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3)日表示,因應民眾因求學、工作、出國及其他個人因素等,而有血清抗體檢驗需求,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於9月22日召開會議,說明如下:
1.民眾如有血清抗體檢驗需求,將可至經各地方衛生局審核通過之提供自費COVID-19血清抗體檢驗服務之醫事機構進行檢驗。為使提供自費血清抗體檢驗服務醫事機構及民眾有所依循,指揮中心參考歐美等國際檢驗指引及建議,血清抗體檢驗主要適用時機為評估個人是否曾經遭受感染產生抗體。由於一般抗體檢測結果不完全等同於對COVID-19免疫力(或保護力)之高低或有無,醫事機構在接受民眾進行自費血清抗體檢驗前後,應詳細說明其檢測方式及結果代表之意義,以利正確解讀。
2.為防範疾病傳播風險及保障民眾健康,民眾於自費抗體檢驗前,需經醫師評估,如具發燒、呼吸道症狀、味覺嗅覺喪失、不明腹瀉等疑似COVID-19 症狀、TOCC風險或有疑慮者,應先進行核酸檢驗等措施。若無上述相關症狀或評估無疑慮者,由醫師開立檢驗處方執行自費抗體檢驗。
3.檢驗試劑以使用通過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許可之SARS-CoV-2人類抗體檢測試劑抗體,並須於檢驗報告中載明檢驗抗原種類(如:S蛋白等)及抗體項目(如:IgG、Total Ig等)、使用之試劑廠牌及檢測方法(如:CLIA或ELISA)、檢驗結果(如檢測數值及判讀標準)等資訊。
4.自費檢驗收費標準,依據醫療法第21條規定:「醫療機構收取醫療費用之標準,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核定之」,及醫療法第22條第2項規定:「醫療機構不得違反收費標準,超額或擅立收費項目收費」。
-----------------
⭐️快加入【信傳媒財神到】社團一起財富自由:https://is.gd/pMrY87
⭐️掌握更多訊息,快加入信傳媒Telegram:
https://is.gd/a5lUNM
⭐️好玩有趣的新聞分享,歡迎加入信傳媒IG:https://tinyurl.com/y6oqqqbh
elisa方法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AZ疫苗引起之免疫血栓性血小板低下症的臨床表現及死亡預後因子】:
■ 背景
迄今並不清楚AZ疫苗引起之免疫血栓性血小板低下症(vaccine-induced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and thrombosis [VITT])的臨床表現及死亡預後因子。
■ 方法
英國研究團隊收集分析2021年3月至6月間的VITT確定病例及極可能病例的臨床資料(註),以瞭解VITT的臨床表現及死亡預後因子。
■ 結果
研究共納入170位VITT確定病例及50位極可能病例。所有病患都是在第一劑AZ疫苗後發生VITT,發生時間為疫苗後5-48天(中位數14),年齡介於18-79歲(中位數48),女性所佔比例略高(54%);整體死亡率為22%。病患若出現腦靜脈竇栓塞(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死亡勝算(odds)會增加2.7倍(95% CI:1.4-5.2)。
此外,和VITT初就醫時的基礎值相比,血小板每降低50%、D-dimer每上升10,000 FEU及纖維蛋白原(fibrinogen)每下降50%,死亡勝算分別增加1.7倍(95% CI:1.3-2.3)、1.2倍(95% CI:1.0-1.3)及1.7倍(95% CI:1.1 to 2.5)。多變數分析顯示血小板低下和顱內出血是死亡的獨立危險因子;於血小板低於30,000/mm3且發生顱內出血的病患族群,死亡率可高達73%。
■ 結論
血小板低下且發生顱內出血是VITT死亡率最高的族群。雖然目前對於VITT的治療方法仍未很明確,但瞭解死亡預後因子有助提供治療方向。作者建議,若病患血小板低於30,000/mm3且出現腦靜脈竇栓塞或廣泛性栓塞,除了抗凝血藥物外,積極給予血漿置換或免疫球蛋白(IVIG)(若血漿置換無法即時給予),將有助於
...完整轉譯文章,詳連結:http://forum.nhri.org.tw/covid19/virus/j_translate/j2692/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吳綺容醫師摘要整理)
■ 註
確定病例:下述5診斷條件均符合者
‐ 症狀在注射疫苗後5-30天出現(或在42天內單獨出現深部靜脈栓塞或肺動脈栓塞)
‐ 出現栓塞病兆
‐ 血小板低下(血小板< 150,000/mm3)
‐ D-dimer > 4000 FEU (fibrinogen-equivalent unit)
‐ 抗血小板第四因子抗體(anti-platelet factor 4 [PF4] antibody)陽性,以ELISA法檢驗。
極可能(probable)病例:符合下述任一狀況
1. D-dimer > 4000 FEU,但有一診斷條件未符合(發生時間、栓塞病兆、血小板低下或PF4抗體陽性)
2. D-dimer介於2000–4000 FEU或未檢測,其它4診斷條件均符合。
📋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 2021-08-11
Clinical Features of Vaccine-Induced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and Thrombosis
■ Author:Sue Pavord, Marie Scully, Beverley J. Hunt, et al.
■ Link: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2109908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 COVID-19學術資源-轉譯文章 - 2021/08/17
衛生福利部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疾病管制署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elisa方法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AZ疫苗混打Moderna疫苗:瑞典88人小型研究報告】:【新英格蘭醫學期刊】於2021年7月14日發表全球第一篇ChAdOx1 (AZ)新冠疫苗混打mRNA-1273 (Moderna)疫苗的研究。
■ 方法
此研究在瑞典進行,共納入88位已在9-12周前接種過第一劑ChAdOx1疫苗的醫護人員,其中37位受試者選擇ChAdOx1疫苗作為第二劑追加疫苗(AZ/AZ組),51位選擇mRNA-1273疫苗(AZ/Moderna組)。前者中位數年齡為46歲(28-62歲),後者為40歲(23-59歲)。研究分別於接種第二劑疫苗的當天、7-10天後及30天後採取受試者血液樣本,檢驗以下的抗SARS-CoV-2抗體:
Spike protein (S)-specific IgG及Receptor-binding domain (RBD)-specific IgG,採用ELISA法檢驗。
1. 以原始病毒株(2020年初分離自瑞典)進行中和抗體檢驗,於Umea大學BSL-3實驗室進行。
2. 以B.1.351 (南非beta變異株)病毒株進行中和抗體檢驗,於Karolinska學院BSL-3實驗室進行。
此外,研究也分析兩組受試者於接種疫苗後出現的反應。
■ 結果
1. S-specific IgG及RBD-specific IgG濃度
- 接種第二劑疫苗當天,兩組的S-specific IgG和RBD-specific IgG濃度相近。
- 第二劑7-10天後,AZ/Moderna組的S-specific IgG及RBD-specific IgG濃度分別為第二劑當天的115倍及125倍,AZ/AZ組的S-specific IgG及RBD-specific IgG濃度則為第二劑當天的5倍。
- 第二劑30天後,兩組S-specific IgG濃度和各自第二劑7-10天後的濃度相近。
2. 對原始病毒株的中和抗體
- 接種第二劑疫苗當天,兩組的中和抗體效價相近。
- 第二劑7-10天後,AZ/Moderna組的中和抗體效價為第二劑當天的20倍,AZ/AZ組則為第二劑當天的2倍。
- 第二劑30天後,兩組中和抗體效價約為各自第二劑7-10天後效價的1.6-1.7倍,不過增加的幅度並不顯著。
3. 對南非變異株的中和抗體
- 第二劑7-10天後,AZ/Moderna組可產生對抗南非變異株的中和抗體,但AZ/AZ組無法產生足夠對抗南非變異株的中和抗體。
在副作用方面,AZ/Moderna組較常出現發燒、頭痛、發冷及肌肉痠痛,不過若依副作用反應程度分級評估,兩組並無顯著差異。整體副作用的發生情形,也與已發表兩劑均為ChAdOx1或均為mRNA-1273的臨床試驗結果一致。
■ 結論
接種一劑ChAdOx1疫苗9-12週後,第二劑若接種mRNA-1273疫苗將能誘導出更高的抗體濃度和中和抗體效價,對南非變異株的保護力也更強。因此作者建議,針對已接種過兩劑ChAdOx1的民眾,若未來需追加第三劑疫苗時,可考慮接種mRNA疫苗(mRNA-1273)...完整轉譯文章,詳連結:http://forum.nhri.org.tw/covid19/virus/j_translate/j2679/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吳綺容醫師摘要整理)
註:此臨床試驗仍在進行中,歐洲臨牀試驗編號(EudraCT number)為2021 -000683-30。
📋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 2021-07-14
Heterologous ChAdOx1 nCoV-19 and mRNA-1273 Vaccination
■ Author:Johan Normark, Linnea Vikström, Yong-Dae Gwon, et al.
■ Link: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c2110716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 COVID-19學術資源-轉譯文章 - 2021/07/29
衛生福利部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疾病管制署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elisa方法 在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的相關結果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又称酵素免疫分析法,簡稱酶联法,是利用抗原抗體之間專一性鍵結之特性,對檢體進行檢測的分析方法; ... ... <看更多>
elisa方法 在 比傳統ELISA 更靈敏的免疫檢測實驗技術— DELFIA - 伯森生技 的相關結果
ELISA 技術原理是通過連接有酵素的抗體或抗原、以及酵素受質,經由呈色受質對特定波長可見光的吸收強弱,來檢測樣品中待測物的含量。這個方法最大的 ... ... <看更多>
elisa方法 在 ELISA | 原理介紹- ACE Biolabs - 泓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的相關結果
三明治法為檢測大分子抗原常用的方法,原理利用兩種抗體對檢體中抗原進行兩次專一性辨認。 將抗體固著於塑膠孔盤上,洗去未結合抗體及雜質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