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片時剛發生這件事情!
第一支影片的情緒自然不洽當!
我認為任何職業都很偉大
影片中要表達的意思就是
{會這樣對朋友講話的語氣!是不是因為工作很不順利!才會拿朋友出氣}
我是想說這樣的感覺!
我直接錄影沒有任何草稿修飾
自然會有口誤
被抓語病在DCARD帶風向很正常抱歉!我不是你養的狗!
dcard id意思 在 謝銘元:失敗並不可恥但要有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Dcard 每兩個月制訂一次 OKR,今天跟全公司檢視 3, 4 月成績和發布 5, 6 月目標。
分享一些內部談話想法,主要關於這次疫情。
#地球很危險但台灣很幸運
全球如今確診超過 300 萬人,美國確診超過 100 萬人,連續申請失業救濟金人數快突破 1600 萬人 ,GDP 跌破專家眼鏡來到 -4.8%。
台灣相較而言整體經濟幅度衝擊小,4/24 發布 2020 全年 GDP 預測儘管下修來到 +1.58%,能維持正值算是非常難得。台幣走強、外匯存底超車沙烏地阿拉伯,全球第四。
儘管如此,還是有許多產業受波及,旅遊、娛樂是這波受到很大的衝擊,2018 年公司包場去看的一級玩家現在重新「熱烈上映」。希望幾日的零確診也帶給大家很多信心,再持續一段時間,可以慢慢帶動國內消費信心。
周星馳:「地球很危險的,你快回火星吧!」
這裡的火星現在是台灣。
—
#努力把災難扼殺在搖籃裡
近期使用者數據也都是歷史新高。年初設的挑戰性營收目標雖然受疫情波及沒達成,但營收對比去年同期還是成長不少。有個新項目甚至成長了將近 10 倍。團隊在逆境下很努力!
想起一句話「Aim for the moon. Even if you miss, you will land among the stars.」
雖然星星其實比月亮遠很多。
想來也幸運,18 年底陸續聽到對岸資本寒冬,爾後陸續連許多 VC 自己也沒募到資而關閉。於是 19 年給公司的目標叫做「提升抗風險能力」,各方面檢視潛在可能的風險,還有如何長期增長變現。最後 19 年在整體損益控制上繳出不錯的成績單,現金水位也維持在高點,進入了 20 年。
19 年沒遇到所謂的大風險,倒是在今年遇到巴菲特 89 年也沒看過的巨變。如果沒有台灣守護疫情的成績,還有 19 年的努力,現在肯定會手足無措。
最初剛開始經營公司的時候覺得,華為的任正非有被害妄想症,整天思考的都是公司會怎樣失敗。別人還幫他出了一本內部文化的書叫做《下一個倒下的會不會是華為》
後來才知道「CEO 應該看到災難,並把災難扼殺在搖籃裡。」from 馬雲
還有很多得學習。這是運氣賺來的機會,接下來得靠實力給把握住了!
—
#務實樂觀
今天聽到個有趣的歷史故事。
James Bond Stockdale (名字有沒有很眼熟?) 是一名海軍中將和飛行員,越戰的時候被俘虜七年嚴行拷打,但還是挺了過來。1974 年獲釋後得到美國榮譽勳章。
有人好奇他怎樣挺過來的。Stockdale 就問了一個有意思的問題:「越南戰俘營裡,什麼樣的美國人會活下來?」
Stockdale :「樂觀主義者。樂觀主義者會先死。」
「樂觀主義者就是那些說『我們等到聖誕節就會獲釋』的人。然後聖誕節來了,然後聖誕節過去了。接著他們又會說『等到復活節我們一定可以走了』,然後復活節又過去了。又說感恩節,然後又是聖誕節,最後在心碎中死去。」
Stockdale 在戰俘營的教訓是,一方面你需要絕對,不可動搖的信念,相信自己終將戰勝。另一方面,你又必須直面現實:「我們不會在聖誕節前離開」。
要保持信念同時面對現實,既要樂觀,又要務實。
未來一定會是持久戰,到 2021 年底前。
做好準備。
dcard id意思 在 謝銘元:失敗並不可恥但要有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MannyDD
《寄生上流》破天荒獲頒奧斯卡「最佳影片」讓我深思。套句朋友的說法:「真正的美國利益不是美國電影,而是美國認同的電影。」電子報破 300 訂閱了!http://bit.ly/mannyli
- -
【1】零工經濟(gig economy)指的是 Uber 這類任何人都能申請加入成為服務方的商業型態。為符合法令以及安全,申請人的背景審查作業不僅必要,還是個繁雜的工作。2014 年的 YC 校友、估值高達 22 億美元的 Checkr,宗旨便是利用自動化技術協快速完成背景審查,但現在有越來越多人控告 Checkr 因為錯誤審查造成他們經濟上的損失。這是個非常複雜的問題,建議跳轉閱讀全文,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兩點分別是:(1) 零工很常陷入 Uber 與 Checkr 互相踢皮球的迴圈中,且這皮球一踢往往就是好幾個月;(2) 零工工作者當中弱勢人群比例也比較高,他們普遍沒有資源跟矽谷科技新創耗。(https://www.protocol.com/checkr-gig-economy-lawsuits)
-
【2】新冠病毒疫情概念股除了生技醫藥、宅經濟以外,網路教育也是焦點。朱宇在專訪中透露,疫情期間帶來了兩個產業利多。第一,各大業者都進場搶這波在家學習的流量,紛紛推出免費的大班直播與錄影課程,同時上線人數少則數百萬,多則上千萬。第二,疫情以及流量效應也帶動公立學校主動與線上教育機構合作,相當於省了近千億元的推廣費。以前廣告打不到線下補習班的核心學生群,疫情期間補習班都停業,學生自然也被迫從線下轉為線上。(https://www.36kr.com/p/5291149)
-
【3】「美國 PTT」Reddit 每月活躍用戶高達 4.3 億人,且一年內就產生近 2 億篇貼文,影響力不容小覷。騰訊也是看上這點,於去年領投 3 億美元 D 輪,一舉將 Reddit 的估值推上 30 億美元。不過,拿了投資人的錢就要想辦法成長甚至獲利,雖然 Reddit 在網路上已是一方之霸,但在整體媒體環境中還有很多成長空間--尤其是傳統媒體。與其讓記者用截圖、螢幕翻拍、手機錄影等原始方法把 Reddit 上的內容搬上電視螢幕,不如自己親手送上。不禁思考台灣的 PTT(非營利身分或許窒礙難行)或 Dcard 有無機會跟進。(https://www.geekwire.com/…/reddit-content-will-appear-tv-b…/)
-
【4】疫情期間,「在家工作」、「遠距協作」成為關鍵字,但這並非一時現象。未來的工作型態將更加破碎、流動,目前人們習慣的「公司」型態也將面臨重構。然而,凡重構必有商機,當舊有的觀念被顛覆,舊有的服務也將面臨挑戰甚至淘汰。Loup Ventures 這篇專文很有意思,從馬斯洛的五大需求理論比對公司角色的演進,推薦一讀。例如文章中提到,過去的工作型態較靜態時,公司可以用將一群人聚集在同一個實體空間的方式創造「團隊」的儀式及歸屬感。但未來的工作型態將更動態、成員更分散、甚至許多任務都是與自由工作者協作。當缺少實體空間這個將人聚集在一起的手段後,取而代之的將是更高效的溝通工具,也是商機之所在。(https://loupventures.com/deconstructing-the-company-the-f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