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暢銷小說家寫作結構十大定律】 (中)文/紀昭君
誰在大都等你之~什麼,只要以消失的女孩開展追尋,我就可以變身世界暢銷小說家!!!這簡直就是密道裡面的乾坤大挪移了不是!
五.消失的女孩及其追尋
這可能是源自於世界女性意識與各項覺醒的潮流所趨延伸成為眾所矚目的熱門議題,是以世界暢銷小說作品,內容多以「消失的女孩」開始,一路進行追尋。
除內容以消失的女孩被殘虐囚禁或失蹤迷離為主題重心外,更常搭配外國版《情緒勒索》(Emotional Blackmail)作者蘇珊‧佛渥德形容的男性恐怖情人,即強調權力與控制的M型男自我中心設下陷阱,且源頭多是與母親關係有問題的「厭女」。
特別有趣的是,若以臺灣書市翻譯的書名取向來看,很多都是具有等同臺灣電影標題的「神鬼」命名,一入眼即是「來找我別找我請來找我在他們找到我之前」,叫人不知是該找還是不該找的「to be or not to be」,著實難下決定。
此種文本類型,若不是真的如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白俄羅斯女作家亞歷塞維奇,描摹現實慘烈發生的家國境況與兒童女子窘境,就是搭配有因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的口述與記憶不可相信,或平行世界的愛情或雙女來並進追尋。
六.平行世界推理
平行世界推理的結構佈局,可說是當今寫作奇技裡,使用次數最高的當紅炸子雞。
但其實要入手也很容易,只要畫好兩條平行的劇情線就可以了:
現在 C—————D 謎題推衍詭計
過去 A—————B 事件因果始末
以A-B-C-D為劇情遞進與寫作順序,但敘事手法卻以現在(C-D)與過去(A-B)並行推理,今昔兩者相互推衍呼應,以現在案發時序的動魄驚心啟動解謎,B與C為重大轉折衝擊,最終使B與D追尋中同抵真相之唏噓。
這種平行世界推理,主要有兩種:平行世界的情愛故事或平行世界雙女追尋。
平行世界情愛故事,其實並不特指愛情,雖然確實愛情意義上的戀愛婚姻與外遇等,最引人聯想,但平行世界的情愛故事,廣納有親情、友情與愛情等,寫作的調性上,也有可能是寫實的、想像的、科幻的、神秘的、療癒的或奇想的,各擅其場,各異其趣。
因為平行世界的概念,本身就是基於一種「悵恨難解,痛苦難消」的彌補心態,才開啟有所謂平行時空的跳躍或想像,來改寫人單一生命的或集體歷史的悲劇,主要以心理層面上的存在意義居多,不過,若能由此解開人生未解遺憾的結,又何樂而不為?
平行世界雙女故事是以容貌遭遇彼此酷肖的雙女平行,可能是血緣與否的姊妹閨密,或者來去整型,在過去現在姐姐妹妹交錯遞進的劇情推進中,察覺歷史與生命這兩件事,是「事可轉圜」的積極意義。
因為過去現在的今昔對比,既是現今女角生命陷溺、上癮或崩壞後的自我重尋,也是人類集體歷史的悲劇中,迴避飛蛾撲火再撲火,改寫人生命劇本的停損點。
事件爆發 C—————D 現在案情推演
童年點滴 A—————B 過去案發順序
寫作成品上,多見「平行世界推理」X「消失的女孩及其追尋」X「口述與記憶不可相信」X「書中書」等來加乘變形。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看似有如並蒂雙胞,叫人身份混淆的雙女,如果不是被動失憶的話,往往會連動配合「妳的名字不是妳的名字」與「人正闇黑系」的身份設定,讓越漂亮的女人越不可相信,不管血緣與否,來進行身份混淆的「變臉換面」詭計,且兇手一貫都是童年創傷的陰影或與母親關係有問題。
但,好像都沒有人要問,爸爸去哪兒了?
七.書中書
早期書中書的寫作技巧在世界暢銷小說家的作品裡,往常不過是作為一種追兇的線索、謎團破獲、特殊氛圍渲染營造,或作為劇情串接、用以與他人互動的媒介。
坦白說,以往作為一個「配件」的存在,其重要性並沒有那麼樣的舉足輕重,不過後來越演越烈以後,書中書卻成了恐怖懸疑裡,「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替身變換,驚悚無以復加的不二詭計。
主要的核心概念,大抵類同七月半水鬼或誰抓交替的感覺,是以對於人單一生命模式的內建,或集體歷史時間的橫切面,悲劇總是一如既往的一再輪迴。
不是去鬼屋抓鬼結果撞鬼,前進兇殺現場結果自己即將被殺,想要尋求多年失蹤的女孩,結果反倒讓自己被囚受虐,而所謂的幕後真兇,藏鏡人的出現,往往也是肇因於童年陰影,被害轉加害的弔詭。
整體而言,就是一種被害轉加害,作祟反成祟的無盡輪迴,最常與「平行世界推理」中的「平行雙女」與「消失的女孩及其追尋」加乘使用。
以書中書虛實交相出界的迷離詭計,或說,書中人物與稿件內容主角遭遇漸趨一致的難辨虛實與駭異,使讀者在懸案的追索裡,體會乍見平行的兩線敘事,實是兩相隱射類同遭遇與身份混淆的雙面陷阱,完納彷彿惡夢輪迴的呼應迴旋。
另外,寫作技法上,所謂的被害轉加害,或作祟轉成祟的抓交替與因果循環,多半也可套用在兇手犯案手法、動機因果的推斷;亦即是說,犯案手法的逆時回推,原是童年陰影的重現(童年錯了嗎)(一切都是童年的錯?),或是與父親母親諸如此類的關係,不然就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跳針重播,以此完成前後呼應的因果迴旋與對應,隨機的無差別殺人犯案的設定則不在此類...待續
參考書目
本文【世界暢銷小說家寫作結構十大定律】 乃整理改編自筆者拙著《小說之神就是你》(秀威資訊出版)與《假的我眼睛業障重啊:書評體的百萬種測試與生命叩問》(秀威資訊出版)二書中對成千上百書籍耙梳整理的研究內容,若有興趣,歡迎翻閱指教,謝謝一鞠躬~~
★紀昭君《小說之神就是你》
博客來→ http://goo.gl/UoSF0m
★紀昭君《假的我眼睛業障重啊-書評體的百萬種測試與生命叩問》
博客來→http://t.cn/E2KY6Ca
圖片來源 #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 #趙敏我在大都等你
emotional blackmail翻譯 在 一本好小說的誕生(拿起筆就能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世界暢銷小說家寫作結構十大定律】 (中)文/紀昭君
誰在大都等你之~什麼,只要以消失的女孩開展追尋,我就可以變身世界暢銷小說家!!!這簡直就是密道裡面的乾坤大挪移了不是!
五.消失的女孩及其追尋
這可能是源自於世界女性意識與各項覺醒的潮流所趨延伸成為眾所矚目的熱門議題,是以世界暢銷小說作品,內容多以「消失的女孩」開始,一路進行追尋。
除內容以消失的女孩被殘虐囚禁或失蹤迷離為主題重心外,更常搭配外國版《情緒勒索》(Emotional Blackmail)作者蘇珊‧佛渥德形容的男性恐怖情人,即強調權力與控制的M型男自我中心設下陷阱,且源頭多是與母親關係有問題的「厭女」。
特別有趣的是,若以臺灣書市翻譯的書名取向來看,很多都是具有等同臺灣電影標題的「神鬼」命名,一入眼即是「來找我別找我請來找我在他們找到我之前」,叫人不知是該找還是不該找的「to be or not to be」,著實難下決定。
此種文本類型,若不是真的如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白俄羅斯女作家亞歷塞維奇,描摹現實慘烈發生的家國境況與兒童女子窘境,就是搭配有因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的口述與記憶不可相信,或平行世界的愛情或雙女來並進追尋。
六.平行世界推理
平行世界推理的結構佈局,可說是當今寫作奇技裡,使用次數最高的當紅炸子雞。
但其實要入手也很容易,只要畫好兩條平行的劇情線就可以了:
現在 C—————D 謎題推衍詭計
過去 A—————B 事件因果始末
以A-B-C-D為劇情遞進與寫作順序,但敘事手法卻以現在(C-D)與過去(A-B)並行推理,今昔兩者相互推衍呼應,以現在案發時序的動魄驚心啟動解謎,B與C為重大轉折衝擊,最終使B與D追尋中同抵真相之唏噓。
這種平行世界推理,主要有兩種:平行世界的情愛故事或平行世界雙女追尋。
平行世界情愛故事,其實並不特指愛情,雖然確實愛情意義上的戀愛婚姻與外遇等,最引人聯想,但平行世界的情愛故事,廣納有親情、友情與愛情等,寫作的調性上,也有可能是寫實的、想像的、科幻的、神秘的、療癒的或奇想的,各擅其場,各異其趣。
因為平行世界的概念,本身就是基於一種「悵恨難解,痛苦難消」的彌補心態,才開啟有所謂平行時空的跳躍或想像,來改寫人單一生命的或集體歷史的悲劇,主要以心理層面上的存在意義居多,不過,若能由此解開人生未解遺憾的結,又何樂而不為?
平行世界雙女故事是以容貌遭遇彼此酷肖的雙女平行,可能是血緣與否的姊妹閨密,或者來去整型,在過去現在姐姐妹妹交錯遞進的劇情推進中,察覺歷史與生命這兩件事,是「事可轉圜」的積極意義。
因為過去現在的今昔對比,既是現今女角生命陷溺、上癮或崩壞後的自我重尋,也是人類集體歷史的悲劇中,迴避飛蛾撲火再撲火,改寫人生命劇本的停損點。
事件爆發 C—————D 現在案情推演
童年點滴 A—————B 過去案發順序
寫作成品上,多見「平行世界推理」X「消失的女孩及其追尋」X「口述與記憶不可相信」X「書中書」等來加乘變形。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看似有如並蒂雙胞,叫人身份混淆的雙女,如果不是被動失憶的話,往往會連動配合「妳的名字不是妳的名字」與「人正闇黑系」的身份設定,讓越漂亮的女人越不可相信,不管血緣與否,來進行身份混淆的「變臉換面」詭計,且兇手一貫都是童年創傷的陰影或與母親關係有問題。
但,好像都沒有人要問,爸爸去哪兒了?
七.書中書
早期書中書的寫作技巧在世界暢銷小說家的作品裡,往常不過是作為一種追兇的線索、謎團破獲、特殊氛圍渲染營造,或作為劇情串接、用以與他人互動的媒介。
坦白說,以往作為一個「配件」的存在,其重要性並沒有那麼樣的舉足輕重,不過後來越演越烈以後,書中書卻成了恐怖懸疑裡,「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替身變換,驚悚無以復加的不二詭計。
主要的核心概念,大抵類同七月半水鬼或誰抓交替的感覺,是以對於人單一生命模式的內建,或集體歷史時間的橫切面,悲劇總是一如既往的一再輪迴。
不是去鬼屋抓鬼結果撞鬼,前進兇殺現場結果自己即將被殺,想要尋求多年失蹤的女孩,結果反倒讓自己被囚受虐,而所謂的幕後真兇,藏鏡人的出現,往往也是肇因於童年陰影,被害轉加害的弔詭。
整體而言,就是一種被害轉加害,作祟反成祟的無盡輪迴,最常與「平行世界推理」中的「平行雙女」與「消失的女孩及其追尋」加乘使用。
以書中書虛實交相出界的迷離詭計,或說,書中人物與稿件內容主角遭遇漸趨一致的難辨虛實與駭異,使讀者在懸案的追索裡,體會乍見平行的兩線敘事,實是兩相隱射類同遭遇與身份混淆的雙面陷阱,完納彷彿惡夢輪迴的呼應迴旋。
另外,寫作技法上,所謂的被害轉加害,或作祟轉成祟的抓交替與因果循環,多半也可套用在兇手犯案手法、動機因果的推斷;亦即是說,犯案手法的逆時回推,原是童年陰影的重現(童年錯了嗎)(一切都是童年的錯?),或是與父親母親諸如此類的關係,不然就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跳針重播,以此完成前後呼應的因果迴旋與對應,隨機的無差別殺人犯案的設定則不在此類...待續
參考書目
本文【世界暢銷小說家寫作結構十大定律】 乃整理改編自筆者拙著《小說之神就是你》(秀威資訊出版)與《假的我眼睛業障重啊:書評體的百萬種測試與生命叩問》(秀威資訊出版)二書中對成千上百書籍耙梳整理的研究內容,若有興趣,歡迎翻閱指教,謝謝一鞠躬~~
★紀昭君《小說之神就是你》
博客來→ http://goo.gl/UoSF0m
★紀昭君《假的我眼睛業障重啊-書評體的百萬種測試與生命叩問》
博客來→http://t.cn/E2KY6Ca
圖片來源 #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 #趙敏我在大都等你
emotional blackmail翻譯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沈旭暉隨緣家書] 結合國際關係和未來學的代表人物,除了我們介紹過的不同學者,自然不得不提科幻小說《衛斯理系列》的作者倪匡先生。說起來,我是中學時代就把衛斯理小說全套讀完的忠實粉絲,雖然不少故事都有點虎頭蛇尾,但故事對人性的洞悉、對未來的前瞻,都是相當值得重視的一家之言。除了經典《頭髮》,最值得反覆閱讀的,還有一個表面上不涉及科幻的故事:《背叛》。
《背叛》以國共內戰的孟良崮戰役為時代背景,講述國軍兩名情同兄弟的正副師長打造了一支鐵軍,最終在關鍵戰役,弟弟卻無緣無故背叛,導致鐵軍全體潰敗。不同一般背叛劇情的是,副師長並非被敵方收買,並不認同敵方理念,也不求金銀珠寶,背叛後一無所得;他幼年在垃圾堆中,被當時還是排長的師長撿回來,然後一步步成為名將,哥哥當正職,他就當副職,全軍上下,都知道二人一心,副師長也老是把「師長把我從垃圾堆撿回來」掛在口邊,以示大恩大德永不忘。
數十年後,經衛斯理連串探究,甚至連「外星人影響腦電波」一類「萬能key」也用上,依然沒能發現背叛的秘密。最終遇上當事人副師長本人,才知道他並不認為自己的行為是背叛,只是覺得自從被師長撿回來,在對方無微不至的關愛中,感到越來越窒息,失去了真正的自我,但因為天下皆知師長對他恩重如山,他不得不在軍隊亦步亦趨,外人眼中這是平步青雲,他自己卻十分痛苦,白天要服從所有社會潛規則,睡覺後的潛意識卻要爭取自由解放。壓垮二人關係的最後一根稻草,是師長連二人共同戀上的戀人也讓給副師長,副師長發現一生再沒有可能還清人情債,卻靈光一閃,恍然大悟,發現唯有徹底叛變,才能改變一切,做回自己。
倪匡坦言,這不是科幻小說,只是探討人性潛意識。《背叛》發表後十年,有一半心理學暢銷書在西方大行其道,年前再有種種華文翻譯版、改版面世,書名是《情感勒索》(Emotional Blackmail),副題「遇到利用恐懼、責任與罪疚感控制你的人,該怎麼辦?」《背叛》的主題,正是師長對副師長的「情感勒索」,反映倪匡的觀察力領先時代起碼十年,單是這一點,已令人佩服。
「情感勒索」這名詞雖然早於五十年前已出現,但大行其道,還是心理學家Susan Forward在1998年出版上述著作,才令一般人明白這是甚麼回事。根據她的定義,每人都會有負面情緒,但有些人永不能正視自己的負能量,卻會通過製造罪疚感、恐懼與義務,來控制其他人,所以情感勒索又稱「FOG」,即Fear、Obligation、Guilt的簡稱。例如職場上,上司不斷強調對下屬怎樣提拔,這是為員工製造「不得跳槽」的義務感;家庭中,父母不斷強調怎樣栽培子女,這是為子女製造「假如不出人頭地就是辜負父母」的罪疚感;感情關係中,一方(通常是女方)不斷要脅「要是放假不陪我就分手」,這是為對方製造時刻最後通牒的恐懼感。由於在傳統社會(特別是華人社會),情感勒索的方式,又每每和「孝順」、「忠誠」、「賢良淑德」等傳統道德混在一起,被勒索者雖然感到不舒服,卻往往不知如何解決,一旦缺乏宣洩口,最終情緒只能山洪暴發,就像《背叛》的副師長。
倪匡比學術大師更落地的是,他在《背叛》故事中,增加了種種設定,讓被情感勒索的壓抑推倒最極致。首先,師長人前人後都是真正的模範軍人、一代儒將(影射在孟良崮戰役戰死的國軍將領張靈甫),除了後來不得不承認自己對副師長好,也有一手把爛泥扶上柄的滿足感外,幾乎是零瑕疵,這卻令對同胞同樣義薄雲天、一生光明磊落的副師長,連最微小的宣洩口也失去。倪匡也設定二人都是同性戀者,共同鍾情的第三方自然也是同志,這在當時的社會自然受盡歧視,當事人自然要努力掩飾,潛意識的壓抑就更強 大。然而與此同時,師長與副師長卻不是同志戀人,雖然第一次邂逅有點「gaydar」帶引,但二人相交更像兄弟情(bromance),令副師長同樣不能通過愛情的中介,對師長發洩潛意識的鬱悶。整個故事發生在講求紀律的軍旅生活,這本來就不是正常社會環境,時刻都在軍法處置的恐慌中,進一步加劇了潛意識的反彈。結果,本可通過簡單途徑解決的問題,只能到了最誇張的玉石俱焚才能善罷,代價除了整段珍貴無比的頂級友誼,還有數萬條人命、為整個社會不容的反道德,才能徹底回到「自我」狀態。
《背叛》表面上不是科幻小說,但實際上,卻充滿前瞻性。到了今天網絡時代,「情感勒索」的概念忽然普及了很多,這背後自然有其宏觀國際背景。除了這概念和其他知識一樣,散播比從前容易得多,也因為在網絡製造Fear、Obligation和Guilt的門檻,也比從前為低,不用特別親密的人、特別擁有資源的一方,都能施以不同形式的「虛擬情感勒索」。簡單如「我上次幫你忙分享了你的活動,你怎能不對我的每個post share and like」?
然而與此同時,被勒索者要宣洩,也比從前容易得多。單是在網絡匿名訴苦,「為甚麼老闆總以為我的一切都是他施予」、「為甚麼母親老是以『為我好』來蠻不講理」等等,天天充斥網絡討論區,就不是前人能掌控的渠道。好處是潛意識被勒索的一面得到釋放,但與此同時,壞處卻是容易過猶不及。加上這類釋放渠道的聆聽者並非專業心理治療師,而往往是同樣充斥負能量的天涯淪落人,經過一輪「誘導」,可以返回正能量、回到現實世界解決問題,但也可以走火入魔。
結果,種種現實世界確實存在的友誼、感情、忠誠與義氣,都容易被片面理解為「情感勒索」,一切情誼比從前更難維繫,人與人之間的現實脈絡,隨著虛擬世界興起,也和種種知識一樣邁向碎片化、多變化。衛斯理的《背叛》,本來是特定時空、連串罕有元素交錯下的特大悲劇,但到了未來,這級數的背叛雖然不一定出現,但種種中型背叛,卻可能密集得多,令人見怪不怪。未讀過《背叛》的朋友,誠意推介讀一遍吧,這遠比學術著作發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