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龜今天嗑什麼 Day 4
今天下午到華陰街的 臺灣漫畫基地 Taiwan Comic Base 逛逛,覺得真是個適合自己的好地方,我想是因為裡頭的作品我幾乎都收藏了吧。
路上看到一則豪宅房地產建案的文案,直白地強調階級世襲的美好,覺得「基因」一詞真是被濫用了。
另外在台北地下街看到一段蠻認同的文字,雖然來自某位佛教人士,我覺得卻比房地產文案科學多了。
好,以下是今天的「鄭龜嗑什麼」:
--------------------------
1. 〈工程師的工時更長、會不會讓 IT 公司表現更好〉 (來自 寫點科普,請給指教。 )
https://www.facebook.com/kopuchat/posts/856131034730928
龜:我覺得這是很有趣的科學題目。變因應該很多,舉例來說,公司所在行業的競爭激烈程度、工作團隊的任務性質、上司與同事之間的情誼、與上下游跟客戶之間的溝通關係跟頻率....
--------------------------
2. 韓國瑜市長的說服之道大解析(來自 把自己撿回來愛:阿水心理師的日常 )
https://www.facebook.com/waterphychologist/posts/2350956514968428
龜:我自己這陣子也在研究韓市長的說話之道,雖然有些簡單的心得,但還是阿水心理師這篇說得比較完整、有條理。
--------------------------
3. 德國太空人向自己的後代道歉 (來自 NowThis 新聞 )
https://www.facebook.com/watch/?v=1131684130347668
龜:這是我有了小孩子之後也強烈感受到的。
--------------------------
4. 減緩全球暖化最有效的方法出乎我們意料(來自 CNN )
https://edition.cnn.com/interactive/2019/04/specials/climate-change-solutions-quiz/
龜:我幾乎都錯了。要來認真看看《反轉地球暖化 100 招》這本書。
--------------------------
5. 從犯人到病人,藥癮者「緩護療」10年改革還缺什麼?(來自 報導者 The Reporter)
https://www.twreporter.org/a/drug-addicts-deferred-prosecution-addiction-treatment
龜:自從我知道台灣監獄裡一半以上的受刑人都是藥癮者,就特別關注起這議題。非常感謝報導者這系列報導,讓我學到很多。
--------------------------
6. 捐款重建巴黎聖母院與捐款給窮人兩者之間的虛假抉擇
https://www.vox.com/future-perfect/2019/4/20/18507964/notre-dame-cathedral-fire-charity-donations
龜:其實同樣的辯論也會出現在「花大錢的太空科學任務」跟「援助窮人」兩者之間。我認為不是不可以拿來對比、討論,但若陷入被害者或相對剝奪感裏頭,就很難好好討論。
--------------------------
7. 汞蒸氣、癒創木?那些治不好但治得死的梅毒療法——《哥倫布大交換》(來自 PanSci 科學新聞網)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57176
龜:看看歷史,就覺得我們進步了不少,但也還有很多類似跟沒變的。
--------------------------
以上就是今天的 #鄭龜嗑什麼,各位晚安。
cathedral解析 在 跟Craig 藝起逛英國 Craig's Tour UK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感謝文 黃老師倫敦馴獸記 ]
聖保羅的-John Donne (約翰.多恩)
外表是憤青熱血老師的身分,內在卻包著兇猛的文青靈魂 (畢竟是馴獸師阿)
黃老師可以說是我導覽活動的鐵粉,每次導覽後都很慷慨的大肆幫我宣傳
這次終於可以用部落客身份邀請她來
這次分享我的聖保羅導覽心得,對我導覽和藍牌鑑定標準做了深層介紹
但對我來說分享我個人事小,對讀者的閱讀價值更是重要.
來說"最最最"更可貴的是,以前是英文文學系的她,更不吝嗇分享跟大家分享英國詩人John Donne( 16世紀末、17世紀初的「玄學派」詩人)的生平解析
蘋果電腦老闆Steve Job總說 "求知若飢,虛心若愚(Stay Hungry, Stay Foolish)"。說人生要不斷Connect the Dots (點點滴滴的串聯起來),只有努力地創造起點,有天回頭我們才發現他們如何巧妙的串聯起來
倫敦充滿豐富的歷史和文物,能夠透過導覽讓參與的朋友把生命中的點串呈現,我常聽到 "有挖,我以前學過ㄟ! 或, 挖,原來這個東西在這" ,透過小小的導覽技術,喚醒大家過去的人文記憶, 只能說是超棒的感覺
希望大家繼續探索自己,繼續讓每個生命的點成線再成網
感謝黃老師的分享的文學知識!落落長感謝文就想你看繼續分享文學,哈哈哈哈
https://goo.gl/kRC9ib
#文學 #johndonne #求知若飢虛心若愚
#倫敦導覽 #stpaul #聖保羅大教堂
[Bank Holiday Weekend之一—St. Paul‘s Cathedral導覽]
*本文與跟Craig 藝起逛英國 Craig's Tour UK合作*
英國在每年有三個星期一會放假,叫做Bank Holiday(銀行假日)。黃老蘇的媽媽曾經問過我,銀行放假為什麼我們也跟著放,干我們什麼事?問得好,我也不知道🤣🤣 網路上查得到一些似是而非的說法,但我猜大概是英國政府安排公共假日的時候找不到名目,乾脆就叫它銀行假日,因為只要銀行關門,其他公司商家也都無法營業(強迫大家放假的意思,我喜歡❤️)
這次Bank Holiday很罕見地碰到1970年代以來第一次超過25度又萬里無雲的好天氣(倫敦最高溫測量到29度),全國人民都猛虎出閘了!每一個公園、每一寸草地、每一個景點都湧進大量人潮,要在公園找個草地的位置坐下簡直難如登天!黃老蘇也想和一般老百姓一樣,週末偶爾放放鬆(平時的週末都被工作堆滿,實在無法呀⋯⋯😭)趁著這個週末多了一天能休息,黃老蘇安排了參加由對英國人文歷史藝術文化了解十分透徹的官方藍牌導覽Craig帶領的St. Paul‘s Cathedral聖保羅大教堂的導覽。
說來慚愧,我在英國前前後後住了近十年,但從來沒有好好參觀過這個著名的地標,只在去年底進去聽了一場韓德爾彌賽亞的聖誕音樂會。對於裡面有什麼重要的人、事、歷史,完全一概不知,只知道這是查爾斯王儲和黛安娜王妃結婚的地方。剛好我的導覽朋友Craig要開一場St. Paul的導覽,正中我意!
說到Craig就不得不特別介紹一下「藍牌官方導覽」這個頭銜。Craig是全英國極少數官方認可的中文導覽,而此頭銜得來不易。如果你來過英國,不論是在西敏寺、大英博物館、聖保羅大教堂或是倫敦塔這些著名景點,一定能看見一些身配藍色徽章的導覽人員在賣力地為遊客解說,這些人就是菁英中的菁英!要拿到那個藍色小牌子,成為官方導覽,首先要經過嚴格的海選,然後密集受訓兩年(對!兩年!),歷經大大小小的考試篩選,全部通過的人才有辦法得到這個資格。聽起來比唸研究所還累!黃老蘇已經參加過Craig的導覽好多次了,每一次都沈浸在Craig精彩的故事中,完全忘了外在的現實世界,兩個小時後才發現自己腳痠了、肚子餓了、好像還有點尿急!
St. Paul‘s Cathedral是最代表人民的教堂,裡面有好多奇妙的故事,和埋了好多塑造今日世界樣貌的重要人物(整個地下室就是個大墳場)。大部份的故事我就不在這裡說了(想聽的自己去參加導覽,哈!)但我想挑某個人的雕像來說說他的事蹟。
這個人叫做John Donne。
我第一次知道這個人是大三的時候,我選了一堂英美詩選的課。身為一個英國語文學系的學生,雖然我對於文學不是特別有領悟力,但因為我很喜歡「看故事書」,所以還是一頭沈浸在文學的世界。沒想到⋯⋯ 讀詩沒那麼容易呀!
John Donne是個16世紀末、17世紀初的「玄學派」詩人(Metaphysical poet),意思就是他的詩,很!難!懂!基本上這個人也很難懂,他出生時是個羅馬天主教徒,但後來因撰文攻擊天主教,維護新教(基督教)的英國皇室而獲得賞識,瞬間搖身一變變成皇室的牧師,還在1621年成為St. Paul's Cathedral的大老闆!
他的人生還不止這樣,他曾經就讀劍橋和牛津大學,唸了神學、醫學、法律、古典文學,可是一個學位都沒拿到。然後大家知道他最有名的寫作題材是什麼嗎?是情色和死亡!!
你們說,這個人不怪嗎?根本就是沒太大毅力,隨風飄逸又譁眾取寵的牆頭草吧?!而John Donne的雕像也很妙,據說是他像一個蠶蛹一樣裹著一塊布,要求雕刻家雕出他這樣的樣貌(有照片)。嗯⋯⋯ 有沒有覺得他在模仿誰?
對!就是耶穌!耶穌在死後、復活前、裹著裹屍布的樣子!所以這個人竟敢把自己比喻成耶穌嗎?大膽刁民耶!!!
好啦,以上為黃老蘇本人不負責任之個人意見,大家笑笑就好,不用太認真。要知道認真的歷史,還是推薦參加真正藍牌官方導覽的行程喔!
當老師很辛苦的,天氣好的周末不休息出去走走,實在是太浪費了!
ps:教堂內部在參觀時不能拍照,但好險之前我去聽音樂會時拍了幾張留念,放上來給大家瞧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