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診常有病人帶骨密度報告來,可是通常都只有很簡化的數據可以看。尤其是一些健檢中心的報告,只有寫個 T 值 (也些人應該要看 Z 值),不知道 DXA 機型、不知道實際測量的密度、不知道測量部位,不知道參考值來源。
有品質的報告應該都要把這些資料列出來,做骨鬆診斷和評估骨折風險才會正確。
dxa骨密度 在 劉漢文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這篇是先從 王介立醫師的內科腎臟透析筆記 看到的,王醫師整理的精簡扼要,我是照原文的格式寫成中文。
CKD G4-G5D 骨質疏鬆症診斷及治療 - 歐洲共識
http://hanwenliu.blogspot.com/2021/02/CKD-Osteoporosis.html
--
評估骨折風險
◼ 停經後女性或大於 50 歲男性的 CKD G4-G5D 病人,可以考慮做 DXA。目前證據不支持對所有 CKD G4-G5D 病人篩檢 DXA 骨密度。
◼ DXA 測量骨密度的主要部位是髖部和腰椎。
◼ 前臂可以納入 DXA 的測量部位中,不過要小心 DXA 操作和動靜脈廔管造成的誤差。
◼ 骨小樑指數 (Trabecular bone score) 或其他的影像測量技術,因為臨床應用還不廣泛,需要更多的評估。
在所有接受 DXA 評估的病人,以及身高減少 4 公分以上、脊柱後凸 (駝背)、近期或長期口服類固醇治療的病人,建議做脊椎側面骨折定量評估 (Vertebral fracture assessment, VFA) 及/或脊椎側面影像。影像應包含腹主動脈以評估是否有血管鈣化。
◼ FRAX (骨折風險評估工具) 可以預測 CKD 各期的骨折風險。但 CKD 後期的 FRAX 預測值,是否需要做數字上的調整,還需要更多證據才能決定。
◼ 不經過腎臟清除的骨代謝指標,特別是 bone-specific alkaline phosphatase,在 CKD G4-G5D 可能對預測骨折有幫助,但仍需進一步證實。
藥物治療的介入閥值
◼ 50 歲以上的 CKD 病人,有脆弱性骨折病史 (主要骨鬆性骨折,包含肩膀、手腕、脊椎、髖部) 者,不須先做骨密度即可考慮開始治療。
◼ 若沒有主要骨鬆性骨折,建議以 DXA 測量脊椎或髖部的 T-score -2.5 以下作為治療閥值,用 -2.0 或 -1.5 也許更適合 (因為 T-score 可能低估 CKD 的骨折風險)。
◼ 各國的 FRAX 風險介入閥值也適用 CKD 病人。
dxa骨密度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一位骨質疏鬆的小姐,
經過我調理一段時間,
她的骨質密度檢查進步了許多,
腰椎骨密度Z分數從-2.1 (2017年)
進步到目前-0.7 ,
其實這位小姐每天按照我的吩咐服用營養食品,
每日執行跳繩跳躍的動作,
如此可以刺激骨質新生,
本來沒有信心,
這次看到結果進步這麼多,
事實上連她的肌肉質量也增加,
成效顯著。
女性在面臨快要更年期,
雌激素降低,
骨質流失是必然趨勢,
但是如何將她降低的骨質挽救回來,
靠的就是科學的方法以及持續的努力。
她血液中維生素D3的濃度,
我將它拉到50左右,
這也是她服用鈣質能夠促進吸收到骨頭去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您的骨質密度是正常,
血液維生素D3的濃度大約30到40應該還可以,
但是有骨質疏鬆想要進步的話,
可能就必須將它的濃度拉高。
另外骨質密度檢查,
根據DXA檢測後,
會產生兩組相對值:T值(T-score)與Z值(Z-score),
T值是與年輕(20至29歲)同性別正常人平均值比較,
計算差異有幾個標準差(SD),
而Z值是和同齡同性別正常人平均值比較,
計算差異有幾個標準差(SD),
所以如果年齡是在40歲以上,
可以參考Z值。
很晚了,
祝福大家有美夢!
#骨質疏鬆要注意維生素D及鈣的補充,加上跳躍刺激骨頭的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