗎?
(2)博索納羅與馬克龍的爭拗,正代表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的矛盾。博索納羅指罵馬克龍企圖假扮站在道德高地,批評巴西不顧環保,摧毀「地球之肺」,但歐洲則早在數百年前,已幾乎全面「去森林化」,其實是在以帝國主義思維,企圖阻止巴西發展,莫非想把巴西的60%土地,保留為「國際郊野公園」(小小香港也有類似矛盾)?
發達國不能只批評 有責重新造林
欲要紓緩這個矛盾,更需全球衷誠合作,放開一己私利,尋找多種解決方法。第一,發達國家必須付上在自己境內、部分重新森林化(reforestation)責任,不可完全阻礙發展中國家的正常和合理提升生活水平的目標。發達國家亦有責任協助發展中國家提倡環保,包括提供技術支援和金錢補貼等。發展中國家本身亦應尋找更環保、減少損害環境的發展模式。除此,大家亦應加速發展低碳排放,更高效率的農業和食物生產等技術。例如牛隻排放大量甲烷(methane)(巴西是全球最大的牛肉出口國),對全球暖化的「貢獻」竟與汽車差不多!這亦是早前狂炒Beyond Meat的主因,而並非健康原因,鹽份比真正hamburger還要高。
(3) 特朗普(加英國脫歐)為全球開了多方面非常差的先例。正當最需要全球鼎力合作(global effort),同心應付氣候變化之時,特朗普竟然否認這千真萬確的現象真實性,甚至退出重要的巴黎氣候協議,竟把全球帶向逆流的「去全球化」(deglobalization)。
極端主義引向去全球化 遺忘氣候問題
全球不少缺乏獨立思想能力,被這歪理忽悠的應聲蟲,竟仍繼續推崇各種莫名其妙的極端民粹、國家、種族、意識形態主義,嚴重傷害國際和個別社會的穩定、和諧、甚至安全(當然包括香港)。他們都忘記了放棄停止或最少減慢氣候變化的大業。
原來美國一手挑起的中美貿易戰,亦是這次亞馬遜火災的重要推手。中國雖不願打,但被迫必須對美國還擊,唯有大幅減少從美國購買大豆和玉米等農作物,改從巴西入貨,大豆今年增加了30%。巴西農民為了滿足需求,決定加速縱火燒森林,增加可耕農地。
華改向巴西買大豆 貿戰成火災幕後推手
即是說貿易戰導致嚴重資源錯配和浪費,本來美國已有大量高產能農地,但因貿易戰,大豆和玉米價格暴跌,大片農田被廢棄,農民受苦,反要政府補貼。而巴西可說因此「得利」,但又犧牲了亞馬遜雨林。特朗普總統,你滿意未?
另外要澄清一件事,很多人認定中國是最不環保的國家,但這是個錯誤的觀念。中國是人口大國,總二氧化碳量確是全球第一,每年約10億公噸,比第二位的美國多近一倍。但以較公平的人均排放來看,中國人均只有約7噸,不到美國人的一半,甚至比大家以為很環保的德國和日本的約9.5噸都低。
今年對全人類來說,其實是非常值得紀念的一年。1969年7月20日,人類首次登陸月球。岩士唐(Neil Armstrong)的名言: "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至今仍值得思考。其實人類太空任務(manned space mission),非常無聊,毫無科學價值,且勞民傷財。但從人類發展史上來看,意義當然非常重大,既證明牛頓定律的偉大(用不上相對論),亦是頂尖火箭工程學的體現。加上當年Apollo 11的電腦計算能力,比現在一個電飯煲還要少很多,更證明當年用人手加slide rule計算的數學家和工程師有多厲害。
往月球途中,Apollo太空人回頭看,形容地球為一粒「Blue Marble」(藍色波子),非常漂亮,但也如琉璃波子一樣脆弱,容易受到傷害。不知道是否仍看到萬里長城,但肯定看不到世人的紛爭,只見到一個渺小的星球。
懷疑登月造假相信地平說 人類似乎退化
50年後的今天,非常悲哀,人類似乎在退化,特朗普不相信氣候變化,亦有不少人仍懷疑連登陸月球都是假新聞(fake news),整個過程都是在電視台的片廠內拍的!但這也不以為奇,有些NBA球星(如Kyrie Irving)甚至相信地球是平的!如真的回到伽利略前的思想,全球化(globalization)真的沒意義,因為根本不相信地球是一個圓形的球!
如果氣候變化都喚醒不了人類團結起來,對付這共同挑戰,那麼最後方法可能是盡快尋找到外星人(Extraterrestrial, ET)。過去30多年,加州的SETI Institute(Search for 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ce)一直致力監察外太空電磁波輻射,分析大量數據,企圖發現智慧生物的存在。最新的是用微軟共同創始人、已去世的艾倫(Paul Allen)捐款研發的Allen Telescope Array(ATA),但可惜至今仍未有發現。
二戰後,被稱為「原子彈設計師」(architect of the atomic bomb)的Enrico Fermi對ET問題產生興趣。只一個銀河系,已估計有2000至4000億顆恒星,星球數量更應此數之十倍以上,那麼有其他高智慧生物的概率應近100%。但為何我們仍未接觸到?此疑惑被命名為Fermi Paradox。
人類以外高智慧生物存在機率近100%
1960年代的一位太空物理學家Frank Drake,更訂下一條Drake Equation,包含多個因素,如恆星的形成率,擁有星球環繞的恒星比例,可支持生命的星球比例,可支持發展智慧生命的比例,之中又懂得發射訊息的比例,和這些智慧文化發射訊息的時間長短等。總結下來,估計銀河系內人類有可能接觸到的高智慧ET文化,數量約在1千至1億個之間。最新的近代估計約為1500萬個,但準確性很低,上落差可以是100倍。
但如何計算,答案都不是零,為甚麼仍未找到呢?很多不同想像出來答案,我認為最有可能的有4個:
(1)原來人類文化真的是獨一無二,或最少遠比Drake equation的估計少,因為某些假設是錯的。如果we are really alone!我們更應拋開分歧,好好地一齊珍惜我們的地球!
(2)宇宙很大,我們尋找的時間仍不夠長,技術亦仍有不足,尋找的方法仍未正確。如果是這樣,人類也應充力合作,一齊努力尋找我們的天際ET鄰居。
(3)原來所謂高智慧文化,都有快速自我毀滅的傾向,所以留下來能探測到的痕迹未必很多,不容易發現到。如果這是真的,人類更應自我警惕。
(4)有人認為ET文化和智慧可能遠高於人類,差距可能比我們人類跟昆蟲更大。他們眼中的人類,只是一堆只懂經常自己打自己的「低等生物」,甚至類似傳染病的病毒。所以當然避之則吉,不會現身。
(中環資產持有微軟的財務權益)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architect工程師 在 BrotherPedro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這個遊戲是Prison Architect,監獄工程師團隊的第一個作品,也是他們的成名作
好像原型是他們兩個人是大學室友時做的
遊戲的背景就是駭客模擬
玩家要接任務然後入侵目標的伺服器完成任務(竊取,竄改,或刪除資料),之類的
但是與其讓玩家玩一些跟駭客沒什麼關係的小遊戲, Uplink就真的是跑現實中常見的各種入侵程式
破解加密,破解密碼,植入木馬,刪除登入紀錄....不留下任何痕跡
一開始玩家就只是個低階駭客派遣工,用完成任務的錢升級電腦和購買新的軟體
但如任何科幻遊戲,一切都不是這麼單純....

architect工程師 在 BrotherPedro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這個遊戲是Prison Architect,監獄工程師團隊的第一個作品,也是他們的成名作
好像原型是他們兩個人是大學室友時做的
遊戲的背景就是駭客模擬
玩家要接任務然後入侵目標的伺服器完成任務(竊取,竄改,或刪除資料),之類的
但是與其讓玩家玩一些跟駭客沒什麼關係的小遊戲, Uplink就真的是跑現實中常見的各種入侵程式
破解加密,破解密碼,植入木馬,刪除登入紀錄....不留下任何痕跡
一開始玩家就只是個低階駭客派遣工,用完成任務的錢升級電腦和購買新的軟體
但如任何科幻遊戲,一切都不是這麼單純....

architect工程師 在 BrotherPedro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這個遊戲是Prison Architect,監獄工程師團隊的第一個作品,也是他們的成名作
好像原型是他們兩個人是大學室友時做的
遊戲的背景就是駭客模擬
玩家要接任務然後入侵目標的伺服器完成任務(竊取,竄改,或刪除資料),之類的
但是與其讓玩家玩一些跟駭客沒什麼關係的小遊戲, Uplink就真的是跑現實中常見的各種入侵程式
破解加密,破解密碼,植入木馬,刪除登入紀錄....不留下任何痕跡
一開始玩家就只是個低階駭客派遣工,用完成任務的錢升級電腦和購買新的軟體
但如任何科幻遊戲,一切都不是這麼單純....
我不知道這個遊戲適不適合實況啦,因為很大一部分就是在讀一堆超長的email和找超小的檔案名
不過....我們試試看吧

architect工程師 在 資深電子研發工程師(Architect) (士林)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資深電子研發工程師(Architect) (士林) ... This will take you to the employer's website. Job Description. 【工作內容】台北市士林區- 1 ... ... <看更多>
architect工程師 在 Prison Architect 監獄工程師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AboutPressCopyrightContact usCreatorsAdvertiseDevelopersTermsPrivacyPolicy & SafetyHow YouTube worksTest new features. © 2021 Google LLC ... ... <看更多>
architect工程師 在 [討論] 少見的System Architect職缺- 看板Tech_Job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跟電子資訊業資深人士閒聊,常會發現一個很有趣的職場需求現象
就是台灣(And/Or 大陸)的IC公司或系統廠很少在找所謂的系統架構師(system a
rchitect),有興趣的本版鄉民們可以自己上LinkedIn(地區選TW/CN)、104或
對岸的獵聘網搜尋看看。但在軟體或資安領域倒是很有時會看的到
但類似的職缺在歐美卻很常見,甚或外商公司(如Q康、蘋果)在台「偶而」會找
根據LinkedIn上看到的各領域Sys Arch列出的職缺要求,以硬體領域為例,不外乎
是,
1)建立System Model,用來設計、模擬、評估與最佳化整體性能
2)熟悉各子系統(類比電路、數位電路、演算法、軟體介面...)原理
3)制訂系統與子系統規格、定義系統&子系統驗證量測方法
4)定義訊號處理演算法架構與prototype
5)進行公司內外跨團隊的設計溝通協調、將客戶需求轉為工程規格
6)10+年經驗、碩士以上、博士為佳
7)有趣的是聽起來全能,但職缺並非Manager,通常是Saff or Tech lead的位置
看起來好像在找一個領域專家、什麼都懂很誇張的樣子。但仔細想想,其實就是
在做一個跨領域的硬體系統產品(如SoC)時需要有一個人從系統層面來方方面
面的進行技術上的設計整合、規範、溝通與把關。
台灣的IC公司或系統廠為啥很少對外尋求這樣的角色?就我自己待過公司的經驗
來說,我看到幾個可能
1)做Me2產品只是抄規格、抄block diagram、不需要自己從頭定義。大家應該常見即便新
產品開發都各做各的,很勇敢假設各子系統接起來就一定funciton work,
因為市場先行者都幫你掃完地雷了
2) 由電路RD中找個資深的兼任.... 但缺點是術業有專攻,懂電路不代表懂系統。如果Sy
s Arch可隨便兼任,歐美一線公司幹嘛高薪外找?
3)某些領域前段班,也許傾向從內部培養這類人才,因此sys arch的角色可能讓某
部門的資深主管(如類比電路)或更上層的Director兼任親自帶隊指揮
4) 承上,台灣的職場文化將原本應該是資深技術專家的工作,演化成人力或專案管理的
工作,所以在有些公司甚至是FAE轉任的資深PM兼了這個角色。可以說,輕忽了Sys Arch
的關鍵角色
還有其他原因嗎?希望邀請大家一同討論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6.97.6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ech_Job/M.1603607507.A.6E6.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