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分泌失調的真相 Ep.4】胰島素阻抗是怎麼來的?
昨天我們講解了什麼是胰島素阻抗、胰島素阻抗怎麼引發第二型糖尿病,今天我們要追本溯源,來說說「胰島素阻抗是怎麼形成的?」
關於胰島素阻抗的成因,目前學界主流的解釋叫做"Lipid induced insulin resistance",翻譯成中文應該是"脂質誘發的胰島素阻抗"。簡單解釋是這樣的:細胞內的脂質代謝物(DAG,二酸甘油酯)堆積,會啟動細胞內的連鎖反應,導致胰島素受器變得不敏感、葡萄糖不易進入細胞。
複習一下我們在Ep.3舉的比喻:假設人體裡的細胞是一間房子,房子上面的門是胰島素受體,那麼胰島素就是用來開門的鑰匙。正常的情況下,鑰匙可以順利把門打開,讓葡萄糖進入房子,也就是進入細胞並加以利用
那如果把胰島素阻抗的成因帶入這個比喻,就變成:現在你家房子裡堆滿了太多DAG、多到把門給卡住了(驚),所以就算有鑰匙也打不開門,而葡萄糖都沒辦法進到房子裡面。
OK,再往前回推一步,你家房子裡是怎麼堆滿DAG的呢?這個又要分成先天跟後天兩個層面來討論。先天就是你的基因,通常都跟遺傳有關(比如糖尿病患者的後代),其負責代謝脂質的粒線體天生就是功能比較差,沒辦法把脂質全部解決掉,就有可能造成DAG堆積特別多。另一方面,老化也會使粒線體的功能衰退。
後天呢?脂質不就是自己吃進去的嘛!自己攝取了過多的熱量,堆積了大量脂肪,於是脂肪酸湧入細胞、多到你的粒線體也扛不住,最後的結果當然是DAG堆積,然後誘發胰島素阻抗。
這時候可能就有人要喊冤了,「我一定是因為基因不好,才會脂質都代謝不掉!」(一邊摸著身上的游泳圈)。我必須說,恰好相反:如果你真的因為天生粒線體功能不良,那你應該在還沒發胖之前就有很強的胰島素阻抗,進而可能罹患糖尿病。臨床上確實有一小群這樣的病人(非指一型,而是不胖的第二型)。
然而大多數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人都是後天影響更大,每天開開心心的當食盲、把自己吃胖,於是過多的脂肪導致嚴重的胰島素阻抗,然後逐漸演變成糖尿病。
最後我想說(噴硫酸)的是:通常我們沒有辦法決定自己的基因、也沒辦法避免自己的老化,所以說怨天尤人是一點屁用都沒有的。但是我們可以掌控自己的生活型態,包括飲食、運動、睡眠等,讓自己維持健康體重,然後避免糖尿病或者其他慢性病的發生,不是嗎?
Ref.
Diabetes. 2006 Dec; 55(Supplement 2): S9-S15.
Cell. 2012 March 2; 148(5): 852–871
胰島素阻抗還沒講完喔,後面還可以寫很多篇。
dag中文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由台灣致力於推廣閱讀的媒體「Openbook 閱讀誌」所舉辦 2018 年也是第二屆的《Openbook 好書獎》在昨晚公佈了,匯聚各領域的學者評選出一份年度好書名單,分成文學、非文學、美好生活與兒童青少年四大類,這裡當然也就自然關注於文學類的區塊。
其實一直以來都覺得,專業的書評標準遠比專業的影評標準來的難以捉摸,似乎也不是上榜較優、落選較劣,並不容易在自身喜好與評選結果的分歧之間取得平衡,當然沒有資格去忖度評審老師們多方考量之下的討論結果,可能是因為自己閱讀過於狹隘,但打從心底喜歡也認為文學價值不淺的作品最終沒有獲選依然令人感到相當失落。
可當選書參考的完整獲獎書單:https://reurl.cc/akNGZ
▍中文創作:
《一個木匠和他的台灣博覽會》
陳柔縉,麥田出版
《匡超人》
駱以軍,麥田出版
《回望》
金宇澄,新經典文化
《百年降生:1900-2000 臺灣文學故事》
多位作者,聯經出版
《終戰那一天:臺灣戰爭世代的故事》
多位作者,衛城出版
《野豬渡河》
張貴興,聯經出版
《麻風醫生與巨變中國》
劉紹華,衛城出版
《遊戲自黑暗》
李奕樵,寶瓶文化
《廢墟少年:被遺忘的高風險家庭孩子們》
李雪莉、簡永達、余志偉,衛城出版
《織巢:《候鳥》姊妹篇》
西西,洪範出版
▍翻譯文學:
《少年來了》
韓江,漫遊者文化
《史達林:從革命者到獨裁者》
Oleg V. Khlevniuk,左岸文化
《昆蟲誌:人類學家觀看蟲蟲的 26 種方式》
Hugh Raffles,左岸文化
《洋風和魂:日本如何在戰後歷史與文化交流中保存了美國時尚風格》
W. David Marx,八旗文化
《第 11 本小說,第 18 本書》
Dag Solstad,新經典文化
《奧古斯都》
John Williams,啟明出版
《當大腦開始崩壞:科學X人性X歷史,人類對阿茲海默症的奮戰》
Joseph Jebelli,八旗文化
《瘋癲文明史:從瘋人院到精神醫學,一部2000年人類精神生活全史》
Andrew Scull,貓頭鷹出版
《福島第一核電廠廢爐全紀錄》
開沼博、竜田一人、吉川彰浩,臉譜出版
《歡樂之家:一場家庭悲喜劇》/《我和母親之間:一齣漫畫劇》
Alison Bechdel,臉譜出版
反而個人比較偏愛的作品都列於遺珠區塊,有《一匹馬走進酒吧》、《渺小一生》、《少數意見》、《拾貝人》、《鄉村生活圖景》、《天裂》和《流亡者》等書,而這裡偏頗又不專業的 2018 十大書籍也會在接近 12 月底左右與十大電影一起和大家分享。
dag中文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由台灣致力於推廣閱讀的媒體「Openbook 閱讀誌」所舉辦 2018 年也是第二屆的《Openbook 好書獎》在昨晚公佈了,匯聚各領域的學者評選出一份年度好書名單,分成文學、非文學、美好生活與兒童青少年四大類,這裡當然也就自然關注於文學類的區塊。
其實一直以來都覺得,專業的書評標準遠比專業的影評標準來的難以捉摸,似乎也不是上榜較優、落選較劣,並不容易在自身喜好與評選結果的分歧之間取得平衡,當然沒有資格去忖度評審老師們多方考量之下的討論結果,可能是因為自己閱讀過於狹隘,但打從心底喜歡也認為文學價值不淺的作品最終沒有獲選依然令人感到相當失落。
可當選書參考的完整獲獎書單:https://reurl.cc/akNGZ
▍中文創作:
《一個木匠和他的台灣博覽會》
陳柔縉,麥田出版
《匡超人》
駱以軍,麥田出版
《回望》
金宇澄,新經典文化
《百年降生:1900-2000 臺灣文學故事》
多位作者,聯經出版
《終戰那一天:臺灣戰爭世代的故事》
多位作者,衛城出版
《野豬渡河》
張貴興,聯經出版
《麻風醫生與巨變中國》
劉紹華,衛城出版
《遊戲自黑暗》
李奕樵,寶瓶文化
《廢墟少年:被遺忘的高風險家庭孩子們》
李雪莉、簡永達、余志偉,衛城出版
《織巢:《候鳥》姊妹篇》
西西,洪範出版
▍翻譯文學:
《少年來了》
韓江,漫遊者文化
《史達林:從革命者到獨裁者》
Oleg V. Khlevniuk,左岸文化
《昆蟲誌:人類學家觀看蟲蟲的 26 種方式》
Hugh Raffles,左岸文化
《洋風和魂:日本如何在戰後歷史與文化交流中保存了美國時尚風格》
W. David Marx,八旗文化
《第 11 本小說,第 18 本書》
Dag Solstad,新經典文化
《奧古斯都》
John Williams,啟明出版
《當大腦開始崩壞:科學X人性X歷史,人類對阿茲海默症的奮戰》
Joseph Jebelli,八旗文化
《瘋癲文明史:從瘋人院到精神醫學,一部2000年人類精神生活全史》
Andrew Scull,貓頭鷹出版
《福島第一核電廠廢爐全紀錄》
開沼博、竜田一人、吉川彰浩,臉譜出版
《歡樂之家:一場家庭悲喜劇》/《我和母親之間:一齣漫畫劇》
Alison Bechdel,臉譜出版
反而個人比較偏愛的作品都列於遺珠區塊,有《一匹馬走進酒吧》、《渺小一生》、《少數意見》、《拾貝人》、《鄉村生活圖景》、《天裂》和《流亡者》等書,而這裡偏頗又不專業的 2018 十大書籍也會在接近 12 月底左右與十大電影一起和大家分享。
dag中文 在 Graph: 利用DFS尋找DAG的Topological Sort(拓撲排序) 的推薦與評價
所謂的Topological Sort(拓撲排序)要求,若directed acyclic graph(DAG)中存在一條edge(X,Y),那麼序列中,vertex(X)一定要在vertex(Y)之前出現。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