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課通知!全年僅兩場的課程來囉!
⠀
久違將近八個月的沈寂⋯⋯
亦璇物理治療師 ( PT_yihsuan)準備好高含金量的知識又要來開課啦!
⠀
看著醫生檢查後的相關腦影像,卻看不懂問題在哪裡嗎?
看著患者帶來的相關腦影像仍不清楚如何分析預後嗎?
⠀
希望透過這次的課程讓對於腦部影像判讀似懂非懂的你,能突破重重障礙,應用相關知識幫助到更多的個案🧐🧐🧐
⠀
🗣 本次課程的三大重點
⠀
▍腦影像判讀,不複雜
本次課程將會涵蓋3大重要概念,電腦斷層(CT) 、磁振造影(MRI)、正子攝影(PET)成像概論,實用腦神經解剖學以及疾病磁振造影判讀,講師將會用清楚易懂的方式說明,讓您學理和實際應用一起補足。
⠀
▍實際操做,不空談
在本次課程當中,講師將會實際帶領學員利用電腦軟體,實際操作磁振造影的影像判讀(並非單純圖片講解),並將判讀結果與臨床經驗結合,讓學員能在專業上更為精進。
⠀
▍精進自己,不嫌遲
如果您想在腦神經科學上更精進自己的能力,讓你幫助更多身邊的神經疾患個案,磨利自己的相關專業知識,這堂課將會很適合你來參與!
⠀
所以學習腦影像判斷對我有什麼幫助呢?
課程之後,你可以透過影像判讀-
⠀
✨ 找出問題根源並對症下藥
✨ 和臨床評估結果相互應證
✨ 確立正確的治療介入方式
✨ 給予個案正確的預後期待
⠀
⠀
★ 開放所有有興趣之學員報名上課
★ 由於課程內容屬於醫學相關專業,建議參與者須擁有基礎醫學背景
★ 課程需自備筆電
★★★ #物理治療師繼續教育積分申請中 ★★★
⠀
-
⠀
#課程資訊
⠀
課程時間/地點:
⠀
場次❶ 5月15日 13:00-17:00
小樹屋 918 房(中山區復興北路150號9樓)
⠀
場次❷ 9月25日 13:00-17:00
小樹屋 101 房(中山區民生東路二段90巷4號1樓)
⠀
課程費用:原價 $4,200 / 人
早鳥 $4,000 / 人(4/24、9/4前)
三人以上團報 $3,700 / 人
推薦人價 $4,000 / 人
⠀
報名連結:https://reurl.cc/jqpKl2
來電洽詢:02-2521-6043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3917662958312843&id=2134728086606348
ct影像判讀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Ai取代專業? 醫療大數據讓人工智慧有智慧
「科技始終來自人性。」隨著科技發展,人類的生活越來越便利,手機內有人工智慧助手;汽車也有了自動駕駛功能。在醫療領域,也出現許多人工智慧輔助的醫療器材與軟體。到底是科技引領醫療改變,還是醫療帶著科技改變?
2020年慈濟人醫年會,廖威博與台下慈濟人醫會醫療工作者分享:「醫療大數據 人工智慧有智慧」。慈濟醫療法人廖威博顧問說,其實是相輔相成的,醫療有需求,科技就會跟著研發。2020年10月2日是國際人醫年會第二天,廖威博顧問分享現在最熱門的「大數據」如何與醫療結合。
生活中常聽到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應用在醫療上便成為醫療人工智慧,到底什麼是醫療人工智慧?廖威博解釋,包含臨床決策輔助系統(Clinic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CDSS)、知識庫(Knowledge base)、推理引擎(Inference engine)、專家系統(Expert system)、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都屬於醫療人工智慧的應用。
人工智慧的應用,並不是要取代醫生。廖威博說明臨床決策輔助系統的核心概念,把腦中複雜的判斷寫成決策樹,讓電腦經過IF-THEN ELSE邏輯運算,最後得出診斷結果。以前也曾有許多類似的計畫,但是到了最後都失敗,原因就出在其中的IF-THEN ELSE邏輯到底要怎麼設計,這個關鍵技術是最難的步驟,常導致最後判斷結果失準。
而人工智慧恰好可以補上這個缺口。廖威博以Alpha go為例,在下棋時,人類往往會依據自己的經驗,也就是學過的棋譜,但Alpha go以戰勝為目的,所以它的下一步常常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心中有棋譜時會窒礙難行,忘掉過去的棋譜,反而讓它可以獲勝。就像Knowledge base也常會被自己的Knowledge所障礙。這也就是所知障,知道得越多,障礙越多,回歸不到初心,就會糾結在每天的事項裡。
慈濟的醫療科技,自1995年開始,健保局推行行政作業電子化、電子病歷,到近幾年發展AI智慧化醫療。由於臨床醫學術語系統(Systematized Nomenclature of Medicine-Clinical Terms, SNOMED CT)推行困難,為提升病歷品質,慈濟今年開始跟華碩合作,整合七家慈濟醫院的醫療大數據與研究數據,用人工智慧開發「慈濟醫療大數據平台」。
結合了大量病歷資料,慈濟醫院的臨床決策輔助系統根據四步驟:風險預估、發生原因、建議行動、模擬結果,用電腦運算做資源評估、選擇治療方向以及預測結果,這套系統可以有效地協助醫生擬定治療計劃。
另一個人工智慧很常應用的地方就是醫療影像判讀,因為速度快,且精準度高。利用GPU(graphic processing unit)去處理大量的像素(pixel)。然而,廖威博說,若投入資源研發醫療影像判讀,只能判斷影像,若是可以把人工智慧應用在整合各種醫學檢驗報告與影像資料來協助病情判斷,可以發揮更大的功能。慈濟醫療志業與華碩合作開發的人工智慧早期肺癌偵測系統,採用最新的AI演算法,能將醫師原本需要花十分鐘仔細判讀的時間,降低至一分鐘內。
人工智慧的另一個好處,是可以橫向連結。建立數據庫之後,提供醫生電子病歷智慧搜尋服務,讓他們可以抽絲剝繭,找出某些疾病與其他病徵之間是否有關聯。慈濟醫院也利用人工智慧模型整合HIS系統,包括護理站的電子白板、每日查房的紀錄,達到訊息同步,協助醫護人員注意再住院風險高的病患等。
由於每天工作非常忙碌,常常產生許多煩惱,廖威博分享,學會轉念讓他可以去除煩惱,找回自己最初的目標。人工智慧協助醫生找出病因,是從繁雜的數據中理出邏輯。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常有許多煩惱縈繞於心。人工智慧不僅「人工」,還很有「智慧」,教會我們在繁瑣中不被舊觀念所影響,堅持對的事情做就對了。
附圖:▲▼廖威博與慈濟人醫會分享運用醫療大數據,讓人工智慧有智慧。(圖/慈濟基金會提供)
圖/慈濟基金會提供、文/林佳予
資料來源: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01003/1823637.htm#ixzz6a5IY9HsK
ct影像判讀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Ai取代專業? 醫療大數據讓人工智慧有智慧
「科技始終來自人性。」隨著科技發展,人類的生活越來越便利,手機內有人工智慧助手;汽車也有了自動駕駛功能。在醫療領域,也出現許多人工智慧輔助的醫療器材與軟體。到底是科技引領醫療改變,還是醫療帶著科技改變?
2020年慈濟人醫年會,廖威博與台下慈濟人醫會醫療工作者分享:「醫療大數據 人工智慧有智慧」。慈濟醫療法人廖威博顧問說,其實是相輔相成的,醫療有需求,科技就會跟著研發。2020年10月2日是國際人醫年會第二天,廖威博顧問分享現在最熱門的「大數據」如何與醫療結合。
生活中常聽到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應用在醫療上便成為醫療人工智慧,到底什麼是醫療人工智慧?廖威博解釋,包含臨床決策輔助系統(Clinic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CDSS)、知識庫(Knowledge base)、推理引擎(Inference engine)、專家系統(Expert system)、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都屬於醫療人工智慧的應用。
人工智慧的應用,並不是要取代醫生。廖威博說明臨床決策輔助系統的核心概念,把腦中複雜的判斷寫成決策樹,讓電腦經過IF-THEN ELSE邏輯運算,最後得出診斷結果。以前也曾有許多類似的計畫,但是到了最後都失敗,原因就出在其中的IF-THEN ELSE邏輯到底要怎麼設計,這個關鍵技術是最難的步驟,常導致最後判斷結果失準。
而人工智慧恰好可以補上這個缺口。廖威博以Alpha go為例,在下棋時,人類往往會依據自己的經驗,也就是學過的棋譜,但Alpha go以戰勝為目的,所以它的下一步常常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心中有棋譜時會窒礙難行,忘掉過去的棋譜,反而讓它可以獲勝。就像Knowledge base也常會被自己的Knowledge所障礙。這也就是所知障,知道得越多,障礙越多,回歸不到初心,就會糾結在每天的事項裡。
慈濟的醫療科技,自1995年開始,健保局推行行政作業電子化、電子病歷,到近幾年發展AI智慧化醫療。由於臨床醫學術語系統(Systematized Nomenclature of Medicine-Clinical Terms, SNOMED CT)推行困難,為提升病歷品質,慈濟今年開始跟華碩合作,整合七家慈濟醫院的醫療大數據與研究數據,用人工智慧開發「慈濟醫療大數據平台」。
結合了大量病歷資料,慈濟醫院的臨床決策輔助系統根據四步驟:風險預估、發生原因、建議行動、模擬結果,用電腦運算做資源評估、選擇治療方向以及預測結果,這套系統可以有效地協助醫生擬定治療計劃。
另一個人工智慧很常應用的地方就是醫療影像判讀,因為速度快,且精準度高。利用GPU(graphic processing unit)去處理大量的像素(pixel)。然而,廖威博說,若投入資源研發醫療影像判讀,只能判斷影像,若是可以把人工智慧應用在整合各種醫學檢驗報告與影像資料來協助病情判斷,可以發揮更大的功能。慈濟醫療志業與華碩合作開發的人工智慧早期肺癌偵測系統,採用最新的AI演算法,能將醫師原本需要花十分鐘仔細判讀的時間,降低至一分鐘內。
人工智慧的另一個好處,是可以橫向連結。建立數據庫之後,提供醫生電子病歷智慧搜尋服務,讓他們可以抽絲剝繭,找出某些疾病與其他病徵之間是否有關聯。慈濟醫院也利用人工智慧模型整合HIS系統,包括護理站的電子白板、每日查房的紀錄,達到訊息同步,協助醫護人員注意再住院風險高的病患等。
由於每天工作非常忙碌,常常產生許多煩惱,廖威博分享,學會轉念讓他可以去除煩惱,找回自己最初的目標。人工智慧協助醫生找出病因,是從繁雜的數據中理出邏輯。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常有許多煩惱縈繞於心。人工智慧不僅「人工」,還很有「智慧」,教會我們在繁瑣中不被舊觀念所影響,堅持對的事情做就對了。
附圖:▲▼廖威博與慈濟人醫會分享運用醫療大數據,讓人工智慧有智慧。(圖/慈濟基金會提供)
圖/慈濟基金會提供、文/林佳予
資料來源: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01003/1823637.htm…
ct影像判讀 在 合記書局台中店- 新書上架 CT判讀隨身手冊305-015C ISBN/條碼 的推薦與評價
新書上架 CT判讀隨身手冊305-015C ISBN/條碼:9789863683124 作(譯)者/ ... 身體構造,並歸納出各部位常見疾病、多發疾病及罕見疾病的CT影像特徵。 ... <看更多>
ct影像判讀 在 Abdominal CT 腹部電腦斷層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