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飆升】生活被迫降級
無論是在超市、街頭小店還是露天街市,世界大部份地區的食品價格都持續飆升,這令許多家庭被迫調整食譜:第一個被放棄的通常是肉類,餐桌上的肉被較便宜、但同樣含蛋白質的食品,如奶製品、雞蛋或豆製品取代。在一些家庭中,牛奶已經成為只給孩子們提供的奢侈品;曾經被視為必需品的新鮮水果,如今變成請客時才會購買的珍饈。
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數據顯示,今年7月的食品價格比去年同期上漲了31%。食品價格上漲部份源於供應鏈中斷和極端天氣影響—這些因素是暫時的。儘管疫情造成的部份供應短缺有緩解跡象,但氣候變化和中國對進口的強烈需求等結構性因素很可能會持續下去。
各國央行在制定政策時通常會忽視食品和燃料價格通脹,因為它們是消費品中波動最大的。「然而,當普通人想到通貨膨脹時,他們不希望排除食品和燃料,」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講座教授魏尚進說,鑑於普通消費者正在經歷的通脹上升,「我們似乎低估了央行採取比他們預算中更嚴厲措施的可能。」
基本穀物價格持續上升令部份政府漸趨緊張。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穀物出口國之一,俄羅斯從2月開始對小麥出口徵稅,以阻止國內小麥價格上升;而出於同樣的原因,5月阿根廷暫時禁止向國外銷售牛肉。如今的情況喚起了人們對2008年和2011年的回憶,當時食物價格飆升,在非洲、亞洲和中東的30多個國家引發了糧食騷亂,並觸發了「阿拉伯之春」等社會運動。「食物從根本上影響我們所有人的生活,」總部位於華盛頓的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非常駐高級研究員亨德里克斯(Cullen Hendrix)說,「不管他們是否對政治感興趣,每個人都會了解食品價格,知道它什麼時候上漲。」以下是來自尼日利亞、巴西、印度和美國的四個家庭的故事,詳述了中產階級和工薪階層家庭為了生存,在日常食糧上必須作出的各種權衡。—譯 永年
#食品價格 #消費者 #供應鏈 #極端天氣 #食物 #通脹
(本文節選自《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第228期,如欲查閱全文,歡迎訂閱)
★★訂閱聯絡方法
網站:www.bbwhk.net
電郵:bbwhk_cir@modernmedia.com.hk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