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 https://medium.com/geekculture/kubestack-a-must-use-117a32efd427
本篇文章要介紹的是一個基於整合 IaC 的 GitOps 開源專案 Kubestack
過往探討到 GitOps 時總是會圍繞如何透過有效的管理與部署 Kubernetes 上的應用程式,譬如 ArgoCD, Flux, Rancher Fleet 等。
當然 GitOps 本身也是一個沒有標準做法的文化與概念,自行透過 Gitlab, Git 等方式也是有辦法實作出相同概念的解決方式。
而 Kubestack 則是一個專注於 Kubernetes 本身的 GitOps 解決方案,而非一般來探討的應用程式。
其本身的架構是基於 Terraform 之上, 因此 Kubestack 本身也自行實作了屬於自己的 Terraform Provider 讓所有對 Terraform 的使用者可以更快上手與使用。
雲端整合方面, Kubestack 整合了 AKS,EKS,以及 GKE,這意味使用者可以輕鬆地透過 Kubestack 來創建這些由雲端企業管理的 Kubernetes 叢集。
除了雲端之外, Kubestack 也支援本地機器的 Kubernetes 叢集,其透過 KIND 的方式於本地端架設一個簡易的模擬環境,可以讓使用者再將修改給合併到真正的 Git 時先行於本地端進行測試,確保一切都沒有問題才會合併。
本文後半部分是一個手把手的教學範例,示範如何透過 Kubestack 來玩耍,同時也提到官網也有滿直覺的教學跟介紹,對於如何使用 GitOps/Terraform 來管理 AKS/GKE/EKS 的使用者也許可以參考看看這個專案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58的網紅矽谷輕鬆談 Just Kidding Tech,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從今年三月初開始,遠端工作在矽谷成為了全民運動,全新的工作型態猶如進行一場大規模社會實驗。在本集節目中,我們會聊到: • 矽谷科技公司因應疫情的應對措施 • 正常情況下科技公司的遠端工作政策如何執行 • 遠端工作擁護者公司案例介紹:Stripe, GitLab, Basecamp • 如何克服遠端工...
gitlab介紹 在 矽谷牛的耕田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Cloud Native 這個詞近年來非常熱門,CNCF 甚至也有針對這個詞給出了一個簡短的定義,然而對於每個使用者來說,要如何實踐這個定義則是百家爭鳴。我認為很認真地去探討到底什麼樣才算 Cloud Native 其實就跟很認真的探討什麼是 DevOps 一樣,就是一個沒有共識,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
本篇文章從 CNCF 的定義衍伸出 Cloud Native 帶來的優勢,並且針對這個領域介紹了十三種不同面向的科技樹,每個科技樹也都介紹了幾個常見的解決方案。
好處:
1. Speed
作者認為 Cloud Native 的應用程式要具有快速部署與快速開發的特性,擁有這些特性才有辦法更快地去根據市場需求而上線面對。眾多的雲端廠商都提供不同的解決方案讓部署應用程式愈來愈簡單,而 Cloud Native 相關的工具則是大量採用抽象化的方式去描述這類型的應用程式,讓需求可能更簡單與通用的部署到不同環境中。
2. Scalability and Availability
Cloud Native 的應用程式應該要可以無痛擴張來對面不論是面對一百個或是一百萬個客戶。底層所使用的資源應該都要根據當前的需求來動態配置,避免無謂的金錢成本浪費。此外自動化的 Failover 或是不同類型的部署策略(藍綠/金絲雀..等)也都可以整合到 Cloud native 的工具中。
3. Quality
Cloud Native 的應用程式建置時應該要保持不變性,這特性使得應用程式本身能夠提供良好的品質一致性。此外大部分的 Cloud Native 工具都是開放原始碼專案,這意味者使用時比較不會遇到 vendor lock-ins 的問題。
以下是作者列出來認為 Cloud Native 生態系中不可或缺的十三種面向,以及該面向中幾個知名專案。
相關領域
1. Microservices (Node.js/Kotlin,Golang)
2. CI/CD (Gitlab CICD/ Github Actions)
3. Container (Docker/Podmna/LXD)
4. Container Orchestration (Kubernetes/Google Cloud Run)
5. Infrasturcutre as Code (Terraform/Pulumi)
6. Secrets (Vault /Sealed Secrets)
7. Certificates (cert-manager/Google managerd certificates)
8. API Gateway (Ambassador/Kong)
9. Logging (EKF/Loki)
10. Monitoring (Prometheus/Grafana/Datadog)
11. Alerting (Prometheus Alertmanager/Grafana Alerts)
12. Tracing (Jaeger/Zipkin)
13. Service Mesh (Istio/Consul)
https://medium.com/quick-code/how-to-become-cloud-native-and-13-tools-to-get-you-there-861bcebb22bb
gitlab介紹 在 矽谷牛的耕田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本篇文章是一個入門文章,主要探討 GitOps 相關的起源與概念,同時介紹不少關於 GitOps 的工具
起源: Weaveworks 於 2017 年針對 Kubernetes 的工作環境產生了不同的部署方式,而 GitOps 這個詞也就那時開始萌芽發展
概念: 透過 Git PR 的方式來驗證與自動的部署所有與系統有關的修改。今天有任何部署的需求時,團隊要做的事情就是 1) 產生 Git PR 2)進行 Review 3) 合併 接者就是等任何修改被自動部署
Git 於整個環節中扮演者 Single Source of Truth 的角色,所有的修改都必須發生於 Git 本身,也因為是基於 Git 來使用,所以不論是 GitHub, Gitlab, Bitbucket, Gerrit 等系統都可以使用。
註: Bitbucket 還針對 GitOps 這種形式取了一個名為 BDDA 的名稱,意義為 Build-Diff-Deploy-Apply
好處:
1. 稽核性: 透過 Git 可以針對所有的修改去查閱,知道誰於什麼時間點進行什麼修改
2. 由於不需要將 Kubeconfig 等資源放到外部叢集,資安方面會比傳統外部直接Push/Apply 來得更好
3. 開發人員可以更容易地去部署應用,不需要仰賴Ops幫忙
4. ...etc
註: GitOps 並不是只能適用於 Kubernetes 本身,事實上整個系統架構都可以套用這種方式,譬如搭配 Terraform 等相關的 IaC 工具時,就可以透過 GitOps 來搭建整個系統,包含底層架構,k8s叢集以及最重要的應用程式
相關工具(文章列出滿多工具):
1. ArgoCD
2. Atlantis: Terraform PR 的自動化工具
3. Autoapply
4. CloudBees Rollout
5. FlexCD
6. Helm Operator
7. Flagger
8. Ignite
9. Faros
10. Gitkube
11. Jenkins X
12. KubeStack
13. Weave Cloud
14. Werf
15. PipeCD
https://medium.com/searce/gitops-the-next-big-thing-for-devops-and-automation-2a9597e51559
gitlab介紹 在 矽谷輕鬆談 Just Kidding Tech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從今年三月初開始,遠端工作在矽谷成為了全民運動,全新的工作型態猶如進行一場大規模社會實驗。在本集節目中,我們會聊到:
• 矽谷科技公司因應疫情的應對措施
• 正常情況下科技公司的遠端工作政策如何執行
• 遠端工作擁護者公司案例介紹:Stripe, GitLab, Basecamp
• 如何克服遠端工作的挑戰?三個面向技巧分享
想要嘗試遠端工作嗎?遠端工作的魅力和潛力在哪裡?遠端工作究竟適不適合你?跟我們一起一探究竟吧!
Apple Podcasts ➡️ https://apple.co/2wizvzO
Spotify ➡️ https://spoti.fi/3aeP9KY
Google Podcasts ➡️ https://bit.ly/2vureZq
其他平台 ➡️ https://anchor.fm/jktech