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裂的地平線》地獄就在人心。
.
2040年,一艘名為「Event Horizon 地平線號」的太空船,擁有創造人造蟲洞的技術,可以折疊空間,瞬間跳躍到數千光年外的宇宙,縮短人類探索未知宇宙的時間。然而,「地平線號」在啟動引力傳動裝置後,於海王星外失去聯繫。2047年,地球接收到來自「地平線號」的求救訊號,一批太空人奉命前往海王星查探真相......
.
有些電影看完之後會不想看第二遍,《撕裂的地平線》即是如此。隔了23年後,我決定再看一次這部當年讓我看得極不舒服的影片。《撕裂的地平線》的恐怖不在於畫面有多血腥暴力(片中確實有屍體摔得粉碎與快速閃動的人吃人畫面,但這些殘暴畫面的篇幅並不算特別的多),或是突然出現的嚇人音效(#當然還是有些瞬間增強的音效會嚇到我啦),《撕裂的地平線》的恐怖是電影從開場第一分鐘起,即瀰漫著一股陰鬱、詭異、令人心神不寧的氛圍,侵擾著劇中每個角色與銀幕外觀眾的心。
.
《撕裂的地平線》是密閉恐懼電影,身處無垠的宇宙中,更顯得人類的渺小。畢竟在太空中發生災難,除了面對以外,無路可逃(《異形》也是如此)。從科學角度看《撕裂的地平線》,可以是群體處於密閉環境中,產生集體幻覺的事件,一個人的恐慌影響到另一個人,恐懼像瘟疫般快速擴散開來。而電影裡,每個人都會產生極為逼真的幻象一事,也可以用太空船或許能夠產生某種有毒氣體,導致人們出現幻聽與幻視的現象來解釋。
.
《撕裂的地平線》是負罪感的作品。「地平線號」製造者威爾博士,因為長年忙於工作疏於照顧妻子的情感,寂寞的妻子最終選擇自殺結束性命,威爾為此感到愧疚,日夜「看見」妻子陰魂不散地徘徊在他的夢境中;艦長米勒曾經在一項任務中,被迫做出艱難(殘忍)決定:犧牲一名隊員性命以拯救其他隊員存活的機會。這份愧疚感在米勒的內心深處落腳生根,無法被拔除;碧蒂為了出任務,無法在家陪伴行動不便的兒子過節,總是不在兒子身邊的她,認為自己是失職的母親...
.
贖罪,是《撕裂的地平線》的母題(儘管如此暴力)。打造「地平線號」的威廉博士,將「地平線號」視為自殺妻子的替代品。威廉不願離開「地平線號」,是要贖回當年不在妻子身邊的罪惡感。同樣的,米勒艦長或碧蒂等人,也在這艘船艦上,試圖彌補他們曾經犯下的過錯(死亡不再是詛咒,反而讓他們內心的負罪感有了出路)。
.
《撕裂的地平線》也在探討科技可能帶來的副作用。「地平線號」製造的蟲洞可以讓船艦進入宇宙邊緣,進入人類科技未曾達到過的新領域。然而,宇宙的另一頭究竟是什麼?是跟我們相同的太陽系?或是另一種截然不同的生命體?威爾等人說那是「地獄」,地獄不只是人吃人、人殺人這樣的暴力行為,地獄更是人心底最暗黑的一面,深埋的秘密,以及無法捨棄的罪惡感。
.
《撕裂的地平線》劇本的趣味,在於人類橫越太陽系,想要找尋宇宙的祕密,但電影告訴觀眾,人心就是無垠的暗黑宇宙,我們越往外(宇宙)走去,反而越鑽入自己的靈魂與內心世界。地獄無所不在,因為地獄就存在我們自己的思想之中。一如電影結局,倖存的太空人順利逃出「地平線號」,但惡夢會就此結束了嗎?或者是另一個災難的展開?電影沒有給出答案,但我想,就算倖存者活了下來,創傷卻已造成,他們只能一輩子與惡夢共生,逃不開心靈的地獄。
.
《撕裂的地平線》也像是警世電影,人類追求更高科技,卻從未細想科技可能會帶給人類社會重大的影響與破壞;再者,如果「地平線號」如劇中角色所說,變成一種「生命體」,那麼侵入它體內的人類便成了病毒。用「地平線號」的視角來看這部電影,便是一艘太空船艦試著清除病毒人類。若說太空船艦的清除手段很殘暴恐怖,那麼回看人類對地球的傷害,或能明白為何船艦要用如此激烈的手段對付這款人類病毒了。
.
這次重看《撕裂的地平線》,慶幸家裡的音響設備極差,因此很多嚇人片段的力道都減緩不少(哈哈哈哈哈);這次重看《撕裂的地平線》,更能享受電影的美術,無論是通往引力傳動核心的艦橋或是傳動核心室的燈光設計或是船艦其它艙房的設計等,畫面都美得叫人屏息(詭異的美感);這次重看《撕裂的地平線》,發現電影多次向《鬼店》致敬,除了噴發大量血漿的場景外,威廉妻子自殺的畫面,刻意用明亮的畫面來表現潛藏在平凡表面下的恐怖的手法,與《鬼店》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另外,「地平線號」之於《鬼店》的旅館、陷入瘋狂的威廉之於《鬼店》的傑克尼柯遜等,也能找到兩部影片相近之處。
.
最後,這次重看《撕裂的地平線》,再次確認山姆尼爾飾演的威廉博士一角,真的讓人好不舒服啊!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