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公司轉戰自動駕駛汽車市場 尚缺乏令人驚豔的商業模式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 Lisa & May 發表於 2021年6月30日
科技大廠持續燒錢投資汽車領域,最後到底要如何從中獲得實質價值呢?蘋果(Apple)、谷歌(Google)和其他科技大廠在汽車領域投資多年,但似乎並不特別有利可圖。
由於,製造汽車需要工廠、設備和大量的工人來設計和組裝各式鋼鐵、塑膠和玻璃材料,而且這些硬體利潤極低。根據彭博社(Bloomberg)的資料,全球前十大汽車製造商在2020年的營業利潤率為5.2%,與科技產業領導者的34%相比,相距甚遠。
但對於蘋果和其他潛心研究自動駕駛技術或有意自行打造汽車的科技公司來說,投資汽車領域不僅僅是為了闖入新市場,而是為了捍衛有價值的地盤。然而,卻無法在汽車硬體突圍傳統汽車廠。
其實,科技公司切入自動駕駛車市場尚缺乏令人接受的商業模式
COVID-19疫情短暫抑制了消費者對新車的欲望,但需求已經回升。根據IBIS World的資料,2021年全球汽車市場預計將回升9.7%,達到2.7兆美元。預計到2030年,自動駕駛市場將達到2兆美元,屆時,全球預計將有超過5800萬輛自駕汽車,廣大的市場不能輕易忽視。而科技大廠在人工智慧、大數據、晶片設計製造方面的經驗,使他們有能力顛覆汽車產業。
科技公司看上的,是比盈利更有價值的東西,就是吸引消費者真正需要的部分。根據美國汽車協會(American Automobile Association),2016年美國人有長達307.8小時是在汽車駕駛座上,相當於每週6小時。這是一個人生活中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不是花在手機應用程式或是社交媒體上。如果公司能夠有效的利用這些駕駛時段,將有很高的機會吸引到使用者。
全球正在轉向對環境更有利的智慧汽車,很多研究顯示,內燃機(ICE)汽車已經來到盡頭了。BloombergNEF 2021年6月發佈的年度《電動車展望報告Electric Vehicle Outlook》認為,假設沒有推出新的政策措施,全球所有道路運輸的石油需求將在短短六年內達到峰值。到2025年,電動車預計將達到全球乘用車銷量的16%,2030年成長到33%,2040年達到68%。最終,自動駕駛車輛將完全重塑汽車和貨運市場。
在這樣的預期下,科技公司持續加強對自駕車產業的投資,並不令人意外。從他們的商業角度來看,如果你不做,就可能被其他公司搶去做,最後你目前的影響力會逐漸消失、甚至被踢出市場。
蘋果在蘋果汽車(Apple Car)計畫方面,而此前它的重點是擁有數百名工程師,打造一個自動駕駛系統。這引發了人們對蘋果可能與哪些汽車製造商和供應商合作的強烈猜測。從過去幾十年裡,蘋果一直主導著手機、平板電腦、智慧手錶等硬體市場,但它在人工智慧、語音和智慧音箱方面一直落後谷歌和亞馬遜。
然而,蘋果可以從推出突破性的新產品中受益。雖然它在2015年發佈的智慧手錶以及蘋果電視(Apple TV)、蘋果遊戲平台(Apple Arcade)和蘋果音樂(Apple Music)等服務方面也取得了亮眼的銷售成績,但沒有什麼能接近iPhone的成功,它重新定義了整個產業,成為蘋果最賺錢的產品。期待,未來Apple Car出現來顛覆未來汽車市場。
Waymo方面,累計投資高達40億美元。Waymo成立於2009年,前身是谷歌(Google)的自動駕駛車計畫,在2017年成為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一家獨立公司,2018年在鳳凰城推出了自動駕駛的計程車服務,2020年開始在新墨西哥州和德州測試自動駕駛卡車。
谷歌高層們長期以來一直把對自動駕駛汽車的投資,看作是風險投資公司和財力較弱的公司不會或不願意承擔的風險。Waymo也在探討無人駕駛技術在計程車服務和長途物流的潛在商業模式。
微軟(Microsoft)方面也投資了多項自動駕駛計畫,並與福斯汽車(Volkswagen)合作開發自動駕駛汽車軟體。
亞馬遜(Amazon)方面也投資了正在建造電動卡車的Rivian,並在2020年收購了無人駕駛新創公司Zoox,亞馬遜可能希望將自動駕駛服務作為電子商務物流計畫的一部分。
Facebook方面,積極將服務生態系融入未來汽車之民眾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控制和支配民眾生活的每一個細節。
在中國方面,華為和百度等公司光是在2021年就承諾向電動和自動駕駛汽車企業投入近190億美元。
我國台灣鴻海組建MIH電動車供應鏈開放平台,推出MIH電動車軟硬體和關鍵零組件平台生態系,採取開放共享,希望成為電動車界的安卓系統。鴻海MIH電動車平台夥伴已經達到1,065家,其中有三成是全球廠商,接近200家新夥伴背景與網際網路(Internet)有關。合作夥伴中,傳統車輛產業占67%、資通訊產業占13%、網路軟體產業10%、其他類10%。MIH聯盟規劃,將自2021年7月從鴻海集團獨立出來,朝B2B走平台,車廠變成平台的客戶。
汽車製造業者之衝擊應對
科技公司帶來的衝擊,使汽車製造業者枕戈待旦,且須投注一倍精力兼顧傳統汽車業務及未來汽車創新。福特汽車(Ford Motor)、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和豐田汽車(Toyota Motor)等產業巨頭都已經加強了對自動駕駛的投資。豐田汽車正在日本富士山腳下打造一座結合自動駕駛的智慧城市,而韓國現代汽車(Hyundai Motor)也投入74億美元在美國生產電動車並開發無人駕駛的飛行計程車。
科技公司轉戰自動駕駛汽車之機會及挑戰
汽車製造商捍衛自己的地盤是可以理解的,但科技公司進入自動駕駛領域自認為是一種「自然延伸」,他們自認為自己有能力為汽車產業帶來革新。事實上,並非如此,未來汽車的系統軟體是科技公司的強項,而在硬體上並不是。
亞馬遜、蘋果和谷歌的現有業務使他們具備人工智慧、處理大量資料和設計複雜系統的經驗。從本質上講,他們已經對設計和製造無人駕駛汽車所需的核心技術進行了前期投資。
其中,最有可能透過自動駕駛技術改善產業的科技公司也許是亞馬遜。亞馬遜將從使用自動駕駛車運送包裹的較低成本中獲得巨大的利益。
亞馬遜還習慣將自己的工具轉化為可以出售給更多客戶的業務,像是他的雲端運算服務AWS。AWS最初是支援亞馬遜網路銷售服務的工具,之後則演變成Netflix、美國政府和其他公司使用的運算和資料存儲平台,如今AWS價值高達454億美元。
即使對蘋果和谷歌這樣的公司來說,這也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先行者可能會有很大的優勢,每一家公司都想成為市場上的掠奪者,而不是獵物。
附圖:圖、科技公司轉戰自動駕駛汽車市場 尚缺乏令人驚豔的商業模式
資料來源:https://iknow.stpi.narl.org.tw/Post/Read.aspx?PostID=17973&fbclid=IwAR33HNqQbrSVDUkv5LskfoI5m6VdAo-M0em56V0UBX9ciwvXSEgsutjY0oI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陳其邁,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強化國防 守護台灣 蔡英文總統就任以來,台美關係持續深化,美國國會接連通過台灣旅行法、台灣保證法、亞洲再保證倡議法、國防授權法等四大法案,在外交上讓台美關係更緊密。 在國防上,過去台灣多次向美國提出採購F-16C/D型戰機的意願,但都未獲得美方同意。 但這次由於台美關係的大幅提升,美國國務院終於...
「general electric台灣」的推薦目錄:
- 關於general electric台灣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general electric台灣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general electric台灣 在 新《番薯藤》國防軍事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general electric台灣 在 陳其邁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general electric台灣 在 中華民國STEM 教育協會- 近日,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neral ... 的評價
- 關於general electric台灣 在 [HD] The Taiwan TRA GE (E42C) E200 Electric locomotive no ... 的評價
general electric台灣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白宮在地球日🌍發佈了新聞稿,展示了美國政府對產業轉型還有電動車推廣強大的的決心,對電動車感興趣的可以看看😉 我真心希望台灣也能在電動車相關領域培養更多人才,無論是軟體、硬體甚至是品牌、行銷或者產銷服體系...。也希望政府也能有實質配套政策,才有機會在這個全球浪潮中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電動車很熱,但在全球範圍內的市場占比還是微乎其微,無論是美國還是台灣,大眾對投資的熱情遠高於產品的熱情。很多散戶投資客甚至沒來過電動車。大眾對電動車以及周邊產業本身的了解還是相當有限,許多擔憂或者看法也是想像出來或者聽來的。試駕不用錢,雖然台灣能選擇的電動車不是很多,但有機會去試駕一下特斯拉,或許會對這個行業有更深的認識和體會。有時候,我們缺少的不是能力和資源,反而是更開放的心態!
社會習慣的改變和產業的轉型,永遠離不開政府的決心、政策的方向、企業的投入還有大眾的認知,都是環環相扣的。電動車的賽道上,台灣還不算晚,但如果連美國都意識到已經失去全球領導地位,台灣卻還沒有反應過來積極應對,過了幾年等台積電的絕對領先被追上後,台灣在科技領域剩下的就真的不多了。
#開放心態 #人才培養
general electric台灣 在 新《番薯藤》國防軍事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美空軍超鍾愛B-52 轟炸機改良後續服役至2050年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3496838
摘錄:美國空軍正預計為B-52同溫層堡壘轟炸機(Stratofortress)添購608台發動機,並改良剎車和車輪,預計將斥資約13億美元 (370億新台幣)的預算要讓從1955年上線的B-52持續值勤至2050年。美國空軍也計劃要為目前已有76架轟炸機的B-52機隊再添購608台發動機,包含了普惠(Pratt&Whitney)、奇異(General Electric)及勞斯萊斯(Rolls-Royce)三家發動機大廠皆向美國空軍提報了需求方案說明書(RFP)但至今仍未決定得標廠商。
▫️
圖片來源:美國空軍
▫️
------
新《番薯藤》國防軍事網
https://www.facebook.com/military.idv.tw/
#專業軍事評析 #關心台灣國防
------
general electric台灣 在 陳其邁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強化國防 守護台灣
蔡英文總統就任以來,台美關係持續深化,美國國會接連通過台灣旅行法、台灣保證法、亞洲再保證倡議法、國防授權法等四大法案,在外交上讓台美關係更緊密。
在國防上,過去台灣多次向美國提出採購F-16C/D型戰機的意願,但都未獲得美方同意。
但這次由於台美關係的大幅提升,美國國務院終於在今日正式宣布,將出售我66架F-16V戰機、75具奇異公司(General Electric)F110發動機和其他相關裝備給台灣。
另外,再加上空軍現有142架F-16A/B戰機將透過「鳳展專案」全數升級為F-16V,不僅提升我防空武力,也證明台灣在美國亞太戰略中的關鍵角色。
這一次軍售案的主角F-16V戰機,是我國首次出資參與研發計畫,只要每賣出一台F-16V戰機,或是由舊型的F-16升級成F-16V,台灣都可獲得研發回饋金。
中國逐年成長的軍事預算(2019年為5.47兆新台幣,比2018年成長7.5%)、習近平在年初「告台灣同胞書」談話不放棄武力犯台,甚至在蔡英文總統今年七月出訪時以軍演恫嚇台灣。
我們唯有堅定防衛決心、提升自我防衛能量,才能夠守護台灣的國家主權及自由民主,不會變成下一個香港。
#陳其邁
general electric台灣 在 中華民國STEM 教育協會- 近日,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neral ... 的推薦與評價
近日,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neral Electric Company,GE)更是受到蚯蚓和樹根的啟發,為現實版“神盾局” - 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