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因性休克的診斷與治療 (2021)
⭕️ 心因性休克 (CS, Cardiogenic Shock) 的診斷要件:
臨床表徵:血流灌注不足在臨床上出現的表徵,例如四肢冷汗、少尿、意識混亂、頭暈、脈壓變窄。
生化數據:血流灌注不足反映在組織缺氧和細胞代謝改變,例如Creatinine 升高、代謝性酸中毒和血清乳酸升高。
CS 是一種臨床診斷,因此血液動力學參數,例如降低的心臟指數 (CI) 和升高的肺微血管楔壓 (PCWP),並不是必要強制性的診斷要件。
以前CS的定義包括,低血壓定義為收縮壓(SBP)<90毫米汞柱30分鐘以上,或者使用Catecholamine維持SBP需要> 90 mmHg。但2020 ESC就不再將血壓列入診斷條件之ㄧ。休克發生時,組織灌注和氧合會顯著降低,但經由代償機制可以通過血管收縮來保持血壓。因此,血流灌注不足並不表示存在着低血壓。
如果出現低血壓,卻沒有血流灌注不足的現象,可能預示著較好的預後。
在 SHOCK Registry研究中,即使在血壓正常的患者中,血流灌注不足的臨床表徵與院內死亡有顯著風險關連。這說明了,不論低血壓如何,早期辨識血流灌注不足表徵可辨識高危險患者。
歐洲重症醫學學會將休克定義為:組織灌注不足,且無法提供足夠的氧氣以維持細胞的基礎代謝,導致危及生命的全身性急性循環衰竭。(其中低血壓的存在不是定義CS的先決條件。)
基於這些考慮,ESC將CS定義為:
由原發性心血管疾病引起的症候群,其中CO不足,導致組織血流灌注不足而危及生命,並與組織氧代謝受損和產生高乳酸血症。根據其嚴重程度,可能導致多器官功能異常和死亡。
⭕️ 心因性休克的分期
根據臨床嚴重程度和對治療的反應,CS型態可分為前CS前期、CS 和難治型CS。
CS前期
早期辨識CS可以快速啟動適當的措施與治療。即使在正常的SBP情況下,周邊血流灌注不足,出現的臨床症狀被稱為CS前期,並且出現在明顯的CS之前。休克前期可能發生在嚴重的急性心衰竭,可能與組織灌注不足的臨床症狀有關,但不會影響細胞基礎代謝和正常的乳酸。這種狀態應與血壓正常的CS區分開來,後者代表CS的實體,具有血流灌注不足和細胞改變(包括細胞缺氧和乳酸升高)的所有特徵,但沒有低血壓。血壓正常的CS患者全身血管阻力較大,但左心室(LV)射出分率、CO和PCWP與典型的CS患者相似,因此突顯血流灌注不足的風險。
難治型CS
被定義為:儘管給予足夠劑量的兩種血管升壓收縮劑,治療潛在病因,但仍存在組織灌注不足的CS。
⭕️ SCAI分類
SCAI分類描述了CS的五個進展階段,從A(有CS風險)到 E極度),這種分類可以在臨床環境中迅速方便應用。SCAI分類利用低灌注的臨床評估、乳酸值和侵入性血流動力學評估。最近,SCAI分類已在一大群未經選擇的重症心臟加護病房 (CCU)患者中得到驗證,無論CS病因如何,都提供了穩健的死亡風險分類。
A: At risk, 風險期。有CS風險;SBP=N, CI>2.5; 乳酸: 正常,沒有血流灌注不足。
B: Beginning, 開始期。相對低血壓,或心跳加速而沒有血流灌注不足,CI <2.2, PA sat ≧65%,乳酸< 2.2 mmol/L。
C: Classic, 典型期。血流灌注不足,除了輸液急救,還需要血管增壓劑,MCS或ECMO來恢復血流灌注。
D: Deteriorating 惡化期。緊急加護治療後,無法穩定。超過30分鐘後,病人的低血壓,血流灌注不足仍無改善。需要更多的輸液,或額外的MCS。乳酸 > 5 mmol/L。
E: Extremis, 極度期。難治之心跳停止,進行中的CPR,需要緊急使用介入治療,包括ECMO。
⭕️ 流行病學和預後
CS的患病率因CS的定義、臨床狀況和數據收集時代而異。CS佔急性心衰竭的2-5%,ICU的14-16%。院內死亡率在30%和 60%之間變化,近一半的院內死亡發生在就診的前24小時內。1年死亡率約為50%-60%;70-80 %CS發病後出現在第30〜60天死亡。
心因性休克的病生理、藥物治療、MCS……
⭕️ 完整全文閱讀:
⭕️ 心因性休克的診斷與治療
https://reurl.cc/6D2b6M
資料下載:
表 1. 非急性冠心症病因之心因性休克特徵與治療
https://reurl.cc/35Dbq9
表 2. 短期機械循環輔助的特徵
https://reurl.cc/gz7rW4
表3 強心及血管升壓劑之特性
https://reurl.cc/r1x0g1
Ref:
■Cardiogenic shock. ESC. European Journal of Heart Failure (2020) 22, P. 1315-1341
■SCAI分類:Catheter Cardiovasc Interv 2019;94:29–37
「ccu醫學」的推薦目錄:
ccu醫學 在 雲林縣議員 蔡岳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青年抵制假新聞陣線|拒看偏頗造神報導,抵制不實假新聞】
團體連署表單:http://bit.ly/2YRogbe
個人連署表單:http://bit.ly/2UCnJdY
自2018年九合一大選後,特定媒體偏頗、造神與造假新聞不斷,舉凡東森新聞台報導「網傳淘寶消費送豬肉腸,建議煮熟食用或丟棄」,中天新聞台播報「異相?!三市長合體天空出現『鳳凰展翅』雲朵」,都造成未經查證的資訊流傳,引起社會輿論與資訊混淆。甚至有特定新聞台,在新聞播報時段以不合理的報導比例,塑造對單一政治人物的偶像崇拜,皆是媒體亂象與失控的具體呈現,顯示媒體喪失第四權的角色與責任。
在言論自由日這天,由各大專院校學生會、學生異議性社團與青年學生,串聯發起「青年抵制假新聞陣線」,是因我們看見報導偏頗、不實新聞的新聞媒體,表面上高舉「言論自由」、「新聞自由」的大旗,實際上卻持續播報假新聞、造神新聞,破壞台灣的社會互信和民主體質。
事實上,新聞媒體所擁有的言論自由、新聞自由並非無限上綱,憲法第23條賦予國家在法定與限度內限制人民自由,《衛星廣播電視法》第27條即規範,「製播新聞及評論,應注意事實查證與公平原則」,並不得有妨害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製播新聞違反事實查證原則,致損害公共利益等情形。我們認為媒體不應淪為不實資訊和信仰狂熱的製造機,在言論自由的大旗下,媒體更應承擔相對應其自身影響力的社會責任,落實事實查證、合理分配報導內容比例,秉持呈現多元意見和民主精神進行新聞資訊傳遞。
另外,從眾多學者的研究,可以發現中國政府不斷地以行銷資金投放、戲劇娛樂節目銷入中國的市場控制等等利益誘因,引導台灣新聞媒體報導時的自我審查,甚至驅使諸如旺中等在中國有龐大事業利益的企業集團回台買下媒體,進一步操控台灣媒體的報導方向。近期臉書粉私專頁大量的收購消息浮上檯面,更讓我們認為必須警覺中國在「資訊戰」的策略下,有計畫的散播網路消息,並藉著部分新聞媒體協助傳播這些難以核實的網路資訊,影響台灣的輿論市場。
面臨媒體失控與「中國因素」的無聲入侵,各校學生會、學生異議性社團與青年共同發起並組成「青年抵制假新聞陣線」,並提出以下三點訴求與未來行動:
(一)抵制違反事實查證原則、損害公共利益的不實新聞。
(二)拒絕收看報導比例不合理、報導偏頗、充滿造神新聞的媒體。
(三)警覺新聞背後的「中國因素」,要求政府加緊防堵中國資訊戰的金流和操控。
面對中國軍機近20年來首次闖越臺灣海峽中線、大量網軍欲購買各臉書粉絲專頁、媒體作為第四權偏頗失序,臺灣面臨內外政艱鉅的情勢,我們認為,臺灣的學生與青年不應於此時選擇沉默。此次由各校學生會與學生異議性社團串連的行動,將以大學生的身份共同向社會表達訴求,反對新聞的造假與造神,要求媒體自律,承擔起媒體身為第四權應負的社會責任。
共同發起:國立臺灣大學學生會、國立政治大學學生會、政大野火陣線
學生組織串聯:國立臺灣大學意識報、國立成功大學學生會、國立交通大學學生聯合會、國立清華大學學生會、國立臺灣大學學生代表大會、臺灣學生聯合會、國立政治大學研究生協會、國立臺灣大學研究生協會、國立清華大學研究生聯合會、國立臺南大學學生會、輔仁大學學生會、國立中正大學學生會、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學生議會、國立臺東大學學生會、中國科技大學學生會、中華科技大學學生會、淡江大學學生會、國立金門大學學生會、東吳大學學生議會、東海大學學生會、國立嘉義大學學生會、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學生會、國立臺北大學臺北校區學生議會、南華大學學生會、臺北市立大學學生會、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學會、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系學會、中原大學學生議會、實踐大學學生議會、國立屏東大學學生議會、中國文化大學學生會、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學生會、國立臺灣大學濁水溪社、國立成功大學零貳社、國立中正大學CCU公共事務研習社、高雄醫學大學透明革命、國立臺北大學翻牆社、東吳大學難容社、國立臺灣大學臺灣語文研究社、國立中山大學放狗社、國立臺灣大學大陸社、中女中鳴青社會研究社、朝陽科技大學學生會、中國醫藥大學學生議會、國立台灣大學女性研究社、政大種子社、銘傳大學優客性平社團、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系學生會、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學生會、它核他們的故事、中部共生青年組合、國立中央大學燎原社、台南高校對流層、台中一中水源同好會、國立交通大學敵霸閣、國立成功大學研究生學會、文華高中文華青年自治會、國立嘉義大學視覺藝術學系系學會、全國中學學生權益研究會、朝陽科技大學傳播藝術系系學會、中國文化大學文化學生自治改革陣線、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學生自治會、國立中央大學學生會、國立臺南二中學生自治會、長庚大學學生會、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拾事社、全國學生學論議題論壇、社團法人台灣醫學生聯合會、國立中興大學學生會、國立台北大學尋寶社、國立台北大學三峽校區學生議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領新世代、國立臺灣大學浪達女同志社、台中二中龍吟辯論社、臺中一中學生會、逢甲大學學生會、彰化縣立和美高中班聯會、東海大學學生議會、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摸索社、國立宜蘭大學學生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嘻哈文化研究社、國立體育大學學生會、中國文化大學野青社、國立彰化高中學生自治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噴泉詩社、獨立媒體-草根青年發聲網、國立南科實中學生會、國立中興大學新聞社、美國耶魯大學台灣同學會、亞洲大學室內設計學系系學會、靜宜大學尋根樹社、元智大學系學聯合會、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系學會、國立中山大學學生議會、台北市立成功高中班級代表聯席會、國立東華大學烏勇社、北一女綠覺醒、亞洲大學不學無術丈量室、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學生會、國立東華大學學生自治會、國立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學生會、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映画社、國立體育大學學生會、讓狂人飛學生社團文化再造協會、龍津高中班聯會、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學生會、大灣高中電子音樂社、臺南女中學生會、國立中興大學歷史系研究所所學會、國立東華大學烏頭翁社、東吳大學擊跆拳社、國立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系學會、國立中山大學性別友善社、思潮刊物、亞洲大學學生會、NUS-Taiwan Student Association、Taiwanese in New Delhi Association、國立嘉義大學數位學習設計與管理學系系學會、國立高雄大學運動健康與休閒學系系學會、奪回桃園青年陣線、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學生議會、囹語青年媒體、國立臺南二中學生自治會、國立彰化高級中學學生會、國立中興大學學生會學生代表大會、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學生議會、桃園市立永豐高中班聯會、高雄中學嘻哈文化研究社、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學生會、台灣牙醫學生聯合會、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學生會、校園民主行動本部、長老教會台中大專聯合團契、大灣高中學生會、陽明大學研究生學生會、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學生會、南開科技大學學生會、中國北京大學臺灣校友總會、Chulalongkorn Taiwanese Community、留港臺灣學生會、臺灣留學大陸青年學生發展協會、建中田徑隊、高雄中學學生聯合自治會行政中心、世新大學音樂實習操作研究社、建中青年社、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辯論社、史丹佛臺灣學生會、彰化高中學生議會、LSE-Taiwanse Student's Union、Taiwanese Student Association in Hawaii、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系學會、嘉義高中班聯會、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性蘋社、護台灣主權學生聯盟、天主教聖功學校財團法人台南市天主教聖功女子高級中學班聯會、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滔滔社、台灣原住民族太魯閣族學生青年會(持續更新)
聲援組織:台灣共生青年協會、臺灣青年民主協會、鄭南榕基金會、社會民主黨、臺南彩虹遊行聯盟團隊、台灣教授協會、台灣親子共學促進會、彰化老屋翻轉文化陣線、社團法人臺南市台南新芽協會、社團法人臺灣北社、社團法人臺灣社、彰化縣磺溪文化永續協會、基進黨、原住民族青年陣線、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台灣圖書室文化協會、好民文化行動協會、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法操司想傳媒(持續更新)
個人公開連署:
周婉窈(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黃厚銘(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范雲(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何明修(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吳叡人(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陳儀深(中央研究員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詹素娟(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彭仁郁(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黃國昌(立法委員;前中央研究院研究員)
洪慈庸(立法委員)
陳柏惟(基進黨發言人)
苗博雅(臺北市議員)
邱威傑(臺北市議員)
吳沛憶(臺北市議員)
劉崇顯(新竹市議員)
戴瑋姍(新北市議員)
黃守達(臺中市議員)
張之豪(基隆市議員)
林飛帆(島國前進發起人)
陳威仲(拷秋勤樂團/激進工作室)
朱品諭(拷秋勤樂團)
蔡丁貴(國立臺灣大學土木系名譽教授)
陳東升(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張錦華(國立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教授)
林麗雲(國立臺灣大學新聞所教授)
吳瑞北(國立臺灣大學電機系教授)
薛化元(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教授)
李衣雲(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副教授)
林果顯(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副教授)
紀大偉(國立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曾士榮(國立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陳芳明(國立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講座教授)
林佳和(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陳志輝(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徐世榮(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教授)
葉浩(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林元輝(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教授)
劉昌德(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教授)
陳儒修(國立政治大學廣電系教授)
楊佳嫻(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沈伯洋(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王丹(國立中正大學客座助理教授)
陳尚志(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蘇瑞鏘(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灣研究所助理教授)
楊宗澧(好民文化行動協會理事長)
閔柏陵(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理事長)
札西慈仁 Tashi Tsering(西藏台灣人權連線理事長)
藍佩嘉(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系/ 教授)
林鶴玲(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教授)
黃克先(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副教授)
張娟芬(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客座助理教授)
胡素婉(中山醫學大學口科所教授)
曲家瑞(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助理教授/藝術家)
鄭曉峰(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系副教授)
洪韵婷(長榮大學美術系助理教授)
李建達(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蔡振家(國立臺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副教授)
Christian Helmut Wenzel(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特聘教授)
苑舉正(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陳政維(國立臺灣大學電機系助理教授)
鐘嘉德(國立臺灣大學電機系特聘教授)
吳牧錞(國立臺灣大學人類系助理教授)
林良榮(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系副教授)
…...還有百名無法ㄧㄧ表列
公開完整連署名單:
https://docs.google.com/…/18i2Vsr3233B-Dd9POGGm3Velp4…/edit…
(持續更新)
ccu醫學 在 幹幹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幫分享ㄍ
字寫ㄉ也很好看 讚
【青年抵制假新聞陣線|拒看偏頗造神報導,抵制不實假新聞】
團體連署表單:http://bit.ly/2YRogbe
個人連署表單:http://bit.ly/2UCnJdY
自2018年九合一大選後,特定媒體偏頗、造神與造假新聞不斷,舉凡東森新聞台報導「網傳淘寶消費送豬肉腸,建議煮熟食用或丟棄」,中天新聞台播報「異相?!三市長合體天空出現『鳳凰展翅』雲朵」,都造成未經查證的資訊流傳,引起社會輿論與資訊混淆。甚至有特定新聞台,在新聞播報時段以不合理的報導比例,塑造對單一政治人物的偶像崇拜,皆是媒體亂象與失控的具體呈現,顯示媒體喪失第四權的角色與責任。
在言論自由日這天,由各大專院校學生會、學生異議性社團與青年學生,串聯發起「青年抵制假新聞陣線」,是因我們看見報導偏頗、不實新聞的新聞媒體,表面上高舉「言論自由」、「新聞自由」的大旗,實際上卻持續播報假新聞、造神新聞,破壞台灣的社會互信和民主體質。
事實上,新聞媒體所擁有的言論自由、新聞自由並非無限上綱,憲法第23條賦予國家在法定與限度內限制人民自由,《衛星廣播電視法》第27條即規範,「製播新聞及評論,應注意事實查證與公平原則」,並不得有妨害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製播新聞違反事實查證原則,致損害公共利益等情形。我們認為媒體不應淪為不實資訊和信仰狂熱的製造機,在言論自由的大旗下,媒體更應承擔相對應其自身影響力的社會責任,落實事實查證、合理分配報導內容比例,秉持呈現多元意見和民主精神進行新聞資訊傳遞。
另外,從眾多學者的研究,可以發現中國政府不斷地以行銷資金投放、戲劇娛樂節目銷入中國的市場控制等等利益誘因,引導台灣新聞媒體報導時的自我審查,甚至驅使諸如旺中等在中國有龐大事業利益的企業集團回台買下媒體,進一步操控台灣媒體的報導方向。近期臉書粉私專頁大量的收購消息浮上檯面,更讓我們認為必須警覺中國在「資訊戰」的策略下,有計畫的散播網路消息,並藉著部分新聞媒體協助傳播這些難以核實的網路資訊,影響台灣的輿論市場。
面臨媒體失控與「中國因素」的無聲入侵,各校學生會、學生異議性社團與青年共同發起並組成「青年抵制假新聞陣線」,並提出以下三點訴求與未來行動:
(一)抵制違反事實查證原則、損害公共利益的不實新聞。
(二)拒絕收看報導比例不合理、報導偏頗、充滿造神新聞的媒體。
(三)警覺新聞背後的「中國因素」,要求政府加緊防堵中國資訊戰的金流和操控。
面對中國軍機近20年來首次闖越臺灣海峽中線、大量網軍欲購買各臉書粉絲專頁、媒體作為第四權偏頗失序,臺灣面臨內外政艱鉅的情勢,我們認為,臺灣的學生與青年不應於此時選擇沉默。此次由各校學生會與學生異議性社團串連的行動,將以大學生的身份共同向社會表達訴求,反對新聞的造假與造神,要求媒體自律,承擔起媒體身為第四權應負的社會責任。
共同發起:國立臺灣大學學生會、國立政治大學學生會、政大野火陣線
學生組織串聯:國立臺灣大學意識報、國立成功大學學生會、國立交通大學學生聯合會、國立清華大學學生會、國立臺灣大學學生代表大會、臺灣學生聯合會、國立政治大學研究生協會、國立臺灣大學研究生協會、國立清華大學研究生聯合會、國立臺南大學學生會、輔仁大學學生會、國立中正大學學生會、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學生議會、國立臺東大學學生會、中國科技大學學生會、中華科技大學學生會、淡江大學學生會、國立金門大學學生會、東吳大學學生議會、東海大學學生會、國立嘉義大學學生會、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學生會、國立臺北大學臺北校區學生議會、南華大學學生會、臺北市立大學學生會、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學會、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系學會、中原大學學生議會、實踐大學學生議會、國立屏東大學學生議會、中國文化大學學生會、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學生會、國立臺灣大學濁水溪社、國立成功大學零貳社、國立中正大學CCU公共事務研習社、高雄醫學大學透明革命、國立臺北大學翻牆社、東吳大學難容社、國立臺灣大學臺灣語文研究社、國立中山大學放狗社、國立臺灣大學大陸社、中女中鳴青社會研究社、朝陽科技大學學生會、中國醫藥大學學生議會、國立台灣大學女性研究社、政大種子社、銘傳大學優客性平社團、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系學生會、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學生會、它核他們的故事、中部共生青年組合、國立中央大學燎原社、台南高校對流層、台中一中水源同好會、國立交通大學敵霸閣、國立成功大學研究生學會、文華高中文華青年自治會、國立嘉義大學視覺藝術學系系學會、全國中學學生權益研究會、朝陽科技大學傳播藝術系系學會、中國文化大學文化學生自治改革陣線、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學生自治會、國立中央大學學生會、國立臺南二中學生自治會、長庚大學學生會、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拾事社、全國學生學論議題論壇、社團法人台灣醫學生聯合會、國立中興大學學生會、國立台北大學尋寶社、國立台北大學三峽校區學生議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領新世代、國立臺灣大學浪達女同志社、台中二中龍吟辯論社、臺中一中學生會、逢甲大學學生會、彰化縣立和美高中班聯會、東海大學學生議會、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摸索社、國立宜蘭大學學生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嘻哈文化研究社、國立體育大學學生會、中國文化大學野青社、國立彰化高中學生自治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噴泉詩社、獨立媒體-草根青年發聲網、國立南科實中學生會、國立中興大學新聞社、美國耶魯大學台灣同學會、亞洲大學室內設計學系系學會、靜宜大學尋根樹社、元智大學系學聯合會、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系學會、國立中山大學學生議會、台北市立成功高中班級代表聯席會、國立東華大學烏勇社、北一女綠覺醒、亞洲大學不學無術丈量室、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學生會、國立東華大學學生自治會、國立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學生會、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映画社、國立體育大學學生會、讓狂人飛學生社團文化再造協會、龍津高中班聯會、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學生會、大灣高中電子音樂社、臺南女中學生會、國立中興大學歷史系研究所所學會、國立東華大學烏頭翁社、東吳大學擊跆拳社、國立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系學會、國立中山大學性別友善社、思潮刊物、亞洲大學學生會、NUS-Taiwan Student Association、Taiwanese in New Delhi Association、國立嘉義大學數位學習設計與管理學系系學會、國立高雄大學運動健康與休閒學系系學會、奪回桃園青年陣線、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學生議會、囹語青年媒體、國立臺南二中學生自治會、國立彰化高級中學學生會、國立中興大學學生會學生代表大會、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學生議會、桃園市立永豐高中班聯會、高雄中學嘻哈文化研究社、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學生會、台灣牙醫學生聯合會、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學生會、校園民主行動本部、長老教會台中大專聯合團契、大灣高中學生會、陽明大學研究生學生會、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學生會、南開科技大學學生會、中國北京大學臺灣校友總會、Chulalongkorn Taiwanese Community、留港臺灣學生會、臺灣留學大陸青年學生發展協會、建中田徑隊、高雄中學學生聯合自治會行政中心、世新大學音樂實習操作研究社、建中青年社、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辯論社、史丹佛臺灣學生會、彰化高中學生議會、LSE-Taiwanse Student's Union、Taiwanese Student Association in Hawaii、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系學會、嘉義高中班聯會、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性蘋社、護台灣主權學生聯盟、天主教聖功學校財團法人台南市天主教聖功女子高級中學班聯會、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滔滔社、台灣原住民族太魯閣族學生青年會(持續更新)
聲援組織:台灣共生青年協會、臺灣青年民主協會、鄭南榕基金會、社會民主黨、臺南彩虹遊行聯盟團隊、台灣教授協會、台灣親子共學促進會、彰化老屋翻轉文化陣線、社團法人臺南市台南新芽協會、社團法人臺灣北社、社團法人臺灣社、彰化縣磺溪文化永續協會、基進黨、原住民族青年陣線、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台灣圖書室文化協會、好民文化行動協會、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法操司想傳媒(持續更新)
個人公開連署:
周婉窈(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黃厚銘(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范雲(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何明修(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吳叡人(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陳儀深(中央研究員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詹素娟(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彭仁郁(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黃國昌(立法委員;前中央研究院研究員)
洪慈庸(立法委員)
陳柏惟(基進黨發言人)
苗博雅(臺北市議員)
邱威傑(臺北市議員)
吳沛憶(臺北市議員)
劉崇顯(新竹市議員)
戴瑋姍(新北市議員)
黃守達(臺中市議員)
張之豪(基隆市議員)
林飛帆(島國前進發起人)
陳威仲(拷秋勤樂團/激進工作室)
朱品諭(拷秋勤樂團)
蔡丁貴(國立臺灣大學土木系名譽教授)
陳東升(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張錦華(國立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教授)
林麗雲(國立臺灣大學新聞所教授)
吳瑞北(國立臺灣大學電機系教授)
薛化元(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教授)
李衣雲(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副教授)
林果顯(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副教授)
紀大偉(國立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曾士榮(國立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陳芳明(國立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講座教授)
林佳和(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陳志輝(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徐世榮(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教授)
葉浩(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林元輝(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教授)
劉昌德(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教授)
陳儒修(國立政治大學廣電系教授)
楊佳嫻(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沈伯洋(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王丹(國立中正大學客座助理教授)
陳尚志(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蘇瑞鏘(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灣研究所助理教授)
楊宗澧(好民文化行動協會理事長)
閔柏陵(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理事長)
札西慈仁 Tashi Tsering(西藏台灣人權連線理事長)
藍佩嘉(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系/ 教授)
林鶴玲(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教授)
黃克先(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副教授)
張娟芬(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客座助理教授)
胡素婉(中山醫學大學口科所教授)
曲家瑞(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助理教授/藝術家)
鄭曉峰(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系副教授)
洪韵婷(長榮大學美術系助理教授)
李建達(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蔡振家(國立臺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副教授)
Christian Helmut Wenzel(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特聘教授)
苑舉正(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陳政維(國立臺灣大學電機系助理教授)
鐘嘉德(國立臺灣大學電機系特聘教授)
吳牧錞(國立臺灣大學人類系助理教授)
林良榮(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系副教授)
…...還有百名無法ㄧㄧ表列
公開完整連署名單:
https://docs.google.com/…/18i2Vsr3233B-Dd9POGGm3Velp4…/edit…
(持續更新)
ccu醫學 在 Cvs icu跟CCu - 護理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Cvs icu跟CCu. 護理. 2019年8月25日02:25. 想請問有什麼差異嗎? 工作內容跟績效等等最近要選單位了不知道要怎麼抉擇. ... <看更多>
ccu醫學 在 國立中正大學生命科學系暨分子生物研究所及生物醫學研究所 的推薦與評價
國立中正大學 生命科學系暨分子生物研究所及生物 醫學研究所 · 粉絲專頁 · 學院與大學 · 嘉義縣民雄鄉大學路168號 · [email protected] · submit.crush.ninja/26072460397596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