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英文通
105統測共同科目英文科非選題解析
昨天4月30日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共同科目英文科第2次考非選題,那讓筆者來幫大家看看非選題的部分。
1.填充
雖然是填充題,但是題目有附上中文,而且還提示了第一個字母,所以只要單字足夠,就能輕鬆回答。
We have to arrive at the a______ before noon, so we had better l_____ for the station now.
重點一、arrive是一個不及物動詞,後面一定會接上介係詞in/at..等,再加上地點,題目的中文翻譯是「機場」,所以第一格就直接填上機場的英文就好,也就airport。
重點二、have better 的意思是「最好做……」,但是這個片語後面是加上「原形動詞」,所以就算題目是had better,後面還是加上一個原形動詞。
重點三、leave +noun的意思是離開n.或是留下n.,但是如果是leave for + noun,則是指離開說話者現在所在的地方前往n.,所以題目中文翻譯就可以吻合英文使用leave for。
2.句子重組
句子重組這部分,出題者已經很友善的幫各位考生分成一段一段的意義區塊(chunk),接下來只是依照句子架構組合起來。
the effects of / People need to / on human life / be aware of / climate change
重點一、句子首字要大寫,所以知道People need to是第一個;除了句子首字大寫,專有名詞,像是人名、地名、學名等也都是首字大寫,如果有兩個有大寫的,要在注意語意。
重點二、第一個是People need to,最後一個字是to(不定詞),所以後面加上一個原形動詞,故此,就知道be aware of 是第二個,因為be就是am/is/are/was/were的原形動詞。
重點三、第二個是be aware of最後一個字是of(介係詞),介係詞後面要加上名詞(或動名詞),所以後面可以加上the effects of 或climate change,所以接下來就要靠語意判斷。the effects of 的最後一個字又是of(介係詞),所以後面又要加上一個名詞,剩下最後一個沒談到的字是on human life,是一個介系詞片語,所以不能放在the effects of後面,所以故此,可以推出應該是be aware of th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所以最後答案會是People need to be aware of th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human life.
(註: 如果每個字都會的話,可以直接用語意判斷更快。)
3.中譯英
我們應該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以下幾個可以使用的片語。
make a habit of sth. 養成…的習慣
form/develop/cultivate/build a good habit 養成一個好習慣
We should make a good habit of reading.
We should develop a good reading habit.
http://book.imyes.net/?p=76
「chunk動詞」的推薦目錄:
- 關於chunk動詞 在 英文多一點 A Little More English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chunk動詞 在 Alexander Wang 王梓沅英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chunk動詞 在 動詞的前面,但是always和never可以放句首當祈使句,所以 ... 的評價
- 關於chunk動詞 在 q43.go - GitHub の Gist 的評價
- 關於chunk動詞 在 udcabocha on Google Colaboratory 的評價
- 關於chunk動詞 在 HSK2 动词的重叠reduplicación de verbos - YouTube 的評價
chunk動詞 在 Alexander Wang 王梓沅英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Teacher, I want to learn more knowledge”: 談國內英語學習一大通病
世界頂尖的心理語言學 (Psycholinguistics) 大師,以任教於University of Michigan 的 Dr. Nick Ellis 和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的 Dr. Brian MacWhinney 為首,用長期的研究證明指出,若要英文真正的進步,並不受第一語言「過度地」影響 (要完全不受影響是幾乎不可能、也似乎沒有必要),需要認識一件事情: ”that the phrase is the basic level of language representation”. 放在學習語言層面來看也就是說,語言的學習不可以用字 (discrete item) 來當最小單位,應該由 ”chunk” 來做學習的單位。
拿 knowledge 這個字來說,一般人認為,若知道knowledge 是「知識」,即對這個字已經瞭解。接下來要學的就是發音、拼音等、甚至是字根字首等的分析。某生後來寫, “My teacher has taught me many knowledges.” 從這樣的句子中可看見,此生受到中文沒有用文法標記單複數的影響,產生了 “overgeneralization” 的現象,將不可數的knowledge 加上了s. 聽到這,大部份的教學者認為任務已了。但其實,此生對knowledge一字地認識,從他後來又說 “Teacher, I want to learn more knowledge” 此句子來看,還是支離破碎,深受第一語言中文控制。
會造成如此的問題,其實主因之一就是起頭所講的: 一般英文老師們將 discrete item (字)當作最小的學習單位。但其實,在學習knowledge一字的當下,應當馬上學習, 跟knowledge 較常連用的動詞不是 learn,有像是 get, accumulate, acquire, gain, deepen, develop, enhance, improve, widen, further 等。這樣常放在一起的詞組,叫做collocation, 而如此的學習模式,常被叫做chunking learning. 這也是老外被問英文問題時常常說 「It just sounds better!」而說不出所以然的起源。
那難道國內的英文參考書和教科書完全沒有嗎?約莫 1%. 而認識這種chunking learning 重要的人士也微乎其微。也許1% 還是樂觀。但我仍記得,國內高中教科書在教 suicide 一字時,其實是一起教需要用動詞commit 的。也因此,其實幾乎所有學生都會用對 commit suicide 此用法(而非自創的 do suicide, make suicide 等). 當學生藉由閱讀,再去看到 commit 後面常加arson, crime, felony, homicide, murder 時的時候,就可推敲出commit 後面常加違法的事情。
用這種方法學到的東西,較不會忘,也相對不會因為一緊張或一興奮就開始有文法大亂鬥的狀況。而最終也才會是真正可以讓學生在學術發表上用英文暢談、公司員工用英文與外國客戶道地專業的一條路。若一切都用 "discrete item" 來學、或用死記法來學,
最終還是離開不了「嚴重」的chinglish.
因為, 「人的大腦不是那樣學習的」。
chunk動詞 在 q43.go - GitHub の Gist 的推薦與評價
type Chunk struct { ... if len(chunk.morphs) == 1 && chunk.morphs[0].pos == "記号" { ... check if srced morphs have "名詞" and dsted morphs have "動詞". ... <看更多>
chunk動詞 在 udcabocha on Google Colaboratory 的推薦與評價
... 格助詞,*,*,*,*,を,ヲ,*,ADP 13<-case-12 * 8 -1D 0/0 0.000000 齊ふ 動詞,一般,*,*,*,*,整える,トトノフ,*,VERB 14<-root EOS <sentence> <chunk id="0" link="1" ... ... <看更多>
chunk動詞 在 動詞的前面,但是always和never可以放句首當祈使句,所以 ... 的推薦與評價
也就是照樣造句的概念,但是學者們以「chunk」做解釋,也就是「語塊」的意思。 ... 另外,always也是頻率副詞,頻率副詞的位置要放在be動詞的後面,動詞的前面,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