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terSchool 2021 DSE 模擬考試》M1/M2.正式開放報名🙆🏻♂️
🚘好消息:賭 SIR 我已經嚴選咗 1 支助教軍團🔥連同 AfterSchool 嘔心瀝血、跟足 DSE 指引,打造咗一份 M1/M2 Mock Exam!
咁你就可能上場考 DSE 前,精準預測自己實力💪🏻再喺最後階段改善進步,一齊攞 Lv 5+ 喇!
------------
🙆🏻♂️我嘅 Mock Exam 同出面有咩唔同?
唔同嘅係我會喺你考完之後、派發成績當日,提供埋個人化嘅溫習建議;而我同我嘅助教軍團都會喺 Mock Exam 解卷班之後;無限 wtsapp 解答大家問題🙏確保大家唔係考完就算,係會有 follow-up👍🏻
1. 按你成績,提供個人化溫習建議
2. 無限 Whatsapp 解答試卷問題及疑難
3. DSE 個人成績排名預測
4. 參加我嘅解卷班「90 分鐘 解卷攻略」
DSE 人生只有一次 ! 參加 Mock Exam 就係要預先上一次「戰場」減低將來怯場機會;賭 SIR 我考咗 19 次公開考試,都一樣會怯+錯🤢人非草木,何況大家實戰經驗仲要係零😅
------------
報考 Mock Exam、及早發現問題、及早進行治療🙏
AfterSchool 嘅 Mock Exam 仲有其他科架,今日至 15/11 前報名,除咗每科會減 $50、報 2 科就可享近 9 折優惠、報 3 科會有 75 折優惠😱一科單價低至 $250 ☺️☺️☺️
🌟報名/詳情 @dse_herman_to_math
🌟報名/詳情 @dse_herman_to_math
🌟報名/詳情 @dse_herman_to_math
⛔️有報讀我課程嘅同學,記得用得 Share 俾你嘅 Coupon Code 呀👍🏻
------------
🎲賭Sir|高階數學考試專家
🎓19 項數學公開試.以一 Take 過考取完美戰績
DSE:Math+M1+M2【5**】
CE & AL:Math+A.Math+Pure+Applied【A】
IAL:C12+C34+F1+F2+F3+M1+M2+M3+S1+S2+S3+D1【A】
🖥最高人氣補習網紅・貼地教數別樹一格
頻道 #杜氏數學 2016年創辦,訂閱65,000+,多條教學影片點擊100,000+;2018年獲出版社邀請,撰寫暢銷書《5**數學男人嫁得過》推廣「聰明應試」理念,並鼓勵年青人堅守自信。
🧠以心理學、高效學習融入補習教育當中
從中文大學風險管理學士畢業之後,鑽研超速學習法(Ultralearning)及教育心理學,將高效學方法先行用於自己身上,無間斷學習新知識;四年後重返校園,完成中文大學數學碩士(大數據分析)課程,期間考入門薩學會(Mensa),實證超速學習法。
🏆座右銘
好多人以為自己因為對數學無興趣,所以數學低分;事實剛好相反:因為自己數學低分,所以對數學無興趣。試諗下,若然你有歌神嘅聲線,你仲會對唱歌無興趣嗎?
------------
#數學 #DSE #dser #math #maths #afterschool #dsemath #examskills #mathtutor #followme #2021DSE #2022DSE #2023DSE #tutor #mathtutor
f1 2018排名 在 賴叔閱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Drive to Survive” — Season 1 (之一:被推著走嘅前浪)]
#較早前錄影 係一個新系列,專門畀賴叔喺大家一窩蜂追捧啲首輪猛片、人氣劇集、暢銷新書、熱播新歌之後,先至好似用緊 56K 上網嘅 Internet Explore (或者 Netscape Navigator) 咁,以發現新大陸嘅態度,同大家介紹一啲 old news is so exciting 嘅文本。
新系列緣起於我最近的起心肝訂購 Netflix ,並馬上被一系列同賽車有關嘅電影及劇集所吸引。咁我一向都覺得有入有出,食得唔好嘥,睇咗嘅嘢,唔用文字記載或者同大家分享,只係獨樂樂。有 output ,如果一百個人入面有十個八個睇完我嘅介紹之後會 follow through 跟進睇返,咁呢啲資訊 (if not 知識) 就叫散播咗,唔再純粹係我一個人嘅見聞。
文以載道,其中一個玩法,好似可以係咁?
- - -
“Drive to Survive” 係 Netflix 同 Formula 1 (F1) 賽會合作嘅一套紀錄劇集 (Documentary… Series?) ,第一季全長十集, 2019 年上架。第二季 2020 年上架,但我未睇,冇咩好講住。
咁第一季嘅內容,就主要環繞 2018 年賽季嘅。係, 2020 年 F1 賽季受武漢肺炎影響而開幕無期,兩年前嘅賽季,粗粗地頂住先,當鑒古知今都好。
有別於一般年鑑或者純粹吹捧成王敗寇嘅文本, “Drive to Survive” 對於二三線嘅車隊同車手描述較多,側重於車手嘅內心世界、車隊喺 控制成本爭取成績之間嘅兩難掙扎,以及領導層甚至車手家人嘅心路歷程。
所以呢,第一季基本上係冇當年車隊總冠軍平治車隊嘅首席車手咸美頓 (Lewis Hamilton) 或者車隊總亞軍法拉利嘅當家車手維達爾 (Sebastien Vettel) 嘅訪問。
當然,真相其實係兩支大牌車隊耍大牌,只願意局部開放畀 Netflix 攝製隊拍嘢,而 Netflix 喺第一季就堅持要同所有車隊一視同仁,無限制咁採訪及拍攝,傾唔掂數,咪冇份囉。
第二季係有平治及拉利兩支班霸車隊參與嘅,不過有咩留返我睇完 Season 2 之後再寫。
- - -
喺 Merc 同 Ferrari 缺席之下, Redbull (紅牛車隊,係,送你一對翼嗰支飲品嘅冠名贊助商) 就成為呢套 Docu 入面最大牌、最頂尖嘅車隊。如果呢兩、三年有睇過 F1 嘅話,大概都知道其餘嗰七支車隊研發水平差一大截,只能競爭 “Best of the Rest” ,甚至有人戲稱佢哋係 “Formula 1.5” 。
Redbull 喺 2018 年有 Max Verstappen (韋斯塔本,常被稱為「韋少」) 及 Daniel Ricciardo (列卡度,來自澳洲嘅佢經常笑口噬噬,賽車評述員陳恩能暱稱佢做「四萬哥」[credit: 丹尼爾 vs 陳恩能]) 。
韋少喺 2014 年 以 17 歲之齡加入 F1 ,保持係 多個 F1 「最年輕」紀錄,包括出戰、得到分數同埋贏得分站冠軍等。佢喺 2016 年由紅牛二隊 Toro Rosso 升班至紅牛車隊,成為列卡度嘅隊友。
「四萬哥」早喺 2011 年已經馳聘 F1 賽車場, 2014 年加入紅牛,而 2018 年,即係 “Drive to Survive” 第一季拍攝期間, 28 歲嘅列卡度同紅牛車隊嘅合約進入最後一年,呢個背景亦為 “Drive to Survive” 揭開序幕。
如果換轉你係列卡度,喺紅牛車隊四年以來攞過兩次總排名第三,但係 2017 年只能夠排第五,而車隊又似乎更器重其時 20 歲、大把前途嘅韋斯塔本,你會點做?
退後十步講,每支 F1 車隊只得兩位車手可以上陣出戰,而當一場車去到關鍵時刻,車隊少不免作出棄保,要勝算較低嘅一位車手為另一位掩護、押後或開路。平治車隊嘅「千年老二」保達斯就係長期為咸美頓抬轎嗰個。而紅牛車隊面對嘅難題,就係究竟要喺資深啲嘅「四萬哥」同明日之星韋少之間作出取捨。
Netflix 嘅製作團隊亦冇放過呢個既富競爭性,花生味又非常濃郁嘅題材,一方面描繪韋少為人霸氣而且進取,另一方面亦塑造列卡度係壯志未酬而又不甘屈居二線嘅形象,令紅牛嘅內鬥加添色彩同鑊氣。
除咗車手, “Drive to Survive” 亦訪問車隊老闆及高層,例如紅牛車隊主理人 (Principal) Christian Horner ,就多次被問到對於旗下兩名車手激鬥嘅睇法。 Christian Horner 本身都只係打官腔,但隨住紅牛車隊喺 2017 年底為韋少續約兼加薪, story-teller 明顯地暗示,「四萬哥」根本時不我予。
結果 (其實 2019 / 2020 年睇嘅觀眾當然知道) ,列卡度選擇離開紅牛車隊,轉揸法國雷諾 (Renualt) 嘅黃色跑車。由 “Drive to Survive” 頭兩三集揣測列卡度會否乘平治及法拉利旗下車手約滿而「升呢」殺入豪門,到最終只能打入中型班雷諾,可以想像「四萬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唔甘心委身為他人作嫁衣裳。
但係有睇開 F1 嘅朋友大概都記得, 2019 年賽季對於雷諾同列卡度嚟講都係 a year to forget ,大家表現都只係位列中游。人到中年嘅各位,一旦去到仕途交叉點,究竟係寧為雞首,定係甘為牛後?真係要認真諗諗。
- - -
想睇更多賴叔時政見聞、金融掃盲及職場文章,請訂閱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shuklai
#hk #hongkong #patreon #blogger
f1 2018排名 在 無神論者的巴別塔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支持本Page請Click入內文比Clap,已為Medium收費會員請直接Click入內文閱讀,謝謝!//
第一名:返校
佢未必係2019年我睇過最好嘅電影,但一定係我最喜愛嘅電影。《返校》精彩在於佢明明只係改編至一款技術力有限嘅2D冒險遊戲,然而卻可以響忠於原著精神同如何令無玩過遊戲嘅觀眾投入其中做倒一個好好嘅平衡。
更難得嘅係,導演好成功咁將《返校》遊戲本身不停於走廊徘徊嘅神髓移植入電影之餘,卻又一啲都唔悶;明明佢有好多機會將《返校》塑造成一套驚慄恐怖片,但15分鐘過後卻峰迴路轉變成劇情片。徐漢強仲要靠呢套片奪得最佳新導演獎,但我想講佢真係靠呢套作品吊打好多對手。
《返校》唔係一套高成本電影,但好多細微嘅地方都做得好好;成班年青演員好難得無搶戲來演,能夠忠於本位好好襯托女主角點樣由一無所知最後去到歇斯底里──香港嘅一班「本土」導演同演應該好好學習一下,點樣唔好成撚日以為用個忍樣做戲就叫好戲;唔好以為揸住一條「好橋」,啲細節為就可以求撚其其,用「預算有限」就蒙混過去。
甚至乎所謂「本土元素」都唔代表大哂,點樣好自然咁Present出黎而唔突兀,都係一種作為導演嘅責任。有影評話電影講抗爭講得唔夠,我覺得佢係搞錯咗電影唔係Serve抗爭者,而係Serve觀眾──呢種唔畫公仔畫出腸嘅含蓄,正正係電影導演嘅堅持。
當然《返校》雖然唔係打正旗號同極權政府周旋到底嘅史詩式革命電影,但仍然解動倒香港抗爭被極權打壓嘅情意結。但佢同其他「抗爭」電影唔同,主題係一個極權政府以「不分化」為藉口,以「捉鬼」為白色恐怖手段清除、迫害異己嘅故事。而好多懵撚黃屍睇完仲唔知套戲串緊自己,可謂愚昧兼可悲。
第二名:天氣之子
同樣係因為「抗爭情意結」,令《天氣之子》成為我排名第二喜愛嘅電影。但咁並唔代表套戲唔得,相比起《你的名字》,我覺得新海誠響控制場景表達係更加出色──我好鍾意《言葉之庭》對於雨嘅描寫,但《天氣之子》經已青出於藍。
當然《天氣之子》劇情並無《你的名字》咁討好,但係果種批判各種大人嘅「世代鬥爭」,決心得罪觀眾都要以「攬炒」作為結局嘅決心,;令新海誠之前被人質疑經已擁抱大眾市場而忘記初衷嘅質疑一掃而空。
完整感想:《天氣之子》:由成熟女性照顧躁動男性、少年逃避警察追捕、邊緣人反抗社會體制的攬炒作品
https://bit.ly/37fgniI
第三名: 綠簿旅友
好尷尬嘅係,呢套上屆奧斯卡最佳電影,因為我係響2019年頭睇,所以要擺到2019年最喜愛十大入面。而更尷尬嘅係,如果將佢擺響2018十大的話,佢分分鐘可以排名第一,但由於2019年發生太多事,結果感情因素之下反而排名跌到第三。
我成日都話,講各種弱勢族群受歧視嘅電影,最好睇應該就係在於矛盾設定:太過黑白分明反而係太沈重、令人好難睇得舒服。《綠簿》好巧妙咁將一個黑人有錢音樂家,配上一個義大利粗佬司機黎營造矛盾嘅起點,因為呢個矛盾起點SET得好,所以往後無論係有錢佬見倒司機唔用手套食雞亂丟、義大利佬點樣響南方城市面對同性戀、黑人歧視時點樣用爽快而橫蠻嘅方式解決,都拍得非常有趣。
有人稍嫌套戲太過正能量、以及無乜觸及「深層次矛盾」有啲膚淺,但其實呢啲都唔係一套好戲嘅絕對標準,又要講香港好多「本土」電影就正正係將果種社會使命感睇得太重,反而破壞哂套戲。
第四名:波希米亞狂想曲
又係另一套明明係上年奧斯卡,隔離咁耐先講有啲尷尬嘅電影。《波希米亞狂想曲》於我而言,如果只限於前半部份的話,簡直係一套完美作品──佢唔會好俗套咁講Queen主音Freddie Mercury點樣被歧視努力奮鬥終於成功,反而係注重去講何謂一個音樂天才,點樣同佢嘅拍擋創作出一首又一首驚世之作。
然而個問題係去到後半當講到Freddie Mercury崩壞嘅部份,你係明顯見倒隱惡揚善嘅手影、而且將所有罪責推哂去全片唯一奸角頭上,令到果種由高處墮落到底嘅感覺唔得扎實,呢個係比較可惜嘅地方。
至於最後一場演唱會比好多人奉為神作一幕,但我自己本身唔係Queen Fans,所以反而無乜感覺──但正正因為我唔係Fans都覺得套戲好睇,所以先至係難得之處。
第五名:從前有個荷里活
Brad Pitt憑套戲攞倒最佳男配角真係鄧仍開心,因為響套戲入面佢扮演一個有型落泊中佬真係非常出色──雖然Joe Pesci今年係更值得攞。
《Once Upon a Time in Hollywood》當然唔係泰倫天奴最出色嘅一套作品,甚至上一套《Hateful 8》都比呢套精彩。但佢過癮嘅地方係將一件歷史上真實發生嘅謀殺案Twist成自己希望嘅方向發展,順帶講下荷里活珠光寶氣背後嘅八掛,然後主題卻係李安納度作為一個好想證實自己演技嘅過氣明星,卻響執著演技之路時被人冷嘲熱諷──幾條線好似無厘啦更夾唔埋,但由完全配合泰倫天奴一直以來嘅怪雞風格。
唯一美中不足嘅係,套戲其實一直想諷刺李安納度一直想做一個好演員但卻無人對佢演技有興趣;但現實卻正正係李安納度太過執著於佢有無演技(甚至為咗造就佢做影帝整咗套爛爛地嘅《復仇勇者》出黎),反而比人感覺做戲太「用力」──如果佢可以放低呢種執著,響影壇地位應該會更高。
第六名:Richard Jewell
好不幸,作為一個忠誠保守派導演,奇連伊士活響今屆奧斯卡係完全無辦法獲得應有嘅尊重。一套咁出色嘅電影,竟然只係得Kathy Bates一個奧斯卡提名。
《Richard Jewell》個角色設定唔討好,響荷里活黎講係一個致命傷:唔單止係一個其貌不揚、口齒不清嘅大肥佬,然後仲要麻木崇拜警察,甚至連差佬陷害佢果刻仍然執迷不悟地走去配合。但其實套戲最吸引嘅地方卻正正係,果位對男主角極其睇唔過眼、卻又唔忍心拋棄佢嘅律師,點樣逐步捉摸倒主角嘅諗法,然後同佢共同對抗警權欺壓嘅過程。
當然,呢套戲對我有額外加分嘅,係警察點樣為咗老屈Richard Jewell係鬼,無所不用其極,呢樣嘢同黃屍捉鬼天屍所作所為其實並無分別。
延伸閱讀:令所有捉鬼天屍抬唔起頭嘅電影:《Richard Jewell驚世懸案》
https://bit.ly/2SAMzry
第七名:愛爾蘭人
老實講,相比起《愛爾蘭人》,其實我係更加鍾意《Good Fella 盜亦有道》:兩套戲其實套路有唔少地方相似,而後者係拍得比前者更有活力──畢竟同一批演員,老咗幾十年再拍番同一戲種,響呢方面點都會爭啲。
但《愛爾蘭人》始終係由三位殿堂級演員Joe Pesci、羅拔迪尼路同阿爾柏仙奴主演,佢地啲對手戲真係好難唔精彩,尤其係Joe Pesci由《Good Fella》飾演一條躁狂癲佬,再去到今日一轉而成一個內斂黑幫長輩,呢種轉變令人嘆為觀止之餘,亦值得再攞一座奧斯卡最佳男配角,只可惜輸咗比Brad Pitt。
《Irish Man》係馬田史高西斯向新時代電影觀眾嘅一場宣戰:大量引用電腦特技化妝將幾個七八十歲嘅老嘢飾演番自己四五十歲時候,而更難得係幾位演員真係要響演技上面「回春」到之前嘅年齡(所以點解套戲一開始唔係好似其他江湖片咁由廿歲仔開始?無計啦扮唔倒呀);然後將套戲放響Netflix播但卻又堅持拍足3個幾鐘。
結果就係後生仔似乎唔太Buy,支持嘅仍然係班老屎忽如我;亦正如當我睇呢套戲幾位黑社會大佬嘅衝突係會令我諗起老蕭、毓民同黃洋達──試問今時今日仲有幾多個o靚仔o靚妹會聽佢地?Anyway馬田史高西斯同奇連伊士活一樣,就係無論拍戲拍到幾老,質素始終有保證,好睇過Netflix另一套《Two Popes》先。
第八名:上流寄生族
我唔會為嘩眾取寵、走去力排眾議話《上流寄生族》唔好睇,事實上無論係佢前半以喜劇形式講述韓國一個貧窮家庭點樣狂想式走入有錢人間屋入面搵食;定係去到後面點樣用驚慄嘅暴力血腥場面對於上流階級嘅控訴,都係拍得非常精彩。
問題只在於兩點:一係中間果個由瘋狂鬧劇一轉成為暗黑驚慄嘅轉接位實在太唔自然:即係前一刻仲響度嬉笑怒罵搶緊罪證(仲要有幾個位係硬滑稽搞笑造出黎嘅笑點),下一刻經已變成生死相搏,感情轉唔切投入唔倒之下就難免打咗少少折扣。
至於另一點則係,咁多年以來出色嘅韓國電影實在太多,比《上流寄生族》好睇嘅亦唔少;咁樣一次過頒哂最佳外語片、最佳原著劇本、最佳導演同最佳電影比佢,好明顯係一場政治騷,同當年《十年》攞倒香港金像獎最佳電影一樣,係令我好唔舒服──當然《十年》係連電影基本完整性都講唔上,又再係等而下之。
第九名:極速求生
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獎比咗《美國工廠》,但我心目中嘅最佳紀錄片其實應該係Netflix另一套《極速求生》──但好不幸佢唔係一集過而係一個Series,所以唔符合參賽資格。
《美國工廠》開頭其實都幾好睇,但我本來期待果種強調中美文化矛盾去到後面經已無哂,反而係執著於究竟成唔成立倒個工會:呢啲基本上就係奧巴馬夫婦嘅左膠套路,還好現實個工會就係被否決咗,我諗都出乎呢兩位金主意料之外,尤如摑咗佢地一巴掌。
講番《極速求生》佢最精彩嘅地方係特登唔講目前響F1車壇玩哂嘅平治車隊,而由一眾中小型車隊講起,再逐步去講呢啲無望冠軍嘅車隊同車手,各自面對乜嘢壓力,再配埋賽車嘅片段,刺激得黎亦有好多反思地方,呢一點上面係遠比《美國工廠》豐富。當然我自己本身都追開F1,睇落就更有親切感。
第十名:John Wick 3
數到第十套其實已有啲勉強,響兩套麻麻地嘅《Two Popes》同《John Wick 3》之間,我揀咗後者。
《John Wick 3》係延續咗頭兩集嘅優良傳統,由最起初一段追殺戲一直到兩人兩狗聯合都係極之精彩,但問題卻在於再之後由於導演想打破之前兩集「少少劇情狂打」嘅局限,開始嘗試塑造多啲背照同世界觀出黎──於是咁就出事。John Wick之所以好睇,係由於佢無乜口水花,就算打都係幾句之間打完,你突然搵個光頭佬係咁同John Wick講耶穌,仲要打到死唔斷氣果下,就真係破壞哂成套戲嘅神髓。
或者呢個系列去到呢度已到佢嘅極限,之後就係玩爛時段嘅來臨。
延伸閱讀:《John Wick Chapter 3》:前作太成功帶來的若有所失
https://bit.ly/39xH8Rl
言過其實:1917 、小丑
有關《小丑》之前都有講過,成套戲嘅問題係個小丑完全無原著小丑嘅神髓,而純粹係一個癲佬;另一個問題係入面好多場所謂「內心戲」其實比我感覺都係非常造作,近乎舞台劇性表演,感覺就係純粹SET套戲比男主角攞獎。
如果佢唔掛《小丑》呢個牌頭,可能我未必會咁唔鍾意套戲,而且佢對葛咸城之所以成為罪惡之城嘅描寫亦都相當切合香港目前環境。但成套戲我係唔係好感受倒小丑本身嘅內心掙扎究竟有幾痛苦,因為好多時作惡係唔需要理由,更何況小丑有啲理由只係因為情緒病而引發出黎。
另外就係《1917》。我發覺好多鍾意評戲嘅人對呢套戲都係大加讚賞,咁可能我唔識點樣用影評角度睇呢套戲啦,所以完全係同佢地嘅感受相反。《1917》以長鏡頭作為賣點,但事實上成場戲卻一CUT為三,唔係真正嘅一鏡到底,感覺已有少少受騙。
長鏡頭有一個好大嘅局限係,你係無空間去陳述其他支線劇情,所以成套戲就好睇你拍得有無迫力。《1917》個劇情係講兩位主角要響8個鐘之內走到去目標地點,但成套戲只係兩個幾鐘,換言之導演係需要用剪接或者劇情黎控制時間流逝,果種壓迫感立時打咗折扣。
而更大嘅問題係響主角「走難」過程中,真係唔係好Feel倒有幾緊急,亦唔係有太多生死之間嘅驚險場面,再加上無戰場上嘅其他資訊豐富內容,結果就係愈來愈悶。更離譜嘅卻係明明之前埋咗一條伏線,有個軍官叫主角去到司令部一定要有人見證之下先可以拆封信,但去到最後條伏線竟然無咗,個指揮官響作下狀反抗之後就好順攤咁接受咗男主角嘅要求,完全係反高潮!
我唔會否認《1917》啲景係拍得幾靚,但老實長鏡頭呢樣嘢並唔係真係必要,或者至少長鏡頭唔應該係成套戲嘅唯一拍攝手法,你睇《一屍到底》、《飛鳥俠》其實都係將長鏡頭同劇情發揮可以黎得一個好好配合(有人話《飛鳥俠》長鏡頭只係響室內轉來轉去發揮有限,喂大佬人地個焦點係響人物之間嘅衝突同對話,而唔撚係話你聽個畫面有幾浩瀚呀,呢種先係長鏡頭真正正確嘅用法)《1917》只係用氣氛磅礡就想挑戰奧斯卡最佳電影,未免太過大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