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過八旬的美國作家蒂蒂安(Joan Didian) 近日又成為文壇熱門人物,因為她的紀錄片10月27日在Netflex上映。
很年輕就成名的蒂蒂安,多年來始終是文化偶像,前年甚至以八十高齡,為精品名牌Celine拍攝形象廣告,轟動時尚文化圈。而她晚年接連遭逢丈夫與女兒接連過世的人生變故,更讓她充滿傳奇。
美國知名的鮑威爾書店將蒂蒂安榮獲美國國家圖書獎的傷慟之書《奇想之年》列入「此生死前必讀的25本回憶錄」之列,更同場推薦蒂蒂安傳記。
因翻譯《奇想之年》而成為蒂蒂安粉絲的我,也好期待這部據說讓人動容落淚的紀錄片啊~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didian」的推薦目錄:
- 關於didian 在 靜靜讀一本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didian 在 蓉姥的台韓生活點滴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didian 在 靜靜讀一本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didian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didian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didian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didian 在 Didian | Kuala Lumpur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didian 在 9 Didian ideas | line friends, cute wallpapers, friends wallpaper 的評價
- 關於didian 在 紀念228 76週年民團遊行至相關地點紀念|20230228 公視晚間 ... 的評價
didian 在 蓉姥的台韓生活點滴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作家Joan Didian曾說:
"We tell ourselves stories in order to live."
(我們靠著說故事活下來。)
一個年僅23歲的北韓女孩,
用生命寫下她逃亡的故事。
離開故鄉前,未曾體驗過自由和溫飽,
卻又在脫北後,遇到生不如死的遭遇...
希望看完這本書後,
我也能夠對北韓及生命有不同的認知和體驗。
didian 在 靜靜讀一本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傷慟文學經典:瓊.蒂蒂安的《奇想之年》
夜裡,夢見故去的親人,清晨醒來,心情久久未能平復,在書架找出了瓊.蒂蒂安的(Joan Didian)《奇想之年》(The Year of Magical Thinking)。
「我彷彿跨過傳說中分隔生死的河流,進入一個只有剛喪親的人才能看見我的地方。我第一次體會到冥河,忘川的力量,還有那位撐篙穿斗篷的船夫。我第一次體會到自焚殉夫的意義。寡婦縱身跳進燃燒的火堆,不是因為哀慟難抑。相反的,燃燒的火堆真真切切代表的是她們的哀慟會引領她們去到的地方(不是她們的家人,不是社會,不是習俗,而是她們的哀慟)。」蒂蒂安如是說。
這些年來經歷多次與親人的告別,蒂蒂安贏得2005年美國國家圖書獎的這本哀慟紀事始終是我走過傷痛的心靈友伴。
2003年歲暮,她剛過完生日。聖誕節當天,新婚未久的獨生女疑似感冒住進醫院,轉送加護病房,昏迷不醒。除夕前一天晚上,結縭四十年的丈夫在晚餐桌上心臟病發,溘然長逝。蒼茫世間彷彿只剩她一人,獨自在冬雪紛飛的紐約,面對無盡的孤獨與傷痛。
或許連在好萊塢電影裡,這樣的情節都會顯得太過煽情,但是,這卻是發生在瓊.蒂蒂安身上的真實故事。
瓊.蒂蒂安生長於加州,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畢業後,進入《Vogue》雜誌擔任編輯。1963年出版第一部小說《Run, River》大獲好評,辭職成為自由作家。她的作品型態豐富,涵括小說、散文與評論。而更為人稱道的是她為多家媒體所撰寫的報導,以敏銳的觀察力與深刻的個人省思,從文化與歷史的角度剖析美國政治和社會,成功奠定她在新聞領域的重要地位。她先後集結成書的幾部作品,如1968年的《Slouching Toward Bethlehem》、1979年的《The White Album》,都成為當代美國文化觀察的代表作。
蒂蒂安在紐約工作期間結識當時在《時代雜誌》工作的作家約翰.鄧恩(John Dunne)。婚後兩人雙雙辭去工作,西遷加州。鄧恩的哥哥多名尼克(Dominick Dunne)為知名電影製片,於是蒂蒂安與約翰也開始合作撰寫劇本,作品包括改編自鄧恩小說,並由羅勃杜瓦與勞勃狄尼洛主演的《真實告白》,以及勞勃瑞福和蜜雪兒菲佛主演的《因為你愛過我》。
鄧恩與蒂蒂安悠遊於紐約文化圈與好萊塢電影圈之間,生活多彩多姿,兩人外出工作常帶著獨生女琪恩達娜同行,一家三口有著異於尋常家庭的親密情感。而因為長時間在家工作,蒂蒂安和鄧恩也成為緊密相倚的共同體,不僅是生活上的伴侶,工作上的夥伴,更是思想與心靈點滴的靈魂知己。直到2003年歲暮。
2003年歲暮,蒂蒂安的世界天崩地裂,還來不及擺脫琪恩達娜病危的夢魘,就必須面對和鄧恩天人永隔的傷慟。表面上看來,被急診室社工稱為「冷靜當事人」的她似乎很能接受命定的事實,行禮如儀地打點後事,但是在內心深處,她從來沒接受丈夫已逝的事實:她焦急等待驗屍報告,想知道是哪裡出了問題,該怎麼修好;她整理遺物,卻無法丟掉鞋子,因為怕他萬一回來會用得著。她一心一意相信丈夫會回來。
幾個月後,琪恩達娜病情好轉出院,健康日有起色,和先生飛往洛杉磯度假,蒂蒂安滿心以為這是母女倆重拾生活的起點,卻沒料到琪恩達娜才下飛機就昏倒,緊急送進UCLA附設醫院動腦部手術,再次面臨生死掙扎。
趕到洛杉磯陪伴女兒的蒂蒂安,發現自己除了擔憂與恐懼之外,更必須時時閃躲回憶的襲擊。洛杉磯是他們一家三口居住多年的城市,每一條街道,每一家商店,都充滿回憶,稍一不慎,就會引發所謂的「漩渦效應」,讓她陷入追懷往昔的痛苦深淵,無法自拔。
於是,就在瘋狂逐漸侵蝕理智、回憶伺機在各個角落飛撲而來,她幾乎舉步維艱的人生困境裡,蒂蒂安提筆記錄下自己種種悖於常理,不可思議的「奇想謬思」,因為,一生與文字為伍的她,似乎只有透過文字,才能了解自己真正的想法,也似乎只有藉助文字,才能釐清世間情物的意義,為自己的人生找到出口與解答。
素以理性見長的蒂蒂安,慣常躲在註冊商標似的大型太陽眼鏡與精心推敲雕琢的文字背後,小心翼翼地與讀者保持適度距離。但是在這本哀慟紀事裡,她卻決定拋開文字的迷障,以真誠而坦率的眼光探究自己的所思所想,用平鋪直敘的筆觸,完整記錄下來。因此,蒂蒂安從丈夫逝世的那一天開始追憶,寫下她如何在失去靈魂伴侶的劇變中瀕臨失控,如何在憂心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折磨中與命運搏鬥,又如何在瘋狂與理智的拔荷中領悟,哀慟是未曾經歷之人絕對無法想像揣摩的情境。
與寫作其他作品不同的是,蒂蒂安希望這是一本寫不完的書。因為,在書寫哀慟的過程中,鄧恩逝世的事實一直是還存在她生活中的現在式,而不是逐漸模糊的往事。然而,她也明白,如果要繼續面對人生,終有一天,她必須鬆開手,讓鄧恩離去,讓他成為桌上的一張照片,讓他隨手流逝。所以,縱使不忍不願,蒂蒂安仍在鄧恩過世的一週年停筆,讓她的奇想紀事劃上句點。
《奇想之年》在2005年10月出版,立即成為美國書市的暢銷書,受書評家推崇為「傷慟文學的經典之作」,並讓蒂蒂安戴上2005年美國國家圖書獎(National Book Award)的桂冠。
在許多文化人與出版人看來,《奇想之年》的熱賣長銷並非意,因為這是一本非常特殊的書。記敘喪親與哀慟的書並不罕見,但是很少作品是在創痛猶新之際完成的。大部份的作品都是在「事發過後很長一段時間才開始寫,所以很難傳達內心立即的感受」。蒂蒂安自己也曾經這麼說:「也就是說,無法告訴你瘋狂的部份。」更重要的是,《奇想之年》描述的並不是未亡人哀痛逾恆的故事,而是一個感人至深的愛的故事。蒂蒂安以看似平淡卻刻骨銘心的筆觸道盡夫妻之愛、母女之情,讓每一個愛過或被愛的人都感同身受,心痛落淚。
而對蒂蒂安來說,最心痛的莫過於2005年8月,就在《奇想之年》行將出版之際,數度進出醫院,徘徊生死關卡的琪恩達娜病逝紐約,得年39歲。
didian 在 9 Didian ideas | line friends, cute wallpapers, friends wallpaper 的推薦與評價
May 14, 2017 - Explore samlee2016's board "didian" on Pinterest. See more ideas about line friends, cute wallpapers, friends wallpaper. ... <看更多>
didian 在 紀念228 76週年民團遊行至相關地點紀念|20230228 公視晚間 ...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在228當天蔡瑞月舞蹈研究社與鄭南榕共同發起228紀念活動,上午在日新國小集結,10點半展開遊行前往228事件爆發地天馬茶行獻花。 ... <看更多>
didian 在 Didian | Kuala Lumpur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Didian, Kuala Lumpur, Malaysia. 526 likes · 28 were here. Didian is a mobile app that makes it simple for agents and negotiators to source and sel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